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时间:2022-10-26 16:36:03 来源:网友投稿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徐洪林

摘要:毛泽东的思想建党理论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邓小平制度建党理论为这一理论的形成扫清外部障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代表性功能上为这一理论的提出和形成做了理论准备与实践探索;胡锦涛同志则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的初步框架。

关键词:执政能力;思想建党;制度建党;功能建党;理论框架

中图分类号:D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5)05-0039-04

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执政兴国的基本功和自身兴旺发达的根本大计,是一项包括思想、制度、功能、理论等多维建构的系统工程。我党的几位主要领导人,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都十分重视并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遵循普遍性规律的前提下,对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进行了全面综合的理论规范,体现出一脉相承的共性特征,又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变革的实际、凸显出与时俱进,发展创新的个性色彩,为建构中国特色的执政党理论做出了贡献。这里仅就“个性特征”略陈己见,作为“一家之言”求教于大方。

一、思想建党一毛泽东对增强党的执政能力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思考和探索

思想建党是执政党建设的首要问题。因为在政党要素中,政党成员是最为根本的、第一位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于政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合法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执政能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和根本前提。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早在1949年3月全国解放前夕,我们党马上就要成为执政党之际,毛泽东及时而又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同时,他还要求全党防止骄傲、以功臣自居、不求进步、贪图享乐等四种情绪,防止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这实际上是从思想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党的执政能力问题。建国以后,毛泽东在党的思想建设方面一直警钟长鸣。1959年以后,他又根据长期观察,提出如何防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问题。尽管他在探索解决问题时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给党和国家带来了严重灾难,但这个历史性课题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

综观毛泽东关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到,他还十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重视理论的作用,强调要造就一支宏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毛泽东在1955年召开的_-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强调了这个问题。他提出,我们要组成这么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有几百万人读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即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反对各种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我们现在有许多做理论工作的干部,但还没有组成理论队伍,尤其是还没有形成强大的理论队伍。而没有这支队伍,对我们全党的事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12,11,化、社会主义改造、现代化国防、原子能的研究,是不行的,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2.大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什么叫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有个解释: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他对此有个通俗的比喻,叫做“有的放矢”。

毛泽东曾精辟地概括过一句名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形成一整套正确的干部路线和政策,是毛泽东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又一特色。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干部路线和政策,归根结底就是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五湖四海的干部路线和政策。这是保证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也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所在。

总之,理论、学风、干部这三个方面既是思想上建党的重要方面,也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毛泽东同志的这些理论上的阐述与实践中的艰辛探索,为现在我们党提出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二、制度建党——邓小平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问题的再思考

制度建党侧重于党的组织机制和领导体制的完善。邓小平同志把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问题,紧紧与党所面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任务联系起来,强调要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注重从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上解决问题。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邓小平就指出: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执政党也不是很容易当的。执了政,党的责任就加重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就加重了,我们领导干部的责任就加重了。我们要负担什么责任呢?在过去我们无非是闹革命,革命胜利以后,我们党执了政,掌了权,就要担负起把国家引导到社会主义道路上去和进行建设的艰巨任务。”地位变了,任务变了,面临的课题也变了。“所以,我们每天每时都要注意执政党的特点”。

邓小平还告诫全党:“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各项事业中,由于中国共产党居于领导的地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工作做得好坏,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同时,由于我们党的执政党的地位,我们的一些同志很容易沾染上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习气。”所以,“坚持党的优良的传统作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而,邓小平提出了一个“执政党应该是—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从现代化建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对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新的审视,提出了制度建党的系统理论。基本思路是:围绕党的基本路线,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健全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建立健全以党章为主要内容和由一系列相关具体制度组成的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新路子。

邓小平关于制度建党的理论前提是:强调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在深刻分析和总结党的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弊端时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显然,是把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看作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性问题。

邓小平认为制度建党的关键

是解决五大问题:官僚主义问题、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家长制问题、干部职务终身制问题和形形色色的特权问题。邓小平指出。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个大问题;权力过分集中成为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因;革命队伍内的家长制作风,除了使个人高度集权外,还使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组织成为个人的工具。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有思想作风问题,有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还有剥削阶级思想的腐蚀,等等,但是,最根本的是与我们的制度不健全有关。“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中国共产党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来解决和纠正党本身存在的问题,从而赢得人民的拥护,必须从制度建设上下功夫。

邓小平认为制度建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党和政府、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实现党和政府、中央与地方的制度性分权。邓小平指出:“过去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分过几次权,但每次都没有涉及到党同政府、经济组织、群众团体等等之间如何划分职权范围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特别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社会主义建设成为党的中心任务。因此,党的政治领导职能与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职能理应适当分开,但这一问题长期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在党与政府的关系方面,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致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方面,强调中央集中太多,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不够,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发扬不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两条,一是党与政府的制度性分权,实现党政职能分开;二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完善民主集中制,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

邓小平关于制度建党的理论还包括以下内容:(1)必须改革党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各项公民权利”。(2)“必须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重点是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3)必须切实实行党政分开,“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党的领导的活力。(4)必须“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惩治腐败”,“廉洁政治”,端正党风,取信于民。

总之,这些重要措施,都离不开一个总的方面,这就是必须加强党的制度改革和建设,实现党和国家制度的民主化、法律化。邓小平的这些重要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直接的现实指导意义。事实上,邓小平关于制度建党理论的形成,为今天我们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扫清了许多外部障碍,准备了必要的外部环境。

三、功能建党——江泽民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问题的再认识

执政党是现代国家政治生活的主导,其主导性并非仅仅表现在政党的结构性特征有别于其他政治组织,关键是其在政治活动中的功能发挥。一般而言,对全社会利益的表达与综合是政党政治活动的重要内容,这实质上是政党政治活动的功能发挥过程,即发挥政党的代表性功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建战略从结构性建设向功能性建设的转变,突出强调通过党的代表性功能的发挥来巩固党的合法性基础。

江泽民同志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紧跟时代进步潮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斗争中掌握主动权联系起来;放到当代国际环境和国内任务及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和战略全局中来考察,使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化并具有强烈的时代紧迫感。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各项工作能否做得好,我们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我们的事业最终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已经成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功能建党,它突出强调通过党的代表性功能的发挥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从而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就必须明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要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符合执政规律,体现人民的意愿,保证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要求的统一。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最为根本的政治过程是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正确认识生产力的时代性,把握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先进生产力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新的要求,不断地调整生产关系,以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为突破口,加强制度化和法治化建设,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实现中国文化的价值再造和价值整合,要求我们党必须制定正确的文化发展战略和文艺繁荣政策,充分研究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的规律和特点,坚决反对文化帝国主义、文化相对主义和文化颓废主义,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价值体系,增强党的文化整合功能。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加强党的政治代表性功能,提高政治整合能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就是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执政党能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我们能否在新时期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和执政的政治基础问题。只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增强党的政治整合功能,才能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和执政的政治基础。

总而言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中国共产党如何更好地提高领导和执政水平,带领中国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l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江泽民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功能建党,即以增强党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代表性功能为核心的党建新思维。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它拓展了党的建设的理论空间和实践空间,同时,也为我们党的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理论的形成和提出,做了最为重要与关键的理论准备和实践探索。

四、初步构建加强党的执政

能力建设的理论框架——胡锦涛同志对提高党治党理政能力的新思考

胡锦涛同志多年负责党的建设,对党建的症结、要害问题非常清楚。在十六届一中全会上,他就指出:“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应该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2004年,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就是: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建工作创新。6月29日,中央政治局举办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活动,主题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各级党委和全党同志都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抓紧解决执政能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7月23日,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作出决定并宣布,十六届四中全会的主要议程是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十六大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而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在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的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形成了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为主要线索,立足于“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着眼于“建好党”和“执好政”这两大历史使命,传承于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侧重于在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如何通过建设好党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的理论主题,彰显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

当然,上述理论体系仅仅是一个初步的框架,要让其丰富起来,还需要全党同志从理论上去不断探索、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只有这样,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才能真正成为统一全党思想,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早日建成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锐利武器。

(作者单位:中共溧阳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耕夫]

推荐访问: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