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校教师现状分析3篇

高校教师现状分析3篇

时间:2022-11-03 12:06:03 来源:网友投稿

高校教师现状分析3篇高校教师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肖怀秋;李玉珍  【摘要】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张,高职院校对师资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青年教师所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教师现状分析3篇,供大家参考。

高校教师现状分析3篇

篇一:高校教师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肖怀秋;李玉珍

  【摘要】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张,高职院校对师资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青年教师所占比例也逐年递增.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群体的主力军,其教育教学水平影响着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研究青年教师成长现状及成因,有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和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通过对湖南省部分高职院校在职青年教师的问卷调查,解析影响青年教师成长的原因,为构建青年教师培育策略提供理论支持,从而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健康成长.%Withtherapidexpansionofenrollmentscale,thedemandforteachersbecomesmoreandmoreurgent,theratiooftheyoungteacherinteachergroupsalsoincreaseyearly.Theyoungteachersarethemainforce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andtheirteachinglevelhasanimportantinfluenceontheeducationquality,andso,analyzingthegrowthfactorsandthereasonsoftheyoungteachers'growthwillbebenefitforpromotingtheyoungteachers'growthandthehealthydevelopment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hisarticletakestheyoungteachersfromthehighervocationalcollegesofHunanprovinceassample,anddistributes160questionnairesandrecovery150questionnaires(effectivequestionnairesisof147),thequestionnairesrecoveringratioandeffectivequestionnariesratioare93.75%and98%respectively.Analyzingthecollectedquestionnairedataandexploringthereasonscanprovidetheoreticalsupportfortheconstructionoftheyoungteachers'cultivationstrategyandpromotetherapidandhealthygrowthoftheyoungteachers.

  【期刊名称】《职教通讯》【年(卷),期】2018(000)023【总页数】6页(P49-54)【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问卷调查【作者】肖怀秋;李玉珍【作者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制药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株洲412000;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制药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株洲4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5

  “师兴则校兴”,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对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青年教师常指专门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专任教师,是高职师资队伍的主力军。[1-3]据教育部有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在教师总数中的比例已经超过50%,且在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的比例更高,他们担负着80%的教学任务,大多在35岁以下。[4-5]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大多数青年教师处于教学第一线,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教学能力和师德师风将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6]如何基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成长现状及内在需求,建立并完善一系列创新高效的培养机制,从而促进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是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并基于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剖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困境并对

  成因进行分析,可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和制定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育策略提供重要参考。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47份。调查问卷主要来自于湖南化工职院、湖南铁路科技职院、湖南生物机电职院、湖南有色金属职院等湖南省内高职院校。被调查的青年教师男女比例为38.78:61.22;26~40岁的占93.87%;硕士及硕士以上占67.35%;入职年限10年的占75.51%;来自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的占59.18%,哲学、经济学、法学的占22.45%,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的占14.29%;中级职称占42.86%,副高职称占28.57%,初级职称占22.45%;已婚占85.71%;月平均收入主要集中在4000~6000元之间。调查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一)青年教师成长总体现状调查数据分析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青年教师“在工作方面遇到的主要困难”依次为工作负担重(73.47%)、教学和科研经费短缺(53.06%)、职称职务晋升机会少(53.06%)、发表学术论著难(46.94%)、领导不重视(32.65%)。在“对待教师职业的态度”方面,有65.31%的人选择“比较喜欢,愿意努力”;有30.61%的人选择“热爱,愿意终身从事”。在“个人职业发展的最高目标”方面,有63.27%的青年教师愿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有34.69%的人愿成为专家型学者。在“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方面,有42.86%的人发表论文在5篇以下;30.61%的人发表论文数在6~10篇;22.45%的人发表论文10篇以上;还有4.08%的人从未发表过论文。在“主持或参加省级及以上课题”方面,有10.2%的青年教师从未主持或参与过任何课题;主持或参与课题2项以下者占38.78%;3~5项的占38.78%;5项以上占12.24%。在“公开出版教材和专著”方面,有51.02%的青年教师未出版过任何著作(或教材);出版1~2部和3~5部的分别占

  38.78%和6.12%。在“没有科研项目主要原因”方面,有59.18%的教师认为是缺乏项目来源渠道和欠缺研发能力;有20.41%的教师认为对科研不感兴趣。(二)教学与科研方面的数据分析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在“每年承担课程”方面,有93.88%的教师每年承担课程在2门及2门以上。近3年,每周平均授课时数在20节以上的占16.33%;16~20课时的占48.98%;11~15课时的占22.45%;每周10课时及以下的仅占12.24%。关于“一学年中教学工作量约占总工作量的比重”,有44.9%的人认为,占到2/3以上;有38.78%的人认为,占到了1/2~2/3。在“影响青年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的主要因素”方面,有71.43%的人认为,是“教学任务多,没精力写”和“自身科研能力还不够强”;46.94%的人认为,是“英文障碍比较大”;36.73%的人认为,是“学术声望不高”;24.49%的人认为,是“缺乏人际关系”。在“影响青年教师科研快速发展的原因”方面,有73.47%的人认为,是“疲于应付教学”;53.06%的人认为,是“自身缺乏研究方向”;40.82%的人认为,是“科研硬件设施缺乏”;44.9%的人认为,是“学院引导不够”。而在科研条件方面,认为“学校纸质与电子图书能满足科研需求”的占77.55%;认为“学校的科研设备与仪器能满足您的科研需要”的为79.59%。(三)教师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数据分析在“影响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方面依次为:超负荷的教学压力(67.35%);急功近利、学术浮躁情绪影响(57.14%);行政化、官僚化的学术管理体制制约(53.06%);繁重、琐碎的事务性工作(48.98%);较大的科研压力(42.86%)。在“学术研究方向领域”方面,有34.69%的人非常明确;正在确立和不明确的为61.23%;还有4.08%的人根本没有想过自己的研究方向。(四)青年教师培养方面的数据分析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的调查数据显示,“在青年教师培育方面的制度措施评价”方

  面,有40.82%的人认为,比较可行,但仍需创新改进;有32.65%的人认为,尚能接受,但缺少长远规划;仅有6.12%的人认为,制定得好,执行得好。在“没有实施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原因”方面,有73.47%的人认为,是“工作任务重,无暇顾及能力发展”;51.02%的人认为,是“自身条件及能力的制约”;44.90%的人认为,是“缺少发展机会和空间”;36.73%的人认为,是“学校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24.49%的人认为,是“学校不够支持和重视”;20.41%的人认为,是“个人没有明确目标”。在“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有效方式”方面,有53%以上的人认为,可采取国内访问研修或国(境)外进修;40%以上的人认为,参加教研活动、课堂实践、教学技能竞赛或学校集中培训、攻读博(硕)士研究生等是重要的渠道。同事之间的随时交流、集体研讨、自己研究、领导督导组听课指导、观摩优秀教师课程、参加教学理论与技能培训等是重要的提升教学水平的途径。在“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激励机制是否健全”方面,有73.47%的人认为“健全”;26.53%的认为“不健全”,应从进一步加强完善青年教师的激励措施、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类科研课题申报培训、加强经费保障、关注高职教师队伍中偏好教研而不擅长科研者、减少老师授课时数、让老师多参加各种教学培训等方面进行强化。在“最需要哪方面的培训与进修”方面,有70%以上的人认为,应加强“本专业知识更新”和“现代教学方法训练”;59.18%的人认为,应加强学科学术前沿知识的培训;42.86%的人认为,要加强学术研究方法培训。在“出国或境外进修(留学)的时间”方面,有57.14%的人从未出国或境外进修(留学)。在“影响青年教师培训、进修的主要因素”方面,有67.35%的人认为,是没有时间;65.31%的人认为,是没有政策;61.22%的人认为,是没有经费;34.69%的人认为,是学校不支持。在“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采取的关键措施”方面,75.51%的人认为,“领导必须从战略角度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必须

  建立系统的青年教师培训体系”;71.43%的人认为,“学校必须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和完善配套的激励机制”;61.22%的人认为,“学校必须加大经费投入”和“教师本人必须奋发自强、努力完善自我、提高自我”;53.06%的人认为,“学校必须努力营造并形成青年教师成长的浓厚人文氛围”;48.98%的人认为,“学校必须采用一系列适当有力的约束激励措施”。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职业发展规划不清晰从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青年教师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不知道如何实现职业目标,仅6.12%的青年教师制定了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73.47%的青年教师由于各类原因没有实施个人职业发展规划;51.02%的青年教师认为,自身条件及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的职业要求和职业发展规划。由此可见,帮助青年教师构建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十分必要。(二)教学技能、职业技能欠缺及教学任务繁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教学,特别是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主要来自于高校毕业的硕/博士研究生,来源于企业的相对较少,他们虽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但缺乏教学经验和实践操作经验,教学技能相对缺乏,动手能力相对薄弱,与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养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无法满足职业教育教学要求。此外,近些年,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张,学生人数急增,生师比保持较高水平,青年教师需承担极为繁重的教学任务。调查数据显示,青年教师有93.88%的人每年承担课程在2门及2门以上;近3年,每周平均授课时数在11节以上的教师占87.76%;一学年中教学工作量约占总工作量比重达50%的教师超过青年教师的60%。沉重的教学负担迫使青年教师疲于应付完成承担的教学任务,思考研究方向和参与科研的时间相对较少,从而影响了青年教师的科研。

  (三)科研目标不明确,自身科研素养不高,科研平台不足在关于“科研目标确立”的调查中发现,青年教师有53.06%的人缺乏明确的研究方向;有71.43%的人认为,自身科研能力不够强;还有部分青年教师认为缺乏良好人际关系及英语障碍也是影响自身科研发展的重要原因。调查访谈还发现,有20.41%的青年教师对科研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由于读硕士、博士期间科研项目做得较多,存在倦怠,或由于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方向难度较大,花费大量精力才勉强达到硕士、博士毕业条件,对科研失去了信心,这一情况在笔者调查的学校及笔者所在学校得到了部分印证。访谈中还发现,部分来自高校的硕/博士入职2~3年在科研课题申报及论文发表方面几乎为零,而他们在读硕/博士期间的项目申报和论文发表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个人职业发展的最高目标”子项目调查结果显示,有34.69%的青年教师愿成为专家型学者,由此可以看出,来自高校的青年教师在职场之初还是愿意在科研方面有所建树的。然而调查却发现,“教学任务多,没精力写”“自身科研能力还不够强”和“英文障碍比较大”等成为了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主要“绊脚石”。此外,在关于影响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成长的因素方面的调查发现,有40.82%的青年教师认为,“科研硬件设施缺乏”是影响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科研平台不足是影响青年教师科研的重要原因。(四)青年教师培育制度不健全青年教师的成长既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更有助于青年教师个人的成才。调查结果显示,34.69%的青年教师认为,学校不支持青年教师培训进修;40.82%的青年教师认为,学校虽然采取了青年教师培育措施,但措施实施效果值得深思;36.73%的青年教师认为,学校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青年教师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甚至有24.49%的青年教师认为,“学校不够支持和重视”。因此,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五)社会偏见

  社会上对高职青年教师存在偏见,高职青年教师社会地位普遍较低,得不到社会一致认可。调查和访谈过程中发现,有些人认为,高职院校教师重心应放在教学,而不是科研,只要搞好教学及教学改革就可以了,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科学研究不重要,甚至有部分人极端错误地认为,高职院校就不应该搞科研,只需要搞好教学。访谈中还发现,有些青年教师反映,企业对于校企合作项目倾向于选择与本科院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存在偏见。此外,部分期刊对发表论文的作者有一些硬性要求,如要求是博士或高级职称,或是本科院校的博/硕士,对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存在“歧视”。由于青年教师的论文发表“困难重重”,给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课题申报和职称晋升等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并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对策分析(一)引导青年教师构建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青年教师成长过程可分为环境适应期、成型稳定期、创新发展期和提升成熟期4个阶段。[7]从高校毕业的硕士、博士青年教师由于对工作任务、工作环境等不熟悉,处于职业发展的第一阶段—环境适应期(入职后的1~3年),对职业生涯规划比较迷茫。为了促使青年教师更快地度过环境适应期,引导青年教师构建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如笔者所在学校给所有新进教师配备了一名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优秀教师,作为其入职后第一年的指导教师(称为“导师制”)并颁发指导教师聘书,给予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全方位的悉心指导,帮助青年教师较快地度过环境适应期,并帮助青年教师建立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与工作计划。作为2017年学校新进教师的指导教师,笔者通过与青年教师的沟通交流,鼓励其在教学技能、实践技能以及课题项目申报等方面进行尝试,从实施效果来看,还是卓有成效的。笔者指导的青年博士很快地站稳讲台并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以及科研项目申报等,并取得丰硕成

  果。笔者建议,除新进教师外,入职3~5年的青年教师也可根据其成长情况配备指导老师,有针对性地给予职业发展规划的建议和指导,使其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专业建设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二)加强青年教师教学技能与职业技能的培养1.减轻青年教师的教学任务。访谈时,青年教师普遍反映教学任务繁重。调查结果显示,83.68%的人认为,“教学工作量约占总工作量的比重”超过了50%。在实际工作中,青年教师除承担课表可直接体现的理论教学工作外,还承担了大量的其它教学工作,如学生技能抽查、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学生技能竞赛、教师技能竞赛、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考证等。可以说,青年教师肩负的教学任务是极其繁重的。青年教师在访谈中谈得最多的就是期望减轻教学工作量。由于教学任务繁重,青年教师用于备课的时间难以得到保证,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因此,首先要减轻青年教师的工作量,使青年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时间、有精力去做科研,去做职业技能提升,去做社会服务等其它工作。2.加强青年教师教学技能与实践技能的培训。由于青年教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基础及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把握不准,同时,由于职业院校学生对于纯理论学习兴趣不大,但对于动手操作的实践课程却有深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加强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就十分必要。建议在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培养方面可加强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培训、教学技能的培训,特别是信息化教学技能的培训,培训过程可采取“老带新”“传帮带”等手段进行,使青年教师更早更快地掌握职业教育规律。[8]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行业或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的技能培养应摆在首位。大部分青年教师来自高校,虽拥有硕/博士学历和较深的理论功底,也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但与企业对人才所需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强青年教师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也十分必要。为

  使教学任务与企业工作任务能较好对接,可利用寒暑假时间,将青年教师派送到与其所教课程相关度较高的企业岗位进行跟岗或顶岗实习,使青年教师对企业的真实生产过程有深入了解,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照本宣科”,最重要的是使青年教师与企业界有实实在在的交流,这样,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等在无形中就积累起来了。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青年教师职业技能的考核与评价,不能流于行式。[9-10](三)加强青年教师的科研指导,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调研与访谈发现,有部分青年教师在硕/博士阶段曾发表过多篇高质量的SCI/EI收录论文,但工作后的几年时间却一篇论文都没有发表,也未申请任何一项科研课题,主要原因是硕/博士期间有导师指导进行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与发表,工作后,所有工作均由青年教师自己独立完成,对于如何申报课题、如何进行论文写作与发表得不到有效指导,因此,加强青年教师的科研指导十分必要。前面提到的“导师制”就是一个重要的举措。配备科研能力较强的“导师”可以指导青年教师开展课题申报、团队管理、论文写作及发表等工作,逐步培养青年教师的独立科研能力。另外,邀请课题申报与论文写作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也可以培养青年教师良好的科研素养。调研中还发现,部分青年教师认为学校的科研条件无法满足科研要求,因此,构建良好的科研平台对于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如笔者所在学校参与构建了株洲市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青年教师在科研中需要使用大型仪器设备可通过该共享平台实现。当然,为了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可让其参与到有课题的教师科研团队,通过团队合作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除此之外,让青年教师多参加一些专业学术会议了解科研前沿,或派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参与中期或短期的国(境)外研修,或派青年教师参与企业的研究开发等,这都是提供良好科研平台的重要方法,提升青年教师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四)完善和健全青年教师培育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调查结果显示,26.53%的青年教师认为,学校存在教学与科研制度不完善、针对青年教师培养的途径不畅通、激励机制不健全等情况。笔者认为,应从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建设、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类科研课题申报培训、加强经费保障、关注高职教师队伍中偏好教研而不擅长科研者、减少青年教师授课时数、让教师多参加各种教学培训等方面进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在调查中,有71.43%的青年教师也认为,学校必须根据青年教师的成长特点制定相关政策,并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学校在青年教师培养的经费投入、浓厚人文氛围营造以及行之有效的约束措施等方面应加强建设。[11-12]每个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培育策略应该根据学校情况及青年教师诉求制定,不可千篇一律。(五)消除社会偏见当前,社会上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课题申报、论文发表、项目合作等方面的偏见是存在的,而且比较明显,甚至对高职院校科研的误解也普遍存在。因此,消除社会偏见对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服务地方经济和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也是高职院校重要的社会功能,这些社会责任的履行需要青年教师参与,消除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偏见,将极大地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赵耀,贺桂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610.[2]万正维,王浩.试论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J].教育探索,2013(2):97-98.[3]马琳,杜万军.浅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面临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3):94-95.

  [4]李芹,吴寒.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现状与问题分析[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8(1):6-8.[5]杨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7(1):53-55.[6]冯常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探析[J].传承,2014(3):128-129.[7]李玉珍,肖怀秋,苏敏,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规律分析[J].江西化工,2017(3):4-7.[8]刘发生,曾健生.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策略探究[J].传播与版权,2015(11):163164.[9]刘志坚,吴琼.高职院校专业课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实践探索[J].技术与市场,2017(4):254-256.[10]李玉珍,肖怀秋.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西化工,2017(3):133-135.[11]郭忠明,顾祝军,申保收.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问题及发展[J].教育现代化,2017(2):82-83[12]李玉珍,肖怀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江西化工,2017(1):81-83.

  

  

篇二:高校教师现状分析

  分析高校教师现状推行图书医治效劳

  陈俭峰(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校教师所经受的压力的调查,详细分析了高校教师的现状,提出在高校教师中推行图书医治效劳,并强调了图书医治的特点和推行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高校教师压力图书医治效劳图书医治能减缓因经受各类压力所引发的精神、情绪等方面的疾病,如抑郁、焦虑、紧张等。据统计,%高校教师感觉自身压力太大,这严峻阻碍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维持和增进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关系到整个社会教育事业的进展。在图书馆推行图书医治效劳,可有效弥补教师同意心理医治的空缺,化解教师的心理压力,提高教师适应社会进展的综合能力。一、高校教师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加速进展和各类竞争的日趋猛烈,高校教师面临着日趋加重的生活、工作双重压力,各类的压力使他们的心理产生了很多的困扰和障碍。1、压力调查据有关部门发布的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近四成教师生存状况不佳,%的教师感觉压力太大,其中%的教师感觉工资收入低是其生活压力的要紧来源;%的教师以为教学任务过重是其工作压力的要紧来源,%那么以为是竞争上岗带来的工作压力。这些压力给%的教师带来工作和生活上的不利阻碍,仅%的教师以为压力是其尽力工作的动力。2、压力来源上述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压力要紧来源于生活和工作两方面,生活压力是社会其他各阶级都要碰到的问题,而高校教师工作上的压力却有其特殊性,它要紧来源于教学和科研。教学工作的压力随着学校的扩招、新专业的开设,许多高校教师都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学生素养的提升,又要求教师具有更好的教育方式和更高的理论素养,很多教师只有在职攻读项士、博士学位来完成自身的充电以知足教学的需要。科研工作的压力许多高校对教师承接的科研课题有明确规定,因为很多地址性大学没有科研功效在各类评估中就过不了关,拿不到相关政策和经费,学校也就失去了进展的机遇。天津一所市属高校的副校长面对不断加重的科研“砝码”显得很无奈,他说,几乎每所一般高校都提出科研与教学并重,而实际情形是大伙儿都在偏重于科研。也曾有一所高校研究生院的副院长说,愈来愈多的高校教师来申请并无相应增加的科研经费,这是什么缘故许多高校教师喊累的全然缘故。因此高校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经受的压力就可想而知了。

  其它压力学术论文的发表数量、档次在评定教师职称、学校年度考核中占有很重的分量;另外人事分派制度的改革使很多高校对教师实行一年一个聘期或二年一个聘期,尽管由此带来的竞争也产生了必然的动力和成绩,但也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3、压力带来的后果

  身负重重压力、长期超负额工作使很多高校教师的体力严峻透支,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据广东省的调查结果显示,有约70%的高校教师躯体处于亚健康、20%处于各类疾病状态,仅10%的教师躯体处于大体健康状态。

  承担着教书育人职责的教师,其身心健康与否,会对学生的学业、心理乃至以后产生直接阻碍,因此及时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维持教师队伍中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相当重要。

  教师的这种现状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有些高校第一次把心理专家请进校园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效劳,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触及高校教师这一心理关切“盲点”,将心理咨询师请进了校园,但遭遇了“为难情形”;也有些高校尝试推出“带薪学术假”,如武汉大学近期出台新规,许诺在教学一线工作5年以上,持续5年工作考核合格,且确有总结教学体会、进行教学研究需要的一线教师可休为期一学期的带薪“学术假”。但这些方法受到时刻或地址等外界条件的限制,又只能解决个别教师的问题,相关于大部份高校教师来讲只能是无济于事。而图书馆作为学校的必设机构,在为教学、科研效劳的同时,也能帮忙减缓教师的压力,调剂教师的心理,那确实是在教师队伍中推行图书医治效劳。二、图书医治的概念及特点

  1、图书医治的概念图书医治是通过指导性的阅读来解决各类心理疾病的一种方式。现代心理学研究揭露,阅读并非读者对文字符号的简单明白得,而是他们借助知觉、经历、思维、想象等一系列心理进程,踊跃主动地与材料发生交互作用,产生情感共鸣的进程。图书医治在高校学生中早就推行,并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形式,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笔者以为它对高校教师也必然适用并能取得不错的成效。2、图书医治的特点优秀的图书医治馆员第一,图书医治都配有优秀的辅导人员,优秀的图书医治馆员是顺利开展图书医治工作的基础。图书医治馆员在思想上要求踊跃向上、爽朗乐观,酷爱工作并乐于帮忙他人,同时要求把握图书馆专业知识,包括熟悉图书馆工作流程、本馆的藏书结构并具有必然的信息处置能力。除此之外,图书医治馆员还应通过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培训,充分了解人物心理转变的特点、把握心理咨询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单位领导的考核。典雅的图书医治环境博尔赫斯曾如此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图书馆在建造时不论在地理位置、外借环境仍是内部装饰、色彩运用等各方面都追求“以人为本”,能够说图书馆是整洁、安静、典雅的环境和高体味的文化气氛的和谐统一,天然地具有学习的气氛,读者一踏入图书馆就能够自然地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在一个自由吸取知识、享受知识甘露的空间和环境里,开展图书医治工作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灵活的图书医治方式在图书馆的开放时刻,读者都会自由出入图书馆享受它提供的各类效劳,图书医治也不例外。在课后饭前的业余时刻,读者都能够到图书馆同意随意、灵活、轻松的图书医治效劳,不用付出任何金钱上的代价,也不用担忧因医治

  而阻碍工作或生活,更不用担忧医治进程中隐私的外泄,这是其他医治方式都无法实现、为图书医治所特有的。三、推行图书医治,减缓高校教师压力

  一、推行图书医治的有利条件很多高校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类心理健康问题,大部份教师的观念相对传统,对一些心理咨询又抱有成见,乃至以为同意心理咨询会被人当做“精神上有问题”。相反地,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圣地”受到高校教师的几回“溺爱”和“光顾”,进入图书馆可不能受到“异样的目光”,也没有时刻或金钱上的限制,因此图书馆具有独特的优势来推行和提供图书医治效劳。二、实施图书医治的方法优秀的图书医治馆员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性阅读来解决教师存在的各类问题。每位教师的工作职位不同,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和研究课题也各不相同,图书医治馆员通过各类途径如本校网站、校园报刊等了解教师的任职情形、目前承接的课题等,将各类一手资料整理后以专业文档形式存入电脑。另一方面紧密关心图书馆的图书入库情形,了解最新的图书信息,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专业书刊来解决教师的教学、科研需求;减轻教师工作上的压力、节省他们查寻资料的时刻又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每位教师的文化层次、爱好爱好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平常的阅读内容也都有区别。图书医治馆员通过查询教师较长时刻范围内的借阅记录,以此来推断不同教师的阅读方向,如哪些教师喜爱阅读小说、哪些喜爱诗歌或传记、报告文学等,有了大体的方向,就可在平常的医治工作中将优秀的或最新的文学作品推荐给他们,让教师们通过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来减缓内心的愁闷和苦恼;让他们的注意力从令人苦恼的心境中转移出来,恢复健康平和的心态。当教师的心理经受不了各类压力时,就会严峻地阻碍到他们的工作、生活。图书医治馆员将有关切理学学术理论和咨询、医治、训练等方面的书籍编成目录提供给教师或放在医治室中供教师们翻阅,并将一些有效性强、借阅率高的心理辅导、心理分析类的书刊推荐给教师,让教师在阅读进程中化解消极情绪,学会自己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人的心理通过阅读与作品产生共鸣、取得美的享受,人的精神取得自我放松,心态也慢慢变得乐观安祥。这时图书医治的疗效就能够真正地表现出来了。因此说,只有充分了解高校教师的现状,明确教师所经受的压力,才能从全然上解决心理保健问题,才能保证咱们教师正常的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踊跃推行图书医治效劳,通过各类指导性阅读来减缓高校教师压力、调剂高校教师心理,使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校�

  

篇三:高校教师现状分析

  高校教师教学困境与出路的思考

  摘要: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既关乎到学生是否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关乎到大学教育的成败。根据目前网络便捷、丰富以及慕课等富媒体教学范式流行的形势,分析国内外传统课堂教学的历史厚重感以及“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富媒体视界下的教师发展与教学困境和大学生的茫然与困惑,并对如何提高高校教学质量进行思考与探索。同时,简要介绍进行课改的专业核心实践课程“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的实施情况,最后对使用富媒体资源时的基本原则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传统的课堂教学;富媒体;大学教育;教学困境;出路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或坐于庙宇,或坐于高堂,或坐于庭院,既有正襟危坐,也有席地而坐,由此逐渐演变成今天的课堂授课方式。目前,这种方式在运行百年后似乎显得“过时”了,新的教学范式如MOOCs(慕课)、翻转课程等基于现代通讯技术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1—2],号召力极强,大有挤垮或颠覆“进化”数千年的传统或常规课堂教学模式之势[3—7]。从培养模式看,一些适应综合性、应用性强的培养模式也逐渐被提出并尝试,如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作)[8—9]、卓越工程师计划、新工科、新医科、STEM模式(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我国将其发展为STEAM[10],即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无不在影响甚至改变着传统的育人方式。面对本次汹涌的教学范式改革浪潮,如何反思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客观认识MOOCs等新型教学方式并做到有效地消化与吸收?经过思考和研讨,我们认为,目前以及以后的较长时间内,非实践类的课堂教学仍是也应该是大学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下面对此进行分析,希望能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历史厚重感与新教育范式的兴起

  (一)传统课堂教学历史既历久弥新又妥协于现实

  课堂授课的历史可简单归结为:官学+书院/私塾→课堂教学→小班上课→大班教学,一种迫于现状的考虑,一种夹杂着无奈的平衡[11]。课堂和学校是相伴而生的,在我国,早期的学校可上溯到奴隶社会的老人

  群体对婴幼儿的喂养、看护,既传授了技能,同时又培养了“人才”[12]。随后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从诸子百家、云游四方的布道逐渐演变成了书院、私塾和官学相互补充的思想传播模式。随着社会制度的大变革,传统的办学模式被突变成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在本质上并未改变思想的传播模式,改变的只是受众的人数和推举制的破灭、所传播思想的质变,所体现的是国家意志。目前,由于就读人数的迅速增加,小班上课改为大班教学,这其实是教室、教师资源有限、受众对象增速过快的现实反映,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这是任何国家在发展中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一种历史必然。实际上,中国传统小工商业、中医药等行业的师徒制,以及国外牧师的布道等也无不是传统学堂制的缩影或变态。

  (二)新课堂教学范式的兴起及局限性

  近20年来,我国高招录取人数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同时,新范式教学也层出不穷,如MOOCs、翻转课程、启发式(诱导式)、研究式或研究型、对分课堂、微课、雨课堂、OBE模式、PBL模式、可汗学院授课模式,而且相应的教研教改探索也开始在一些大、中城市的中学教学中进行一定的尝试。但无论是MOOCs,还是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都没有改变课堂教学的本质或核心,所改变的是教学的形式或知识/理论的呈现形式等,尤其是可汗学院的教学模式,其本质就是中国的“私塾”式教学模式,也有点像现在在大、中城市流行的、对升学起辅助作用的针对中、高考的一对一或一对多学生的辅导班。这种模式尤其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也区别于多年来学校以“教”为主的认知。当前,高校推行的MOOCs教学实际上是富媒体时代以自学为主的在线学习方式。虽然具有开放、共享的优势,也极大地革新了传统的教学范式,但是对于一些交互性强、实践性强的课程,或受众规模较小的课程就不太适合进行MOOCs教学,可能更为关键的是,教学过程既体现了知识的传承,也是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11,13]。

  二、富媒体视界下师生的困境与挑战

  在介绍高校师生所面临的困境之前,先简要梳理一下部分学生所处的一种状态,由于网络技术的便捷,部分学生或在绚丽的多媒体教学中尽情吮吸,或沉沦在选择的困境和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其负面效果就是出现较为明显的怠学现象,其中学生自身、家庭、高校及社会均有一定的责任。

  (一)富媒体时代教师授课面临挑战

  从目前的大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看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包括任课教师专业水准、备课质量、课堂组织能力等。如今令学生油然而生崇拜之情甚至哪怕是站在教室后面也要“蹭课”的授课情形还是比较稀有的。正如张楚廷教授关于课堂的论述,即“能够带上满口袋问题走进课堂的课,算好课……,能够唤起学生提问,居然被学生的问题问倒了(教师一时答不出来了)的课,算是最好的课”[14]。国内诸多大学都在较长期、定期地设置一批批的教研教改课题,政府教育部门开展多项的旨在提高教学水平和授课质量的项目,协会及相关培训部门召开数量不菲、有一定深度的教学改革研讨会,从师资、多媒体技术、示范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及比赛等方面来提升教师技能、丰富课堂内容,以抓住学生的眼球,引发其学习、探索的兴趣。整体上看,重改轻研的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如何从思想上、心灵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进心才是首先应该深入探讨的课题。教学质量涉及到多个环节,如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出题质量、评阅标准等,其中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最为关键。课堂教学是授课教师备课质量、组织艺术、对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知识的掌握与熟练应用程度等的综合展现。在教学似乎已成为教师个体行为的现状下,这一点是诸多大学教学督导都在面对还将继续面对、甚至扩大的一种状态。

  (二)网上资源的泛化使学生多了选择更多了困惑

  毫无疑问,网络资源已经成为学生(也包括普通民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甚至是核心手段。网络在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其副作用已初步显现,“手机控”“电脑控”或“网络控”等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便捷的拷贝技术、编辑手段所带来的副作用已明显显现,如对论文抄袭现象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一般来讲,一份成熟的教材在经验丰富的教师的传授下,学生可得到相对系统的知识或理论,MOOCs等多是围绕核心

  或难点进行,难免会给学生一种知识碎片化的印象,因此要求学生把相关素材有机串联并形成系统性知识会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也不易扎实掌握。时间久或频次高时,或引起其思维琐碎甚至人格琐碎。因此,完全的MOOCs等方式在激发学生适应新的学习方式的同时,也有学者担心,目前大学入学后的新生相对于高中学习阶段的学习放松现象已经很明显了,如过多采用类似于MOOCs等教学是否会使一些学生的学习更加“放松”?这种顾虑不无道理。

  (三)“教”与“学”的对立统一

  教与学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在传统的描述或具体实践过程中,充满着“矛盾”。古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名/严师出高徒”之训,也有听君言如“醍醐灌顶”的说法。孔子有弟子三千,曾培养出了七十二贤人。这些都体现了教的作用。但也有强调学的重要性的提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被称为治国宝典的《论语》中提及学习的次数是“教”的数倍;再有成语“面壁十年”“头悬梁、锥刺股”等都与学有关;古人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提到的“天大寒,严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怠之”以示其当年求学之艰辛。其他诸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等提法,既充满了矛盾,又蕴含着哲理。即便是现在,教与学也有一些相左的描述,不知从何时开始了一种说法,即“学生学不好是老师的责任”“只有不称职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但近6届的高校教学发展论坛(CHED)都在强调学生和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教学模式改革的紧迫性,此处仅简要列出2015—2020年连续6年的CHED会议的主题:“教学范式变革———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目标导向的教育教学与教师发展”“促进深度学习的教育创新与合作”“研究性学习与创新人才培养”“创造的教育与个性化学习”“新时代的教与学:变革和回归”。从中可略窥出,现代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虽然与传统文化有相悖的一面,但整体上还是遵循知识的循序内化过程。受制于智力的启蒙与开发,在幼儿、小学、中学教育中强调“教”的作用应该是比较重要的,但在大学以及研究生等准成人或成人阶段就不宜过度解读“教”的重要性[7]。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大众关于对“教”与“学”重要性的矛盾性描述是我

  们对传统文化或习惯的进一步沿袭而已,因此单一性强调或推崇“教”与“学”都有一定的极端思想在作怪。“教”的作用更多的是点化和督促、考核。教学相长,教学互助,“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外因再强大也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

  三、富媒体视界下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思考与探索

  大学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等任务。因此,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培养要从专业、课程、课堂三个层次考虑。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专业是器官,课程是细胞,教师是重要的营养资源,课堂讲授应该以加强内涵学习为目标。大学课堂是大学生成长的基点[15]。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一场综合性展演技术,为此,下面仅在前述的对“教”与“学”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借鉴MOOCs等流行教学范式的特点,介绍我们对提高大学专业课堂教学效果的理解,并以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实践课程“生物技术综合实验”为例,简要汇报我们的一些做法。

  (一)从授课内容看,须精益求精

  从教学内容看,要真正掌握课程内涵及与其他课程的传承性、关联性,真正理解“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做到旁征博引、触类旁通。这一点在课程泛化、课程间缺少有机关联泛化的背景下尤其要引起教师的关注。设法挖掘学生潜力,注重课程知识和课程内容与其所蕴含的思维逻辑并重。理解、贯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强调专业性强的综合性实验的设计与实践,或强化能关联多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力求将学到的多门课程知识运用到一个具体问题中,使所学内容更真实,使所学知识更活泼。

  (二)从授课方式看,须有限选择,择优而用

  从现状看,课堂教学仍是抓住学生内心、提供震撼式冲击的主要方式,同时更要意识到单调、单一的课堂讲授也需要不断地注入一些新鲜血液。如何将板书、PPT、课堂讨论、MOOCs等有机融合以避免学生处

  于“审美”疲劳状态?须知“变化是永恒的”,尽力避免如“今日头条”所说的“播种龙种,收获跳蚤:一言难尽的大学在线课程”,如何恰到好处地借用丰富的媒体资源,这都是摆在授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三)从授课理念看,应激发热情与统一认知并重

  在授课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像学习游戏一样地学习知识只是一种理想,并非每节课的内容都是如历史演义般、影视作品般有趣的,有时有趣的是理论课呈现的形式而不是内容本身。在目前的大学教学中,完全逃避课堂和完全依赖课堂的情况都是少数,对课堂的借助既有中学学习习惯的惯性,也有集体学习的心因学需求[13]。尽管或许已厌烦于这种课堂教学方式,实际上,埋头苦学、聚精会神的课堂也赋予他们许多知识、精神适应和竞争意识,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作为教师要设法使学生明白上述内容的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只有亮度足够大,才能照得远、照得久。自学很重要,但引领更重要。(四)课堂教学是一场综合性展演技术一是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教学是一场综合性的展演技术,一堂课必须有使人感受到“思想冲击”的高潮。正如一场电影有高潮、一首歌曲有高潮那样,每堂课都要设计有“高潮”,以产生体现启蒙思维、点化心智、交互感情等功效,要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境界。因此,要备好课,设计好、安排好、展现好内容;新的教学模式一定要消化、借鉴而不是模仿,掌握其本质更重要。二是加大讨论型教学的力度。中学课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是为选拔做准备的,而大学课堂教学则主要以资格认证或培训为主,应逐步培养并使学生养成自学、研读、深思的习惯,可以借助时间来真正消化,进而吸收教材内容。大学教材内容多且繁杂,更需要培养学生养成跳跃性思维的学习习惯。大学学习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展现个性思维魅力和创新性思维特点的重要时期,通过提前的预习和课堂讨论平台可以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并有意识设计讨论内容并做好积极引导[16—17]。三是加速“理论课”与“实验课”的互通与交融。相较于高中阶段的课程,大学的诸多理论课程都设置有相应的实验课程或实践环节。因此,在课堂上介绍或播放一定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或视频有助于更为直观的认识,促使学生对理论本质的理解和掌握。受益于软件技术发展,虚拟实验在近几年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授课教师也可选择性地、

  适量地引入课堂。(五)基于“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的实践探索“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教学改革,重点是在内容上充分反映生物技术专业核心要义,在操作上,以录影资料为重要补充,使学生在实验间隙观摩,强调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18]。本课程内容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实验内容的三型性即研究型、综合性、工程性。如前所述,本课程以医用蛋白—人溶菌酶为例,设计了七个环环相扣的实验内容:一是携带有溶菌酶的重组质粒的分离、纯化及检测;二是质粒的酶切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三是细菌的大量培养及IPTG对目标蛋白的诱导表达;四是细菌的收集、破碎与目标蛋白的纯化;五是SDS-PAGE法检测定目标蛋白的纯度;六是BCA法测定目标蛋白的含量、酶活性测定;七是蛋白结晶实验。在具体开展实验时,本课程采用研究工作常用到的实验设计方式(即研究型),不同的实验组,其实验条件有一定区别,这些区别所导致的结果都会在课后的汇报中得到展示,体现探索性,而不是复制常规实验教学模式(即全班按照相同的操作模式、相同实验材料和步骤,开展验证性实验,给出常规性实验报告)。本课程采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还要求学生仿照科研论文,写出研究报告。另外,本次实验涉及到生物技术的诸多课程(如“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对应的实验课程)的核心内容,部分实验内容在以前多门实验课中也曾学习过,因此,内容具有显著的综合性。工程性体现在实验内容的系统性,前面的实验为后面的实验准备材料等。第二,培养目标的多靶向性。本课程的培养目标除前述的实操能力、科研认知之外,还包括对科研素养和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如前所述,科研素养的培养是本课程特别强调的,包括从课程内容的设计、实验内容的汇报、研究报告的撰写、参加课题组的组会、课题组教师的专题报告以及最后的汇报等,无不是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的。

  四、结束语

  富媒体资源正在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诸多的便利,但如何有效消化、高效吸收,避免盲从和过度依赖、唯MOOCs是瞻等值得进一步深思与探讨。在理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同时,也不宜把补充当主体,不能喧宾夺主。因此,本文的目的不是排斥新式教学模式,而是提醒大家,至少对于中国及有

  类似传统文化渊源的国家或地区来说,课堂教学退出历史舞台的时机尚不成熟,在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会发挥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关键作用,花心思组织好、讲授好每堂课既是份内之职,也是与时俱进的一种表现。提高育人质量与提高教学质量同样重要,为我国的可持续、稳速、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建设者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动力,如何高效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9]?这确实是摆在一线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推荐访问: 高校教师现状分析 高校教师 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