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寻觅传统鱼纹演变之覆痕

寻觅传统鱼纹演变之覆痕

时间:2022-10-23 10:24: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传统鱼纹是中华民族纹饰中最重要的纹样之一,它构成了我国文化史上历时最长、应用最广、民俗功能最多、民间性最强的文化长链。鱼纹之所以能够延续如此之久,本身就说明它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与一个民族的信仰和传统观念密切相关的。本文通过对传统鱼纹的探究,从中找到了一条与中华民族审美变化相适应的曲线,以及撒播在民间的鱼形所体现的那份浪漫、天真、质朴和真情。

【关键词】传统鱼纹;图形

纵观中国历史长河,鱼纹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它受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制约,有先后、盛衰、强弱、显隐的不同,但各有功用,从不同层面赋予了鱼纹各个时期发展的历史演变履痕,并成为了华夏民族具有深层意义源远流长的纹饰符号。

鱼与人类关系极其的密切,所以对它们的形象描绘也就格外生动。鱼的形象在中华民族意识领域中是神圣的,它在人们繁衍生息的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代代相传,秉承着不容忽视的使命,为中华民族的纹饰添上了一笔光亮的色彩。

一、原始社会的鱼图腾

说起鱼图腾要从我国的“仰韶文化”谈起,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陕西和河南一带,由于原始社会人们的生活环境简陋,没有桌椅,人们用餐或休息时习惯蹲踞或者席地而坐,所以彩陶中的鱼纹样一般装饰在人们的视觉比较容易接触到的位置,像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器皿一般都会在在口部与腹部做装饰,如《三面鱼纹彩陶盆》和《半坡类型彩陶》。敞口比较大的盆钵被装饰在比较醒目的底部,最具代表性的是《人面鱼纹彩陶盆》,人面鱼纹的图案被装饰在最容易看见的地方,即器物的底部。

1、人面鱼纹

纵观史前半坡彩陶文化,人们对鱼的崇拜是必须要提到的一点,原始社会的人们之所以会把“鱼”看作是“神灵”,并成为他们的膜拜对象,是因为“鱼”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人们梦想把鱼类旺盛的生命力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希望子孙繁衍。比如,“人面鱼纹”它是绘制在《人面鱼纹彩陶盆》底部的图案,“人面鱼纹彩陶盆”在当时被用作夭折儿童的棺盖,这种画面的组合被人们赋予了很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巫师请鱼来对死者进行附体,然后进入冥界起到为死者招回魂魄的作用。

由此可见,此时的鱼形纹样是其自然形态与自己的想象进行结合,从而绘制出既含有深刻寓意又缺乏装饰性的图案。

2、生生不息的鱼鸟纹

最具代表的是陕西临撞姜寨出土仰韶文化鱼鸟纹葫芦彩陶瓶,瓶上一面为鸟纹,一面为鱼纹鸟代表阳性,鱼代表阴性,结合起来寓意阴阳交合,化生万物。

3、阴阳交合的双鱼纹

中国阴阳哲学,源于人类的生殖崇拜。中国民间俗语中自古有“好事成双”之名。把运动的双鱼以对比色统一在一个圆中,极好地标出了涵盖一切的对立统一运动规模。

太极图的基本结构,好像两条鱼首尾追逐而形成一个整体的圆,因此它的俗名又称为阴阳鱼,反映出人世间的一种博大的宇宙、时空观,同时在体现出人类相克相生、生生不息的生殖崇拜观念。

4、抽象简洁的几何纹

原始社会早期的鱼形纹饰写实性比较强,经过长时间的艺术实践人们对鱼形纹饰进行了更夸张的变形,从写实的形象慢慢转变成写意,即用象征性的手法进行描绘,例如,早期描绘的鱼形纹饰头部较小而且倾向于三角形,鱼唇一般是往上翘的。后期的时候不再描绘鱼的牙齿与眼睛,鱼身被拉长,鱼尾被对称分开描绘成剪刀状。鱼形纹饰发展到原始社会末期的时候,已经不再去对鱼的整体形象进行写实性的绘制了,而是突破整体开始对鱼的某个局部,即具有突出特征的局部进行概括性的描绘,从而增强了画面的装饰性。

二、商周时期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此时被人们神化了的龙纹大量出现,还出现了“龙尊鱼卑”、龙为众鱼之首的说法。这一时期玉器及青铜器的大量出现,鱼形纹饰广泛的应用于青铜器,青铜器上的鱼形纹饰主要是为了祭祀用,最具代表性的是冥器,它象征着墓葬主人的权利之大、地位之高,也是鱼形纹饰绘制最多的器皿。这个时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阶级社会,私有制出现。

三、春秋战国

鱼形纹样在春秋战国时期不为多见,只在漆器与帛画的领域有少量的体现。此时的鱼形纹样艺术感十分强烈,它运用了比较写实的形式来描绘。发展到战国时期时,鱼形纹样的体现更加细致,展示出一种很强的自由思想。

四、秦汉时期

秦朝开始,漆器工艺得到飞速发展,鱼纹也成为了漆器上的主题纹饰,纹样的总体风格也更趋于写实,并采用红漆地上直接用墨线勾绘的方法,湖北云梦出土的秦代彩绘鱼鹭纹漆盂就是这一时期漆器的典型代表。到了西汉漆器上的鱼纹更简洁明快、美观大方。而陶器也与先前有了很大的不一样,明显的显示出这一时期的鱼纹特点,鱼纹更趋写实和生活化,率性中透出鱼的灵性和自然。

五、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对于鱼形的应用转向民间,具有代表性的是双鱼瓶。“双鱼瓶”可以说是唐三彩中的精品,这两条鱼寓意为连年有余、生活美满、欢乐吉祥。不仅实用而且视觉效果非常好。

六、宋元

宋元时期鱼形纹饰的主要体现在陶瓷的装饰上,元代时期的表现极为广泛,表现手法也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是磁州窑的白底黑花《鱼藻图》,“魚藻图”主要描绘在罐体的腹部。颈部绘制波浪纹,腹部描绘的是鱼藻图,图中鱼和鱼藻栩栩如生,特别的生动。此时的把鱼真实的体态特征描绘的栩栩如生。

七、明清时期

清代的刺绣佩饰,处于空前绝后的颠峰状态,从皇帝到一般官员,从达官显贵,至普通百姓,几乎都使用过佩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清代彩绣鱼形灯心袋图,至于鱼形应用到刺绣椅披和袍服上,多是双鱼作八字形斜置,如磐形,取“吉庆有余”意思。用鲍鱼形的则叫“连年有余,这时还流传下了各形各样的鱼形玉佩,形态大体趋于写实。

大规模张贴年画的风俗真正形成应是明末清初,尤其是康乾之盛世,表达了百姓的美好意愿,因此广为流传。如潍坊市杨家埠木板年画研究所收藏的清代木版套印年画“年年有余”图18,画面颜色鲜艳,形象夸张、稚气可人。

八、总结

本文主要围绕鱼形纹饰的产生及发展演变进行阐述,传统鱼形纹样早在原始社会的彩陶文化中就已被广泛的应用,它是氏族“图腾”的代表,是极具象征性的图案。对于传统鱼形纹样的发展演变,本章对各个历史时期鱼纹样的形和意展开描述,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晚期及近代时期,鱼形纹样在造型形态及象征寓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始先民把鱼作为自己膜拜对象,鱼纹样成为当时运用最多的装饰纹样,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鱼形纹样从对自然形态的模仿变为抽象的几何纹样,象征意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到了近现代鱼形纹样的图腾崇拜已不复存在。

【参考文献】

[1] 左汉中.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修订本, 2010.

[2] 姬莹鱼形纹饰的传统象征性向现代装饰性流变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2006.

[3] 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推荐访问: 演变 寻觅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