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加快转型升级全力打赢项目大突破这场硬仗——在全市项目大突破动员大会上讲话(完整文档)

加快转型升级全力打赢项目大突破这场硬仗——在全市项目大突破动员大会上讲话(完整文档)

时间:2022-06-12 20:0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快转型升级全力打赢项目大突破这场硬仗——在全市项目大突破动员大会上讲话(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加快转型升级全力打赢项目大突破这场硬仗——在全市项目大突破动员大会上讲话(完整文档)

加快转型升级全力打赢项目大突破这场硬仗——在全市项目大突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6篇

加快转型升级全力打赢项目大突破这场硬仗——在全市项目大突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篇1

在全市优化环境、加快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优化环境、加快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全市优化环境、加快发展动员大会,是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在当前各项任务十分繁重的形势下,召开这样一个大规模、高规格的会议,充分说明整治经济发展环境中突出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也显示了市委、市政府狠抓环境建设的决心。

  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当前环境建设中的突出矛盾,部署工业园区、城市及道路交通建设“三难”集中整治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力度,形成合力,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下面,根据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客观看待经济社会的发展轨迹,充分肯定环境建设的突出作用,切实增强抓好环境建设的历史责任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期间,伴随工业的异军突起,进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快速增长期,县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九五”中期,宁国经受国家宏观政策趋紧、严重洪涝灾害等多重困难的考验,经历了消化矛盾、蓄势待发的适应调整期,到“九五”末基本走出困境,开始步入“调整与发展并重,以发展为主”的新阶段。

  近年来,我们围绕融入苏浙沪经济圈这一战略目标,加速推进二元结构一元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和社会生活文明化进程,全市经济已经迈上加速发展的新平台。

  纵观这一发展历程,我们始终把环境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依靠环境优势,集聚发展能量,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向前迈进。

  (一)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有力地促进了宁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区域竞争力的逐步提升。

  宁国是山区小市,既无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又相对滞后,之所以能从一个财政靠补贴、吃粮靠救济的贫困县,成长为全省县域经济的排头兵,靠得就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不断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汇聚,加速推进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加快转型升级全力打赢项目大突破这场硬仗——在全市项目大突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篇2

市长在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动员大会,主题非常明确,就是要动员全市上下,牢固树立“抓大项目、促大发展”的思想,凝聚一切力量,全力以赴推进我市重点项目建设,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推动大发展,确保今年我市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对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也非常重视,今年的重点建设项目的计划,包括每一个项目的具体责任人,都是由杨刚书记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审定的。刚才,王新华同志宣读了调整后的市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市发改委、建委公布了今年全市的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也做了很好的发言。特别是殷宇霖同志围绕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就解决机关服务效能特别是行政不作为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要求。殷宇霖同志的讲话很重要,希望大家下去以后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自加压力,充分认识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今年是我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不久前召开的市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刚刚闭幕的市人大政协“两会”对今年的全市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的发展目标。实现这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目标任务十分繁重,其中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就是要抓好重点项目的建设。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重点项目建设是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直接关系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关系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后劲的增强。抓住重点项目建设,就抓住了全市经济增长的“牛鼻子”,找准了全市经济工作的突破口。当前,从全市重点项目的准备情况来看,应该说开局良好,形势喜人。一是今年确定的重点项目总数明显增多。去年,经面向社会反复动员,确定重点建设项目只有*项,后经调整仅为*项。而今年企业上报项目的积极性非常高,企业自报和政府投资的重点项目达到*多项,经筛选确定的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就有*项。二是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额大幅上涨。去年全市*项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亿元,而今年确定的第一批重点项目涉及年度投资达*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2%。三是重点项目投资方向对路。今年确定第一批重点项目共*类,其中工业类项目*项,涉及交通、能源、新材料开发、外向型加工和都市工业各个门类,这些项目与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相吻合,将对我市新型工业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四是投资项目亮点很多。在已确定的重点项目中,如*工程、*项目、*项目,以及*等项目,都是发展前景非常好、对我市投资增长和经济发展有重要拉动作用的项目。总之,从目前确定的项目来看,今年的重点建设项目不仅形势喜人,而且形势逼人。如果抓不住这个大好形势,推动这些重点项目大干快上,尽早开工建设,就会影响到我市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影响到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把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总抓手,与贯彻市委*届*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与加快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与推进宜居生态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带着目标往前赶,带着责任抓项目,全面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尽快掀起一个重点项目建设的新高潮,为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突出重点,落实责任,确保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关于今年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的基本内容、责任单位、计划进度等情况,下发的项目表中已规定得很明确。这些重点项目,都是我们力保力促的重要工程,必须不折不扣、保质保量地按进度完成。在具体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严格落实重点项目责任制。重点建设项目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无论是政府投资的,还是企业投资的,推动其早日上马、开工建设都应当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责任。近年来,对于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我们坚持实行市级领导责任制和部门领导负责制,积极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为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今年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好这一制度,在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细化责任要求的同时,全面实行项目帮办制度,真正使每一个重点项目有领导牵头、有部门跟踪、有业务人员帮办。市属各相关部门都要对实行项目帮办制作出具体安排,对于企业投资的重点项目都要主动迎上去、靠上去,帮助他们解决项目前期和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刚才,市属各职能部门对做好重点项目服务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好的措施。特别是规划局等部门提出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很值得其他部门借鉴。但是也要看到,个别部门提出的措施还仅停留在表面上,缺乏实质性的有力措施,下去以后必须抓紧进行完善。重点项目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各级项目负责领导责任重大。主要负责领导要真正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落实”的思想,时刻把注意力放在负责的重点项目上,亲自抓好协调服务,亲临一线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把抓项目仅停留在一般性的号召上,要切实拿出促进项目建设的具体办法和过硬措施。市重点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重点建设项目综合管理的作用,对每个项目都要会同相关单位制定工作完成时间表,采取倒计时的办法,激发各方面的紧迫感,保证项目如期推进。要加大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力度,实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例会制度,每季度至少要组织召开一次项目检查、协调工作例会。要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的督促检查工作。对各部门提出的服务重点项目的各项措施,不能说完了就算完了,必须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必须要强化督促检查。市目标管理部门和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要把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列为今年督查督办的重点工作,定期通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对不能按进度推进的重点项目要及时向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反映。纪检监察部门也要派专人督办,涉及部门承诺措施不落实、服务工作不到位的要进行通报批评。

  二是要突出抓好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保障。资金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基本保障。对于今年的政府投资项目,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节约资金、注重效益、保证质量、加快进度”的要求,严格控制投资预算,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认真执行相关程序,重点抓好投资计划审批、概预算审查、招投标和竣工验收等几个关键环节的工作,最大限度地节约使用好资金,切实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益。政府的各类专项扶持资金是撬动企业和社会资本的有力杠杆。要发挥好我市政府专项扶持资金“四量拨千斤”的作用,把握专项资金的投资方向,重点扶持当前产业发展亟需和项目资金困难的重点建设项目,提升政府投资对社会资本投向的引导作用。要主动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协调和沟通,积极争取银行信贷支持,挖掘民间投资的潜力,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重点工程建设。金融系统各银行特别是市商业银行要针对存贷差比例高的状况,坚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方针和“双赢”的原则,进一步扩大放贷规模,最大限度地支持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投资肯定有风险,银行放贷也有风险,但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放贷和少放贷,不放贷的银行自身也难以维系。因此,我们希望各银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既要依法办事,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认真研究企业发展的实际,增强放宽信贷的信心。各类投资企业要坚持“多条腿走路”,采取加强合作、完善股份制等多种途径,努力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融资平台,为投资建设奠定良好基础。今天我市重点项目的企业法人或代表也来参加会议,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市委、市政府对企业项目的关心和支持,抓住有利时机,提前做好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提前办理各项相关手续。我们做过一些调查,企业建设工程一般都集中在*月份办理手续,而我市四月份就进入了施工建设期,*月办理手续就明显错过了开工建设的时机。所以,希望各投资企业一定要把工作往前赶,要有紧迫感,提前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不要都等到*月份才仓促上阵。要加快项目建设进程,集中精力、人力、物力、财力,抢时间、促进度,确保项目按计划开工、投产、达产。同时在实施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信守承诺,申报的年度投资计划要千方百计地去完成,确保项目按期建设竣工、投产见效。

  三是要充分发挥各园区的优势。我市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和各工业园区是重点建设项目的主要落户地。各园区要充分把握重点项目投资机遇,发挥自身体制和机制创新方面的优势,以更灵活和有效的措施为企业重点项目投资建设提供优质服务。要适应乌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加快区外园和各专业园区建设,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全面改善园区内外部环境,切实增强承接大项目的能力。要在完善园区规划的同时,强化企业发展要素的协调能力,在项目规划、人员培训、产业配套、人才服务等各方面做好全方位服务工作,全力推动园区由过去单纯依靠政策招商向依靠服务招商转变。要注重培育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超前规划,提前入手,有针对性地做好配套项目的招商工作,尽快形成以骨干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为主相对配套的产业链。各工业园区要把眼光放长远,想在前、做在前,努力在改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上下功夫,提前为重点项目建设好各方面的配套建设。同时,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合理分工园区功能和发展重点,注重环保和生态建设,为重点建设项目的落户发展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四要是狠抓项目供地和土地拆迁工作。重点项目建设涉及资金、征地、拆迁、设计、施工及物资供应等诸多环节,其中征地拆迁工作是难点中的难点,而且工作难度将越来越大。去年,我市就因为征地的不落实导致很多重点项目无法按计划开工建设。但从今后的发展考虑,重点项目不能不上,征地工作必须落实到位。重点项目建设用地,能争取自治区计划指标的要积极争取,列不进自治区计划的,要想办法解决,尽最大努力满足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需要。这方面一年解决不了的可以分几年,一次解决不了的可以分几次,有关部门不仅要在土地指标的安排上予以保障,而且要在办理供地手续等方面予以照顾。拆迁也是当前项目建设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各县、各部门要坚持全局观念,积极做好重点项目建设的土地拆迁工作,重点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把工作做深、做细、做透,努力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对个别以不正当和不合理的要求阻挠项目建设实施的人,要依法及时进行处理,保证重点工程建设的进度。现在拆迁过程中,都不可避免要影响到部分群众的实际利益。项目建设单位要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照顾群众的利益,对于群众的合理要求,要认真考虑,尽可能地加以解决。

  五是切实抓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对推进项目建设至关重要,甚至具有决定性意义。前期做得好,项目就能真正启动,后期建设也才能顺利。今年的重点前期项目计划已经下发,要重点抓好乌昌轨道交通、蓝天工程、都市圈城市发展规划、中亚会展中心等一批关系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对乌昌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储备工作。要按照“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前期工作思路,动员各部门和社会各行业企业积极上报和发掘有前景、有收益、能促进地区经济良性循环、加快发展的重大项目。各县、各项目业主要结合各自实际,选择高起点、高水平、大手笔的前期项目充实完善前期项目储备库,做到重大项目滚动管理、分年度安排,确保我市年年有重大项目实施,年年有重大项目跟进。同时这次会后,大家要抓紧把重点项目排排队,续建项目要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按期推进实施。新建项目要加紧落实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促其尽快开工建设;
对于备选项目,相关县和行业主管部门也要积极配合业主落实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一旦条件成熟,即可调整为市级重点建设项目。

  三、转变作风,提高效率,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今年我市第一批安排的重点建设项目数量多、涉及领域广、工作难度大。确保这些重点项目顺利实施,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看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态度如何。近年来通过“万人评议”等一系列措施,全市各级机关的工作作风和服务效率有了较大改善。但是,从最近了解和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一些影响投资环境的不良现象和问题依然存在。有的部门之间相互不协调,彼此不买账,工作扯皮推诿,不负责任;
有的长期养成了松散和拖拉的习气,没有一点时效观念,对企业亟待办理的事情,仍是久拖不决,长期不给答复;
有的不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办什么事都要死抠条文,一点不合适就将人拒之门外;
还有的仍对企业吃拿卡要,虽然不敢明目张胆,但以种种借口暗中使绊,软磨硬拖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现象和问题令企业和群众深恶痛绝,严重影响了我市投资发展环境,影响了各类建设项目推进。对此,市委、市政府今年将继续下决心予以重点整治,切实拨掉影响投资环境的“软钉子”。

  要继续全面整顿机关工作作风,围绕建设服务型和效率型政府的目标,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措施,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进一步树立亲商、重商、敬商的思想,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全方位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超前服务、高效服务。要结合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投资软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坚持用硬措施治理软环境,通过强化机关效能投诉处理等办法,严肃查处影响我市投资环境和项目建设的人和事。每项重点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建设实施,都是对机关服务效能和工作作风的一次考验。各职能部门的干部要以服务于项目建设为己任,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施工用电、用水等问题。要深入企业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需要哪个部门帮助办理手续、协调关系的,要义不容辞、积极配合。主要负责同志不能亲自跑的,要安排专人靠上去帮助办理各项手续,为项目落户、开工、投产提供一切便利。要不折不扣地兑现各项优惠政策和各项承诺,规范各项收费行为。坚持依法行政,杜绝行政不作为和吃、拿、卡、要等行为。对项目建设中可能涉及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收费处罚项目,有关部门要提前介入,变事后处罚为提前指导,帮助企业按规定按标准建设,全力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条件、铺平道路、营造氛围。

  要切实提高行政效率。严格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建立便捷高效的工作机制,凡是企业需要办理的事,各相关部门能当场办的立即办,能当天办的当天办。要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办事“直通车”制度,相关单位和企业就重要事项可直接提请有关领导解决,可办理的事情有关部门要在限定的时间内高效地加以办理,坚决克服公文旅行、层层设卡、手续繁锁、推诿扯皮等弊端。要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对同一个项目实行联单审批,统一出现场,不要各行其是,增加企业负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已明确要求,今年开工的重点项目必须要在4月底前全部办理完前期规划、土地等相关手续。各部门“一厅式”办公大厅对符合条件的社会投资项目要严格执行45个工作日办结所有手续的规定。各项目管理部门在重点建设项目各环节的办事程序上,也要落实办理时间的要求,制定出各自的项目办结制度,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项目手续超时未办就视为同意。今后,如果企业投资项目手续办不完,问题出在哪个部门,出在哪个领导和办事人员身上,要严肃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同志们,重点项目建设是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是拉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工程,抓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使合力、用实劲,同心同德,万众一心,坚决打好重点项目建设的攻坚战,为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今年的改革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加快转型升级全力打赢项目大突破这场硬仗——在全市项目大突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篇3

在全市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陈伟俊

(2011年6月30日)

同志们:

刚才祥林同志宣读了宁波市委、市政府批准的我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毛溪浩市长作了全面部署,总体要求讲的非常明确,希望大家认真领会好、落实好。下面,我再简单强调三点意见:

一、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

对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把握:

1、具有很强政治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行政管理体制,尤其是政府机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
十七届二中全会又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根据中央的部署,省里于2009年启动了省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宁波于今年4月召开了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可以说,这次机构改革是在中央统一部署下进行的,是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推进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各级政府必须完成的一项政治任务,是我们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2、具有现实紧迫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机构改革的有序推进,我市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确实还存在诸多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比如讲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仍然管了一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
又比如说职能交叉问题依然存在,权责关系不够清晰,机构设置不尽合理,行政成本过高;
再比如说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亟待提高,管理方式有待改进,等等。上述这些问题,直接制约了政府职能的全面高效履行,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可以说,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显得十分紧迫。

3、具有鲜明时代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五次规模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其中1982年的机构改革,主要是为了适应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的需要,改变了当时机构臃肿、层次繁多等状况;
1988年的机构改革,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重中之重,减少了专业部门对企业的干预,提高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2003年的机构改革,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应该说,历次的机构改革,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这次机构改革,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大部制”的背景下进行的,时代性同样鲜明。对我市来说,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今后五年经济总量要翻番,科学发展要走在全国全省前列,要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幸福城市,这对政府机构改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要突出重点、强势突破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重点关注的是以下四点:

1、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转变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所在。当前,政府职能转变方面的问题,主要还是越位、缺位、不到位的问题,特别是在有些工作领域管得太多、太细,束缚了基层的活力、市场的活力。因此,要把转变政府职能放在这次机构改革的首要位置,抓住职能定位、机构设置、责任界定等重点环节,加大力度,努力在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服务方式上实现更大突破。一方面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正确处理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政府的职责和权力边界,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和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完善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协作互动的公共治理机制。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自主解决、市场能够自主调节、行业能够自我管理的事项,政府要努力不干预;
凡是政府可做可不做、可管可不管的事项,也要本着积极培育市场的理念,主动放手、大胆放权。另一方面,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要求,在加强和改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和要素保障,更加注重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强化执行和执法监管职责,努力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

2、理顺工作职责关系。科学界定部门职责,确保权责一致,是政府高效运转的基本前提,也是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现在基层反映比较集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部门之间或职责不明,或职能交叉,或职能分散,一个事情多个部门管,到头来谁也不管、谁也管不好。这次政府机构改革,要按照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定各地各部门的职责,下大力解决权责不清、工作断层的问题。要扎实做好省政府和宁波市政府有关部门下放职能的承接工作,坚持以责定权、简政放权,理顺市与乡镇的权责关系,进一步抓好泗门卫星城建设试点权限下放和中心镇扩权工作。同时,要按照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的要求,合理界定好各个部门的职责分工,对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要划清职责界限、明确牵头部门,分清谁主办、谁协办,防止出现推诿扯皮、工作真空的现象。

3、优化组织架构配置。今天的动员会,还是整个机构改革的起步。下步能不能真正改革到位,关键是要认真研究制定“三定”方案,对部门原有职能、合并新增职能、因国家政策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强化或弱化的职能,进行合理划分归类。在内设机构的设置上,刚才毛市长讲了原则上新增加是不可以的,这当中特别是要积极探索大科室制,整合相似或相近机构,把相关管理事务归并到一个科室,由一个内设机构对应上级部门多个内设机构,促进职能优化配置,确保方案确定的机构限额不突破,确保部门职能全覆盖。在人员编制的控制上,总体要求是做到从紧从严,有保有压。

4、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政府机构改革,不是简单的机构撤并和人员进出,其最终落脚点是通过改革,推动政府各部门、公务员队伍在作风上有一个大的改进,在行政效能上有一个大的提升。所以,这次机构改革要与“三思三创”、“两再”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在这个大背景下,改出好的精神状态、改出更高的工作效率、改出更好的工作成果。要与市里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结合起来,进一步规范、减少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改进审批程序,缩短审批周期,努力提高执行力、公信力和服务力,创造群众满意、基层满意、企业满意、各类人才满意的发展环境。

三、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要加强领导、严明纪律

各地各部门必须高度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强化领导、严明纪律,确保改革任务的全面完成。

1、要顾全大局。广大机关干部要以事业为重、大局为重、工作为重,正确认识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各部门的“一把手”作为本部门机构改革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确保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平稳过渡。

2、要严明纪律。从中纪委、中组部到宁波市纪委、组织部,对这次政府机构改革都有一系列的规定和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执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特别是要坚持“三个严禁”:第一个是严禁借机构改革之际搞突击进人、突击提拔干部、突击提高干部职级待遇;
第二个是严禁在机构改革中挪用资金、转移财产、私分钱财、挥霍浪费、宴请吃喝;
第三个是严禁擅自提高机构规格、增设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3、要统筹推进。要正确处理好机构改革与当前工作的关系,确保两促进、两不误。要通过推进机构改革,确保“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各项工作上新台阶之年,实现市委提出的“六大明显突破”的目标。

加快转型升级全力打赢项目大突破这场硬仗——在全市项目大突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篇4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启动我区“项目建设年”活动,动员全区上下抢抓机遇、迅速行动、担当作为、强力落实,加快推进各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以高效的工作机制、强大的工作合力和实实在在的项目建设成效,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刚才,组织部、发改、财政、国土等部门做了表态发言,区政府与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等一会,刘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落实好“项目建设年”活动,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加快工程项目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

  今年,区委、区政府确定开展“项目建设年”,是分析研判当前形势、综合我区发展实际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全区上下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注意力、执行力、落实力聚焦到项目建设上来。一是全省竞相发展的态势给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节后上班第一天,全省就召开了“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家义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大家听了都很振奋、很提气,有种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紧迫感、责任感。济南市提出要扬起山东经济龙头,建设“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章丘撤市设区两年来,集聚了快速发展的强大后劲,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主要有:我区由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转型的机遇,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区发挥区域重要辐射带动作用和省会城市副中心发展定位的机遇,以及我区列为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的机遇。我们必须进一步提升标杆,逢旗必夺,奋力赶超,努力实现更大发展。二是项目建设是推进区域发展的首要抓手。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进步,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济南市明确提出“项目为王”的理念,并在全市开展“项目落地建设竞赛年”活动,“竞赛”强调的是比学赶超,重点是看进度、看成效,标准更高、考核更细、竞争更激烈。因此,我们必须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聚焦项目干,把加快工程项目建设作为全年的主旋律。三是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任务艰巨。会上,印发了今年确定实施的重点工程项目,涉及四大提升工程、乡村振兴、民生事业等多个领域,其中列入全省重点项目2个,列入济南市重点项目30个、储备项目15个。这些工程项目都经过了充分论证,反复研究,是必须干、也必须干好的项目。但这些项目总体上投资很大,需要土地、资金及各类要素的强力保障,可以说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必须按照打大战役、打攻坚战的要求,坚决把各项任务完成好。

  二、明确目标要求,突出抓好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一)聚焦双招双引,推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济南市提出把双招双引作为一号工程、头等大事来抓,这是扩大经济增量、调整产业结构的最有效途径,必须创新思路,持续用力。一是坚定招引方向。今年,市里实行产业布局市级统筹,要求每个区县形成1-2个主导产业,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按照这一新要求,在双招双引上,一定要把握正确方向,对照省十强产业、济南市十大千亿级振兴产业,突出我们的主导产业。要加强对实体类产业项目的引进,重点围绕打造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化工及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文化旅游等产业集群,加快招引补链、扩链、强链型项目,培育壮大引领性、支撑性、带动性的产业龙头。要加大科研平台类项目的引进,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理念,以科技成果转换、产业化为落脚点和主攻方向,重点推动“人才+项目+平台+基金”的模式,实现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信息链的深度融合。二是创新招引路径。要深化产业链招商,经信、发改、开发区等部门要加强对产业政策、产业链条、产业分布的研究,我们自身的产业链条缺什么、少什么,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产业招商路线图;要深化专业招商,各专业招商部门要强化力量,对接中关村、中科院、知名高校、航天科技、国家部委、央企等板块,切实增强产业招商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要深化以友招商,广泛接触朋友,用好亲情纽带,突出抓好山大校友会的招商,获取更多的招商信息;要深化商会招商,企业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掌握着大量的项目信息,要注重发挥以商招商作用,进一步畅通企业家商会招商的渠道,引导支持优势企业实现点对点招商,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良好效应;要深化中介招商,利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中介机构、社会组织、第三方平台,通过购买服务的模式,扩大招商引资成果;要深化会展招商,积极组织承办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讲好章丘故事,扩大章丘在全省、在全国、甚至在国际上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三是健全推进机制。今年,省市加大了双招双引的考核力度,不是简单的看签了多少协议合同,关键看到位资金、看项目开工率、看落地项目形象进度和实物工作量。省里将制定省市县项目库建设标准,实行重大项目库动态调整机制,目前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中,已经清退了300多个不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上报济南市的招引项目,如果签约落地3个月内不开工,也会被清退。因此,在项目建设上关键要抓好项目的落地开工。目前,经过梳理我区101个招引项目,已开工项目18个,拟开工项目29个,重点在谈项目54个。下步,要落实好区级领导包挂项目制度,从项目招引到落地投产,实现全方位、一条龙式服务;开发区、投促中心、控股集团等要发挥好双招双引主力军作用,其他各部门要增强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的意识,按照“签约即启动、拿地即开工”的要求,做好工作衔接,精准高效推进项目,确保项目快速落地建设。

  (二)聚焦城镇品质建设,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和文化品位。2017年以来,我区实施的四大提升工程中,交通、生态、城镇提升都是围绕城镇的品质、功能来实施的,从外界的评价以及我们自身的感受看,城镇建设可以说实现了“一年拉框架、两年见成效”,当前面临的就是“三年大跨越”。孙述涛市长在调研章丘时指出,章丘作为济南发挥核心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区域,要站在省会城市发展的大格局来谋划,城市建设要追求“高大上”,不论是社区、住宅小区等建设,都要以现代化大城市的标准来规划建设。下步,要对标省内一流、国内先进,在各项城镇工程建设中,都要聚焦城镇品质建设、形象展现、功能提升、文化融入,建设精品工程,实现城区、城镇功能品质双提升,加快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把规划作为引领城市发展的指挥棒,立足济南副中心,科学布局全域空间,在土地利用、城市规划以及骨干道路交通、供水、供热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超前规划,长远谋划,为我们未来发展留足空间。高标准编制重点片区详规,尤其是要高起点对接融合规划建设经十东路科创走廊,控制好南北重点区域,积极争取市里支持,尽快调整土地和城市规划,最大限度把空间预留出来。二是提升城市品质。继续推进“山泉河湖城”五大片区建设,完成白泉古村修缮,加快实施智造新城二期、凤凰山工业园二期建设,完善水电气暖等配套设施,实现园区建设和企业入驻同步推进,加快释放区域带动和园区承载功能。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完成胶济铁路章丘站扩建、省道102绕城段改建、南外环东延等重点项目建设,启用济青高速白云湖出入口,拉开城市发展新框架。同时,加强与上级的对接联系,积极争取世纪大道轻轨、旅游路东延、北园高架东延等项目,加快与济南中心城区的深度融合。全力保障重点片区棚改旧改,推进安置房建设和回迁,落实腾笼换业,盘活闲置土地、低效用地等工作,提高空间利用水平。加快供热、供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城镇绿化、亮化、美化水平,不断增强城市承载力。三是注重文化融入。忠林书记指出,对历史文化挖掘传承保护,做得还远远不够。作为章丘来说,我们拥有龙山文化、闯关东文化、儒商文化、清照文化等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每一种文化都能成为章丘的标识。下一步,要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抓好城市文化建设,将历史名人、泉水文化融入城市发展,打造文化街区、城市公园。牢牢抓住文化产业,培育文旅项目龙头,繁荣文化事业。强化遗址文物保护开发,努力让文物成为文化,进一步提炼凝结章丘人文精神,将其融入城市形象、城市性格,提升城市辨识度,重塑城市文化符号,全方位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三)聚焦三产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章丘撤市设区以来,正加快由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而城市经济最鲜明的特色就是服务业的高度发展。从现实情况看,服务业一直是我区“短板”,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一直在30%左右徘徊。随着我区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各项条件已经具备,应当驶入快车道。一是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双轮驱动”,加快发展以生产资料交易和产品配送为主的生产性物流,集中打造高官寨临空物流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快发展线上线下交易物流,尽快形成服务空港的现代物流业集群。二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快速成长、做大做强。要突出抓好明水古城和绣源河华侨城两大引擎项目建设,努力在年底形成初步运营能力,发挥项目带动的引爆作用。利用章丘控股、文旅集团等实施旅游资源大整合,加快形成文旅产业发展整体合力。三是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建材家居、农贸、汽车等专业市场建设,建成运营龙泉国际广场等商贸综合体,开工建设宏程国际广场、宝能城等城市综合体,做大商贸流通业。适应社区化、城市化的新形势,鼓励发展社区服务业,更好满足群众生活需求。

  (四)聚焦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三涧溪村视察乡村振兴,引起全省、全国的高度关注。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全省遴选了10个试点区县,章丘作为10个试点之一,我们必须既要保质也要保量,努力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发挥示范作用。一是突出抓好农业产业振兴。章丘有山有水有泉,有特色优质农产品,具备都市精致农业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提升章丘大葱、高官寨甜瓜、明水香稻等“八大名品”,提升特色农产品影响力和经济效益。发挥60万亩富硒土壤资源优势,建设富硒产业发展基地。融合休闲创意、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资源,引进培育一批加工销售型农业龙头企业,延伸农业“新六产”,加快品质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发展。二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以我区被列为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区、三涧溪等7个村列为省级齐鲁样板示范村、施家崖等24个村被列为济南市齐鲁样板示范村为契机,打造一批示范村、精品线。今年,投资2亿元,重点打造124个示范村,提升花样垛庄、齐鲁古道、赭山泉水人家等5条精品线路建设,以点带面,典型引领,实现从点上精致向面上美丽转变。三是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在镇村建设上,18个街镇都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要结合乡村振兴,科学规划镇村整体风貌,制定并严格落实住宅、看护用房、仓库、养殖大棚等建设标准,形成与章丘风格风貌相匹配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以农村污水处理、改水改厕、街巷硬化、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深入推进农村“七改工程”,今年完成300个村庄道路“户户通”项目和100个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扩大垃圾分类试点,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重点加快环卫一体化机制研究,提升运作标准和水平。推动优质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新建改造一批中小学和幼儿园,有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三、凝心聚力,更好更快推进工程项目建设

  (一)项目建设要“快”。现在马上进入3月份,首季度即将结束,时间不等人,务必要树立起强烈的效率意识,从现在起就抓紧进入工作状态,在保证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以最快速度推进建设。涉及项目建设的行政审批要快,各责任部门要主动跟踪项目审批动态,该履行的程序要及时走完,能并联推进的要统筹安排好;用地调整要快,国土、规划等部门要善于开动脑筋,研究吃透上级文件,强化与上级的沟通争取,最大限度解决用地需求;征地拆迁要快,今年道路交通、棚改旧改、腾笼换业等涉及征地拆迁的街镇,要落实属地责任,按照时间节点全力以赴完成任务;施工建设要快,实行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未落地开工项目要将前期工作做深做细,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调整和反复,已开工建设项目要倒排工期,主体工程与配套设施同步推进,切实提高施工效率。

  (二)项目融资要“活”。重点项目的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是巨大的,没钱干不了事。在融资方面,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强化金融保障,认真研究上级金融政策,全面对接各金融机构,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壮大担保融资平台,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困难问题。要利用章丘控股集团这一投融资主体,做好各类资产的注入,提高融资能力。要努力在产业发展基金的设立和运用上实现破题,加强对政府引导基金的监管,提高基金运作水平,更好的服务项目建设。

  (三)项目监管要“严”。要严把项目质量关,加强对工程项目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各类项目经得起时间检验;要严把安全环保关,施工过程中,要严格落实环保、安全等方面要求,加强全程全域管理,杜绝出现不要安全、不顾环保的现象;要严把廉洁关,不断强化廉洁意识,讲程序、讲规矩,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四)项目争取要“抢”。当前,围绕项目建设,国家、省和济南市出台了很多的利好政策,我们对政策要敏感,不能等靠要,否则“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例如,在实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交通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各级的政策都很多,要认真研究,主动对接,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

  四、健全机制,确保“项目建设年”活动扎实推进

  重点工程项目干什么、怎么干,已经非常明确。下步关键看落实。要着重落实好三个机制:

  (一)落实领导干部带头机制。家义书记指出:“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每一项工作都要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制”。项目建设更是如此,我们要持续坚持和完善“五个一”的项目推进机制,做到“一个重大项目、一名责任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个牵头部门、一张实施时间表”,直到项目建设完成或投产达效。会上,我们印发了包挂重点项目责任分工表,目的就是要将发展目标落到具体项目上,将项目责任落到具体人头上,变责任单为责任链,用责任制管住责任人,使责任压实到位、压力传导到位。各位区级领导是项目建设的总负责人,要将项目进度落到具体节点上,有力有序的推进项目建设。各街镇、各有关部门是具体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就是第一责任人,要主动拉着干、主动往前想、主动解决好困难问题,推动项目顺利开展。(二)落实服务保障机制。今年省人代会报告提出“要建立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的综合保障机制”。我们也要逐个对照工程项目,把需要保障的要素资源主动分配、主动供给,解决好制约工程项目建设的问题。一是“资金”的问题。对需要财政融资保障的项目,财政局要保障到位,探索用好财政资金、基金、债券,以及上级的扶持奖励,给予项目有力的资金保障。二是“土地”的问题。对重点工程项目,要优先保障用地指标,采取多种办法加大土地保障力度。对续建项目,合理提升建筑容积率,充分挖潜企业可用土地;对新建项目,加大进区入园和标准化厂房建设,千方百计高效用地;对后续谋划的项目,利用占补平衡、腾笼换业、低效用地清理等政策机遇,提前争取建设用地指标。三是“配套”的问题。各个阶段要提前安排、压茬推进,最大限度的为项目建设节省时间、提供保障。供电、供水等责任单位,要主动对接项目,按照项目建设时序和时间节点要求,提前做好水电气暖的接入,保障项目建设。四是“审批”的问题。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提前介入、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多评合一、多图联审”等措施,简化工作流程,减少办事环节,提高行政效能。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行政服务事项“在线申请、网上办理、快递送达”。

  (三)落实调度督查考核机制。一是抓调度。责任部门要每周一调度,牵头区领导每月一调度。对于一些重大项目推动建设,要建立例会制度,牵头领导和责任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调度解决制约问题。调度的关键是要解决问题,不能只提建议、不出方案,要拿出解剖麻雀的精神,把问题研究透、处理好,杜绝无原则的问题上交。二是抓督查。家义书记指出:督查要重实地、察实情、见实况,不能依靠看照片、看资料、看台账,更不能以“留痕”多少来评价工作好坏。区委区政府两个督查室要及时掌握项目进度情况,明确责任分工,定期督查通报,保障项目的推动协调,督促大家做好服务保障。三是抓考核。对各个项目的推进情况,要作为街镇和部门年度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项目建设成效好的街镇和部门,就当先进、作标杆;责任不落实、成效不明显的,约谈、通报相关责任人,情节严重的,由纪委监察委进行问责,确保项目建设落实到位。

  同志们,“项目建设年”活动的大幕已经拉开。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不负重托,紧紧牵住项目建设这个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以项目拉动投资、以项目调优结构、以项目改善民生,努力推动全区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加快建设产业发达、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济南东部新区!

加快转型升级全力打赢项目大突破这场硬仗——在全市项目大突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篇5

张庆军同志在全市加快经济创新转型

升级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要点

(2015年5月26日,根据录音整理)

    

一、关于省政府第五次全体会议精神(略)

二、关于近期省政府相继出台的三个文件精神(略)

三、关于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动力,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坚持稳中求进、稳中强基、稳中创优,强化改革攻坚,强化开放集聚,强化创新驱动,强化民生保障,拉高标杆,跨越赶超,全市经济运行逆势上扬,多数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十强”,呈现出中高速、中高端同步展现的新气象。

一季度,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我市经济总量居第10位(超过西安)、增速居第4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居第10位(超过石家庄)、增幅居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居第2位(仅次于成都),工业投资居第2位(仅次于南京),地方财政收入居第8位、增幅居第1位,进出口总额居第9位。1—4月,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739.5亿元、增长10.8%;
固定资产投资1868.1亿元、增长9.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9.3亿元、增长12.3%;
财政收入373.9亿元、增长19.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6.5亿元、增长20.7%,经济运行凸显五大亮点。一是主导产业增势强劲,六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484.7亿元、同比增长12.4%、占全市工业65.5%,主要产品产量实现倍增,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增长4.5倍,太阳能电池增长1.9倍,彩电增长1.7倍,家用冷柜增长1.2倍。二是新兴产业高速增长,实现增加值219.1亿元、增长27.9%,高于全市工业17.1个百分点,拉动工业增长7.1个百分点,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产业分别增长51.1%、21.4%、16.9%。三是投资结构优化升级,民间投资活跃,增长31.2%,高于全市21.6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70.2%,提高10.1个百分点,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153%;
现代服务业投资增势迅猛,完成投资578.7亿元、增长28.2%,高于全市投资18.6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投资116.9亿元、增长1.4倍。四是消费市场日趋回暖,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351家、同比增加127家,住宿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3.5%,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2.1%,市9家五星级宾馆餐费收入有8家保持增长态势,其中5家增幅超过两位数。五是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总量占全省的比重由上年同期25.6%提升到26.4%,对全省财政增长的贡献率由56.7%提升到59.7%;
一季度,规上工业实现利润88.2亿元、增长9%,高于全省增幅5.8个百分点,同期全国下降2.7%;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33元、增长11.7%,高于全国2.3、全省1.6个百分点,高于全市GDP2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虽然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是,我市加快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转型升级的主基调没有改变,争先进位的大格局没有改变。合肥之所以能保持逆势上扬的良好发展态势,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我们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动真格,坚持创新转型升级发展不动摇,推动合肥经济发展的新方略与中国经济升级换挡、加力爬坡的新进程高度契合,形成了“三个”交汇。一是与世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形成交汇。当前,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呈现出突破性和颠覆式两大特征。近年来,我们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建设中科大先研院等六大协同创新平台和十大新兴产业研究院,加快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一些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取得了革命性突破,实施了一批居于产业链核心环节的重大项目。比如,京东方8.5代线建设、光伏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等,我们看准了,就敢冒风险,舍得投入,由此也收获了硕果。可以说,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占据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前沿,抓住了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先机,赢得了新一轮区域竞争的主动权。二是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形成交汇。新常态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双中高”,即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近年来,我们推动经济发展的发力点就是聚焦产业转型、聚力结构调整。2011年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富民强市”的发展主线,2012年提出了“主动调整转型、保持发展势头、实现争先进位”的思路,2013年提出了“平中见奇、稳中求快、调整转型、夯实基础”的思路,2014年提出了“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推转型、以改革惠民生”的思路,今年又提出了“稳中求进、稳中强基、稳中创优”的思路,制定了《关于聚焦重点领域产业推动创新转型升级发展的指导意见》(合发〔2015〕1号文件),出台了扶持产业发展“1+3+5”政策体系,确立了重点产业“十个一”推进机制和“十大”发展路径,全市经济创新转型升级迈出了重大步伐,不仅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而且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层次不断提升,跨越赶超的新姿态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重影叠合”。三是与国家区域发展的新棋局形成交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区域发展和开放开发格局作出了重大调整,确立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我们主动融入全国发展新棋局,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大力构筑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合新欧班列等八大开放平台,为合肥在更宽领域参与全国乃至世界产业分工体系、集聚优质要素资源构筑了广阔平台,为在国家层面上提升合肥战略定位奠定了坚实基础,取得了双节点城市实至名归的效应,打造全国开放高地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新征程。

总体来说,形成“三个交汇”,意味着合肥开始大步迈向世界竞技舞台和全国第一方阵,这既是我们把握大势、遵循规律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超前谋划、主动作为的重大成果。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开拓创新,进一步放大“三个交汇”效应,努力把合肥经济发展推上更高境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冷静地分析,当前全市经济形势比较突出的问题和矛盾有两个方面。第一,投资增幅不够理想。主要表现为“三低”:低于全国增幅(12%),低于全省增幅(13.9%),低于多年来我市同期增幅。我市投资虽然保持增长,但增幅下滑较大,首次未达两位数,我们要看到目前内在发展动力不足的严峻性。虽然民间投资增幅较快,但政府投资增幅下降,主要因为政府财政安排的公益性项目和一些大建设项目进展缓慢。虽然土地、资金都基本能够保证,但是由于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面临着许多障碍,导致很多项目开不了工,施工进度受到干扰,在建项目推进也明显落后序时进度。第二,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还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市场制约等较大困难,有的企业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企业停产,甚至欠发工资,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对这些问题和矛盾,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四、关于下一步经济工作重点

当前,宏观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处于缓慢复苏和格局重塑的新时期,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国正处在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接续的关键时期,一些支撑经济增长的传统因素在消退,积极因素和新兴力量正在成长,发展处于“青黄不接”阶段,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当前宏观环境虽然比较严峻,但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和利好因素。从全球看,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催生一大批新产业,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这既倒逼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也为国内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新技术,为我们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合肥对于未来可能实现商业化、产业化的前沿技术都有跟踪,比如无人驾驶、语音等技术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预示着合肥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从全国看,国家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全力支持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密推出货币、楼市、股市等调控政策,推出了清洁能源、生态环保、轨道交通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包,为我们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我们要辩证地研判宏观形势,既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更要看到机遇和利好,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要积极适应国家政策调整,既要放眼长远、看清大势,更要脚踏实地、主动作为,以新状态引领新常态,以新作为开创新局面,全力保持经济良好发展态势,确保年底交上一份满意答卷,继续当好全省发展的排头兵。

当前,要突出抓好八项重点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前不久,国务院专门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对纵深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一步作出部署,提出了“放、管、服”结合。克强总理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诠释了“大道至简”的深刻内涵,提出了“居敬行简”的行为准则,要求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进一步简政放权,建立放管结合机制,做好优化服务文章。从合肥来讲,历经多轮清理,我市行政审批事项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是比较少的,但在简政放权上还有很大空间。一方面,我们要扎实做好国务院、省政府取消下放审批事项的承接和落实。最近,国务院和省政府又取消和调整了一批行政审批项目,我们要确保无缝对接,尽快承接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减权放权力度,对于行政审批和核准项目、审批中介事项、企业登记注册和办事关卡、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收费,特别是各种行政管理中的繁文缛节,能砍的砍,能减的减。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率先完成“三证合一”和“一照一号”。全面推行“三项清单”制度,7月1日前,各乡镇(街道)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要公布运行。简政不是无为,放权也不是放任,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着力解决监管不力的问题。现在,放管结合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本事做好的问题。特别是事中事后监管是弱项,我们缺少前期工作经验,考验着我们能否在放的同时,做到事中事后监管到位。做好放管结合文章,关键看三条,一看机制是否建立健全,二看责任是否具体明晰,三看工作是否落实到位。要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着力解决服务不优的问题。加强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在审批、政策、融资、法律、信息等方面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巩固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成果,开展行政审批和服务项目流程再造,进一步简化程序、明确标准、提高效率。合肥在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效能方面总体做得不错,但近期我市行政服务效能有所回潮,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严格执行“全程代办”等制度,把合肥政务服务的名片擦得更亮。

二是认真抓好政策落实。近期,中央、省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我们要吃透精神、准确把握。当前,尤其要落实好国发25号文件。各级各部门已经出台的优惠政策,有规定期限的,按规定期限执行,没有规定期限又确需调整的,由本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按照把握节奏、确保稳妥的原则设立过渡期,在过渡期内继续执行;
市本级、各县(市)区、开发区与企业已签订合同中的优惠政策继续有效,对已兑现的部分不溯及既往;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于2014年12月1日以前出台的大配套费优惠政策和扩大开发园区工业投资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免收范围的规定继续执行,有规定期限的按规定期限执行,没有规定期限的设立3年过渡期。要加强政策宣传解读,特别是涉企的政策措施,要采取联络员上门、安排专人到企业解读等形式,帮助企业梳理政策、对号入座,提高政策知晓率。要充分挖掘政策的含金量,尤其是要加强配套联动,细化落实政策的具体措施。对扶持产业发展“1+3+5”政策体系要加强配套联动、宣传引导和资金兑现,近期要召开一次政策落实推进会,确保上半年兑现一次,11月底前再兑现一次,用不了的资金要及时调整使用方向,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特别抓好基金运作,力求尽快落实到具体项目,今年力争设立投资基金10支,资金规模100亿元,投资项目15个,2017年力争设立15支以上,资金规模200亿元以上,打造基金丛林。在抓好现有政策落实的基础上,还要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走势,加强政策谋划和储备,切实增强政策研究制定的超前性和有效性。要强化督查,对政策落实不到位,特别是该用而不用的存量资金、该启动而不启动的项目,必须有惩罚措施,抓住典型,严肃问责。

三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面对投资下行压力,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项目带动意识,按照“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的要求,全面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提效,确保今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00个以上,建成159个,投资增幅提升到15%以上。会上,印发了重大项目一览表,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对照,按节点推进。项目推进要突出问题导向,压实管理责任,实行分类调度,重点抓在建项目进度、抓竣工项目达产、抓签约项目开工、抓洽谈项目签约,确保重点项目按时间表有序推进。今年要加快开工建设引江济淮、商合杭铁路、合安九铁路、合宁合安合芜高速公路拓宽、环巢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三期、京东方10.5代线、12吋晶圆驱动芯片制造等一批重大项目。要瞄准“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重要方向,积极对接国家11个工程包、6大消费工程、3大战略、重大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等投资重点(“11+6+3+1”),抓紧谋划“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项目。目前,我市大项目好项目偏少,仍需加大重大项目的谋划力度。最近,我们研究了合肥未来投资方向问题,再过5年左右时间,合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都将基本建成,未来支撑合肥投资的重点领域要实行战略性转移,主要取向集中在两大方面,一个是生态文明建设,一个是基本公共服务。前不久,中央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我们要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合作,在环巢湖治理、两大水源地保护、小流域治理等方面着力谋划一批重大项目。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为抓手,按照现行运作机制,滚动谋划一批重大项目。

四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当前,从中央到省里,对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上周,围绕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我专门进行了一次调研,深感经过这几年持续不断的培育,合肥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形成了从研发、生产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政策和环境逐步完善,具备了新一轮大发展的雄厚基础。我们要瞄准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高技术服务等重点领域,着力打造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引领优势的产业集群,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这也与省里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决策部署高度契合。今后一个时期,省里的各项财政资金、土地要素、融资、保障等政策将以集中投入的形式,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目前,我市正积极组织基地项目申报工作,按照省里要求,同一年度一个园区原则上只能申报一个基地,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较高,各园区一定要把握好这一机遇,围绕集成电路、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太阳能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争取申报一个或多个基地,最大程度地把省里的支持政策拿到合肥来开花结果。

五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我们要依托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兴起“双创”热潮。要加快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各平台资金渠道、资产归属、成果管理、薪酬制度等方面关系。重点推出一批项目、基金和财政金融产品,将好的项目、好的技术尽快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形成产业化。中科大先研院要强化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创业服务等功能,健全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力求在创业创新中发挥更大的示范引领作用。合工大智能院、中科院创新院、清华公共安全院、北大未名生物院、中国农科院合肥安全食品研究院等要按照边建设边运行的方式,启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要加强科技金融结合,扩大天使投资基金规模,加大项目支持,进一步创新科技金融产品。要全力以赴争创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国家将连续三年给予入选城市每年3个亿的资金扶持,我市要把握好这一机遇,同时借此契机,对我市小微企业发展思路和“双创”工作思路进行系统思考和全面梳理,大力打造众创空间,加快建设科技孵化器,不断完善创新生态体系,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更多平台、创造更优环境。

六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围绕打造全国内陆开放新高地,进一步融入和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大力推进“四大港口”、“三大特殊监管区”和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等八大载体建设,推动合新欧班列西延入欧、国际货运航线直达欧美,加快推进合肥综合保税区项目落地建设,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力争早日获批,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确保年底建成使用。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有效投入、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刚出台的大项目招商引资政策导则,创新招商方式,着力提高招商质量和层次,更加注重招才引智。特别要灵活运用政策工具,创新政策运用和资金结算方式,在科技创新、带动就业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学军省长在最近召开的省政府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要再掀招商引资新高潮。合肥要积极行动,市领导将于近期分别带队,分赴不同方向组织推进一批招商引资项目,专题招商、小分队招商、登门招商、产业链招商将全面铺开,后续服务、要素保障等工作也要同步到位。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已达到1400亿美元,超过引进外资200亿美元,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这标志着走出去已成为新常态。中央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开放战略,目的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输出资本,一个是输出产能。从合肥来看,走出去也是大势所趋,像家电、汽车等优势主导产业和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只有走出去开拓市场,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顺应大势,拓宽渠道,完善政策,强化服务,积极引导企业抓住机遇,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七是优化金融服务环境。要加大对银行机构的协调服务和考核调度力度,分类加强银政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对重点企业不拒贷、不抽贷、不压贷、不延贷。按照“三个不低于”的要求,督促并配合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设立小微企业信贷引导资金,合作银行按照不低于1:10的比例放大,给予小微企业总信贷额度支持。设立中小企业转贷资金,市属国有担保公司按照1:3配套,合作银行按照风险资金的一定倍数安排周转金信贷,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转贷业务服务。设立“大湖名城”系列财政金融产品,包括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基金、政保贷、成长贷等,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抵押担保不足、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加强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推动“规改股”、“股上市”,对符合条件的“规改股”、首发上市、成功发债融资的中小企业给予一定奖励。今年,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我们要抢抓机遇,确保新增上市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5家、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35家,发行3家以上企业债券,全年直接融资786亿元,其中股权融资55亿元。加快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整合各级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源。深入研究和推进“4321”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力争全年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发放贷款突破20亿元,实现区域和机构“两个全覆盖”。

八是加大企业帮扶力度。为有效应对企业融资、用工、用地等方面的难题,春节前,市里及时出台了“帮扶十条”,广受社会关注和企业拥护。从目前情况来看,落实了一部分,但进度和效果还不够理想。一方面,企业缺资金、少贷款,另一方面,可能还存在部门互相扯皮的现象,导致资金滞留在中间环节、放不出去。下一步,要全面落实 “帮扶十条”,加快出台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在融资、用地、用工、减负等方面打好组合拳,助力企业渡过难关、加快发展。要在全市组织开展 “千名县干进千企”活动和面向企业的政策帮扶解读活动,宣传解读好国家和省市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强企业信心,化解企业难题。

借此机会,就统筹抓好其他方面工作,我再点点题。要认真抓好“32+9”项民生工程实施,严格按进度做好资金保障,确保按时按质完成。秸秆禁烧和防汛抗旱是当前“三农”乃至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严格责任,严明纪律,确保不出问题。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监管和隐患排查,确保各项指标控制在省下达的目标以内、稳居全省第一方阵。针对当前一些区域、一些领域矛盾纠纷有所抬头的现象,要沉下身子排查化解,切实解决一批疑难复杂信访问题,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加快转型升级全力打赢项目大突破这场硬仗——在全市项目大突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篇6

在全市项目建设动员大会上的发言

2018年,共青城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重大项目见效年”各项部署,牢固树立“以项目论英雄”的理念,坚持一切围绕项目干、一切围绕项目转,切实以项目见成效促发展加速度。

用项目培育实力共青的新动能。坚持把招商引资摆在“头版头条”的位置,聚焦新产业、新动能、新业态,着力招引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龙头型项目,力争全年新引进项目50个以上,其中科技型项目不少于30个,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智能制造迈进。坚持把开工投产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做深做细前期工作,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力促出口服装产业园二期、德普LED、正邦生物科技等近30个项目开工建设,高新制造产业园、金酷科技、汇仓联盟二期等20多个项目竣工投产,切实以投资量和实物量形成增长量。坚持把转型升级摆在“当务之急”的位置,用好瑞士SGS全球采购认证基地的金字招牌,完善阿里巴巴共青羽绒服装产业带建设,4月底举办共青羽绒服第二届国际展贸活动周,力争全年羽绒服装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60亿,加快打造“时尚之都、服装名城”。坚持把优化服务摆在“念念不忘”的位置,突出抓好“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探索推行“大项目代办、一般项目网上办”模式,进一步调动干部抓项目、部门解难题、企业增投资的积极性,确保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总数突破20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总数达到26家,力争早日获批国家高新区。

用项目厚植活力共青的新优势。完成40万平方米的科教城五所高校二期、三期建设,力促江西省信息应用职院、九江卫校秋季招生办学,推动总投资4500万的南湖新城公交枢纽站5月份开建,通航小镇6月份开建,100万平方米的教职工公寓7月份开建,音乐小镇、油画小镇、影视基地8月份开建,8万平方米的学府广场6月份建成使用、3万平方米的体育馆以及5万平方米的奥特莱斯一期9月份完工,实现共青城高校师生人数达到7万人,切实成为一座青春活力之城。推动基金小镇一期8月份投入运营,力争今年入园基金总数突破4000支、资金规模突破3000亿元。推动2万平方米的九江公共实训基地5月份完工,加快引进一批“双创”平台和科技孵化器,力争新增市级以上众创空间5家以上、孵化项目50个以上,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注意力。

用项目构筑美丽共青的新形象。力促总投资6.8亿元的福银高速共青南互通及连接线国庆前通车,全长8.2公里的G532二期(昌九发展大道至归横线)年底前通车,做好昌九客专共青城东站和BRT快速公交的开建前期准备,加快构建东西两个火车站、南北两大互通、区域多环循环以及五大对外通道的立体交通网络,切实让310平方公里的共青城内畅外连。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和省文明城市创建,启动粮食储备库搬迁及6.6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新建改造污水管网30公里和10个以上绿地小游园,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形象。力促3000多亩的富华公园国庆节开园,环南湖12公里滨水绿道、沿鄱阳湖16.25公里堤顶绿道工程5月份前基本建成,彰显滨湖亲水优势,今年举办首届国际青年马拉松邀请赛,切实把共青城打造成为鄱阳湖畔的一颗璀璨明珠。

用项目开启幸福共青的新步伐。启动总投资2亿元的柘林水库引水工程和城市备用饮水源工程建设,完成总投资4000万元的城区和高新区自来水主管网更新改造,切实让居民饮水更加健康安全。启动阳光国际学校、新东湖小学、总规模300床位的三级甲等中医院一期建设,力促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共青城学校今年秋季投入使用、疾控中心年底建成使用,加速教育医疗提档升级。启动总投资1亿多元的美术馆、博物馆以及总投资4000万元的“共青精神”体验园项目建设,努力让群众享有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尤其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全年500人以上脱贫、两个贫困村退出;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完成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品牌;
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清洁工程,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完成昌九动车沿线环境改造提升,努力建设文明宜居乡村,力促城乡融合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