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策略选择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策略选择

时间:2022-10-26 19:54: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在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浪潮中,如何既顺应这种发展潮流,又适当照顾本国会计环境的需要,这是每个国家都关注的。文章从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的会计环境,针对我国特殊的会计环境,提出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策略、对策。

【关键词】会计环境 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会计准则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宣称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俄罗斯、坦桑尼亚宣布2004年1月1日起在国内上市公司中运用国际会计准则,欧盟要求其成员国上市公司自2005年1月1日起全面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原则编制合并财务报告;新西兰要求国内上市公司自2007年起运用国际会计准则也提前自2005年1月1日起提前采用。据了解,约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要求或者允许或者已声称将要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对外经济的依存性越来越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当今世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是大所势趋,尤其在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成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了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行列中,中国也应当抓住这一机会,跟上会计国际化的步伐,而不是被动等待(冯淑萍,2004)。但现实的问题是我国会计准则是在特定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企业制度和证券市场体系的特点所建立决定的,如何将国际会计准则与本国的经济、政治、法律、历史、文化等会计环境相适应,从会计环境视角研究会计准则国际协调问题,其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我国会计环境

所谓会计环境,是指会计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和境况的总和。结合我国国情,我国会计环境的特点及其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环境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初级阶段,没有完善的市场体制,没有严格的市场监管体系,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混合经济阶段,各项会计法规、准则,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信息披露要求等等,都在不断的摸索、制定、修订和完善之中,其社会经济运转和其他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我国的资本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尚不成熟,上市公司数量不多,且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股本结构中流通比例偏小,资本融资功能不强,缺乏足够的资源配置能力。同时我国的企业主要依靠银行的政府贷款,财务信息主要为债权人或政府机构服务,财务报告社会性较低。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使企业面临新的经济环境。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时,必须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也必须遵守WTO的各项规定,根据WTO协议,我国将开放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市场,会计作为一种经济信息系统和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与国际接轨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2、政治环境

无论是西方会计还是中国会计,都不可逾越各自所在的政治制度、政治关系、政治态度等政治环境的约束。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宏观调控的力量较强,国家既是资产所有者,又是社会管理者,这种双重身份导致产权关系复杂化,这是西方国家所没有的。与英美国家不同,我国的会计准则是由财政部主导制定的,财政部对我国会计准则的走向举足轻重。政府制定会计准则的好处是可以提高会计准则的权威性,增强会计准则的执行力度,引导会计准则的健康发展。政府是会计改革的第一推动力,政府行为对会计的影响是形成会计中国特色的最主要因素。

3、法律环境

上层建筑取决于经济基础,政治经济的差别导致了法律法规的差异。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依法制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就我国会计准则而言,会计准则是根据会计法而制定的,是会计法的具体化。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以《会计法》为中心,包括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它们各自以不同的侧重点对财务会计核算行为进行规范,形成我国会计的一大特色。

4、文化环境

我国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具有东方文化独有的魅力。我国文化环境的特征可概括为:崇尚集体主义,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把个人的利益同集体、国家的利益结合在一起;讲究等级,尊卑有序,权力距离较大,受中庸哲学思想影响,国民习惯于按上级意识办事,按法律、法规和制度等统一行动;凡事以稳妥为首,怕担风险,缺乏创新意识。我国会计准则及法规由国家政府制定,是源于集体主义的文化取向,要求政府制定统一会计规则,在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上比较保守和谨慎。所以,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会计理论与实务体系时,应注意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策略选择

基于我国会计环境的特殊性,我国在短期内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不现实的,就像我国加入WTO一样,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市场不是一次性全部开放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也应如此。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以促进我国顺利地度过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的转型期,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1、要正确对待会计准则国际化

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下,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一个难题:如果全盘接受国际会计准则,不符合我国国情的需要,但是,如果全然拒绝国际会计准则,必然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利于我国吸收国际资本,更不利于我国到境外上市和发行债券,并且还要增加许多不必要的费用。会计准则国际化是资本市场国际化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交往越来越频繁,对国际经济的依赖程度也逐步加强,各国之间的差别正在变得越来越小甚至难以辨认,因此,我国的会计准则应朝国际化方向发展,以便我国经济更好地走向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引进、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努力与会计国际惯例接轨,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为了筹集外资,发展我国经济的需要;会计是特定经济环境的产物,不同的经济环境决定了会计有它的特殊性,即所谓的会计国家化。中国更有自己特定的历史和现实,我们可以,而且也一直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其他国家会计标准中可取的内容,但我们不能全盘照搬照抄国际会计准则。所谓的高质量的国际会计准则也许是发达资本市场条件下最好的会计准则,但未必是发展中的资本市场条件下最好的会计准则,也未必是转型经济条件下和发展中国家最适宜的会计准则。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化发展的趋势并不是“消除”与国际惯例的差异而是将差异限制在“最小程度”,当然,这种“最小程度”应以不严重影响国际可比性为前提。

2、抓紧确立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以适应会计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国际会计协调,其实质是发达市场经济背景条件下所形成的会计惯例的协调。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国际会计协调是他们相互之间协调,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会计协调则意味着将不发达的会计惯例向发达国家会计惯例看齐。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同时面临着发展和协调的双重任务,这就使中国会计准则制定过程更为复杂一些。这是因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历史不长,会计师经验积累和监管工作也有一个逐步提高的问题,所以,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首先面临的是会计准则的发展问题,没有会计准则的发展,就没有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基础和对象。中国自1992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以来,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只有10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发布了38项具体会计准则,将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基本会计准则中的有些规定已不适应环境的发展而急需修订,对于会计领域新出现的一些业务还没有明确的具体准则来指导。面对这些问题,必须加快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步伐,修订原有不适应环境发展的会计准则,促进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以适应经济一体化及加入WTO的要求。

3、应尽快构建我国的会计准则理论框架,以推动我国会计准则的体系的早日形成

概念框架是由一些基本概念组成的,所以受会计环境的影响不太明显,其作为会计准则的基本理论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由于概念框架是理想、一般和必要性、相对稳定,是会计准则进行国际协调的基础,我国要进行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就必须从概念框架层次开始。随着我国会计环境的变化和具体会计准则的陆续出台,有必要建立与会计准则相适应的理论框架。会计准则的研究制定与实施应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美国正是由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建立了新的会计理论结构体系,才发展到今天比较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我国如果没有一套会计准则理论框架,将难以为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评价和修订提供理论依据和质量标准,将可能阻碍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

4、积极参与IASB的工作,争取在IASB中取得“发言权”

我国在IASB中的影响还很小,基本上还没有参与IASB准则的制定工作。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为了使IASB准则能够更多地照顾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以便减少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差异,我国应创造条件加入IASB的活动。首先,我们要全面正确认识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机制,以及如何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新架构下发挥我们的作用,从而使国际会计准则更多地兼顾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和需求。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挑战。面对新的挑战,一方面,应当更加全面、广泛地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工作,包括积极对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利用IASB会议的开放机制参加会议和提供观点,派人去IASB工作等;另一方面,在积极参与会计国际协调的同时,反映我国的特殊情况,尽可能地对国际协调施加我们的影响,例如建议IASB立项研究经济转型国家的会计问题等,以便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制的新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在IASC改组后,世界各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以英、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主导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因此要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更有发言权,区域间合作就显得相对重要。我们应该积极地与经济背景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等具有相似特征的国家开展区域间沟通、对话和合作,以提高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影响力。

四、结束语

在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大浪潮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国,我国更应当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以积极的姿态和行动促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协调,这样,一方面照顾到了我国及发展中国家的实际会计环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吸收国际上好的做法,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冯淑萍:关于中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化问题[J].会计研究,2001(11).

[2] 曲晓辉: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刍议[J].会计研究,2001(9).

[3] 李晓强:国际会计准则和本土会计准则的价值相关性比较[J].会计研究,2004(7).

[4] 刘玉廷:企业会计制度的中国特色及与国际惯例的协调[J].会计研究,2001(3).

[5] 王静、孙美华: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度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3.

[6] 汪祥耀、邓川:主权国家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经验及启示[J].会计研究,2005(1).

[7] 王松年、戴继维:经济全球花与国际会计[J].上海会计,2002(1).

[8] Xiang.B:Institrtional factors influencing China’s accounting reforms and standards,1998.

推荐访问: 会计准则 协调 策略 我国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