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如何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与资源利用的关系10篇

如何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与资源利用的关系10篇

时间:2022-11-09 18:00:11 来源:网友投稿

如何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与资源利用的关系10篇如何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与资源利用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课程简介本专题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阐明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一方面阐明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与资源利用的关系10篇,供大家参考。

如何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与资源利用的关系10篇

篇一:如何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与资源利用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课程简介本专题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阐明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一方面阐明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相互联系通过案例中二者的相互转化、延伸与渗透等来揭示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本质联系说明二者整合的能性。另一方面通过归纳对比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在目标、内容、方式等各自的特点揭示二者的区别说明二者整合的必要性。本专题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探讨实现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条件与操作要领。学习本专题的主要目标使老师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区别与联系领会二者的整合对于深化学习、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意义掌握二者相互结合、渗透或延伸等的方法。本专题的特色以案例分析为主体配合专题讲座、问题讨论等多种课程形态构成一个理论性和情境性、学习思考与实践体验相结合体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原则的课程体系它不仅有助于教师通过案例学会处理类似情景下的教学与活动实现近迁移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教师在感性与理性的交相呼应中能够举一反三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原理实现远迁移。学习要求1、学思结合1认真收看专题讲座理解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联系与区别领会二者整合的能性与必要性。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思考促进二者整合的条件回答思考题并积极参加讨论。2认真收看案例及评析思考案例中的实践经验哪些

  是以借鉴的哪些是还以改进的。如果由你来设计你会怎样做。回答思考题并积极参加讨论。3阅读参考资料通过有关论文与案例的学习开阔眼界丰富思路掌握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原理和操作方法。2、知行统一结合自己所承担的课程运用自己在本专题中学到的知识与方法设计一则教案体现学科教学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得到延伸、综合、重组等或体现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学科教学的渗透得到提升、拓展和加深的教案。然后交流、改进并力争加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陈爱苾“概述”和“具体操作”两个专题在理论和实施层面上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和讨论。在学校里无论是学科教师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能否与学科教学整合如何实现这样的整合我们知道与学科课程或分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属于综合课程、活动课程、经验课程它与学科课程几乎是相对立的课程形态。二者能否整合我们需要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除了相对独立性它们是否具有联系性二者的整合有什么价值我们通过对两个案例的讨论来寻求这些问题的解答一、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联系二者的联系性是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前提能性。一从学科课程出发……案例“三次遇到蛇”何捷语文课文蛇与庄稼几十年前广东沿海发生了一次海啸是台风引起的许多田地和村庄被海

  水淹没了。这场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总得不到好收成接连几年都是这样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后来农民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把蛇放到田里。说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大家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农民把秘密说破了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都给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后来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没有蛇来捕捉它们它们繁殖得特别快庄稼都让田鼠给糟蹋了。现在田里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猫和苜蓿的故事。他说在英国的好些地方看村子喂的猫多还是少就以知道那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地里田鼠太多土蜂的活动就受到影响。村子里喂的猫多田鼠就不能那么放肆了。因此猫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有密切的关系。天上下雨地面就湿太阳出来东西就容易晒干火会烧毁东西水以灭火。这些事儿都是显而易见的大家都知道。但是世界上的事物除了这样简单的联系之外还有不少复杂的联系不是一下子能看清楚的。一个人不讲卫生在马路上吐一口痰也许会使许多人得病甚至染上肺结核。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儿做得更合咱们的意愿。三次遇上“蛇”要压缩何捷人们都说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是在我十余年的从教生活中竟然三次遇上“蛇”。回想起来每次执教《蛇与庄稼》这一小学阅读教材中经久不衰的名篇都让我受益匪浅。今天将这三次经历整理出来和大家共享。第一次遇上“蛇”是1992年。作为一名师范实习生我来到福师二附小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记得当时整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都提倡一种观念——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主。导师告诉我要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的训练课对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也定位

  在训练点的捕捉和训练任务的完成上。因此我的备课归纳起来就是“把教参中所提到的字、词、句、段、篇的训练点融合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那节课的教学过程就是以我和孩子们的一问一答串联在一

  起的。整整三个课时的教与学孩子们牢牢地掌握了本课中生字的识、写、用段落的记忆默写每一段以及整篇的“摆事实讲道理”的写作手法知道了蛇与庄稼、猫与苜蓿、吐痰与肺结核的关系。现在回想起来包括导师在内没有一个人想到课文以外的五彩世界都以教参为“圣旨”以指导学生扎实地掌握本课训练点为荣。最后导师的评价是“以本为本训练扎实有效”。第二次遇上“蛇”是在2000年。作为福州市的代表我参加福建省首届“自主学习”阅读教学比武。也许是对“蛇”的眷恋我又一次选择了《蛇与庄稼》参赛。当年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提出了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创新的教学思想。当年前后各类教育杂志的关键词是“自主学习”。在备课时我和导师根据全课三段在写作手法、内容上有相似之处的特点确立了“精讲一段举一反三”的教学策略并在精讲的第一段的教学设计上作了“努力引导孩子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讨论最后自己试着解决问题”的安排。归纳起来就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自己解决问题”。赛场上孩子们没有让我失望他们针对第一段在课堂上大胆地提出了许多问题为什么放入蛇庄稼就会丰收什么叫海啸田鼠怎样糟踏庄稼…我的教学也因问而生因问而改随机地点拨指导通过展示关系图、插放多媒体课件、小组讨论等方式在课堂上解决了孩子们的问题。并在归纳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后引导孩子小组合作自学第二段最后汇报学习收获。课后评委的评价是“充分自主教学效率高课堂气氛热烈”。那次我获得一等奖案例还刊登在那年的《福建教育》上。赛后我倍感时隔8年阅读教学改革的步伐竟然迈得这么快也感觉到自己知识水平的欠缺产生了很大的学习欲望。第三次遇上“蛇”是在2004年。关于《新课标》的讨论在全国已经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一年多阅读教学也从“注重训练体现语言的工具性”转变为“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为目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专家归纳为进入了一个“工具性人

  文性并重”的时期。这时看到《蛇与庄稼》时我既感亲切又觉陌生。教材虽一字未变但我的备课工作却大不同从前钻研教材不仅把握本课语言文字知识点设计学习的探究点查找资料力求为孩子提供大量感性认识预习指导要求每个孩子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课前实践寻找、认识生活中的“联系”。这一次期待的教学效果是“我和孩子共同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课堂上孩子们用从网络、书籍中收集到的资料揭示了蛇与庄稼、猫与苜蓿之间存在联系的本质属性——生物链我们共同讨论了几种使庄稼获得丰收的科学的、新颖的方法师生共同探讨了生活中缤纷的简单联系、复杂联系当堂因为一些争论不下的问题上网寻求答案。孩子们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迸发出来的智慧火花使整节课充满了活力。评析1、首先通过案例看到了这些年来教学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使得“从学科教学向综合实践活动延伸”有了能性。从理论上说由于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实践性强调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科课程改革的一个总方向而这正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和优势。这样二者的整合成为自然的结果。2、从案例中看到教学改革的进程是分步进行的而每迈出一步就离传统教学的弊端越远离综合实践活动越近。3、从案例见学科延向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之一在于揭示“主题”上位观念——“事物间的关系”。4、从教学目标的设定看到从

  学科教学向综合实践活动“延伸”的轨迹“第一次遇上蛇”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主使学生掌握了课中生字的识、写、用段落的记忆默写知道了知识点蛇与庄稼、猫与苜蓿、吐痰与肺结核的关系。——掌握双基“第二次遇上蛇”的教学目标通过“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自己解决问题”——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解决书本上问题的能力掌握书本知识实现知识的

  近迁移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相似的情境。“第三次遇上蛇”的教学目标通过课前实践寻找、认识生活中的“联系”“我和孩子共同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生活”揭示了蛇与庄稼、猫与苜蓿之间存在联系的本质属性——生物链。共同讨论了几种使庄稼获得丰收的科学、新颖的方法师生共同探讨了生活中缤纷的简单联系、复杂联系。——发展探索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远迁移将掌握的原理用于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5、从教学内容来看第一次遇上蛇的内容是单纯的书本知识字词句段知识点了解三个关系。第二次遇上蛇的内容紧扣课文。精讲第一段第一个关系自主理解第二、三个关系。第三次遇上蛇的内容与生活实践联系揭示生物链走向更为广泛而丰富多彩的“充满关系”的世界。6、从教学方式看虽然都用了“问题”第一次遇上蛇的教学方式训练为主问题为封闭式一个答案第二次遇上蛇的教学方

  式精讲一段领会另两段自主提问第三次遇上蛇的教学方式自主探索问题为全开放无数答案7、从活动空间看第一次遇上蛇的活动空间课堂第二次遇上蛇的活动空间课堂为主第三次遇上蛇的活动空间走出课堂8、由于受教学条件时间、设施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的制约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实践中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到什么程度如何整合延伸渗透综合不应是一刀切的。这里需要教师的创新意识、灵活性和对“整合”的悟性。二从综合实践活动出发……案例小公园要设一盏街灯某县城惠民中学初二班开设综合实践课要求班上各个小组深入城区、社区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该县城有个三角形的小公园是居民们爱去的地方。是由于没有灯天一黑人们只好离去。班上第二小组成员听到居民对此有所抱怨决定把解决这个问题当作一次综合实践活动项目来做。在讨论中他们了解到公园照明问题的解决需要经过县政府批准因此需要写一份提案通过县人大提交。提案要受到重视需要进行充分论证并提出行的解决方案。为此他们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工作一、先作一次社会调查。为了搞好调查特请数学老师先给大家讲了关于如何做调查和简单数据统计的方法。并拟了调查方案采用观察计数问卷个别采访的方式搜集数据。二、小组各成员分头调查统计每天因天黑遗憾离园的人数调查统计晚饭后希望去公园散步

  的居民人数。采访个别居民的具体想法。三、统计数据整理个别采访记录。四、讨论评估解决方案的标准一是节约最少的材料、电量二是光亮覆盖整个公园。五、讨论解决方案在公园某处设一盏灯但它能照亮着整个公园。现在关键是街灯应设在哪里通过讨论认识到这盏灯应当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但是如何确定这个圆心六、再次请教数学老师。在数学老师的启发下大家掌握了一个数学知识点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就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构造任意两边的垂直平分线交点就是圆心。七、向园林管理部门要来公园图纸的复印件。发现该公园为一个钝角三角形画出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落在公园外。八、继续探讨新的问题解决办法。综合考虑其他解决办法。讨论结果是把公园划分为两个三角形分别找出他们的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在两处设两盏功率较小的灯。九、撰写提案。老师审改。十、委托一名家长为县人大代表提交提案。十一、提案通过建议得到落实。通电那天晚上同学们来到公园庆祝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评析1、案例中学生是问题的发现者、提出者和解决者。2、问题来自现实生活社会实践公园太暗了居民们抱怨需要设灯。3、综合实践活动和数学学科教学建立了联系深化了数学的学习保证了知行统一学以致用。而且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问题。公园是三角形的灯的光照范围应当是一个圆而圆心是灯。如何保证灯光覆盖整个公

  园呢这个问题的解决就需要回到数学教学中去。在数学中三角形要刚好落在一个圆中这个圆必须是三角形的外接圆。灯的位置就是这个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解数学问题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如何找数学知识点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就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构造任意两边的垂直平分线交点就是圆心。4、贵的是它们提出了问题解决的检验或评价标准。在他们的标准中有这样一个要求一是节约最少的材料、电量二是光亮覆盖整个公园。这是他们自己建立的评判自己工作过程和成果质量的一个标准。有了这个标准学生活动的目的指向非常清楚。当然标准也不是从始至终不改变的他们实际上后来加了一条标准灯要设在公园内。这调整取得的经验也是他们的重大收获5、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知识1调查研究的方法观察、个别采访2数字统计的方法3撰写提案的方法4数学知识学会求三角形外接圆圆心的方法。6、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1如何行使公民权利通过什么方式表达意愿。这是民主社会中对每个公民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小组活动的讨论、分工与成人交往增强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人际能力。健全了自己的人格促进素质的提高。

  3学生不只是学会求三角形外接圆圆心这一个知识点而且理解该知识的发生过程如何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的概念如何对这个问题进行归纳选择适当的数学方法去解决然后把问

  题的结论返回实践检验。学生除了掌握知识还发展了思考能力抽象、概括、归纳、类比、推理培养了应用数学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当他们把这个结论放到实践去检验公园是个钝角三角形灯的位置就落在公园外这个解答就不合理。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解决办法。这就让学生懂得解决实际问题远比解书本上的习题要复杂。4享受付出的幸福问题解决的快乐成功获得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小结两个案例从不同方向揭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各学科存在的内在联系这就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各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供了能性。启示二者的整合以体现在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各学科在某些情况下以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二者以打通进行。价值二者的这种整合是“双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是基于学科教学基础之上的学生正是利用了学科教学中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运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有了学科教学的渗透综合实践活动借助学科知识得到深化并有助于促进现实问题解决的科学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反过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实施学生从中获得的基本能力又以促进学科课程的学习。而且有利于促进传统学科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

  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综合实践活动在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搭起桥梁贴近学生生活和需要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激活学科教学。

  二、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区别通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比较以明显看出二者的对立和差异。这种区别让我们体会到实现二者整合的必要性。学科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认知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整体素质价值取向系统学科知识为主发展能力为主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学习创新和实践能力综合性以系统知识的掌握为目的无论是单学科、还是学科的综合或跨学科的学习。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现实生活是综合的这里的综合是对学生生活领域和生活经验的综合。涉及内容有学科教材书本知识间接经验无教材真实情境或现实实践直接经验学习方式接受/训练指导性学习重视学习结果自主探究体验过程重视学习过程问题结构完善封闭不良开放智力活动记忆/求同思维创新/求异思维活动空间课堂内课堂外/网络教师角色教师是知识权威具有控制优势指导者参与者探索者有时师生同处一个起点所需时间周期较短周期较长所需资源单一、简单、现成多样、需挖掘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目标就是增加学生的经验让学生经历过程、体验过程。”三、实现学科教学和综合

  实践活动的整合一从学科教学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操作1、主题课文《爷爷和小树》主题人和自然相互依赖2、学科基本结构布鲁纳学科基本结构最容易迁移。立足“植物的根吸收水的原理”就以深入实际如盐碱地如何种庄稼烧根现象怎么治理等。3、问题类型封闭问题到半开放到全开放问题现实中的问题大多为开放性问题。不同类型的问题具有不同的教学价值取向。4、其他学生的质疑等例彩票的质疑一节有关“概率”的数学课教师提到了七星彩中大奖的概率。同学提出七星彩活动对购买彩票者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问题“既然七星彩是不公平的国家为什么还要开办那么多体彩销售点难道国家在提倡不公平吗”于是老师把这个问题作为一项活动让大家共同寻求答案。后来通过研究同学们知道了国家通过彩票业募集到了大量闲散资金用于发展体育事业同时还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对公平问题和利用不公平的问题都有了更深层的探讨。二从综合实践活动到学科教学的操作1、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在某个环节上或某个点上遇到某个问题往往会涉及到某个学科的问题。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解决实践问题为目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绝大多数为开放性的问题开放性问题的解决所涉及的知识一般不会是单一的知识例如要求学生解决某植物出现“烧根”现象的实际问题时不仅要求学生懂得有关“植物的根如何吸水的原理”

  而且要懂得一些有关土壤的知识植物的习性甚至气候、季节等一系列生物、地理等学科知识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才能解决开放性的实际问题。见从综合实践活动出发与什么学科结合取决于提出的问题通常会涉及一种或数种学科因此发展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综合实践活动也能从一个现实世界中的事件、活动、事物、问题出发并由此发散出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与学习。【互动话题】1.分享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的经验2.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实施中的难点与解决办法3.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中挖掘与利用资源的途径【课堂案例】初一研究性学习首钢部分区域土壤对植物生长的研究指导教师北京市京源学校邢晓燕案例完成者原北京市京源学校初一1.

篇二:如何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与资源利用的关系

  又如我发现班里多数孩子有不吃早餐爱吃零食甚至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根据这一现象我开展早餐的学问饮食与健康等主题研究活动让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掌握合理饮食的有关知识做到合理饮食健康生12与学生兴趣爱好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制定纲要、地方加以指导、学校实施开发的非学科课程。它承载着新课程的意蕴,突显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资源开发意识。我们知道任何课程的有效实施,都需要利用和开发大量的课程资源,而综合实践活动这一特殊的课程形态更强调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几年来的实践探索,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面向学生生活,开发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生活领域的课程,所以课程内容不应来源于书本,而应源于学生生活。我们知道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其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资源。而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空间,捕捉生活素材,探究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1.1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发现,就能找到寓于日常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如生活中常常会发生油溅到身上、钢笔水溅到身上的事情,怎样才能洗掉这些油污渍呢?我设计了《生活中的小窍门》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又如我发现班里多数孩子有不吃早餐、爱吃零食、甚至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根据这一现象,我开展《早餐的学问》、《饮食与健康》等主题研究活动,让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掌握合理饮食的有关知识,做到合理饮食,健康生活。

  1.2与学生兴趣爱好相结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只有当学生喜欢、有迫切学习探究的愿望时,才有可能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的爱好是多种多样的,涉及的面很广泛,如果我们能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的重要资源。例如,学生多数喜欢动物,我就设计了《动物世界真奇妙》、《我家的小宠物》等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增强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情感。春天到了,同学们都喜欢吹泡泡,于是我设计了《七彩泡的秘密》、《泡泡糖的旅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了解泡泡的秘密,提高了环保意识。

  2.面向社会生活,开发活动主题。教育即生活,社会即课堂。社会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教科书,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用之不尽的资源库。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发现资源的慧眼,就一定能从社会生活中捕捉到适合孩子们学习实践的最好资源。

  2.1关注社会,抓住热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综合课程四大领域之一,让学生面对社会,走进社区,通过考察、访问、调查、搜集资料等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反映社会事物和现象,培养他们为社会尽责的使命感。我们知道,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社会上的热点问题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社会上方方面面的信息都会给学生以触动。如

  深奥成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我便组织学生开展了《走进北京奥运》主题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审奥成功新闻发布会录像;搜集历届奥运会主题、会徽、吉祥物;设计班徽、校徽的制作方案;畅想2008北京,畅游中国文化。还可以根据社会上某一时期人们关注的问题设计主题活动。如:5.12汶川大地震,震撼全世界,老师可以以“地震”为题,组织学生从地震的形成、地震的影响、地震的救护、地震的预防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

  2.2依托社区,体现特色。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不但要源于生活,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要依托社区,体现地区特色。首先可组织学生讨论家乡有哪些特色,你想了解些什么?然后共同确定要研究的问题。如,我们家乡近几年水污染严重,60%的家庭到外村拉水吃,于是我便组织学生开展了“家乡水污染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对家乡水为什么会被污染、被污染的水对人和动植物有什么危害、如何治理水污染、我们应如何保护环境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与调查。学生利用节假日的时间走访、调查、上网查询、采访等,收集大量数据,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同时对如何治理污染问题采访了政府的有关领导。本次调查活动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又有条件研究,所以他们研究的兴趣很高,感受更深,体验很多,效果也很好。

  3.走近大自然,开发课程资源。大自然的风雷雨电、鸟语花香、春夏秋冬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从大自然的风貌与变迁中,我们可以结合季节变化开发许许多多的活动主题。如,春天来了,可设计《春天的盛会》引导学生到野外去寻找春天,去搜集春天的故事,去描绘、歌颂春天,以感受春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秋天到了,秋高气爽,秋叶飘落,漫山遍野瓜果飘香,可以设计《美丽的秋天》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寻找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体验收获的快乐。冬天来临,大自然将出现许多奇妙的现象,教师可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并根据观察到的奇妙现象去设计活动。如《奇妙的冬天》、《动物冬眠》、《眼镜上的白雾从何来》、《美丽的树挂》等等,通过对冬天里一些奇妙现象的探究,将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体验发现探究的乐趣。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学会冬季自我保健的常识。

  4.与学校活动结合,丰富课程内容。

  4.1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也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宝贵的课程资源,二者的有机结合,不但可以丰富综合课的内容,也使德育教育更富实效性。结合少先队德育教育内容,引导学生讨论研究,自主确定大、中队会的主题和分主题,并参与主题活动呈现形式的设计以及时间、人员安排、会场布置等活动。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2与学校传统节日相结合。近几年,学校的节日越来越丰富。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英语节等,这些节日与学生更贴近,也深受学生的欢迎。所以,校园节日也是综合实践活动一大课程资源。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学生不但要积极参与校园节日活动,还要参与节日活动内容的选择和活动形式的设计。让学生在乐中学,动中思,玩中得到发展。

  5.利用各类节日,开发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是丰富的,除了研究探索与自我、社会、自然相关的问题,还可以开发各类节日资源。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也是综合课程学习研究的内容。如中国传统节日、西方的节日及校园的节日,这些节日都有厚重的文化积淀,把节日文化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引入到学生心灵之中,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古朴、典雅,西方文化的浪漫温情,校园文化的亲切热情。如可根据我国传统节日设计《春节习俗知多少》、《走进端午节》、《八月十五月儿明》等活动。通过这些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去了解民间习俗,亲历活动过程,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深。

  总之,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发现资源的慧眼,善于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相信,综合实践活动一定会丰富而有意义。

篇三:如何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与资源利用的关系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它充满生命活力。因此,让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育中主动思考、大胆探究、革新体验并接受人文素养的自然熏陶,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必然趋势。

  一、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由此,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把学生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用自己的心灵去探寻综合活动之源,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活动,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还学生一个原生态的自我。我利用我校内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先让学生自行找合作的小伙伴,再讲清楚在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接下来就带领学生开始寻找了解小蜗牛的活动。草丛中、大树下、小池塘旁都有同学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时弯腰寻找,有时低声交流,有时认真思考、分析判断,有的还认真地做着记录……一个个十足的小昆虫学家样子。之后,我再组织大家坐在草地上汇报各小组的观察结果。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个个兴趣盎然,收获丰硕。二、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丰盈实践活动内容《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综合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茶文化资源,就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同时,学校实践基地“茗山茶园”品种不同,内涵丰富,课程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教学的价值不可估量。为了充分发挥基地的依托作用,开展活动时我们还邀请了基地上的部分学生家长、熟悉基地情况的行家或专家等担任基地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学生们欣喜地走出校园,领略了青山绿水的美丽,了解了铁观音茶文化的历史及内涵,体验到了生活的真谛。综合实践活动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为了增进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走出校园,走进第二课堂,领略安溪的春秋之美,培养孩

  子们热爱安溪、热爱安溪茶文化的思想感情,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校每年春秋都会组织学生到综合实践基地参观调查活动。活动前老师指导学生收集参观地点的材料,了解相关知识;活动中结合制茶各个流程进行讲解,介绍铁观音的来源故事等,使学生们都受到了一次实地教育;活动后,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体会制作并完成了绘画、文化卡等内容,各年级还挑选出精美作品制作成果展板进行了展示。

  三、贴近学生生活,在小课题研究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是设计者、实践者、体验者、发展对象和评价者,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自主实践,主动探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我们积极引导学生面向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要探究的问题或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组织、帮助学生通过游览、考察、访问、探究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如:在对家乡环境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围绕“我是环保小卫士”、“我为环保献一计”等主题,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请教专家等形式,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长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认真撰写环保小提案,征集环境保护金点子,向班级同学发放环保小袋,用摄影摄像记录身边的环保文明行为。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周”、“我为家乡添新绿”、“清清溪水静静流”等综合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为家乡添上一点绿色,用实际行动宣传教育带动全体少年儿童共同关注环境保护,共同关注家乡建设。

  充裕的时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广袤的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的素质逐步提高,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1、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主体性、实践性课程,是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知识、通过实践来获得发展的重要形式,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学生的实践是任何教育者都难以替代的。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起指导或引导作用,防止包办或代替。2、教师教学设计具有生成性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具有综合性强、开放性强、不确定因素多和课程资源极其宽泛等特殊的复杂性。因此,精心预设指导方案,努力为课程的实施

  准备较充分的工具和资料,是综合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有效指导的必要前提。3、活动目标要具体化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作用,只有明确、具体、贴近学生生活、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才能使教学活动有效。但是,如果活动目标不切实际,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仅仅是在追求活动的形式,那么,即使活动看起来丰富多彩,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究竟体验到什么,感悟到什么,往往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实践活动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使目标具体、明确,教师必须读懂教材,把活动要求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二)学生自主探究是关键1、增强趣味性,引发自主探究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的实践,它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尊重主体,就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天生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项目首先是要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是学生真正想了解的,能真正“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来劲,就跃跃欲试的讲究趣味性,“乐”中学习。2、重视过程评价,引发自主探究重视隐性目标、长远目标必定要重视过程的评价赏识。评价赏识中,既要考虑到个体,又要考虑到群体,既要顾及情感态度,又要估计能力成果,更要努力建设及时、公正、激励、合理的评价机制,积极关切地加以赏识。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感受到对自己的认可,感受到对自己的鼓励,由此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三、评价工作,确保课题研究实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评价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的原则,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采取了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我们常采用作品(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在这样的评价模式中,越来越多的同学及家长都主动地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来。充裕的时间是综合语文实践活动的翅膀,广袤的空间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学生在动态、多维的天地里,才能把心灵深处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人生才能得以精彩,生命才能得以健康成长。教学中要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书

  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灌输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学习方式的革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坚实而全面的基础,塑造完善的人格个性。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为之探索,为之思考。

篇四:如何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与资源利用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高度综合课程是国家计划规定独立课程是直接经验取向课程它不以获得系统知识为主要目强调以学生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感受到问题与需要为中心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独特地位实施是建立在学生活动经验与活动过程基础之上强调学生亲身经历接触社会反思自我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获得新经验重组人生过程通过经验获得产生体验与感悟在经验基础上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

  对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对策的几点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以往传统的课程教学,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发挥主动参与课程建设的意识,去开发、整合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与城市相比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得地利人和之优势的乡土课程资源更是城区学校难以具备的。农村学校应因校制宜,利用农村的天时、地利,充分整合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得有声有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是国家计划规定的独立的课程,是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它不以获得系统知识为主要目的,强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强调学生亲身经历、接触社会、反思自我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获得新的经验重组人生的过程,通过经验的获得产生体验和感悟,在经验的基础上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通过学生在“调查”、“考察”、“访问”、“设计”、“实验”和“探究”等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应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以丰厚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社区资源为依托来更好地切入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有机整体。

  那么,要想开发并利用好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就先要弄清楚“课程资源”的概念。“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突出的重要概念,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

  第1页

  的条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数;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倡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指的是相对广义的课程概念,也就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从课程目标实现的角度看,凡是对之有利的所有因素都应该归属于课程资源。当前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应当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即扩展课程资源概念的外延,可以说,形成综合实践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都是综合实践课程资源。而农村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依托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与综合实践活动联系起来的所有资源。这对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说,影响尤为突出,因为它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当前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应当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即扩展课程资源概念的外延,可以说,形成综合实践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都是综合实践课程资源。

  所谓农村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依托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与综合实践活动联系起来的所有资源。能否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该课程的实施及其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关系。对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说,影响尤为突出。因为它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纲要》指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师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

  第2页

  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话课程资源。”课程的资源是多元而丰富的,它的类型大致分为:自然物质资源、社

  会人力资源、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等。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逐年推进,老师们对于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法、如何拓宽获取课程资源的渠道等,不仅在观念上已经了解和接受,而且在教学实践中也想方设法地加以运用。但是在不同层次、类别的活动指导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由于种种原因,指导老师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出现了一些误区,以致影响了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对这些误区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寻求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实效。

  一、家乡自然物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亲近与探索自然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维度之一。无论是花草树木还是飞禽走兽,所有的一切都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取之不竭的课程资源。我们资源案例搜集,开展本土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将家乡的一些自然资源形成系统的活动资源包,开发成校本教材,引领学生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二、农村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体验与融入社会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维度之一。家乡的农村社会生活同样是丰富多彩的,长辈的辛勤劳作、身边的发展变化、先进的人物等,通过搜集,开发出本土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可以将家乡的社会生活开发为系统的活动资源包,形成方便使用的校本教材,引领学生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第3页

  三、农村家乡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流传至今的民风、民俗总会荡人情怀;充满乡情的民歌、民谣依然在人们口中传唱;风味独特的农家小吃依然散发着诱人的芳香……所有这些同样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通过开发利用,可以引领教师对家乡的文化习俗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整理,形成独特的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必须让学生在“动”中学,“动”中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获得能力和发展,和情感升华形成良好的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1.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贴于实际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在农村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根据课程宏观指导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纲要,规划本地小学综合实践的基本类型、基本内容和具体活动方案,围绕学生与自然关系,学生与自我关系,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化验,灵活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切忌本本主义。一切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农村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选用他们身边的人和物,他们会身同亲受,身临其境。如蔬菜的种植和管理,起苗前为什么要浇足水?定苗后又为什么要浇透水?这就是孩子们身边的生活,就在他们的面前,可以说一问就懂,一讲就透。2.利用好农村环境优势,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质量多种多样的活动基地是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质量不可缺少的基础工程,也是必备条件。选好、用好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是任课教师的职责。

  第4页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可以说是种类繁多,仅农业方面就可以利用好校园基地、家庭基地、社会基地,还有养殖场、种植田、果树园、科教示范试验田等。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让学生在动态、多维的天地里,把心灵深处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教学中要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灌输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学习方式的革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坚实而全面的基础,塑造完善的人格个性。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为之探索,为之思考。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1、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2、“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3、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第5页

篇五:如何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与资源利用的关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谢婕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2018年第9期

  【摘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于提升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们在为学生们安排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候应当善于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打造高效综合实践课堂。

  【关键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资源开发利用

  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们不仅仅要为学生们讲解各种基础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让学生们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排的时候,更应当注意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结合生活实际以及教学经验,打造更具开放性的综合实践课堂。

  一、明确教学目标,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虽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很早就被写入了小学阶段的教育计划中,然而,教师们并没有给予该课程过多的关注,再加上本门课程缺少优秀的教材资料,教师们不懂得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因此,教师们在带领学生们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之前,应当明确本课程活动的教学目标,从主观上重视对学生们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精心为学生们进行活动设计,打造高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环境。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具备自主探究的活动能力和意识,让学生们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拓宽自身视野。因此,教师们首先应当对本课程有深入的研究,搞清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和开展形式等等,继而才能够依照教学需求去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资源开发利用。

  由于课时的限制,很多教师并没有过于重视这门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投入的研究精力较少,但实际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数学、语文等小学阶段主要科目有着同样重要意义的学科,教师们应当充分理解本课教育矫治,树立争取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的时候多多联系其他科目,摆脱传统观念的禁锢,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本课程更重视对学生们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们应当给予学生们更多的鼓励,为学生们提供十分广阔、自由的探究空间,安慰学生们不要害怕在活动中出现错误,只要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教师就要予以肯定,教会学生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也勇于尝试,愿意接受挑战,学习新鲜事物。

  二、联系生活实际,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然是要在实践活动中展开教学的,由于小学生们年纪和视野的限制,学生们对于世界的了解比较有限,很多事物学生们只能通过书本去了解,当实际接触到相关的事物的时候反而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因此,教师们在开发教学资源的时候,可以考虑联系生活实际,围绕学生们平时就能够接触到的事物为学生们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对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和场景往往会感到更加亲切,进而会比较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使得学生们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于生活中事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比如,教师为了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时候,就可以围绕学校周边的自然环境来进行,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接触自然环境,学生们都是比较活泼好动的,对于大自然往往存在向往之情,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自然资源,将其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部分,带领学生们进行春游活动,让学生们对于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有更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们内心对于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们来到植物园,为学生们进行各种植物的介绍,然后让学生们自行去观察各种植物的特点,从而在活动中培养孩子们保护动植物的意识,启发学生们,使得孩子们认识到人与自然存在着的密切的关系。

  三、激发学生兴趣,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能够推动学生们主动学习的动力之一就是兴趣,在兴趣的引领下,学生们往往会对学习过程表现出更高的兴趣和专注度。教师们在为学生们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候,应当首先对学生们的兴趣爱好进行了解,教师可以适当地向学生们进行问卷调查,或者是询问学生们希望教师设计哪些综合实践活,以此来给学生们选择实践活动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们,然后带领学生们进行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参与实践活动的时候,往往会带有浓厚的兴趣,自发地展开综合实践活动探究,学生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自主探寻学习过程。

  比如,学生们都玩过风靡一时的“空间农村”游戏,教师们就可以在学生们的兴趣上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在校园内部也申请一小块土地,然后带领学生们来经营真实的“农场”,教师可以收集学生们的意愿,结合当时的时令选择种植的农作物,然后带领学生们体验播种、施肥、浇水、除草等等劳作,学生们在活动中扮演“小农民”的角色,在一片小小的田地上认真经营,激发学生们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兴趣,而且学生们在看着田地中的作物慢慢成熟,很直观地体会到农民不易,学会珍惜粮食。

  总而言之,角色们从主观上就应当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准备,依照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结合生活实际,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打造有趣更有教育意义的综合实践课程,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养。

篇六:如何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与资源利用的关系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_小学课程资源

  的开发与利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强调以学得直接经验为主,从生活中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因此应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以丰厚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社区资源为依托来更好地切入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有机整体。

  一、开发课程资源,确立课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是选题问题。恰当选题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效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课题贴近学生实际,使研究有一定的活力和潜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可设计经济管理、交通、体育、环境等方方面面。活动课题的确立,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只有这样,活动才具有生命和活力,学生才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研究。(一)以社会资源为切入点,开发课程内容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等方面的调查,掌握和发现解决矛盾与问题的方法,形成怀疑和探索思维的初步能力,培养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的关注。(二)以现实生活为主题,开发课程内容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我们一是开发学校课程资源。抓好学科间的综合,超越单一学科知识体系的局限,要求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有力。二是开发自然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社区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力求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开发地方和社区的自然因素及其状

  况,如水士、气候以及综合环境。因此,综合性学习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从中提

  取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发挥“其中的生活意义”,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

  (三)拓展学科内容,开发课程资源实践证明,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结合起来进行。例如,围绕某一主题,对课本进行探究阅读。阅读一至六年级有关课文,摘抄和分析有关描写家乡的文字,分析其描写内容、方法、作用,并将其进行比较,求同存异,归纳综合,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再根据这样的思路进行研究家乡的特产,如研究小杂粮、山茱萸、核桃、花椒等,可以在探究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等。二、合理实施课程,有效利用资源新课程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呈现的教学形态,有一种是学生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参与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教师的主要做是指导和组织儿童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才能有效呢?根据教学实际,我认为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对活动的目标、内容、结构、形式等都要做细致的考虑,具体说,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教师有效指导是前提1、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主体性、实践性课程,是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知识、通过实践来获得发展的重要形式,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学生的实践是任何教育者都难以替代的。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起指导或引导作用,防止包办或代替。2、教师教学设计具有生成性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具有综合性强、开放性强、不确定因素多和课程资源极其宽泛等特殊的复杂性。因此,精心预设指导方案,努力为课程的实施准备较充分的工具和,是综合实践活动能

  否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有效指导的必要前提。3、活动目标要具体化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作用,只有明

  确、具体、贴近学生生活、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才能使教学活动有效。但是,如果活动目标不切实际,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仅仅是在追求活动的形式,那么,即使活动看起来丰富多彩,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究竟体验到什么,感悟到什么,往往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实践活动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使目标具体、明确,教师必须读懂教材,把活动要求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

  (二)学生自主探究是关键1、增强趣味性,引发自主探究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的实践,它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尊重主体,就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天生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项目首先是要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是学生真正想了解的,能真正“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来劲,就跃跃欲试的讲究趣味性,“乐”中学习。2、重视过程评价,引发自主探究重视隐性目标、长远目标必定要重视过程的评价赏识。评价赏识中,既要考虑到个体,又要考虑到群体,既要顾及情感态度,又要估计能力成果,更要努力建设及时、公正、激励、合理的评价机制,积极关切地加以赏识。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感受到对自己的认可,感受到对自己的鼓励,由此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三、评价工作,确保课题研究实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评价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的原则,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采取了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的方法,我们常采用作品(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在这样的评价模式中,越来越多的同学及家长都主动地参与到综合活动课中来。

  教学中要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为中心、以传授灌输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方式的革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坚实而全面的基础,塑造完善的人格个性。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为之,为之思考。

篇七:如何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与资源利用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原则与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国家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即:国家统一制定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和管理,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以及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是最能反映一所学校在课程改革中课程文化的底蕴与发展趋势的。

  由于农村受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实验活动经费、学生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拟,加之专家学者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中的许多精华部分因种种原因不能在农村学校有效地实施,人为地造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料体系不系统、不完整,这就对指导纲要所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打了折扣,致使许多农村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城市学校的专利,与农村学校无关。论文百事通针对这些种种不利因素,我们认为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必须走校本实施途径,充分体现农村学校实施新课程的独特性。

  一、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一些农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及其在课改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教学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开发不力,直接导致了“课程悬缺”(不开综合实践活动课)和“课程候补”(打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旗帜,做着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不大的事情)的严重后果。甚至是有些领导认识到了,落实不到位,或为应付上级来检查,只在课程表里才显示有这个课程,没有真正摆正课程应有的地位。农村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水平亟待提高。当前农村中小学校师资水平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老化,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还远远不能适应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求。有些教师仍有畏难情绪,怕麻烦,怕花功夫,同时又感觉力不从心。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展虽然有亮点,但是面还不广,普及程度不高,深度也不够,有的也只是流于形式。由于农村学校课程开发者普遍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过程、技术和方法认识不足,加上学校教育教学条件的制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出现了“低效开发”和“片面开发”的现象。为使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施更加有效,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二、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性策略根据农村学校的特点和我们在某县农村学校进行的实验研究,总结出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施策略。(一)建构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施目标结合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验设施以及教师的水平等实际情况,以提高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和促进学校形成以农业科技活动为特色,建构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施目标:

  1.价值观态度目标

  注重对学生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培养学生“崇尚人文、信奉科学”的价值观,塑造健全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己、对社会的积极态度和责任感。

  2.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和要领,感受研究的乐趣,树立爱农、学农、为农的思想,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积极热爱的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兴趣。

  3.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农村农业科技的常识,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农村生产与生活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

  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情感,在活动中是否善与他人合作,协调关系,如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等。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二)因地制宜挖掘活动主题课程改革在本质上意味着课程权利的重新分配,意味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重组,农村地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有自己的独特模式,这种模式应体现:有特色、有创意、有成果。

  1.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天然资源

  库”农村学校应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农村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发

  挥便于“农、科、教”相结合的,有利于学生“学、用、创”相衔接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拓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领域,进而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效益。

  2.农村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肥沃的土壤

  农村教师应根据农村独特性,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主题。坚持“统一研发、自主实践”形式,让所有参与活动的指导教师和学生针对活动目标,确立适合农村学生的活动主题,这个步骤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尽量体现活动参与的民主性和自主性。组织部分教师编写农村特色的活动资料,坚持走综合实践活动与农科教相结合之路,如选择“种子”“苹果剪枝”“烟叶栽培与烘烤”“塑料大棚种植蔬菜的管理”“大蒜综合开发”“酸枣嫁接”等活动主题,既能使学生掌握农业科学知识,又能亲自实践,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深受学生家长的好评。

  3.活动方案的确立

  活动主题选定后,参与指导的教师针对活动主题共同策划活动方案,制定教师指导策略。根据活动策划有效指导活动,有必要可到校外、野外进行考察,做好协调、联络、安全保障等一些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

  通过以上环节,使参与的师生共同确定活动主题,把师生的活动视野凝聚到共同的主题上,产生共鸣,提出对活动有效实施的方案。可以说这个环节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聚焦环节。

  (三)时空安排弹性化管理由于农村学校是根据农忙安排学校的放假时间,所以很多农村学校有麦假、

  秋假(时间较短),同时还有寒假与暑假,这样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可以采取时空弹性化管理模式进行。该模式分为两大系列,它们自成体系、相互独立、相互渗透。

  1.长周期实施模式

  利用双休日、麦假、秋假、寒暑假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系列活动。选用自编的有地域特色的乡土课程和校本课程,如以“秸杆综合利用”为母题的一系列研究开发,包括“秸杆还田”“青贮饲料”“生产沼气”“秸杆工艺”等,强调大主题、大活动、多步骤、小成果、长周期的原则。这些大活动既结合农村特色,有利于学生学、用、创的衔接,又拓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领域,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综合效益。

  2.短周期实施模式

  以班级为单位参加的周活动系列,有选择地选用或改用专家编写的活动资源成果,强调小主题、小活动、小步骤、短周期的原则。和城市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类似。

  这种时空安排的弹性化管理模式巧妙地解决了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常规教学课时安排不易把握、难以操作的难题,同时又显示了农村的特色。

  (四)感悟总结成果展示阶段这一阶段是对以上三个阶段的经验总结和升华。在上面三个阶段的活动中,

  每个老师与学生都会在活动中有各自的体验并有独特的创意提出,有自己研究成果的实施。在活动实施中师生观念的碰撞、创新火花的闪现、灵感的顿悟……这些都会对师生各个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些综合效益是以往单纯课堂教学不可能达到的。

  首先,在每学期结束前,各活动组老师与学生对自己参与的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提交成果,并进行交流讨论。

  其次,学校在每学期结束前举行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报会,规定学期初所有申报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的指导教师都必须进行成果展示,明确成果展示的时间、地点和形式,并上报学校主抓科室备案,届时学校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和部分优秀指导教师对其活动进行验收和评价,具体分合格、良好、优秀三个等级,期末结束召开总结表彰会,对一学期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先进班级、优秀课题、优秀辅导老师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对没有研究出结果的课题给予重新论证,制定出可行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

  整个“四阶段”校本实施策略,充分体现了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共创、方案共析、资源共享、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理念。它强调的是以学校为整体进行活动的推进,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时间安排有弹性,活动资源的

  共享性,活动氛围的民主性,活动结论的生成性。整个课程实施是以立足农村学校特点为本,以师生研究学习为过程,既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又培养了农村学生研究学习的能力。

  这种模式有利于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操作,容易接受,适应了农村中小学简陋的教研条件,吻合了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现状,巧妙地解决了农村一线教师时间紧、任务重难以搞教研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中对学生主体性的要求,更集中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指导思想,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也为今后更高层次的教育科研积累经验、打下基础。

篇八:如何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与资源利用的关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特殊课程,要尤其注重其课程资源的开发,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学会自己设定主题、调查活动、汇报成果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但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成长。但是该课程在教学资源上还是比较单一,缺乏通用的教材,本文就如何开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做出了相关探讨,旨在寻求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中图分类号:G6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10130-01一、开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意义(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可以说开展有效的分工合作成为新世纪人们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在综合实践活动里,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具体的分工与与合作,可以充分地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了与别人进行沟通、交流的方式与方法。(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切入点的,因此这门课程就是把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课程目标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的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并提倡个性化的解决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锻炼。(三)有助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实践综合课程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它的实践性。积极倡导学生投入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在亲自动手、亲自动脑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直接地体验、感受现实生活,并体味到“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既然开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具有这么多素质教育范畴的重要意义,那么我们就必须深入地探究切合实际的课程资源开发模式。以下从三点来具体阐述。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研究(一)立足学科,促进常态实施在开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具体实践活动中,我们必须立足学科,打破学科之间界限,促进其得以常态化地实施。只有如此,才能够提高相关资源的利用效率。如果让学生全面、综合地利用自己所学过的,所掌握的知识来处理实际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就会对学生的相关学科的学习起到正强化的作用。例如可以有效整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太阳》《只有一个地球》以及自然教材中的《认识太阳能热水器》这些学科资源,推行一次以“关注太阳能”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余时间,可以让学生回家上网、在学校阅览室查找、搜集有关太阳能方面的资料介绍。在学生理解和把握一定层面的太阳能知识之后,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太阳能热水器厂去参观,并邀请相关技术人员给学生们做具体的太阳能热水器制作方法,工作原理的诠释,进而让学生实际、充分地了解、认识这种绿色环保资源的独特性、优越性。那么这次实践活动到此才仅仅进行了一半而已。太阳能方面的理论知识、实践体验,学生们都已经了解、感受了很多,接下来教师就需要指导学生具体设计出他们心目中的太阳能产品来,调动学生的美术才能,让他们画出自己心目中产品的图纸,并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来编写产品说明书。等待每个人的作品都完成之后,就开一个以“我爱发明”为主题的班会,

  评选出优秀发明作品,并授予“小小发明家”,“未来星”之类的称誉。可以说本次的实践活动设计了多方面的学科知识,诸如自然科学、语文、美术等等,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味到了学科之间的密切关联性,领悟到学科并没有主副之分,应该把每一个学科都学好,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二)挖掘校本,确保有效实施学校是师生一起生活学习的乐园,也是精神发展的有效平台。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诸如草木、砖瓦以及景物皆可以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形资源,这些硬件设施每天与学生形影不离,学生对它们也是有一定感情的。因此我们就可以将这些素材纳入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中去,成为学生们合作与探究的主题。例如让学生们去研究亭台、楼阁、雕塑、体育场地、绿植名称、广播站、气象台、墙中画以及百草园等等,这些看得见,又摸得着的事物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教师就要主动地引导学生去挖掘每一种事物的主题与内涵。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关注学校文化中的软件资源,具体包括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精神、校风校纪、教风学风、班风班貌以及校徽校歌校旗等等。教师也要主动地指导学生去思考、领悟、解读这些无形文化的深刻意。我们上文中说到,学校成为学生精神发展的有效平台,那么这个平台到底体现在何处呢?其实就体现在学校的文化“软实力”方面,这种文化“软实力”是学生行为举止的依据,是学生精神面貌的动力。我们关注到每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不同的,每一种理念都具有深刻的内蕴与独特的个性。(三)强化特色,力求高效实施可以说地方文化特色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宝贵资源与潜在资源,需要学校、教师进行切实有效地挖掘,因此在具体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操作内容和实施策略时,必须主动沾染地方文化特色。不同地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资源,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将使得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有一个质的提高与飞跃。例如安徽泾县诞生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手工艺美术品,即我们常言的宣纸。宣纸的具体制作流程、技巧,现在业已被纳入我国非物质保护遗产“名单”之中,受到国家的保护。这个地域的小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自己实践活动的主题,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宣纸厂去具体了解、熟悉整个宣纸的制作过程,并给予学生亲自动手尝试的机会,看他们谁听得认真、学得快,让他们在具体的劳动中,感受这种工艺品复杂的制作流程。参观完毕之后,就要求学生用宣纸来进行绘画、书法比赛,也可以让他们将参观的感受画在或者是写在宣纸上,给自己的实践活动留下美好的回忆。这种生活化、社会化的实践活动显然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的,因为没有一个人不为自己家乡的特色而自豪的。参考文献:[1]郭元祥,伍香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2]谌纪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开展的探讨[J].教育研究,2010,(1):185-186.

篇九:如何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与资源利用的关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研究

  摘要:新课改的目标是改变学生机械学习的状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随着科普教育的传播与发展,这种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教学宗旨,融合了科普知识的综合实践活动正在为小学课程所采用。本文就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进行探讨,以供其他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科普教育;课程资源引言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科普教育主题开发内容的研究科普教育,近几年开展得轰轰烈烈,家喻户晓。我校也紧跟时代的步伐,把综合实践活动与科普教育相结合,开发并初步实施了一些科普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例如:我爱蚕宝宝,走进华南植物园,走进广东科学中心等这些主题活动的开展深受学生的欢迎,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我们也确实感受到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但主题开发后还是显得零散,没有形成系统化,形式也比较单一,学生缺乏深度的实践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虽然能够常态开展,但是对于教师的课堂指导还是显得表浅,没有形成系列化,实施过程比较随意。这就要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科普教育主题活动开展,要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出发,针对活动的设计系统化、切实关注课程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研究。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科普教育主题开发活动方案和策略的研究就目前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来看,其对主题的选择与开发、对课程实施的管理和对科普能力的传播有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这就导致在小学中很难开发出理想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因此,如何促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科普教育主题开发活动的科学化系统化发展,就是时代教育对小学教学提出的挑战[1]。2.1要有明晰的教育对象任何课程资源的开发都是与教学阶层年龄段联系在一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走向,包括选题取向要有对象,我们的开发实践才不会盲目、随意。例如:(1)三年级以体验养蚕为主,科学老师教同学们如何利用科学方法养蚕;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孩子去实践、观察、记录、体验养蚕的喜、怒、哀、乐同时组织学生参观花都宝桑园,认识桑树、桑果,采访养蚕工作人员等等,让同学们对养蚕有进一步了解,探究才会更深入,不会停留在表面。(2)四年级综合实践开展“开心菜园”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植物园体验种、养蔬菜;科学课教同学们认识植物、观察植物同时指引同学们参观华南植物园。(3)五年级综合实践的活动主题“生活垃圾分类--环保酵素的制作”,科学活动是参观广东科技馆。让同学们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3)六年级综合实践的主题是“难忘的小学生生活”将六年级小学生活、学习采用科技手段制作成电子相册作为纪念。同时组织同学们参观花都故乡里。2.2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过去,我们老师只知道教材、教参就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被严重片面化。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由于新课程理念的引领,大大增强了我们教师利用课程资源意识。课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问题是我们是否有发现课程的眼睛,是否有发现课程的敏锐度,这些问题的提出对于教师课程意识的培养起着促进的作用。2.3要有较高的开发能力随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片面化,科普性不强等缺点的发现,随之也发现了教师课程资源意识缺失,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能力锐减等问题。要帮助教师

  提高开发能力,急需在开发方法,途径,程序,技术等全方位进行培训。2.4要有灵活的开发策略

  我校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认识到,科普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类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型课程,它既不是学科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更不是学科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一类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新型课程。可是要把这门课程真正修起来确实困难不少。面对诸多困难,我们的选择是迎难而上。我们的体会是,要解决这些困难,就要有灵活的开发策略[2]。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科普教育主题开发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3.1教师的教学方法3.1.1构建教学关系

  科普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主体性、实践性课程,是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知识、通过实践来获得发展的重要形式。学生的实践活动是任何教育者都难以替代的,因此在课程开展重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起指导或引导作用,增加活动的科普性,保证学生边学边玩。3.1.2教学设计精炼化

  在科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具有综合性强、开放性强、不确定因素多和课程资源极其宽泛等特殊的复杂性。因此,精心预设指导方案,努力为课程的实施准备较充分的工具和资料,是综合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有效指导的必要前提。3.1.3教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作用,只有明确、具体、贴近学生生活、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才能使教学活动有效。但是,如果活动目标不切实际,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仅仅是在追求活动的形式,那么,即使活动看起来丰富多彩,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究竟体验到什么,感悟到什么,学到了什么知识往往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实践活动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一定要和科普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实际性的效果。3.2学生的有效学习3.2.1设立趣味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的实践,它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尊重主体,就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天生的求知欲。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项目首先是要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一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来劲。增加活动的科普性,可以使学生在“乐”中学习。3.2.2开展鼓励学习

  重视隐性目标、长远目标必定要重视过程的评价赏识。评价赏识中,既要考虑到个体,又要考虑到群体,既要顾及情感态度,又要估计能力成果,更要努力建设及时、公正、激励、合理的评价机制,积极关切地加以赏识。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感受到对自己的认可,感受到对自己的鼓励,由此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3]。4.完善我校科普综合实践活动的制度,使我校科普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

篇十:如何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与资源利用的关系

  。

  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刘凯敏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参加学习,学会用探索性,研究性的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它的实施要求突破传统课程教材课堂的约束,把学生置于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现实世界之中,而大量探究性、实践性的教活动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予以支持。诸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都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然而实践表明,课程资源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制约着该课程产生预期实效。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问题(一)课程队伍建设落后,不能满足课程发展需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功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但是当前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团队却不容乐观。有的学校将课程搭给班主任,有的将其分给专业能力差的教师者是需要照顾的教师,有的稍好一点,设立一到两名综合实践的专职教师来负责全校的综合活动课程。然而无论是兼职还是专职的综

  -可编辑修改-

  。

  合实践活动教师都缺乏专业的培训,甚至没有参加过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把握不准,开发能力严重不足。其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要求体现综合性、开放性,要求指导教师应该是团队形式进行合作开展工作,但是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中教师群体的集体优势并未得到充足的重视,并未形成团体资源开发的趋势和氛围。甚至有时课题在需要多个指导教师时,由于责任不明而出现等待、推诿等情况。

  (二)课程资源开发单一,具有片面性国家教育部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四个指定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但这四个领域的关系却存在模糊之处,导致在实践中出现四个领域之间相互割裂存在,不能协调开展的现象。同时还出现了综合实践活动不能与其他学科课程内容整合的问题。出现了资源开发单一、主题单一的现象。比如资源的开发过分关注课堂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实际应用设计等活动资源缺失,忽视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完整性。另外,一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和活动内容方面都带有明显的学科化倾向,出现了以学科教学的形式来设计和开展活动的现象。例如,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一)重视师资力量,开发教师课程资源

  -可编辑修改-

  。

  教师不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利用,而且教师自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都应高度重视对教师的培训,秉承先培训,再实践,再培训的循环提升模式,指导教师边学边干边提高。其次,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教师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鼓励教师在资源开发中的创新意识和尝试,不怕失败,勇于创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复杂的富有挑战性的课程,它的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以及教师个人知识能力的有限性都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是单独的一位教师难以胜任的。教师之间必须超越学科界限,从“单兵作战”到“集团协作”,教师群体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而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关系,也可以使综合实践活动与一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无论从人员和知识体系上都可以通过合作、相互之间优势互补,实现“团体”开发课程资源,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与其它学科的有机整合。

  (二)立足学校,利用校本课程资源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在权限、设计和理念上都是有严格区别的,但是目前的校本课程以研究性学习和开放性学习为主,在性质和形式上与综合实践活动相似,而且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课程内容的选择都是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所在的社区为依托的,二者的课程资源是可共同享有的。因此,开发校本课程的同时也就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有力地防止了对课程资源包的过分依赖。在开发中应该尤其注意那些富有特色的、本土的校本课程资源,使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既能符合课程要求,满足学生发展要求,又能具有

  -可编辑修改-

  。

  自己的特色。许昌市邓庄中学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根据“爱祖国爱家乡”的宗旨,开发了“美丽的许昌”的活动主题。运用调查方式开展,让学生去调查发现家乡的风土人情,既符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活动方式与目标,又体现了特色。

  (三)家校沟通,挖掘家庭课程资源“家校合作”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中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让学生的活动真正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有效地达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一方面加强宣传,使家长主动参与课程。通过家长会、专题讲座、家长开放日等形式让家长了解、支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而在活动中能够给予指导和帮助,并且重视家长评价,来提升家长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将家庭课程资源纳入学校资源。家长的阅历、职业背景,家庭中的书籍、报刊、影像资料都可以补充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储备。另外,家庭实践活动既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也可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延伸和深化提供条件。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各种家庭生活实践,发现活动主题,锻炼能力,了解和体验社会,有效地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初衷。(四)立体规划,重视社会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其活动空间上的广阔性都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广泛的社会课程资源作为依托,学校及教师要注意学生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成长需要,立体规划所需的社会性的课程资源。实现校内和校外资源的转换,充分利用社会各行各业、利用各种场所、机构与环境,

  -可编辑修改-

  。

  如图书馆、科技馆、农场以及社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当然,这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比如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必须获得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在教育政策上加大基础教育的投资,保证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起码要求。

推荐访问: 如何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与资源利用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目标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