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3篇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3篇

时间:2022-11-04 19:00:09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3篇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如何把握基层治理的重点核心阅读基层治理是在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的日常公共事务应对过程中,基层党组织、政府、社会组织、个人等主体,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3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3篇

篇一: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如何把握基层治理的重点核心阅读基层治理是在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的日常公共事务应对过程中,基层党组织、政府、社会组织、个人等主体,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协同合作的方式有效调处公共事务、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它既是化解矛盾、建构良好秩序的基础,也承担着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积累经验、提供参照的使命。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当前亟需从优化治理体制、提升治理能力和用好治理技术等方面入手。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基层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效推进基层治理,必须把握好基层治理的重点。什么是基层治理在治理的复杂体系中,基层治理是一个重要范畴。一般而言,基层治理是在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的日常公共事务应对过程中,基层党组织、政府、社会组织、个人等主体,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协同合作的方式有效调处公共事务、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作为一种新方式,基层治理意味着对基层公共事务的应对将从简单的管控走向党组织领导下多元主体的协同互动。对此,新出台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也作出了界定。它不仅对基层治理的主要范畴作出了清晰界定,而且指出了基层治理的领导力量。从参与主体看,基层治理既强调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以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也明确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换言之,基层治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推动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共同参与。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的基础之上。从主要构成看,乡镇(街道)治理、城乡社区治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意见》开宗明义地提出,“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乡镇(街道)体制机制改革、农村社区治理效能的提升、城市街居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的转变等等,都是基层治理的重点内容。从应用规范看,正如《意见》提出“推进基层法治和德治建设”“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新时代的基层治理注重同步运用法律规范与传统习俗等共生性制度规范,以此促进法治与德治的有机融合。为什么要重视基层治理从现代国家建构及有效治理的角度来看,重视基层治理是一种理性选择和主动的战略设计。它既是化解矛盾、建构良好秩序的基础,也承担着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积累经验、提供参照的使命。有效的基层治理是化解社会矛盾、建构良好秩序的基础。在现代社会,矛盾风险不仅客观存在,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日渐增多。这些矛盾风险较为集中地反映在城乡基层,成为影响基层稳定、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隐患。如何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解决冲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进而夯实国家治理的根基,是现代国家治理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对此,有效的基层治理承载着人们的期待。历史和实践表明,在良性的基层治理中,通过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鼓励群众通过民主协商、协同合作的方式充分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并尊重其他人的合法权益,不仅能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有机结合,而且能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矛盾扩大、问题激化。

  基层治理承担着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积累经验、提供参照的使命。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基层的反映和体现,既映射出现代国家治理的能力水平,也承担着通过创新探索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贡献积累经验的重要使命。《意见》提出要“鼓励基层治理改革创新”。对于基层而言,既蕴含创新的动力也饱含创新的空间。一些创新性探索最初由局部地区、局部领域有序试行,在基层由点及面渐次推开。这样能降低风险,缓解全面推开过程中面临的巨大压力。如果探索成功,则可以逐渐推行,进而为整体性的转型发展积累经验、提供样板;如果探索失败,则可以及时中止,不至于造成过大的震动或资源浪费。

  基层治理该紧扣哪些重点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一种目标期待。当前,须紧扣三个重点以寻求有效突破。优化治理体制。对于基层治理而言,体制优化尤为重要。对此,《意见》重点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要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在中国,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治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对此,要着力优化党的领导体制。比如,通过积极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居)委会主任、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等等,都是优化基层治理党的领导体制的重要切入口。二是要构建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所谓党委领导,就是要从组织设置、活动开展等方面把党的领导摆在首要位置。所谓党政统筹,就是要以系统性思维设置党政机构、调配编制资源、优化职能配置。所谓简约高效,就是可以灵活设置综合性内设机构,将有限的人财物资源集约化投入到基层治理之中。提升治理能力。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制的根本目标是提升治理能力。基层治理能力涉及多层面、多领域,《意见》提出了五大能力建设。其中,极为重要的是三大能力。一是执行落实能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否则就是“牛栏关猫”不起作用。对此,重点是要给基层配套的“工具箱”,让基层有能力有条件抓落实。比如,依法赋予乡镇(街道)综合管理权、统筹协调权和应急处置权,强化其对涉及本区域重大决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的参与权和建议权。特别是要依法赋予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权,着力解决长期困扰基层的“有权的无责,有责的无权”等困境。二是为民服务能力。为民服务既是基层治理的根本落脚点,也是检验基层治理成效的最直接标尺。当前,亟需提升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直接面向群众的基础性公共服务。同时,还要做好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特殊人群的关爱服务。三是应急处置能力。随着城镇化发展,乡镇及村居的应急处理能力不容忽视。这意味着要及时补齐乡村的应急处置短板,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细化乡镇(街道)应急预案,做好风险研判、预警、应对。特别是要加强乡镇、村居的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强化应急状态下对乡镇(街道)人、财、物等支持。用好治理技术。对于基层治理而言,当前一个无以回避的客观现实是,伴随信息化社会的来临,适应并努力应用智慧智能技术逐渐成为必然趋势。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3.09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5.9%,贫困地区通信“最后一公里”被打通。这说明,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既有必要也有可能。比如,在建设

  规划方面,要将乡镇(街道)、村(社区)统一纳入信息化建设规划,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系统平台、智慧信息系统和应用终端建设。在资源应用方面,重点是要共建全国基层治理数据库,推动基层治理数据资源共享,特别是要完善乡镇(街道)与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机制,实行村(社区)数据综合采集,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利用。

  

  

篇二: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组织保障是基层治理的基石《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读

  后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组织有力量,基层治理就有保障。基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既是基层治理的直接受益人,也是治理基层责无旁贷的重要参与者,要坚定不移坚持党建引领,牢固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真正做到共建共治共享,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坚定“主心骨”,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万山磅礴有主峰。加强基层治理,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齐心协力做好基层治理各项工作。要旗帜鲜明地把党组织这个“龙头”舞起来,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要健全在基层治理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有关制度,涉及基层治理重要事项、重大问题都必须由党组织研究讨论后按程序决定。只有各级党组织举旗定向、立好路标,才能调度有序、凝心聚力,做到万

  心归一、梁椽共举,从而凝聚起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

  激活“动力源”,不遗余力建强基层组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干部群众才有定盘星,也才能坚定不移地跟着组织走。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作用得到强化和巩固。要深化村“两委”负责人“一肩挑”机制,积极推行“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同时把优秀人选通过一定程序明确为各类组织负责人,让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唱主角、舞龙头。毋庸置疑,一个党组织坚强有力、“两委”班子肯干能干的地方,必然是有底气保持和谐稳定、有勇气治理社会乱象的地方,也更有力量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打造“领头雁”,压紧压实各级党委责任。加强组织保障,必须压紧压实各级党委责任。要明确从上到下各级党组织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的职能作用,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做到目标同向、思想同心、工作同步,全面构建起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乡镇管理体制。要找准基层治理的关键

  点和突破口,中央、省级层面负责做好顶层设计、把好方向,市、县级党委和政府要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制定符合实际的任务书、施工图,提出切合实际的指导意见,乡镇要提高抓落实能力,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决策,并及时反馈治理效能和疑点难点问题。要想方设法提高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切实提高行政执行能力、为民服务能力、议事协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和平安建设能力,筑牢基层治理根基。除此之外,还要善于广泛动员基层群众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通过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和寓教于乐的文艺宣传活动等,教育引导基层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不断增强“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强大合力。

  统筹推进乡镇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只有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才能让基层政权更加坚强有力,才能引领基层群众自治充满活力,才能实现基层公共服务精准高效,从而全面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展现中国特色基层治理的制度优势。

  

  

篇三: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内容提要:加强城市基层治理是贵阳市当下基层工作的重要方面。近年来,贵阳市在城市基层治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问题也同时存在,本文例举了贵阳市在城市基层治理方面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从居民利益共同体、社会组织、共建共治、现代化专业治理、“三感社区”建设等几方面提升贵阳市基层治理能力。

  关键词:贵阳市;城市基层;治理能力

  搞好基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是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党中央对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也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保障。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作出部署,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积极探索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相适应的街道社区治理机制。结合贵阳工作实际,加快推进贵阳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贵阳市城市基层治理主要做法。

  2020年1月贵阳市所辖区县完成了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的设置,上半年逐步配齐领导干部,但工作人员缺编情况较为突出,街道配套机制尚需完善。年初贵阳市出台了《关于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见》,提出来“加强党的领导、完善管理体制、提升质量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等具体措施。党对城市基层治理的领导得到了加强,尤其是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力、战斗力得到提升,建立起直接责任与具体责任相联动的基层党建组织体系。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实现了进一步增强,各辖区综合考虑人群分布特征、商圈、机构服务半径等区位特点,把社会服务职能与党建、政务充分整合,逐步建立起互联互通、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党群服务中心平台,使党员群众在居住区域与组织实现直接对接,享受便民服务。

  加强管理体制建设,扎实推进城市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贵阳市辖区共设置60个街道办事处,并赋予“六权”以增能效,区级相关职能部门依法依规下放“职能部门综合执法指挥调度权”等六项职权,但目前下放效果不太理想,城管执法调度多数下放到位,其他几项职权还在摇摆当中。

  社区居民协商议事会、代表会制度建设实现有效推动。社区群众有了参与公共事务的实现途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基本健全,法治化建设不断提高,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的服务能力有效提升,运用“智慧手段”能力不断深化,城市基层治理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不断改革营商环境,积极推动“最多跑一次”等一站式服务范围,把优化营商服务作为政务服务的重要内容,树立良好的为民服务意识,街道、社区不断推动重商、亲商、护商、爱商的友好气氛。

  加强街道、社区干部队伍建设,街道、社区专业化干部极为稀少,多数都为半路出家,因此,提升社区工作者专业化素质能力建设非常迫切。目前,街道、社区队伍建设已纳入(市、区)人才队伍总体建设规划。

  二、贵阳市城市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

  贵阳市城市基层治理由于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

  (一)服务效率还不高。

  街道虽然设置了政务服务中心,群众办事确实也方便了很多,但这只是办事模式、办公场合的改进与整合,并未涉及到机构改革,财权与事权未衔接,管事与管人不一致,街道与区直相关部门关系未完全理顺。部分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办公场所条件简陋,信息化设备滞后、临聘人员多流动频繁导致业务不精造成单项业务办理时间过长,有的服务项目没有纳入,工作人员缺乏主动为民服务意识。

  (二)社区居委会人群分化明显。

  原住居民是城市发展的最大受益者,经济上较为宽裕,社区底层人群多为流动、外来人口,不同层级人群之间很少交流,各自形成相对分化的群体。街道各

  部门、居委会、志愿组织等与原住居民联系较多,与流动、外来人口联系相对较少,造成开展工作时有不畅,尤其是居委会干部中流动、外来人口极少甚至没有。

  (三)街道居委会社会组织培育不够。

  上世纪90年代国家倡导居民自治,计划到“十二五”末期每个街道具有五个以上的不同组织。“十三五”规划提出注册志愿者人数所占比例要达到辖区居民人口的百分之十三。但就贵阳市多数街道来看都不够,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人员大学生比例过高,有的达三分之一,辖区居民参与较少。

  (四)治理难度大,问题多,离治理现代化还有较大差距。

  部分街道组织感召力弱,不能有效发动居民参与到基层治理当中;街道公益服务滞后,居委会自治工作开展乏力,居委会干部难以树立威望。基础设施薄弱社区的居委会干部很难获得居民信服,其基层治理的效果就不会太好。

  (五)基层治理现代化手段不多,效率不高。

  一方面表现在基层治理的深度较浅,不少街道与区直部门之间未实现跨横向联动,实际效果发挥不力;另一方面智能化治理停留在表面,不少街道信息网络平台数据不健全,资源整合不到位,难以实现共享,没有形成案例分享机制。因此,无法实现理想的治理效果。

  (六)街道及居委会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自2020年1月成立街道以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存在严重缺编的情况。街道、居委会在人员少事务繁多的情况下,今年又遇到疫情防控,几乎所有工作人员从春节至今就没有得到有效休息。不少干部专业技能不高,难以适应服务岗位的所需技能;有的年轻干部服务意识较差,对开展细致入微的群众工作缺乏担当。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辖区居民利益共同体。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群众收入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汇聚人口的功能得到加强。务工人员、公司白领大量进驻社区形成居民结构的复杂化、多样化,相互缺乏交流互助及共性特征。鉴于此,一是街道、居委会要想方设法增进社区居民互动,尤其是原住居民与进城务工人员、公司白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彼此间的信任,形成社交网络。二是利用周末、传统节日提高社区活动频率,组织居民投入公共事务,提升居民共治能力。活动内容尽量多包含帮助孤寡老人、残疾儿童、贫困家庭等,提倡居民互相关爱,以帮助他人为荣,树立他好、我好、大家好的意识。

  (二)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提高社会组织资源的利用率,社会组织资源可有效提升社区居委会的行动能力,对帮助城市基层治理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居民通过参加不同社会组织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其爱护家园、增进团结、和睦共处的意识,能有效提高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一是要壮大组织规模。街道、居委会大力扶持社会组织壮大,在人力上给予协调帮助,包括帮助辖区内中小企业,居民可利用企业资源实现社区自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二是大力提倡社会组织多样化。除号召辖区居民积极参与组织活动,还要提高志愿者、大学生、周围社区居民对本社区组织活动的参与率,增加不同群体的相互交流有利于社区的开放。社会组织要坚持做好服务,满足社区不同群体的生活需求。三是充分利用社会组织的管理职能。加强社会组织内部管理,提高组织人员素质,社会组织之间相互协作、共谋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多元化共建共治原则。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大力发挥上级纪委、组织部的协调优势,上级纪委、组织部积极协调社会各界力量帮助困难较多的街道及其社区居委会,筹措资金定点帮扶,发动社区居民自觉参与城市基层治理;二是坚持发挥社群作用。打牢共建共治共享基础,政府在提供服务、项目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保障,落实社区居委会自治活动;三是街道要大力提升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威望,居委会干部积极发挥“头雁”引领作用,发挥居委会干部处理社区公共事务的职能职责,着力提高基层治理效果。

  (四)构建现代化专业治理结构。

  为彻底解决城市基层治理问题,需要搭建一张无缝隙、无交叉、无重复的城市基层治理网络。一是完善城市基层治理体系。组建街道楼栋长、网格员、居委会工作人员、街道管理员四位一体管理体系,形成现代化治理平台架构;二是充实基层治理队伍。加强网络人员管理,建立“网格员、居委会、指挥室、街道领导”绩效捆绑考核制度,落实城市基层治理责任,按照一事双责原则进行考核。一旦发现有治理不彻底问题即启动网络系统进行处理,及时解决治理问题;三是打造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街道将治理内容、相关政务信息及时上传网络,实现街道、相关部门迅速联动,需要上报的问题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向上反映。相关部门信息实现联网扩展,尤其是与12345热线、110联动、网络问政、数字城管、信访等数据信息共享,确保街道查阅了解相关案例,实现专业化治理,切实提高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1.创建“三感社区”。

  “三感社区”创建要以群众的满意为出发点,要坚持以人民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参与,要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做到科学谋划、两点突出、措施得力、稳扎稳打、共建共治。“三感社区”创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切实了解居民需求什么,要以居民的意见为工作出发点,凡事不要先入为主,要站在居民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发挥街道共治委员会的职能,建立社区平安工作机制,做到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公共安全联防联控,环境卫生共同参与,施行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及时完善,安装小区健身活动器材,车位改造升级,增设小区议事亭,智慧微菜场,确保餐饮卫生,疾病防控安全到位,坚决做到社区安全防控无死角,有效助推街道、社区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孙莹.以精细化治理引领珠海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N].珠海特区报,2020-06-08.

  [2]黎家佑.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时代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6-02.

  项目:中共贵州省委党校校级课题“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以贵阳市为例”(项目编号:20DXKTYB028)成果。

  作者介绍:

  王凡,贵州遵义人,硕士,中共贵阳市白云区委党校正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党建;滕璐,贵州贵阳人,白云区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党建。

  

  

推荐访问: 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治理 现代化建设 关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