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东风与方便,举楫破鲸波

东风与方便,举楫破鲸波

时间:2022-10-30 13:24: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为什么长沙师范一举创办成功是一个多项选择题,不能单归功于徐特立的勤俭办学。长沙师范一举创办成功得益于姜济寰用人唯贤,知人善任。徐特立办学屡屡成功之迷在于他擅长选择事业的支持者,这是以前讳莫如深的。

【关键词】徐特立;长沙县立师范;姜济寰;办学

《湖南教育史》第二卷记载:“在这些县立师范学校中,长沙师范学校是办得最好的一所……同年三月,长沙师范学校正式开学,招收六个班,其中五年制本科两班,一年制讲习科两班,半年制二部讲习科两班,共三百余人。田汉、周竹安、陈子展等,都是这一届的学生。可以说,1919年以前,长沙县的小学教员,几乎都是长沙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该校的发展也使长沙县的初等教育走在其他各县的前面。”是什么原因使时长沙师范一创办就取得巨大的成功,这是一个多项选择题。人们一般都归功于徐特立的勤俭办学,这诚然不错,却远非仅此一项。

长沙师范的创办人是徐特立,姜济寰是创办长沙县立师范和任命徐特立主持全部创办事宜的决策人。徐特立为什么能够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一举成功把长沙县立师范办得红红火火,重要原因在于姜济寰深谙用人之道。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进贤兴功,二是逸于任使。

姜济寰为什么要选用徐特立,绝非出于私交深厚,为官清廉饱读诗书的姜济寰深知“进贤兴功,以作邦国”的道理。姜济寰和徐特立同时考入宁乡速成师范就读,毕业后共同创办梨江高级小学堂。在交往中,徐特立高度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深为姜济寰所感动。例如梨江学校开办以后,姜济寰担任校长,徐特立负责具体的教学事务。为了节省开支,徐特立给自己立了一条“不拿工资,只吃饭”的规矩。那年的八月中秋,他的妻子熊立诚刚生下第三个孩子,而第二个孩子又患痢疾,家里无人照顾。在近半个月的时间里,他常常在上午讲完第四节课之后,步行五十里路回到家里,为妻子、儿女煎药、煮饭、洗衣服,折腾到深夜;第二天清早,又急忙赶回学校上课。从未因此而耽误学生一节课。

姜济寰认为徐特立贤能的第二个原因是徐特立当时已经表现出精明练达,果敢有为。徐特立出身贫苦农家,居然和社会贤达一起成功创办了梨江高等小学堂,还被朱剑凡聘请到长沙城里的名校周南女塾任教,后来居然要他当校长。如果没有雄心壮志,为人不精明练达,朱剑凡不可能将毁家才办成的周南学校交给非亲非故,没有学历的乡下人徐特立。徐特立也最多在乡下教小学,混个好一点的名声罢了。特别是徐特立刚到周南女校,就率先废除了男师女徒实行垂帘施教的封建陋规,把那帘子一把就撤掉了。此举即是向千年以来的封建教育宣战,引起长沙教育界极大的震动。对这个初出茅庐的乡下人这种过人胆识,教育界同仁刮目相看。

姜济寰认为徐特立贤能的第三个原因是他学识渊博,尤其是像徐特立那样熟悉胜任自然科学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的教师,在当时真正是凤毛麟角。姜济寰通过宁乡速成师范同学,梨江学校同事和朱剑凡等社会名流的推重,以及周南广大学生的口碑,对徐特立的学问十分赏识。

由于姜济寰慧眼识贤,长沙县立师范不但很快办起来了,而且办得红红火火。

徐特立将来是否能够不辱使命,把长沙县立师范迅速办起来,姜济寰深信不疑,而且从不以上司身份干预徐特立的工作,而是以朋友身份大力支持,使得徐特立能够放开手脚,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我们从长沙县立师范学校选址和经费筹办等两件大事就可以看出,长沙师范之所以能够一举创办成功,得益于姜济寰的“劳于求贤,逸于任使”的用人态度。

据《徐特立传》介绍,“徐特立毅然接受了创办长沙县立师范学校的任务以后,没有房子,他将善化学堂的一些破烂房间腾出,连同走廊过道,稍加修缮,辟成教室,房子问题算是解决了……为了给这所学校找到一个永久性的校址,徐特立踏遍长沙城,最后才选中荷花池的泐潭寺。泐潭寺是一座古刹,位于城北占地数亩的荷花池畔,四周古树蓊郁,禅房幽邃……可惜这样一处名胜,经过近百年来的兵灾人祸,已经是荒芜破败不堪了。当他决意将此建为长沙师范的永久校址后,知事姜济寰立即行文将这一规模宏大的寺院拨给长沙师范。”

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徐特立要善化学堂的房子,就给善化学堂的房子;徐特立要泐潭寺规模宏大的古刹,就给规模宏大的古刹,为什么要,决定要哪处,都是徐特立独自考察独自决定,一报则准。这是徐特立多么快意的事情,一个有能力又事业心强的人,如果能够放手干自己追求的事业,哪有办不好的?这里讲的是徐特立,其实他后面的那个人,也是他的顶头上司姜济寰对徐特立办教育事业的态度也应该值得赞许。他只支持,不插手,不干涉,更不掣肘,这对于长沙师范学校一举办成功具有相当大的意义。

其次是办学经费问题,有人说是徐特立勤俭办学,把一堆硝磺处理后买了千余银元解决的。确实有这回事。《徐特立传》说:“没有经费,他与湘岸榷运局局长黄司陔商量,征得黄的同意,将榷运局寄存在学宫内的一批硝磺变卖,得千余银元,经费问题也算是解决了。”我们从其他文献得知,当时兵荒马乱,那硝磺是一支部队的,部队开拔以后不知去向。我们想,万一这支部队打回来要这批硝磺,谁敢担这个责任,谁能够担这个责任。根據徐特立当时的权威、家产、知名度,很难负这个责任。湘岸榷运局局长更没有必要惹这个麻烦。可以推测,能够担也愿意担这个担子的人只有姜济寰。估计姜济寰就是让徐特立放手去搞,如果惹了麻烦由他姜济寰出面摆平。另一方面,一千元就解决了办学经费问题不能令人置信。那时好一点的教师每月工资20元,即使只请一个教师,即使上课不用一支粉笔,即使那个教师不吃饭,这一千元也只够开他5个月工资,维持不了半年,学制最短的学生都毕不了业。

县里拨款是毫无疑问的,我们从多个文献资料得到印证,仅举《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校志》就足够了:“民国元年(1912年),长沙、善化并为一县,姜济寰任知县,对开办新学鼓吹甚力,乡镇私校每年均给与补助。”乡镇私校都有补助,何况位于长沙城内的县立师范。姜济寰补助多多自不待言,硝磺所买之钱只不过杯水车薪而已。

在徐特立一手操办之下,长沙师范一举成功,《湖南教育史》(第二卷)有两处记载:一处是本文开篇所引:“在这些县立师范学校中,长沙师范学校是办得最好的一所……同年三月,长沙师范学校正式开学,招收六个班……共三百余人。田汉、周竹安、陈子展等,都是这一届的学生。可以说,1919年以前,长沙县的小学教员,几乎都是长沙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该校的发展也使长沙县的初等教育走在其他各县的前面。”另一处的文字是:“除省立各师范学校外,有些县也积极创办县立师范学校,其中成绩较突出的是徐特立在长沙县知事姜济寰的支持下所创设的长沙师范学校。这所学校不仅是全省第一所县办正规的中等师范学校,而且在教学质量上与省立师范学校不相上下。”

徐特立不但长沙师范办得好,梨江学校办得好,苏区的列宁师范、农业学校,边区的鲁迅师范、延安自然科学院等等都办得好。徐特立办学屡屡成功之谜在于他擅长选择事业的支持者,这是以前讳莫如深的,所以从来没有人谈及过。

但是,徐特立也有不顺心的时候。辛亥革命胜利后那一年徐特立当选湖南省临时议会副议长仅一个月时间,由于政见不合而愤然辞去了这一职务。徐特立在离开议会后,应省教育司司长陈润霖的邀请,在教育司当了几个月的教育科长。陈润霖想利用他在教育界的声望,为自己任教育司长打开局面。而他之所以接受委任,则是想通过教育司的行政权力,发展普通教育,解决一些穷苦子弟,其中包括那些游荡在长沙街头的“野孩子”的读书问题。然而事与愿违,当他向陈润霖正式提出这一主张时,陈不但不予支持,反而要减少招生名额,裁汰教员。于是,他断然交还委任状。刚到法国勤工俭学,他在入学以前,华法教育会的负责人曾劝他留在教育会,一面做管理湖南学生的工作,一面补习法文,这样便可以避免学校严厉规则的限制,使他生活上和精神上无所负担。徐特立情愿当学生受苦而谢绝这份差事。赴法勤工俭学归来广东大学校长邹鲁,聘请他为广东大学教授,将聘書寄来长沙。徐特立婉言推辞了这一聘请。历史早已证明,徐特立如果跟着这些人干,事业会一无所成,自己必将湮没于芸芸众生。

古语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徐特立办学成功之道于此密切相关。从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看,长沙县立师范之所以办得有声有色,一举成功,是因为有热爱教育,关心民瘼的清官姜济寰的邀请与支持,他自己也因此而成为了教育界的“长沙王”;此前在乡下,梨江高级小学堂之所以能够创办成功,是因为有当地绅士名流为人清正的姜济寰和何雨农的参与与支持;在苏区之所以取得日本学者大塚丰所评价的成绩:“徐特立亲自指导的兴国县,从1931年4月起,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从文化落后县一跃而成了苏区的扫盲模范县。在1934年,红军撤离苏区时,这个县已经有了300多所小学,800多名教员,文盲降低到百分之二十以下。”这是在毛泽东的大力支持下力排众议取得的成绩;在边区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被美国著名记者评说的“因为这些任务十分艰巨,要是西方的教育家,谁都会感到气馁的。但是徐老正老当益壮,是不会感到气馁的”,是因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当时中国共产党五大书记全都支持。随着事业的极大成功,他本人的名望也如日中天,声闻海内。

参考文献

[1] 冯象钦,刘欣森.湖南教育史(第二卷)[M].岳麓书社.

[2] 王风野.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校志[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3] 师秋朗.现代圣人徐特立[M].红旗出版社,1992.

[4] 武衡等.徐特立文存(第三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5] 陈志明.徐特立传[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6] 蒋纯焦.从旧塾师到新教员——徐特立早年的职业转换与中国基础教育的近代变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 01-10.

推荐访问: 东风 举楫破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