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人之初》教学反思【10篇】【优秀范文】

《人之初》教学反思【10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2-12-30 11:42:02 来源:网友投稿

《人之初》教学反思1  《人之初》一文是《三字经》的选段,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人生的道理。本文的一个特点是言简意赅,内容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学会朗读,在反复的诵读中自读自悟。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之初》教学反思【10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人之初》教学反思【10篇】【优秀范文】

《人之初》教学反思1

  《人之初》一文是《三字经》的选段,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人生的道理。本文的一个特点是言简意赅,内容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学会朗读,在反复的诵读中自读自悟。为了提高学生诵读的积极性,还可以教学生吟唱,从而不断地品读深意。

  人之初,本性都是善良的。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受到不良影响,忽视了教育,就可能会变坏。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还是教师给予得较多,把自己的感受过多地加给学生。其实,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更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人之初》教学反思2

  《人之初》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识字部分的第四课。本文作为《三字经》国学经典的选文,我在教学中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课,我上的是第二课时,我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因为这篇《人之初》对于我们的孩子都很熟悉,*时背得滚瓜烂熟,所以读起来都很很流利,这节课以朗读和理解意思为主。开课时,通过复习生字导入,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识字和朗读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低年级教学中,理解文本大意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适当理解文本,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本节课的内容,要让我们的孩子字传统文化上感悟。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学生轻松理解文本大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上,我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是有些难度的,我通过讲故事、出示图片、讲解等多种方式去教孩子们。我们只有吃透文本,才能真正的理解文本。

  在这节课上,课堂纪律是不错的,但是我的节奏有些快了,有些环节让学生读的还是少了一些。教学时,我会担心时间不够用,所以当一个环节结束后就往下面走,虽然在教学时有耐心地指导学生,但是在读的方面还可以更充分一些。

  这节课,在理解意思的时候,我讲得比较多,有时候孩子还不能跟上老师节奏,在师生配合方面还学要在磨合,达到更好的.效果。

  这节课留给学习生字的时间还是很充裕的,但是在反馈点评的环节,我的课堂组织有些不到位,一些孩子在下面窃窃私语。投影展示、点评的环节,有些薄弱。

  一节好的课,需要用心准备教学设计,好好熟悉教学流程,对学情有所了解,还需要多次磨课。后面,再努力。

《人之初》教学反思3

  反思教学,觉得自己做的不错的地方:

  1.本课虽然是识字课,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但是由于本课内容节选自《三字经》这一经典的儿童启蒙读本,所以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多介绍了一些有关《三字经》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对传统国学的兴趣。比如,上课伊始,出示《三字经》的书籍图片,通过生动有趣的介绍激发学生对《三字经》的学习兴趣。

  2.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理解句子的意思。在课文学习结束时又出示《三字经》中关于“孟母三迁”和“孔融让梨”的句子,通过拓展故事让学生进一步直观感受《三字经》丰富的知识和有趣的故事,自然激发了学生阅读《三字经》的兴趣。

  3.本课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扎实地识字学词、训练朗读,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传统国学的兴趣,在学生心中播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这对学生来说,甚至是比学会字词更重要的收获。

  还有一些不足:

  1.关注面没有完全面向全体,有很多孩子只是听明白了句子的含义,但是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来说就说不出来了。

  2.时间分配上还有待严谨一些,分析文本用了大部分的时间,可是字词学习上疏忽了。对于一年级来说,字词的学习还是很重要的。

《人之初》教学反思4

  《人之初》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识字部分的第四课。本文作为《三字经》国学经典的选文,我在教学中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课,我上的是第二课时,我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因为这篇《人之初》对于我们的.孩子都很熟悉,*时背得滚瓜烂熟,所以读起来都很很流利,这节课以朗读和理解意思为主。开课时,通过复习生字导入,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识字和朗读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低年级教学中,理解文本大意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适当理解文本,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本节课的内容,要让我们的孩子字传统文化上感悟。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学生轻松理解文本大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上,我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是有些难度的,我通过讲故事、出示图片、讲解等多种方式去教孩子们。我们只有吃透文本,才能真正的理解文本。

  在这节课上,课堂纪律是不错的,但是我的节奏有些快了,有些环节让学生读的还是少了一些。教学时,我会担心时间不够用,所以当一个环节结束后就往下面走,虽然在教学时有耐心地指导学生,但是在读的方面还可以更充分一些。

  这节课,在理解意思的时候,我讲得比较多,有时候孩子还不能跟上老师节奏,在师生配合方面还学要在磨合,达到更好的效果。

  这节课留给学习生字的时间还是很充裕的,但是在反馈点评的环节,我的课堂组织有些不到位,一些孩子在下面窃窃私语。投影展示、点评的环节,有些薄弱。

  一节好的课,需要用心准备教学设计,好好熟悉教学流程,对学情有所了解,还需要多次磨课。后面,再努力。

《人之初》教学反思5

  《三字经》大约一千多字,自南宋以来,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可以称得上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古人曾经说过“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意思是说:熟读《三字经》,就能了解许多事情,懂得做人的道理。本课的第一部分说的是为人子者,如果终日不学,待到年迈体衰时,会因终身无为而羞愧。第二部分说的是人如果慵懒度日,不思进取,就会连动物都不如。这两部分都是劝诫世人要好学上进,将来才能有所作为。补充《黄香温席》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本课生字比较简单,可以利用比较形近字的方法或学生编字谜的方法帮助记忆。

  为---办 玉---王

  司---同 器---哭

  犬---大 酿---醒

  提升环节,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说一说课文中哪一句话给自己的启发最大。《三字经》学生比较熟悉,这课内容进展很快,重点为正确认真地书写汉字。

《人之初》教学反思6

  《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很爱读,特别是一年级学生,他不懂意思,但是他可以读得津津有味,因而读是没有问题的。对意思的理解却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我借助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含义。在教“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时,我就讲了两个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是《三害周处》的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故事大意是:古时候有个叫周处的人,因为到处打人,乡亲们把他和南山的猛虎、北海的蛟龙并称为三害。

  后来,他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凭着自己的武功除掉了猛虎和蛟龙,成了一个好人。通过这个故事的叙述,学生理解了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读起来也就更有味道了。这堂课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人之初》教学反思7

  本课虽然是识字课,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但是由于本课内容节选自《三字经》这一经典的儿童启蒙读本,所以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多介绍了一些有关《三字经》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对传统国学的兴趣。比如,上课伊始,出示《三字经》的书籍图片,通过生动有趣的介绍激发学生对《三字经》的学习兴趣。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理解句子的意思。

  在课文学习结束时又出示《三字经》中关于“孟母三迁”和“孔融让梨”的句子,通过拓展故事让学生进一步直观感受《三字经》丰富的知识和有趣的.故事,自然激发了学生阅读《三字经》的兴趣。本课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扎实地识字学词、训练朗读,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传统国学的兴趣,在学生心中播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这对学生来说,甚至是比学会字词更重要的收获。

《人之初》教学反思8

  本文内容选自国学经典《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因为这篇《人之初》对于我们的孩子都很熟悉,*时背的滚瓜烂熟,所以读起来都很很流利,这节课只要以识字和朗读为主。开课时,就利用多媒体手段先播放录音激发兴趣,再播放视频了解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识字和朗读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多种方法读准字音,先是拼音读,卡片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让后进生和一些*时不喜欢举手的 孩子当小老师,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集中识字奠定了基础。再次朗读时,注意提示学生三字一停顿,也是把握文本特点,为体会和理解文本韵律做好准备。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识字方法得到互补。在此基础上,我通过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的认识。低年级教学中,理解文本大意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适当理解文本,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本节课的内容,要让我们的孩子字传统文化上感悟。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学生轻松理解文本大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解文意有点难度,我是先让成绩好的同学先讲,通过字面意思去理解,然后我稍作点拨,刚开始对三字经只会背不会理解的基础上很难去理解。我们只有吃透文本,才能真正的理解文本。

  学本课堂要构建生本高效课堂,张校也常说,向40分钟要质量才是搞好教学工作的保障,上完一节课要习惯问问自己“我这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在短短的一节课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 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才是高效课堂,这样才能体现以人为本,我正是朝着这个目标去跟进。

《人之初》教学反思9

  《人之初》选自《三字经》,是学生们在幼儿园时就已经熟读成诵的内容,如何让他们在一年级的课堂上有更多的收获,是我备课时思考的重点。比较有效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内容的拓展。教学导入时,我加入了一些《三字经》的介绍,让学生们对传统国学多一些了解。课堂结尾处,我出示了关于“孟母三迁”和“孔融让梨”的相关句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字经》除了含有丰富的知识,还有有趣的故事,激发他们课后阅读的兴趣。

  第二是文本的理解,我想,逐字逐句地讲解肯定会让学生感觉乏味,所以,课堂上,我鼓励孩子们先说,其他孩子补充修正,最后我再说。课堂上,孩子们的碰撞还是蛮有趣的。比如“苟不教,性乃迁”,真有孩子以为是小狗不叫,然后看到字又觉得纳闷,是轻松的氛围,让他有勇气提出了心中的想法。还有“幼不学,老何为?”班里古诗大王郝尚悦脱口而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其他孩子理解这句也容易多了。

《人之初》教学反思10

  今天,我们学习了“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几句,下面谈一下自己的"设计思路及本课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

  课上,我先让学习根据拼音自读这部分内容,学生用五分钟的时间自学、自读课文。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做到对所学内容初步感知,知道自己哪个地方不会读。学生读完后,我再指几名学生读,对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如声调,老师进行指正。做到让每一位学生读准音,读准声调。接下来,我开始解释各别字的意思及每句的含义,让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的意思及包含的大道理。在理解地基础上让学生读熟并背诵,然后,我们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朗诵与背诵比赛,朗读与背诵得好的一组或个人可以得到小红花。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在一节课结束后能熟练地背诵出来本堂课内容。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没有认真听课,当轮到他读时,不知道应该读哪 ,影响了全班的纪律。今后,老师要在进行活动前对学生进行一次提醒,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后再进行。另外,对一部分在幼儿园学过的学生,因为自己会背,所以上课时不认真,我发现这部分学生会背诵但他们不认识字,所以,教会这部分学生识字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人之初》教学反思10篇扩展阅读


《人之初》教学反思10篇(扩展1)

——《人之初》教学反思10篇

《人之初》教学反思1

  《人之初》一文是《三字经》的选段,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人生的道理。本文的一个特点是言简意赅,内容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学会朗读,在反复的诵读中自读自悟。为了提高学生诵读的积极性,还可以教学生吟唱,从而不断地品读深意。

  人之初,本性都是善良的。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受到不良影响,忽视了教育,就可能会变坏。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还是教师给予得较多,把自己的感受过多地加给学生。其实,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更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人之初》教学反思2

  《人之初》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识字部分的第四课。本文作为《三字经》国学经典的选文,我在教学中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课,我上的是第二课时,我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因为这篇《人之初》对于我们的孩子都很熟悉,*时背得滚瓜烂熟,所以读起来都很很流利,这节课以朗读和理解意思为主。开课时,通过复习生字导入,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识字和朗读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低年级教学中,理解文本大意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适当理解文本,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本节课的内容,要让我们的孩子字传统文化上感悟。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学生轻松理解文本大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上,我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是有些难度的,我通过讲故事、出示图片、讲解等多种方式去教孩子们。我们只有吃透文本,才能真正的理解文本。

  在这节课上,课堂纪律是不错的,但是我的节奏有些快了,有些环节让学生读的还是少了一些。教学时,我会担心时间不够用,所以当一个环节结束后就往下面走,虽然在教学时有耐心地指导学生,但是在读的方面还可以更充分一些。

  这节课,在理解意思的时候,我讲得比较多,有时候孩子还不能跟上老师节奏,在师生配合方面还学要在磨合,达到更好的.效果。

  这节课留给学习生字的时间还是很充裕的,但是在反馈点评的环节,我的课堂组织有些不到位,一些孩子在下面窃窃私语。投影展示、点评的环节,有些薄弱。

  一节好的课,需要用心准备教学设计,好好熟悉教学流程,对学情有所了解,还需要多次磨课。后面,再努力。

《人之初》教学反思3

  本次班主任教学展评活动,我选择了执教国学——《三字经》。选择这一内容参加班主任公开课,主要基于以下思考:(1)作为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中代表性内容,《三字经》已经进入幼儿教育内容中。源于南宋,迄今700多年历史的《三字经》相传为宋朝末年大学问家王应麟编撰,经后人不断增补,被誉为“千古一奇书”。其一奇,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合辙顺律,易读易记;其二奇,结构紧凑,衔接自然,顺理成章,概括性强;其三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全书1500多字,融“历史、地理、天文、伦理道德、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2)我园大大班早在2006年开始国学教学,目前已经成为办园特色,成立了专门的教研小组。北京师范大学陈会昌教授曾亲临指导。我选择这一内容,可以进一步交流国学教学经验,探索适合本园特色的方式方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针对大大班幼儿年龄等特征,我在课前设置了三个教学目标:(1)逐句学习《三字经》(部分段落,即: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讲解蕴意;(2)学习生字“犬、苟、曷、酿、物”,了解字面意思;(3)唱诵《三字经》,体会语言节奏和韵律感;(4)理解体会《三字经》蕴含道理,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在课堂前半段,我首先以接龙游戏和吟唱形式,让孩子们唱诵三字经。配上古典音乐背景、节奏明快的歌曲,学生拍手吟唱,轻松活泼,避免了单调、死板和枯燥;接下来,进入内容复习,“孟母断机”和“孔融让梨”,孩子们一起分享孟子三迁、孔融尊重长者的故事,明晰其中蕴涵的道理,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由于配上了幻灯图片,这部分过渡顺利;学习新三字经为这次设计的重点内容,我先播放幻灯,让孩子观察,领会意义,然后出示课文,解释意义,然后开展朗读和跟读。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其中意义,我还设计了生字学习过程,让孩子指认识字,充当小老师。从效果来看,孩子们对大部分的字都能诵读,基本达到了设计效果;最后,我以集体诵读形式,巩固学习内容,并开展接龙游戏和自由交流体会,让孩子思考如何将三字经中学到的道理,迁移到生活情景中。最后部分,由于时间紧凑,未能深入进行,部分学生还不能有效地从文本转移到自己的生活体验中。

  从我这堂课教学过程和效果来看,基本和原有教学设计一致。其中也出现预设和生成之间的不同步,比如,在认“曷”时,有孩子提出跟喝水的喝一样,我没能及时强化。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在按程序牵引整堂课的时候,中间过程一定需要根据孩子的“偶然”反应,做出灵活机智的调适,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这堂课的难点在于孩子们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比如:蚕、公鸡等,因此,只能让学生自由想象,个别学生回答并进行描述,在这里,应该让更多的学生更详细的延伸表述,避免只存在于个别有丰富阅读经验的同学中。本节课认字设计略显多,学生更在于诵读,而诵读的时候,遍数多少合适,还需要研究。接龙的时候,需要指认句子。认字和表达常常容易出现集中在个别口语表达较好的孩子身上,为了照顾群体,在认字的时候,如果多放几张黑板,让学生去圈读字,指认,或者幻灯中动态字浮现,配上教师的语境表达,教学效果可能会辐射更多的孩子,也会轻松活跃;图片具有直观性,但是可能漏掉了一些信息,如果能引用到动态的视频,结合儿童小故事,则减少了汉字字面理解所带来的困难,学生通过情境获得感悟。因此,本堂课很大程度上完成了诵读、指认字等设计任务,但是体验其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潜在的任务,囿于技术、时间等原因,初步达到效果,但还需要再接下来的课堂中进一步领悟。

  通过这堂课的设计与教授过程,加深了我对幼儿课堂*学内容教学原则、规律、技巧等的认识。同时,孩子们的课堂反馈、同行之间交流、专家的点评给了我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机会,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有更大的提高。

《人之初》教学反思4

  《三字经》武术操是我自编的校本教材系列武术操《武韵曙光》的基本部分。主要是练习武术的基本手型步法。武术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在没武术功底的"小学初学阶段,通过“做操”这种简单易学的形式,使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手型步法十分有效。

  我认为用小学生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弟子规》儿歌配上武术基本动作,孩子们非常喜欢,易学易记,在浅吟低唱的同时就学会了动作,锻炼了身体。

  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习热情,在准备活动部分,我设计了“寻找武术秘籍”的活动,进行热身,改变了准备活动的单一枯燥,激发的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中,我摒弃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传统模式,学生以分组结对的形式,相互激励,合作学习,在互学互教互帮互联中完成了学习任务。从而改变了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自主学练习的能力。

  在预习和复习的环节,我以导学单的形式,安排预习和复习,采用不同的梯度要求,有针对性,学生基本都可以做到。

  但是在个人、小组和全体展示,评价方面考虑的不周全,评价细则还有待于改价,以利于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后在基本功和武德方面要加大培养和练习力度,使学生真正了解中华武术的含义.

  小组合作方面,还要研究新的适应体育教学的学习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全面发展学生。

  教学挂图的制作还要进一步提高水*,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人之初》教学反思5

  经典诵读把学生带入了传统的文化氛围中,学生在一遍遍的古典经文诵读中感受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远,兴趣渐生。本次教学中,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诵读《三字经》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理解了前两句《三字经》的含义,读起来也就更有味道了,同时使学生更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基,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节课的教学以读为主,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指名读,小组读,学生齐读,同桌互相读等多种形式,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在不断阅读中领悟经文所要传达的一种学习精神。在学生理解出现歧义时出示了动画视频,既可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状态,又能够通过更直观的影视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经文的意思。

《人之初》教学反思6

  《人之初》选自《三字经》,是学生们在幼儿园时就已经熟读成诵的内容,如何让他们在一年级的课堂上有更多的收获,是我备课时思考的重点。比较有效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内容的拓展。教学导入时,我加入了一些《三字经》的介绍,让学生们对传统国学多一些了解。课堂结尾处,我出示了关于“孟母三迁”和“孔融让梨”的相关句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字经》除了含有丰富的知识,还有有趣的"故事,激发他们课后阅读的兴趣。

  第二是文本的理解,我想,逐字逐句地讲解肯定会让学生感觉乏味,所以,课堂上,我鼓励孩子们先说,其他孩子补充修正,最后我再说。课堂上,孩子们的碰撞还是蛮有趣的。比如“苟不教,性乃迁”,真有孩子以为是小狗不叫,然后看到字又觉得纳闷,是轻松的氛围,让他有勇气提出了心中的想法。还有“幼不学,老何为?”班里古诗大王郝尚悦脱口而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其他孩子理解这句也容易多了。

《人之初》教学反思7

  《人之初》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识字部分的第四课。本文作为《三字经》国学经典的选文,我在教学中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课,我上的是第二课时,我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因为这篇《人之初》对于我们的孩子都很熟悉,*时背得滚瓜烂熟,所以读起来都很很流利,这节课以朗读和理解意思为主。开课时,通过复习生字导入,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识字和朗读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低年级教学中,理解文本大意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适当理解文本,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本节课的"内容,要让我们的孩子字传统文化上感悟。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学生轻松理解文本大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上,我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是有些难度的,我通过讲故事、出示图片、讲解等多种方式去教孩子们。我们只有吃透文本,才能真正的理解文本。

  在这节课上,课堂纪律是不错的,但是我的节奏有些快了,有些环节让学生读的还是少了一些。教学时,我会担心时间不够用,所以当一个环节结束后就往下面走,虽然在教学时有耐心地指导学生,但是在读的方面还可以更充分一些。

  这节课,在理解意思的时候,我讲得比较多,有时候孩子还不能跟上老师节奏,在师生配合方面还学要在磨合,达到更好的效果。

  这节课留给学习生字的时间还是很充裕的,但是在反馈点评的环节,我的课堂组织有些不到位,一些孩子在下面窃窃私语。投影展示、点评的环节,有些薄弱。

  一节好的课,需要用心准备教学设计,好好熟悉教学流程,对学情有所了解,还需要多次磨课。后面,再努力。

《人之初》教学反思8

  本文内容选自国学经典《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因为这篇《人之初》对于我们的孩子都很熟悉,*时背的滚瓜烂熟,所以读起来都很很流利,这节课只要以识字和朗读为主。开课时,就利用多媒体手段先播放录音激发兴趣,再播放视频了解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识字和朗读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多种方法读准字音,先是拼音读,卡片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让后进生和一些*时不喜欢举手的 孩子当小老师,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集中识字奠定了基础。再次朗读时,注意提示学生三字一停顿,也是把握文本特点,为体会和理解文本韵律做好准备。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识字方法得到互补。在此基础上,我通过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的认识。低年级教学中,理解文本大意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适当理解文本,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本节课的内容,要让我们的孩子字传统文化上感悟。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学生轻松理解文本大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解文意有点难度,我是先让成绩好的同学先讲,通过字面意思去理解,然后我稍作点拨,刚开始对三字经只会背不会理解的基础上很难去理解。我们只有吃透文本,才能真正的理解文本。

  学本课堂要构建生本高效课堂,张校也常说,向40分钟要质量才是搞好教学工作的保障,上完一节课要习惯问问自己“我这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在短短的一节课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 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才是高效课堂,这样才能体现以人为本,我正是朝着这个目标去跟进。

《人之初》教学反思9

  本课是韵文识字,所选的韵文是一首三字经诗歌,分别介绍了六谷、六畜、七情、五色、五味的特点。全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情趣,非常适合中年级学生阅读。

  在教授本课之前,虽然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有很多成功之处,但也存在着不足:

  成功之处:

  1、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抓住学生心理,用多彩的课文吸引学生,把课文内容与识字、学文相结合,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知识。

  2、充分准备了各种实物图片,让学生有了视觉上的感受,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植物动物等,更增强了他们学习本课的兴趣。

  3、将生字宝宝藏在插图中小动物的后面,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4、注意倾听学生的话,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5、注意到班级的每个学生,及时调动他们的情绪,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6、指导书写认真,详细,并注意提醒学生们做好“三个一”。有助于使每个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需改进之处:

  1、识字不应该脱离课文,如果选择随文识字会更好。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们结合特定的情景理解并记住生字,又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进而孰能成诵。

  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为以后的写作做铺垫。

  3、新课标要求每节课中,学生写字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本节课的指导书写部分如果再加指导“豕”字和“咸”字会更合理一些,这样,课时分配上也更合理,更*衡。

  4、教学中如果加入开火车读生字,考察学生识字情况这一环节会更好,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并能及时给予指导,使学生能完全消化本堂课所学知识,不欠账。

  虽然只是短短40分钟的课,但我会受益终生的。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我也收获颇多。我相信在他人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我一定会很快成长起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人之初》教学反思10

  本次班主任教学展评活动,我选择了执教国学——《三字经》。选择这一内容参加班主任公开课,主要基于以下思考:

  (1)作为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中代表性内容,《三字经》已经进入幼儿教育内容中。源于南宋,迄今700多年历史的《三字经》相传为宋朝末年大学问家王应麟编撰,经后人不断增补,被誉为“千古一奇书”。其一奇,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合辙顺律,易读易记;其二奇,结构紧凑,衔接自然,顺理成章,概括性强;其三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全书1500多字,融“历史、地理、天文、伦理道德、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2)我园大大班早在2006年开始国学教学,目前已经成为办园特色,成立了专门的教研小组。北京师范大学陈会昌教授曾亲临指导。我选择这一内容,可以进一步交流国学教学经验,探索适合本园特色的方式方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针对大大班幼儿年龄等特征,我在课前设置了三个教学目标:

  (1)逐句学习《三字经》(部分段落,即: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讲解蕴意;

  (2)学习生字“犬、苟、曷、酿、物”,了解字面意思;

  (3)唱诵《三字经》,体会语言节奏和韵律感;

  (4)理解体会《三字经》蕴含道理,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在课堂前半段,我首先以接龙游戏和吟唱形式,让孩子们唱诵三字经。配上古典音乐背景、节奏明快的歌曲,学生拍手吟唱,轻松活泼,避免了单调、死板和枯燥;接下来,进入内容复习,“孟母断机”和“孔融让梨”,孩子们一起分享孟子三迁、孔融尊重长者的故事,明晰其中蕴涵的道理,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由于配上了幻灯图片,这部分过渡顺利;学习新三字经为这次设计的重点内容,我先播放幻灯,让孩子观察,领会意义,然后出示课文,解释意义,然后开展朗读和跟读。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其中意义,我还设计了生字学习过程,让孩子指认识字,充当小老师。从效果来看,孩子们对大部分的字都能诵读,基本达到了设计效果;最后,我以集体诵读形式,巩固学习内容,并开展接龙游戏和自由交流体会,让孩子思考如何将三字经中学到的道理,迁移到生活情景中。最后部分,由于时间紧凑,未能深入进行,部分学生还不能有效地从文本转移到自己的生活体验中。

  从我这堂课教学过程和效果来看,基本和原有教学设计一致。其中也出现预设和生成之间的不同步,比如,在认“曷”时,有孩子提出跟喝水的喝一样,我没能及时强化。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在按程序牵引整堂课的时候,中间过程一定需要根据孩子的“偶然”反应,做出灵活机智的调适,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这堂课的难点在于孩子们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比如:蚕、公鸡等,因此,只能让学生自由想象,个别学生回答并进行描述,在这里,应该让更多的学生更详细的延伸表述,避免只存在于个别有丰富阅读经验的同学中。本节课认字设计略显多,学生更在于诵读,而诵读的时候,遍数多少合适,还需要研究。接龙的时候,需要指认句子。认字和表达常常容易出现集中在个别口语表达较好的孩子身上,为了照顾群体,在认字的时候,如果多放几张黑板,让学生去圈读字,指认,或者幻灯中动态字浮现,配上教师的语境表达,教学效果可能会辐射更多的孩子,也会轻松活跃;图片具有直观性,但是可能漏掉了一些信息,如果能引用到动态的视频,结合儿童小故事,则减少了汉字字面理解所带来的困难,学生通过情境获得感悟。因此,本堂课很大程度上完成了诵读、指认字等设计任务,但是体验其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潜在的任务,囿于技术、时间等原因,初步达到效果,但还需要再接下来的课堂中进一步领悟。

  通过这堂课的设计与教授过程,加深了我对幼儿课堂*学内容教学原则、规律、技巧等的认识。同时,孩子们的课堂反馈、同行之间交流、专家的点评给了我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机会,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有更大的提高。


《人之初》教学反思10篇(扩展2)

——《人之初》教学反思10篇

《人之初》教学反思1

  《人之初》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识字部分的第四课。本文作为《三字经》国学经典的选文,我在教学中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课,我上的是第二课时,我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因为这篇《人之初》对于我们的孩子都很熟悉,*时背得滚瓜烂熟,所以读起来都很很流利,这节课以朗读和理解意思为主。开课时,通过复习生字导入,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识字和朗读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低年级教学中,理解文本大意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适当理解文本,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本节课的内容,要让我们的孩子字传统文化上感悟。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学生轻松理解文本大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上,我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是有些难度的,我通过讲故事、出示图片、讲解等多种方式去教孩子们。我们只有吃透文本,才能真正的理解文本。

  在这节课上,课堂纪律是不错的,但是我的节奏有些快了,有些环节让学生读的还是少了一些。教学时,我会担心时间不够用,所以当一个环节结束后就往下面走,虽然在教学时有耐心地指导学生,但是在读的方面还可以更充分一些。

  这节课,在理解意思的时候,我讲得比较多,有时候孩子还不能跟上老师节奏,在师生配合方面还学要在磨合,达到更好的.效果。

  这节课留给学习生字的时间还是很充裕的,但是在反馈点评的环节,我的课堂组织有些不到位,一些孩子在下面窃窃私语。投影展示、点评的环节,有些薄弱。

  一节好的课,需要用心准备教学设计,好好熟悉教学流程,对学情有所了解,还需要多次磨课。后面,再努力。

《人之初》教学反思2

  本文内容选自国学经典《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因为这篇《人之初》对于我们的孩子都很熟悉,*时背的滚瓜烂熟,所以读起来都很很流利,这节课只要以识字和朗读为主。

  开课时,就利用多媒体手段先播放录音激发兴趣,再播放视频了解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识字和朗读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多种方法读准字音,先是拼音读,卡片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让后进生和一些*时不喜欢举手的孩子当小老师,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集中识字奠定了基础。再次朗读时,注意提示学生三字一停顿,也是把握文本特点,为体会和理解文本韵律做好准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识字方法得到互补。在此基础上,我通过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的认识。低年级教学中,理解文本大意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适当理解文本,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本节课的.内容,要让我们的孩子字传统文化上感悟。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学生轻松理解文本大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解文意有点难度,我是先让成绩好的同学先讲,通过字面意思去理解,然后我稍作点拨,刚开始对三字经只会背不会理解的基础上很难去理解。我们只有吃透文本,才能真正的理解文本。

  学本课堂要构建生本高效课堂,张校也常说,向40分钟要质量才是搞好教学工作的保障,上完一节课要习惯问问自己“我这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在短短的一节课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才是高效课堂,这样才能体现以人为本,我正是朝着这个目标去跟进。

《人之初》教学反思3

  《人之初》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识字部分的第四课。本文作为《三字经》国学经典的选文,我在教学中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课,我上的是第二课时,我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因为这篇《人之初》对于我们的.孩子都很熟悉,*时背得滚瓜烂熟,所以读起来都很很流利,这节课以朗读和理解意思为主。开课时,通过复习生字导入,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识字和朗读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低年级教学中,理解文本大意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适当理解文本,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本节课的内容,要让我们的孩子字传统文化上感悟。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学生轻松理解文本大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上,我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是有些难度的,我通过讲故事、出示图片、讲解等多种方式去教孩子们。我们只有吃透文本,才能真正的理解文本。

  在这节课上,课堂纪律是不错的,但是我的节奏有些快了,有些环节让学生读的还是少了一些。教学时,我会担心时间不够用,所以当一个环节结束后就往下面走,虽然在教学时有耐心地指导学生,但是在读的方面还可以更充分一些。

  这节课,在理解意思的时候,我讲得比较多,有时候孩子还不能跟上老师节奏,在师生配合方面还学要在磨合,达到更好的效果。

  这节课留给学习生字的时间还是很充裕的,但是在反馈点评的环节,我的课堂组织有些不到位,一些孩子在下面窃窃私语。投影展示、点评的环节,有些薄弱。

  一节好的课,需要用心准备教学设计,好好熟悉教学流程,对学情有所了解,还需要多次磨课。后面,再努力。

《人之初》教学反思4

  反思教学,觉得自己做的不错的地方:

  1. 本课虽然是识字课,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但是由于本课内容节选自《三字经》这一经典的儿童启蒙读本,所以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多介绍了一些有关《三字经》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对传统国学的兴趣。比如,上课伊始,出示《三字经》的书籍图片,通过生动有趣的介绍激发学生对《三字经》的学习兴趣。

  2.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理解句子的意思。在课文学习结束时又出示《三字经》中关于“孟母三迁”和“孔融让梨”的句子,通过拓展故事让学生进一步直观感受《三字经》丰富的知识和有趣的故事,自然激发了学生阅读《三字经》的兴趣。

  3. 本课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扎实地识字学词、训练朗读,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传统国学的兴趣,在学生心中播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这对学生来说,甚至是比学会字词更重要的收获。

  还有一些不足:

  1. 关注面没有完全面向全体,有很多孩子只是听明白了句子的含义,但是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来说就说不出来了。

  2. 时间分配上还有待严谨一些,分析文本用了大部分的时间,可是字词学习上疏忽了。对于一年级来说,字词的学习还是很重要的。

《人之初》教学反思5

  《人之初》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识字部分的第四课。本文作为《三字经》国学经典的选文,我在教学中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课,我上的是第二课时,我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因为这篇《人之初》对于我们的孩子都很熟悉,*时背得滚瓜烂熟,所以读起来都很很流利,这节课以朗读和理解意思为主。开课时,通过复习生字导入,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识字和朗读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低年级教学中,理解文本大意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适当理解文本,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本节课的"内容,要让我们的孩子字传统文化上感悟。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学生轻松理解文本大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上,我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是有些难度的,我通过讲故事、出示图片、讲解等多种方式去教孩子们。我们只有吃透文本,才能真正的理解文本。

  在这节课上,课堂纪律是不错的,但是我的节奏有些快了,有些环节让学生读的还是少了一些。教学时,我会担心时间不够用,所以当一个环节结束后就往下面走,虽然在教学时有耐心地指导学生,但是在读的方面还可以更充分一些。

  这节课,在理解意思的时候,我讲得比较多,有时候孩子还不能跟上老师节奏,在师生配合方面还学要在磨合,达到更好的效果。

  这节课留给学习生字的时间还是很充裕的,但是在反馈点评的环节,我的课堂组织有些不到位,一些孩子在下面窃窃私语。投影展示、点评的环节,有些薄弱。

  一节好的课,需要用心准备教学设计,好好熟悉教学流程,对学情有所了解,还需要多次磨课。后面,再努力。

《人之初》教学反思6

  本文内容选自国学经典《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因为这篇《人之初》对于我们的孩子都很熟悉,*时背的滚瓜烂熟,所以读起来都很很流利,这节课只要以识字和朗读为主。开课时,就利用多媒体手段先播放录音激发兴趣,再播放视频了解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识字和朗读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多种方法读准字音,先是拼音读,卡片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让后进生和一些*时不喜欢举手的 孩子当小老师,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集中识字奠定了基础。再次朗读时,注意提示学生三字一停顿,也是把握文本特点,为体会和理解文本韵律做好准备。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识字方法得到互补。在此基础上,我通过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的认识。低年级教学中,理解文本大意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适当理解文本,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本节课的内容,要让我们的孩子字传统文化上感悟。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学生轻松理解文本大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解文意有点难度,我是先让成绩好的同学先讲,通过字面意思去理解,然后我稍作点拨,刚开始对三字经只会背不会理解的基础上很难去理解。我们只有吃透文本,才能真正的理解文本。

  学本课堂要构建生本高效课堂,张校也常说,向40分钟要质量才是搞好教学工作的保障,上完一节课要习惯问问自己“我这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在短短的一节课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 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才是高效课堂,这样才能体现以人为本,我正是朝着这个目标去跟进。

《人之初》教学反思7

  《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很爱读,特别是一年级学生,他不懂意思,但是他可以读得津津有味,因而读是没有问题的。对意思的理解却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我借助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含义。在教“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时,我就讲了两个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是《三害周处》的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故事大意是:古时候有个叫周处的人,因为到处打人,乡亲们把他和南山的猛虎、北海的蛟龙并称为三害。后来,他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凭着自己的武功除掉了猛虎和蛟龙,成了一个好人。通过这个故事的叙述,学生理解了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读起来也就更有味道了。这堂课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人之初》教学反思8

  本课是韵文识字,所选的韵文是一首三字经诗歌,分别介绍了六谷、六畜、七情、五色、五味的特点。全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情趣,非常适合中年级学生阅读。

  在教授本课之前,虽然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有很多成功之处,但也存在着不足:

  成功之处:

  1、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抓住学生心理,用多彩的课文吸引学生,把课文内容与识字、学文相结合,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知识。

  2、充分准备了各种实物图片,让学生有了视觉上的感受,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植物动物等,更增强了他们学习本课的兴趣。

  3、将生字宝宝藏在插图中小动物的后面,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4、注意倾听学生的话,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5、注意到班级的每个学生,及时调动他们的情绪,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6、指导书写认真,详细,并注意提醒学生们做好“三个一”。有助于使每个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需改进之处:

  1、识字不应该脱离课文,如果选择随文识字会更好。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们结合特定的情景理解并记住生字,又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进而孰能成诵。

  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为以后的写作做铺垫。

  3、新课标要求每节课中,学生写字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本节课的指导书写部分如果再加指导“豕”字和“咸”字会更合理一些,这样,课时分配上也更合理,更*衡。

  4、教学中如果加入开火车读生字,考察学生识字情况这一环节会更好,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并能及时给予指导,使学生能完全消化本堂课所学知识,不欠账。

  虽然只是短短40分钟的课,但我会受益终生的。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我也收获颇多。我相信在他人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我一定会很快成长起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人之初》教学反思9

  《三字经》是旧时一部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曾被列为蒙馆(古代一种简陋而原始的民办学校)教学用的课本。《三字经》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中,就其影响之大、流传之广而言,是没有一部作品可与之相比的,是*古代传统蒙学教材中流传时间最长、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三字经》是*古代启蒙教材最优秀的代表,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一个奇迹。历史学家周谷城说:“《三字经》对当时普通人所受的教育,以及他们通过教育而形成的自然观、神道观、伦理观、道德观、价值观、历史观,确实要比在专属文人学士的书中,有着更加充分而鲜明的反映。”我校的校本教材《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这本书中,选用了8篇《三字经》的内容。如何教好这8篇课文,这是我本学期的工作中思考得最多的问题之一。《三字经》是*古代启蒙教材之一,中间讲了许多历史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根据《三字经》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之前,我曾有一个设想:借助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借助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做人的道理。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每讲一课《三字经》都给学生讲了一至三四个故事。比如,我在教学“人之初,性本善……”时讲了两个故事:古代传说故事《周处除三害》和《唐伯虎学画画》。在教学“养不教,父之过……”时,讲了一个民间传说故事:一个妈妈因宠爱孩子而不对孩子严格教育,从而导致孩子走上犯罪道路。在教学“玉不琢,不成器……”时,讲了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和氏璧》和《师文拜师》。在教学“如囊萤,如映雪……”时,因为这两句三字经本身就是讲了四个历史名人的勤学故事,所以在教学中我就理所当然地讲了《车胤囊萤夜读》、《孙康映雪苦读》、《朱买臣负薪》、《李密挂角苦读》这四个故事,使学生明白勤学使人成才的道理。在教学“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时,我就讲了祖茔和李泌的故事。

  在教学“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时,我就讲了蔡文姬和谢道韫的故事。我讲得绘声绘色,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对《三字经》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另外,我在教学中也不放松学生朗读的训练,我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进行读的训练,以达到熟读称颂的目标。

《人之初》教学反思10

  镇优质课我教学的是二年级校本课程《三字经》的“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部分。之所以选择这几句经文是因为它对孩子而言有非常大的教育意义。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基础上,受到教育,提高自身的学习意识。

  教学以展示学生喜欢的《三字经》小故事开始。这是对前面学过知识的复习,也是对接下来要学习的新课的导入。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我设计教学以读为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同桌互相读等多种新式,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在不断阅读中领悟经文所要传达的一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在学生理解出现歧义时出示了动画视频,既可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状态,又能够通过更直观的影响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经文的意思。

  学生在多读多思考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孙敬,苏秦,车胤,孙康四位古人所共有的精神,并能够说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勤学小故事,可以看出学生确实准备充分。对于没有自主学习的同学,我又设计了推荐书目,让学生的自学有所可依。推荐作业也二选一,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方式,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这节课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大多数是因为我自身而言。比如灵活性差,一旦学生的思路脱离预设,作为教师没能尽快的设计应对办法。教学效果还有待于提高,部分学生还不能得到背诵的水*。


《人之初》教学反思10篇(扩展3)

——《人之初》教学反思优秀3篇

《人之初》教学反思优秀1

  《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很爱读,特别是一年级学生,他不懂意思,但是他可以读得津津有味,因而读是没有问题的。对意思的理解却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我借助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含义。

  在教“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时,我就讲了两个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是《三害周处》的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故事大意是:古时候有个叫周处的人,因为到处打人,乡亲们把他和南山的猛虎、北海的蛟龙并称为三害。后来,他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凭着自己的武功除掉了猛虎和蛟龙,成了一个好人。通过这个故事的叙述,学生理解了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读起来也就更有味道了。这堂课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人之初》教学反思10篇(扩展4)

——《人之初》教学设计10篇

《人之初》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13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之、相、近、习、远、玉、义”7个汉字。

  3、大致了解所选句子的意思,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让学生初步了解*传统文化,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致了解选编文本的含义。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汉字。

  3、初步了解《三字经》这本儿童启蒙读本。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师出示《三字经》书本图片,向学生简要介绍这本书:古时候儿童学习的启蒙读物,每句话都是三个字,所以叫做《三字经》,内容十分丰富。

  2、师激趣:古时候儿童学习的课本,今天我们学起来也会十分有趣。《三字经》开篇的第一句话是“人之初”,这也是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

  3、师板书课题,指导生字“之”的写法:“之”有三笔,第一笔点画居中,第二笔横撇略扁,最后一笔*捺,注意运笔的变化。

  4、指名生朗读课题,认识生字“初”:左右结构,衣字旁加个“刀”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倾听,交流听后的感受(读起来很有节奏感,很好听等)。

  2、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随文识字学词。

  (1)学习第一句话。

  指名生朗读第一句,出示字词卡片:性、善、相近、习、远,指名生认读,相机正音:“性”是后鼻音,“近”是前鼻音,“善”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生认读。

  出示这句话中的一对反义词“近—远”,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理解词意。

  再次指名生朗读第一句话,全班齐读第一句话。

  (2)学习第二句话。

  指名生朗读第二句,出示生字卡片:教、迁、贵、专,指名多生认读。

  学习“教”这个多音字,生说说这个字有哪两个读音,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读第四声。师小结:在“教师、教室、教育”这些词中读第四声;在表示“教别人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读第一声。

  再次指名生朗读第二句话,全班齐读。

  (3)学习第三句话。

  指名生朗读第三句,出示生字卡片:幼,指名生认读,说说还在哪些词语中见过这个字:幼小、幼儿园。

  指导学生读好这个问句。

  全班齐读第三句话。

  (4)学习第四句话。

  指名生朗读第四句话,出示生字卡片:玉、器、义,指名生认读。并为它们口头组词,以便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强理解。

  再次指名生朗读第四句话,全班齐读。

  4、生再次轻声自由练习朗读文本,争取读正确读通顺,同位之间相互练读。

  5、指名生分小节朗读课文,全班齐读,读出课文三字一停、朗朗上口的节奏。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1、生再次朗读课文,并与同位合作朗读,互相检查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2、师再次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正确熟练地认读本课生字。

  3、独立出示本课13个生字,鼓励学生说说在生活中或在其他的词语中也见过这些汉字,从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理解句子意思。

  4、师小结:在识记汉字的时候,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偏旁、与形近字进行比较的方式来进行识记,这样归类识字,效果会更好。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汉字:之、相、近、习、远、玉、义。

  2、指名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3、生自主观察这些汉字,交流书写要领,师在生交流的基础上行重点指导:“近、远”是半包围架构,其中“斤、元”书写时要略小,最后写走之儿;“义”字先写中间的点,再写撇、捺、注意撇画比捺画略高。

  4、师范写,生认真观察并进行书空练习。

  5、生自主描红、临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书写情况并及时反馈。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三字经》的内容,还读熟了其中的几句话,认识了很多的汉字。那么,《三字经》中的这些句子究竟藏着什么意思,为什么值得古代和现代的小朋友没学习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名生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三字经》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质疑导入

  1、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生认读。

  2、指名生朗读课文。

  3、师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熟读了《三字经》中的一些句子,那么,这些句子里究竟藏着什么意思,使它们成为古代小朋友必须学习的内容,同时又值得我们现在学习呢?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三字经》。

  二、精读句子,理解意思

  1、学习第1小节。

  (1)生自由朗读第一句话,说说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指名生交流自己的问题,师给予解答,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词组、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下列词语:

  初:刚出生;性:本性;善:善良;相近:差不多;习:性情和行为;相远:差别很大。

  (3)鼓励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大致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师适当小结: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纯洁的,只是因为后天的学习和所受教育的不同,性情和行为就有了好坏之分。

  (4)全班齐读第一句话。

  (5)指名生朗读第二句话,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说说这句话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6)师适当讲解:“苟”是如果的意思,“迁”指的是改变;“贵以专”的意思是指最重要的是专心致志。

  (7)在弄懂词语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师给予鼓励和肯定,并适当小结:如果不好好教育孩子,那么孩子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致志。

  (8)生齐读第二句话。

  (9)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实际谈谈对这段话的体会,师相机点拨:小朋友们刚出生的受都差不多,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有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有的人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那么他们长大以后就会有很大的差别,这段话告诉我们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10)生有节奏地齐读第1小节。

  2、学习第2小节。

  (1)生自由朗读第2小节,圈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并尝试与同位相互交流。

  (2)指名生交流自己弄懂了哪些词语和句子,还有哪些词语和句子不太明白。

  (3)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讲解:

  非所宜:这是不应该的。老何为:长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琢:精心打磨;器:物品、器物;义:知识和道理。

  (4)鼓励学生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大致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5)师适当讲解:小孩子不努力学习,这是不应该的,如果小的时候不好好读书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长大了以后还能有什么作为呢?玉石不经过工匠的精心打磨,就不能成为精美的物件,同样的道理,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懂得知识和道理。

  (6)师小结:这段话告诉我们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7)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学习都有哪些好处,师予以鼓励。

  (8)全班有节奏地齐读第2小节。

  3、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文,通过师生对读,同位对读、拍掌伴奏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读出《三字经》的节奏和韵味。

  三、练习背诵,适度拓展

  1、生自主练习背诵课文,在背诵过程中,师适当指导:可以先分句背诵,再连起来背诵;再背诵的时候结合句子的意思帮助记忆。

  2、指名生分句背诵,分小节背诵,全文背诵。

  3、适度拓展。

  (1)师过渡:这节课我们只学习了《三字经》中的四句话,但是从这四句话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三字经》中丰富的内容,难怪古代、现代的小朋友都要学习它呢!接下来,老师再从《三字经》中选两句话,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

  (2)师出示:“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师范读,生自主读一读。

  (3)指名生说说在这两句话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师适当补充,讲述“孟母三迁”和“孔融让梨”的故事。

  (4)生齐读出示的两句话。

  四、课堂小结

  《三字经》不仅读起来郎朗上口,易于背诵,而且还藏着很多有趣的故事、丰富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多读一读,相信你从中一定会得到很多的收获。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复习巩固已学知识。

  教学过程:

  完成配套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8。人之初

  重视教育——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善于教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人之初》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课文选自国学经典《三字经》中的四句话,分为两个小节,分别阐述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教学中真正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处处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将识字课教学变成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现阶段会写字的学习已经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习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在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习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

  学情分析:虽然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仍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学习,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教学目标:

  1。运用字理、借助语境认识9个生字,会写“之、远、近”3个字。 2。诵读课文,感受三字经的节奏。3。初步了解“教”“习”的重要性,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点:识字与读文教学难点:朗诵与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图片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汉字视频“网、日、燕、伞”发现了什么特点?2。指生读课题“人之初”

  天鹅图识记“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指导写“之”【设计意图】:通过汉字视频,让学生了解汉字与事物像,汉字又像画,汉字中还藏着故事呢!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二、分解

  1。大屏幕出示三字经,学生自由读,要求做到:心到、眼到、口到2。指学生分行读

  3。认读生字,与汉字交朋友(指生认读,大屏幕圈生字)4。生读文,边读边圈生字

  5。分行读文、学字

  (1)初:左右结构,字理识字,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始了,也叫人之初。左衣右刀就是“初”。刚刚开始的意思,春天刚开始叫初春、初夏,人生刚开始:人之初,性本善。(2)性:左右结构。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3)善:上下结构,字理识字,为什么“善”与羊有关?善良,友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善良”。

  理解:班级哪个小朋友做什么事,让你觉得她善良呢?帮助别人,夸她,读:人之初,性本善。尊敬老人,夸她,读:人之初,性本善。我们都爱护花草树木,夸我们机自己,读:人之初,性本善。

  (4)习:独体字,用字歌记忆:“羽”丢半边就是“习”。字理识字,小鸟学飞行,你和妈妈学会了什么?出示图,小宝宝和狼妈妈学会了什么?生活环境不同,人就不一样了,读:性相近,习相远。和妈妈在菜市场长大,孩子会什么样子?读:性相近,习相远。在做学问的人群中长大,会什么样子呢?读:性相近,习相远。

  (5)多种形式读前两行

  (6)教:字理识字,左右结构。多音字:jiāo(教书);jiào(教师)。

  (7)迁:半包围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并组词。

  (8)贵:上下结构,“贵”:贝部,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9)专:独体字,翘舌音,组词:专心致志、专注、专门。

  配乐,听故事,听了故事,告诉王义的父母:教之道,贵以专。

  告诉李迁的父母:苟不教,性乃迁。(10)多种形式读后两行6。明白意思会读得更好

  7。多种形式读文:拍手、踏步、同桌拍手、古人读法间休:《三字经》动画版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内容,通过讲故事进行的人文教育,也引导孩子理解了三字经的含义,还巩固了汉字的认识。

  三、展开

  1。认读生字:独体字(习、专)习、习、习是独体字,我把习字送回家。

  上下结构(贵、善)

  左右结构(性、教、初)

  半包围结构(迁、远、近)3。把生字送回田字格:指导写字“远、近”

  【设计意图】通过归类识字,让学生识记字形,掌握合体字的构字规律,有利于识记生字。

  四、提升

  《三字经》作者王应麟,南宋著名的大学者,今浙江宁波人。它用最简单的形式,讲述了最丰富的内容,既是儿童最好的启蒙教材,也是现在成年人学习国学极好的读物。建议同学们多读、多理解、多运用它。

  【设计意图】拓展三字经的相关知识,鼓励学生多读经典,多理解、多运用,为阅读写作打基础。

  五、小结:今天呢们跟谁交了朋友?(说说认识的生字)

  六、板书设计

  人之初

  独体字:习、专上下结构:贵、善

  左右结构:性、教、初半包围结构:迁、远、近

  之远

  近

《人之初》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

  *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讲解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四、复习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五、总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人之初》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明白深刻的道理。教学准备:《三字经》朗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学习知识,所以他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渐渐的,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二、诵读感悟

  1 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翘舌的读音。(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2)学生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读得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生评,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指名讲含义。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三、老师讲故事:周处除三害

  1、从前,有个人叫周处,他个子高,力气大,常常欺负别人。人们背地里都把他和白额虎、大蛟合称为“三害”。后来,周处带着弓箭来到南山把白额虎杀了,然后又去杀大蛟。大蛟受伤逃跑了,周处就一直追。人们看到周处没有回来,以为他死了,都高兴得欢天喜地。周处回来后知道了这一切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下定决心要重新做个好人。后来,他离开了家乡,拜师学艺,终于成为了一个正直的好官。

  2、老师提问:

  大家为什么不喜欢周处?为什么把周处和大蛟、白额虎称为“三害”?

  周处是一出生就是个爱欺负人的坏孩子吗?

  周处后来怎样啦?

  *时你是不是也欺负别的小朋友?

  如果别的小朋友欺负你,你心里会怎样?

  老师小结:

  人出生时都是很善良的,所以我们要一直做个善良的小孩,不要学坏。我们身边有的人小时候都是好孩子,可是长大以后却做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错事。这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接触的人和经历的事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必须得注意,坏事不要做,也不要和坏孩子做朋友。即使做错了事,及时改正了还是好孩子。

  四、课外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小组合作试着表演《周处除三害》

  五、小结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三字经》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三字经》中说的那样做,明白教育和学习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做一个文明有礼、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人。

《人之初》教学设计5

  教科书分析:

  1。课文选自《三字经》中的四句话,分为两个小节,分别阐述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虽然本课是一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要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一年级下学期,会写字的学习已经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习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一下在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习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

  4。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

  学情分析:

  虽然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仍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学习,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注:这类激励、激趣活动应根据教师教学风格、习惯不同而选择设置,并成为常态,故教学设计无需呈现这类活动的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

  4。能正确读写“之”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之”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教学准备:

  教师:“太”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太”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

  学生:每人一套“太”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一)复习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

  1。导语: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我们先复习这一课要求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自由朗读这些词语。

  PPT出示有关字词:相遇远方近处

  2。反馈指导: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3。小结:这些红色字体的字,我们学习完课文,就要求能正确写了。

  (二)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小朋友们,我们上学用的课本有语文书、数学书等,那你知道古代的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吗?(《三字经》)对,《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也教会了大家怎样做一个好孩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两组,看看它告诉了我们什么。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1老师板书题目:⑧人之初。(“之、初”注音)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拼读“之、初”后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人之初”的意思就是人刚刚出生的时候。那人刚刚出生的时候是怎样的呢?课文又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就能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准课文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字上面的音节把它读准。

  个体读,同桌互读互纠。

  2。反馈指导:指名分小节在班级上朗读,相机正音。

  3。出示任务:再朗读课文,注意刚才纠正的读音,做到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个体读,同桌互读互纠。

  4。反馈指导:指名分小节在班级上朗读,师生共同按要求评议;一个读完评议一个。

  5。小结:朗读做到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学习把课文读通顺

  1。导语:《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朗读时要讲究节奏。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意思的理解,尝试通过打拍子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尝试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个体朗读,同桌互读交流。

  2。反馈指导:指名分小节在班级上朗读,师生共同按要求评议;一个读完评议一个。

  3。自由练习朗读后,全班一起击掌打拍子朗读。

  4。小结:《三字经》的朗读要讲究节奏,朗朗上口,所以我们一般可以采用击掌这样的方式打拍子来朗读。

  三、学习会认读的字

  1。导语:同学们真会朗读!那么,这课会认读的字宝宝单独拿出来,你能把它们都正确认读吗?

  出示任务:在课文中圈画出会认读的字,然后借助汉语拼音读准。

  2。反馈指导:

  (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含音难字读音指导)。

  (3)全班齐拼读。

  3。会认的字口头组词。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4。反馈指导。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如果学生组的词语是日常常用词语,可相机让学生口头用词语说一句话。(注意说话数量的把控,不要喧宾夺主。)

  ③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④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四、背诵课文

  1。导语:掌握了会认读的字,我们就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了,也能尝试背诵课文了。

  出示任务:继续用击掌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尝试把课文背诵下来。

  个体练习,同桌互背互纠。

  2。反馈指导。

  指名背诵指导后,全班一起击掌背诵。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

  六、图文结合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导语: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下面我们结合课文的图画,学习课文,看看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呢?

  1。结合生活,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请朗读课文,试着自己说一说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在不懂的句子旁边打上“?”,然后跟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反馈指导:

  学生交流后,教师大致讲一讲意思:

  人出生之初,本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的办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了既不懂做人道理,有没有知识,能有什么作为呢?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2。图文结合,了解课文,感悟课文主题。

  (1)PPT出示任务1: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图中的妈妈和孩子在干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请同桌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2)反馈指导:

  预设:图中的妈妈正在教育孩子放鹅的时候不要三心二意;图中的妈妈正在教孩子怎么放鹅呢……(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

  (3)PPT出示任务2:妈妈为什么要教育孩子呢?请你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并用波浪线划出句子。

  (4)反馈指导:

  预设:“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老师板书相关语句)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导语:你们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因为什么事情而教育你呢?他们是怎样对你说的呢?你们在爸爸妈妈的教导下,学会了什么本领呢?

  (6)反馈指导:

  预设:爸爸妈妈教导我一定要上课认真,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老师引导学生感受到爸爸妈妈的教导都是为了我们成为好孩子,成为有用之才。

  (7)指名朗读全文,全班拍手齐读全文。

  (8)小结过渡:一个人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学习,就不知道做人的道理,就不能掌握知识,将来就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所以,我们要认真、自觉地学习,虚心聆听大人的教导。

  七、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三)课后词语读记。

  1。出示任务:借助拼音自由读“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

  2。反馈指导:

  指名读、齐读;

  3。评价:

  (1)同桌相互说类别背记词语,看谁正确率高。

  (2)同桌在班级上进行相互说类别背记词语,师生评议。

  八、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

  3。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独体字:习、玉、义、之;左右结构:相;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近、远。

  (二)指导书写。

  1。指导“近”“远”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近”“远”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范写“近”“远”,分别提示:“近”字先写里面的“斤”,写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最后的*捺要舒展,把里面的字托住;“远”字先写里面的“元”,写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最后的*捺要舒展,把里面的字托住。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2。指导书写“习”“玉”“义”“之”。

  (1)观察并说说“习”“玉”“义”“之”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和笔顺。

  (2)范写“习”“玉”“义”“之”,分别提示:“习”字先外后内,主笔是横折钩,要写得舒展,横折钩的竖部分,略往左斜,点提起笔与横折钩起笔直对;“玉”字写王字时注意三横的长短变化,注意间距均匀,最后一点写在横上面,不要掉到外面;“义”字主笔是捺,要写得舒展,点并非在撇捺交叉点对上位置,而是偏左,高度居中,撇,捺最低,撇捺交叉点在笔画中部,呈对称式;“之”字主笔是*捺,要写得舒展,横撇的角度要小,*捺要紧接着横撇写。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3。指导书写“相”。

  (1)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一起书空说笔画笔顺。

  (2)观察并说说“相”各笔画起止位置。

  (3)范写“相”,提示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右边的“目”起笔在“木”的一横偏上一些,四横要间距均匀。

  (4)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九、总结

  今天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不但学会了生字,还基本背会了课文,指导了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认真,将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作业设计:

  朗读和背诵课文。

《人之初》教学设计6

  一、设计说明

  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二、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师生) 有关《三字经》的图片和视频。(教师)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

  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 ,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3.出示字卡,多种方式认读:学生领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四)师生互动,感知韵文

  1.先学后教,理解第一节韵文大意。

  (1)多媒体出示第一节内容,朗读理解。

  同桌配合,一人一句对读。要求注意字音,读得流利标准。

  同桌交流第一节意思,有困难的请教老师。

  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汇报自己的理解。

  (2)多媒体出示本课相关画面,教师口述韵文大意。

  (3)学生结合课文,自主说出第一节韵文大意。

  2.先教后学,理解第二节韵文大意。

  (1)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第二节。(师生对读,拍手读,齐读。)

  (2)导学:多媒体出示第一句,抓关键词,引导理解意思。

  在这一句中,请你找出一组反义词。(幼和老)

  教师导学:“幼不学,老何为”的意思就是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小朋友们能结合老师的解释把这一句完整地解释一下吗?

  (3)多媒体出示第二句,结合图片理解意思。

  教师出示玉石和玉器的图片,解释:玉不经过打磨雕琢,是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的。

  引学:人也和玉一样,要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请你和同桌一起说说这一句的完整意思。

  (五)明确要领,指导书写

  1.强调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

  2.课件出示所有要写的生字宝宝:之、近、远、义、相、习、玉。(喜欢哪个生字宝宝就学写哪个字。)

  3.师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4.教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聪明的小朋友们回家给爸爸妈妈背诵这课文吧!比一比谁背诵的《三字经》最多。

《人之初》教学设计7

  1.课文选自《三字经》中的四句话,分为两个小节,分别阐述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虽然本课是一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要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一年级下学期,会写字的学习已经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习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一下在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习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

  4.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3.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

  4.能正确读写“之、义、相”3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之”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太”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太”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一)认读字词。

  1.导语: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我们先读读这些词语。(自由朗读这些词语) PPT出示有关字词:相遇 远方 近处 2.反馈指导: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3.小结:这些红色字体的字,我们学习完课文,就要求能正确写了。

  (二)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小朋友们,我们上学用的课本有语文书、数学书等,那你知道古代的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吗?(《三字经》)对,《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也教会了大家怎样做一个好孩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两组,看看它告诉了我们什么。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1老师板书题目:人之初。(“之、初”注音)

  2.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拼读“之、初”后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人之初”的意思就是人刚刚出生的时候。那人刚刚出生的时候是怎样的呢?课文又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就能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准课文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字上面的音节把它读准。

  2.小组合作互相订正圈画的生字,再读课文。注意互相纠正读音,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3、全班订正圈画的生字。

  4.指名分小节朗读。

  (二)学习把课文读通顺

  1.导语:《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朗读时要讲究节奏。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意思的理解,尝试通过打拍子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指名分小节在班级上朗读。

  3.自由练习朗读后,全班一起击掌打拍子朗读。

  4.小结:《三字经》的朗读要讲究节奏,朗朗上口,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击掌这样的方式打拍子来朗读。

  三、学习会认读的字

  导语:同学们读的真有节奏!那么,这课的生字宝宝单独跑出来,你能把它们都正确认读吗?

  2.反馈指导:

  (1) 指读,小老师带读。

  (2)出示字卡,指名读。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3.组词。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4.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四、背诵课文

  导语:掌握了会认读的字,我们就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了,也能尝试背诵课文了。 出示任务:继续用击掌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尝试把课文背诵下来。

  2.指名背诵指导后,全班一起击掌背诵。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读读记记。

  2.游戏认字(注:生字序号)

  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导语: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一起来看看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呢?

  1.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朗读课文,试着自己说一说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在不懂的句子旁边打上“?”,然后跟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观看视频,了解课文内容:

  人出生之初,本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的最好办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了既不懂做人道理,有没有知识,能有什么作为呢?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3)小结过渡:

  一个人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学习,就不知道做人的道理,就不能掌握知识,将来就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所以,我们要认真、自觉地学习,虚心聆听大人的教导。

  七、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

  3.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独体字:习、玉、义、之;左右结构:相;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近、远。

  (二)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 “义”“之”。

  (1)观察并说说 “义”“之”结构和占格。

  (2)范写 “义”“之”,提示: “义”字主笔是捺,要写得舒展,点并非在撇捺交叉点对上位置,而是偏左,高度居中,撇最高,捺最低,撇捺交叉点在笔画中部,呈对称式;“之”字主笔是*捺,要写得舒展,横撇的角度要小,*捺要紧接着横撇写。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评价。 2.指导书写“相”。

  (4) 观察并说说“相”结构和占格。(提示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右边的“目”起笔在“木”的一横偏上一些,四横要间距均匀。)

  (5) 范写“相”。

  (6)生描红。

  八、总结

  今天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不但学会了生字,还基本背会了课文,指导了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认真,将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人之初》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课文选自国学经典《三字经》中的四句话,分为两个小节,分别阐述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教学中真正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处处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将识字课教学变成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现阶段会写字的学习已经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习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在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习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

  学情分析:虽然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仍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学习,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运用字理、借助语境认识9个生字,会写“之、远、近”3个字。

  2、诵读课文,感受三字经的节奏。

  3、初步了解“教”“习”的重要性,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识字与读文 教学难点:朗诵与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图片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网、日、燕、伞”发现了什么特点?

  2、指生读课题“人之初”天鹅图识记“之”, 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指导写“之”

  二、分解

  1.大屏幕出示三字经,学生自由读,要求做到:心到、眼到、口到

  2.指学生分行读

  3.认读生字,与汉字交朋友(指生认读,大屏幕圈生字)

  4.生读文,边读边圈生字

  5.分行读文、学字

  (1)初:左右结构,字理识字,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始了,也叫人之初。左衣右刀就是“初”。 刚刚开始的意思,春天刚开始叫初春、初夏,人生刚开始:人之初,性本善。

  (2)性:左右结构。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3)善:上下结构,字理识字,为什么“善”与羊有关?善良,友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善良”。

  理解:班级哪个小朋友做什么事,让你觉得她善良呢?帮助别人,夸她,读:人之初,性本善。尊敬老人,夸她,读:人之初,性本善。我们都爱护花草树木,夸我们机自己,读:人之初,性本善。

  (4)习:独体字,用字歌记忆:“羽”丢半边就是“习”。字理识字,小鸟学飞行,你和妈妈学会了什么?出示图,小宝宝和狼妈妈学会了什么?生活环境不同,人就不一样了,读:性相近,习相远。和妈妈在菜市场长大,孩子会什么样子?读:性相近,习相远。在做学问的人群中长大,会什么样子呢?读:性相近,习相远。

  (5)多种形式读前两行

  (6)教:字理识字,左右结构。多音字:jiāo(教书);jiào(教师)。

  (7)迁:半包围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并组词。

  (8)贵:上下结构,“贵”:贝部,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9)专:独体字,翘舌音,组词:专心致志、专注、专门。

  (10)多种形式读后两行

  6、明白意思会读得更好

  7、多种形式读文:拍手、踏步、同桌拍手、古人读法 间休:《三字经》动画版

  【设计意图】

  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内容,通过讲故事进行的人文教育,也引导孩子理解了三字经的含义,还巩固了汉字的认识。

  三、展开

  1.认读生字:独体字(习、专)习、习、习是独体字,我把习字送回家。

  上下结构(贵、善)

  左右结构(性、教、初)

  半包围结构(迁、远、近) 3.把生字送回田字格:指导写字“远、近”

  【设计意图】

  通过归类识字,让学生识记字形,掌握合体字的构字规律,有利于识记生字。

  四、提升

  《三字经》作者王应麟,南宋著名的大学者,今浙江宁波人。它用最简单的形式,讲述了最丰富的内容,既是儿童最好的启蒙教材,也是现在成年人学习国学极好的读物。建议同学们多读、多理解、多运用它。

  【设计意图】

  拓展三字经的相关知识,鼓励学生多读经典,多理解、多运用,为阅读写作打基础。

  五、小结:今天呢们跟谁交了朋友?(说说认识的生字)

  六、板书设计

  独体字:习、专 上下结构:贵、善

  左右结构:性、教、初 半包围结构:迁、远、近

《人之初》教学设计9

  教科书分析:

  1。课文选自《三字经》中的四句话,分为两个小节,分别阐述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虽然本课是一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要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一年级下学期,会写字的学习已经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习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一下在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习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

  4。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3。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4。能正确读写“之、义、相”3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教学重点: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之”等7个生字。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太”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太”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一)认读字词。

  1。导语: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我们先读读这些词语。(自由朗读这些词语)PPT出示有关字词:相遇远方近处2。反馈指导: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3。小结:这些红色字体的字,我们学习完课文,就要求能正确写了。(二)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小朋友们,我们上学用的课本有语文书、数学书等,那你知道古代的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吗?(《三字经》)对,《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也教会了大家怎样做一个好孩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两组,看看它告诉了我们什么。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1老师板书题目:人之初。(“之、初”注音)2。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拼读“之、初”后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人之初”的意思就是人刚刚出生的时候。那人刚刚出生的时候是怎样的呢?课文又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就能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一)借助汉语拼音读准课文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字上面的音节把它读准。2。小组合作互相订正圈画的生字,再读课文。注意互相纠正读音,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3、全班订正圈画的生字。 4。指名分小节朗读。(二)学习把课文读通顺

  1。导语:《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朗读时要讲究节奏。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意思的理解,尝试通过打拍子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2。指名分小节在班级上朗读。

  3。自由练习朗读后,全班一起击掌打拍子朗读。

  4。小结:《三字经》的朗读要讲究节奏,朗朗上口,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击掌这样的方式打拍子来朗读。

  三、学习会认读的字

  1。导语:同学们读的真有节奏!那么,这课的生字宝宝单独跑出来,你能把它们都正确认读吗?2。反馈指导:

  (1)指读,小老师带读。(2)出示字卡,指名读。(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3。组词。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4。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四、背诵课文

  1。导语:掌握了会认读的字,我们就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了,也能尝试背诵课文了。出示任务:继续用击掌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尝试把课文背诵下来。2。指名背诵指导后,全班一起击掌背诵。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读读记记。

  2。游戏认字(注:生字序号)

  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导语: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一起来看看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呢?1。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朗读课文,试着自己说一说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在不懂的句子旁边打上“?”,然后跟同桌互相交流一下。(2)观看视频,了解课文内容:

  人出生之初,本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的最好办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了既不懂做人道理,有没有知识,能有什么作为呢?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3)小结过渡:一个人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学习,就不知道做人的道理,就不能掌握知识,将来就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所以,我们要认真、自觉地学习,虚心聆听大人的教导。

  七、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

  3。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独体字:习、玉、义、之;左右结构:相;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近、远。

  (二)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义”“之”。

  (1)观察并说说“义”“之”结构和占格。

  (2)范写“义”“之”,提示:“义”字主笔是捺,要写得舒展,点并非在撇捺交叉点对上位置,而是偏左,高度居中,撇最高,捺最低,撇捺交叉点在笔画中部,呈对称式;“之”字主笔是*捺,要写得舒展,横撇的角度要小,*捺要紧接着横撇写。(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评价。 2。指导书写“相”。

  (1)观察并说说“相”结构和占格。(提示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右边的“目”起笔在“木”的一横偏上一些,四横要间距均匀。)(2)范写“相”。(3)生描红。

  八、总结

  今天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不但学会了生字,还基本背会了课文,指导了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认真,将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板书设计:

《人之初》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课文选自国学经典《三字经》中的四句话,分为两个小节,分别阐述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教学中真正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处处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将识字课教学变成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现阶段会写字的学习已经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习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在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习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

  学情分析:

  虽然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仍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学习,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运用字理、借助语境认识9个生字,会写“之、远、近”3个字。

  2、诵读课文,感受三字经的节奏。

  3、初步了解“教”“习”的重要性,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识字与读文 教学难点:朗诵与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图片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网、日、燕、伞”发现了什么特点?

  2、指生读课题“人之初”天鹅图识记“之”, 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指导写“之”

  二、分解

  1.大屏幕出示三字经,学生自由读,要求做到:心到、眼到、口到

  2.指学生分行读

  3.认读生字,与汉字交朋友(指生认读,大屏幕圈生字)

  4.生读文,边读边圈生字

  5.分行读文、学字

  (1)初:左右结构,字理识字,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始了,也叫人之初。左衣右刀就是“初”。 刚刚开始的意思,春天刚开始叫初春、初夏,人生刚开始:人之初,性本善。

  (2)性:左右结构。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3)善:上下结构,字理识字,为什么“善”与羊有关?善良,友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善良”。

  理解:班级哪个小朋友做什么事,让你觉得她善良呢?帮助别人,夸她,读:人之初,性本善。尊敬老人,夸她,读:人之初,性本善。我们都爱护花草树木,夸我们机自己,读:人之初,性本善。

  (4)习:独体字,用字歌记忆:“羽”丢半边就是“习”。字理识字,小鸟学飞行,你和妈妈学会了什么?出示图,小宝宝和狼妈妈学会了什么?生活环境不同,人就不一样了,读:性相近,习相远。和妈妈在菜市场长大,孩子会什么样子?读:性相近,习相远。在做学问的人群中长大,会什么样子呢?读:性相近,习相远。

  (5)多种形式读前两行

  (6)教:字理识字,左右结构。多音字:jiāo(教书);jiào(教师)。

  (7)迁:半包围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并组词。

  (8)贵:上下结构,“贵”:贝部,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9)专:独体字,翘舌音,组词:专心致志、专注、专门。

  (10)多种形式读后两行

  6、明白意思会读得更好

  7、多种形式读文:拍手、踏步、同桌拍手、古人读法 间休:《三字经》动画版

  【设计意图】

  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内容,通过讲故事进行的人文教育,也引导孩子理解了三字经的含义,还巩固了汉字的认识。

  三、展开

  1.认读生字:独体字(习、专)习、习、习是独体字,我把习字送回家。

  上下结构(贵、善)

  左右结构(性、教、初)

  半包围结构(迁、远、近) 3.把生字送回田字格:指导写字“远、近”

  【设计意图】

  通过归类识字,让学生识记字形,掌握合体字的构字规律,有利于识记生字。

  四、提升

  《三字经》作者王应麟,南宋著名的大学者,今浙江宁波人。它用最简单的形式,讲述了最丰富的内容,既是儿童最好的启蒙教材,也是现在成年人学习国学极好的读物。建议同学们多读、多理解、多运用它。

  【设计意图】

  拓展三字经的相关知识,鼓励学生多读经典,多理解、多运用,为阅读写作打基础。

  五、小结:今天呢们跟谁交了朋友?(说说认识的生字)

  六、板书设计

  独体字:习、专 上下结构:贵、善

  左右结构:性、教、初 半包围结构:迁、远、近


《人之初》教学反思10篇(扩展5)

——课后教学反思10篇

课后教学反思1

  《李广射虎》一课采用“文包诗”的形式,通过讲述李广将军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石头的故事,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与神勇无比。课文通过描绘故事的情境,为学生深入浅出地了解古诗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文包诗”这种形式学生不是第一次接触,于是,我让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先从理解故事下手,通过抓重点词体会、感受李广这个人物的形象,同时,我还设计了感情朗读和表演的形式来加深学生的体会,从而让学生形成这类课文规律性的学习方法:诗文对照、抓住关键词、读懂诗意。

  而在具体上课的过程中,设计的环节却没有收到意想的效果。

  首先是表演环节,本想通过表演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从而加深理解,可学生的表演总找不到感觉,课后,孟老师说,这个情境作为表演太难了,那“机警的眼神”、“拈弓搭箭的迅速”以及李广当时的神情不用说孩子们,就是我们也很难把握。想想也是,在设计这个环节上,我只考虑到了形式和自己的意图,而忽略了孩子们的年龄能力和设计效果。

  其次是指导感情朗读,这方面我的确完成的不理想,正如孟老师所说,我理解了,孩子们也理解了,但没有在朗读中表现出来,关键点是在朗读方法的指导不到位,其实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悟、表达情境,而我完成得仅有点水过地皮湿的感觉。

  总的想想,本节课的设计方向还可以,但细节的处理还是太粗糙了,设计环节时还是没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考虑的第一位,太重形式而忽略实效性了。看来,一节好课的设计要真正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年龄、能力上考虑问题,要让孩子们从每一个环节上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孟老师知所以对任何课都能做出一针见血地评价,可见她对语文知识的积淀之深,课型见解之广,可谓“听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自己应该学习的太多太多了。

课后教学反思2

  阅读教学要求以读为本,以读促讲.为了让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以读促悟"行之有效,采用不同形式的阅读方式,保证学生课堂上充分的朗读时间至关重要.本文就我执教《初冬》一课后,有关"以读为本"这一教学要求的一点思考.

  阅读教学必须以读为本,以读促悟.《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中要求以读为本,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语文里很多东西都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以读为本,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同时也尊重了他们自己在阅读中独特的体验.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有一定的指导,要有层次,有感悟,有提高,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收获,有所发展,这样才是真正地实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以读为本.

  回顾自己这一学期的阅读教学,基本上是遵循了以读为本这一原则的.以教学《初冬》这一课为例,我让学生采取了多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保证了他们充足的阅读时间,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语感,提高了他们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初冬》这篇课文描写的是初冬时节雾中山村特有的景象.课文写一个初冬的早晨,在一片大雾中,一切景物都变得模模糊糊,看不清楚,雾散之后一切景物又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本课层次清楚,脉络清晰,通过"雾中"和"雾后"景色的对比描写,表现了初冬美丽的景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要坚持以读为本的教学方向,就要在课堂中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使他们能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在教学《初冬》的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大致采用了以下几种阅读方式:

  1.自由读.在组织学生初读课文时,我安排学生采取自由读课文这一阅读形式.这种读法具有全面性和全体性.让全班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地朗读课文,符合学生的心理节律,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全体学生在书声琅琅中感知了全文,奠定了情感.

  2.选择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一种阅读方式.在学习完有关描写初冬时节四种景物在雾中和雾后所呈现的不同面貌这部分内容之后,我对学生说:"同样的景物,在雾中和雾后却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那么小朋友,你觉得这些景物在雾中更美呢 还是在雾散之后更美些 选择你喜欢的内容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这样安排,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学生的朗读激情再一次提高了,他们都争抢着读课文,学习气氛特别浓.此外,采取选择读这一阅读方式,还使学生学会了选择,学会了评价,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共同提高.通过雾中和雾后景色的选择朗读,学生更深切地感悟到了初冬早晨的"景色之美. 3.比较读.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些闪光的句子.

  《初冬》中就有这么一句:"太阳像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发出淡淡的光,一点儿也不耀眼."该句比喻运用得十分贴切.在引导学生学习该句时,我采用比较法,出示另外一句:"太阳慢慢地升起来,发出淡淡的光,一点儿也不耀眼."让学生进行比较朗读.学生经过反复朗读,比较,不仅很容易地体会到了比喻句的好处,同时也更深刻地感悟到雾中太阳的特点.

  4.竞赛读.在和学生交流雾中的景物都有哪些特点时,我没有作过多的讲解,而是安排学生比赛朗读,比一比谁能读出这些景物的特点,谁读得最好.竞赛朗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还鼓舞了一部分默默无闻的同学,大家在朗读中你追我赶,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同时,在竞赛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了雾中景物的独特的美,有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获得美的感受.

  一堂语文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读的形式不可过于单调,同时,读的时间也要有所保证.我觉得自己在教学《初冬》一课时,让学生读的时间比较充分,不同形式的朗读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人人都有读的机会,真正从实质上培养了他们的朗读能力.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千遍,其能自备."读是基础,是根本,语文阅读教学只有坚持以读为本,以读促悟,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课后教学反思3

  担任舞蹈教师到如今已经有一个月了,孩子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一周一课时的学习,通过这段时间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得知,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有许多地方须提升和改善,比如,在学踏点步与蝴蝶飞的动作时,在介绍讲解基本动作后,教师可以以自然愉快的口吻,引导幼儿想象自己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开心地在花丛中自由地飞来飞去。“我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我在美丽的花丛中飞舞,我好开心、好高兴呀!”这种引导情境,不仅可以使幼儿在无意中学习,而且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自觉地改正一些不到位的动作,并会自觉加入情绪,更会使每个简单地动作活起来,美起来,这比教师一味地说:“动作要美,脸上要带笑容”的收效要好上很多,很多!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幼儿的生活,那么幼儿爱舞蹈,也就是她们对练舞蹈很感兴趣,她们把学跳舞当作了一种好玩的游戏,既然是这样,那么要教好幼儿练习舞蹈,我们教师只要抓住幼儿的兴趣,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并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她们感到舞蹈很美,学跳舞是件很好玩的游戏,让她们的情绪一直保持在兴奋的状态下,那么,她们的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让你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课后教学反思4

  《最小公倍数》这节课,如何让学生的学习的进取性较高,知识的掌握也较为自然而扎实,学生的思维也在呈螺旋式上升趋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单从纯数学的角度去让学生领会,显然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我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供给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这些枯燥的知识变成鲜活、灵动数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念到了学数学的欢乐。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本事。

  教学中,我们不要教给学生现成的数学,而是要让学生自我观察、思考、探索研究数学。在研究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时,设计了例举法找最小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猜想、分解质因数比较,一系列开放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来解决问题,自主地进行探究性活动,使学生体念到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挖掘不足有待改善

  1、课初的情境创设虽研究到与例题之间的联系,但过渡得不够好。

  2、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止是一时之效,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预案的设计,课堂中顺学而导坚持学生的学习进取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课后教学反思5

  《鸟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生动描述了“我”从小爱鸟,乐于与鸟儿接近、交谈,终于与鸟儿建立了深厚感情的情景,揭示了“我”在聆听鸟语中所获取的启示,赞美了鸟儿的确是人类的朋友。

  我上了《鸟语》这一课,我体会到创设情境的重要性。让学生处在一个特定的情景中,学生才能读到点、悟到点。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进入鸟类王国,感受鸟儿无拘无束的谈话,学生在交流中成了鸟儿们中的一员,引起他们与鸟儿的共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此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情感在心灵萌动,语言的倾吐完全是“有感而发”。听鸟鸣,学生*时在这方面不注意,或者未曾思考过,如果一味要求学生想象鸟的叫声,学生也许因无法想象而进入思维的低谷。我借助多媒体设计一个活生生的场面,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被唤醒,由鸟声到鸟语找到了知识的新的生长点。在情景中联系文本的语境想象鸟语,我想这一次是学生有意识地听,是听得最认真的一次。它把学生与大自然的距离拉近了,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

  此外,我穿插梳理课文内容的“句式”训练,理解“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一句时,我主要让学生仿照句式进行仿写。但是,由于时间和铺垫不够,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课后,我给了学生较充裕的时间完成了这个排比句的练习,有的说:“我从森林医生啄木鸟那里知道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有的说:“我从喜欢群居的灰椋鸟那里懂得了团结的可贵。”还有的说:“我从善于捕鱼的翠鸟那里懂得了刻苦练习的重要性。”……

  《鸟语》一课蕴含着文本意味的人文素材,在品味语言文字时应与人文教育有机整合,抓住文本内容重点词句来让学生体会、感悟人文内涵。从“勤劳刻苦”、“预报喜讯”、“声声催促”、“倍感亲切”等文字中,感悟到作者的情思,透过蕴涵在文字里的丰富内涵,去触摸作者朴实而积极的人生态度,与鸟结为“知音”、爱鸟、护鸟,巧妙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感化、吸收,直至内化,最后指导学生的自觉行动。

课后教学反思6

  《初冬》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片课文。这是一篇描写初冬早晨的美景的短文。课文主要抓住了“大雾”这个的特点来描写初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文的第一至五自然段,主要描写的是“雾中”的景色,且从远处的塔和小山,写到近处的田野和树林;第六至九自然段讲的是“雾散”后的景色,先写了塔、小山、田野、树林和太阳在雾散后的变化,再写了雾散后还看到其他的景物。本节课主要教学第一部分内容。

  在这节课上,执教者比较注重培养孩子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一、独立识字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所以我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识字教学,执教者采用的是随文识字,让学生通过扩词、补充短语、情景说话的形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巩固生字。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不少汉字,所以教学中执教者采取分层教学,先让识字多的学生当小老师教识字较少的孩子,老师在巡视时关注学生识字情况,做到心里有数;再在教学中详略得当,重点指导“初、雾、耀、稼”等字;第三,在随文识字时把更多的学习、实践的机会留给识字少的孩子,激发了学生独立识字的兴趣,也做到“以学定教”,各得其所。

  二、提取信息能力

  崔峦老师在《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一文中说指出:低年级重点是字、词、句教学。要加强词、句的理解和运用,还要在把课文读正确、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培养提取简单信息的能力。我这节课比较注重句子训练,让学生在每读完一个自然段后,指教者都让他说一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这样学生就能抓住句子中的重点事物,重点词语来理解句子,也培养了学生提取简单信息的能力。

  三、积累背诵能力

  新课标强调了积累语言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是第一位的,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这节课,执教者就比较注重教给孩子一边读一边提取关键词,并借助关键词背诵的方法。抓每一段中的重点事物,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背诵,学生背诵起来就容易多了。大家看到了,这节课上完了,前五个自然段学生基本上都背下来了。

课后教学反思7

  教学拼音已经将近一个月了,这一个月来总是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仔细搜罗,发现确实有许许多多潜在和显在的问题。一点点记录之后,静下心来,整理一番,才发现这些有些问题并不是一时半会儿的,原来“问题”的答案需要“爬山式”的解决过程。这是一个发现,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不是一个一时的结果。问题很多的同时,需要一点一点的去寻找方法,寻求结果。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第一点就是我自身的问题。在拼音教学中,我的教学方法有些单一。有时总是几课的教*用同一种模式,从认图到读拼音,读四声,认字形,再是写拼音。在这样的方式下,孩子们很容易疲倦,自然也学不好。于是我采用了视频教学的方法。从网上找了一套拼音练读的“flash”,让孩子们跟着视频中的小动物一起读拼音。起初发现还是有所用处,但新鲜劲一过,孩子们仍旧无精打采,能跟着视频读的孩子也没几个。该会读的还是会读,该不会读的还是愣在那里,完全跟不上节奏,那个视频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玩具”。

  针对这一点,我觉得,作为一名新教师,我需要向有经验的教师们请教,还需上网看看更好的教学方法。而观看名师教学视频,也是一种十分有效且有益的方式。希望,从接下来一周的拼音教学开始,我能改正教学方法上的缺点,让孩子们能在课堂上有更高的效率,学习有更好的效果。也能将好的教学方法贯彻落实到往后的识字、阅读教学当中。当然,最好的结果就是逐步贯彻好“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方针,做好学生学法的知道,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第二,学生在幼儿园时学习的拼音,还有家乡口音的影响确实十分大。例如在“o”的教学中,孩子们从幼时一直将“o”读成“wo”;而有些学生则是舔着舌头,不知道在说话的时候,该怎么摆放自己的舌头,不管说话还是读拼音,都是将舌头放在上下牙齿间,读出来的音总是不正确。

  幼儿园2-3年的时间培养成的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7天。而一个人已经存在了3年的错误的语音习惯,我想,要纠正他们,需要的是习惯养成的半个周期。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也相信,时间可以纠正很多。这时,需要的就是我们的耐心,还有对孩子们的爱心,再加上对的教学方法。

  第三,家长的问题。由于班里的孩子多是外来务工家庭,很多父母亲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他们也不能准确的读好拼音。例如,在学习“o”的过程中,很多孩子在学校里逐渐适应读正确的“o”,而回到家以后,家长总以为孩子们是读错的,于是再一次教孩子们要读“wo”。据家长们所说,他们有的甚至认为他们自己读的是对的,而认为孩子们没认真听讲,甚至在孩子们跟家长争辩之后受到了大骂。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就会陷入迷茫、混乱,他们不知怎样才是正确的,于是就开始胡读乱读。在学校已经学的,忘了,经过家长“再一次的教育”,乱了,学习自然就没有了效果。

  针对这一点,我觉得给家长一次再次学习的机会也是不错的方法。比如让家长们抽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让她们也学一遍一些基本的拼音。因为现在,我们班已经有许多家长特意在放学后来请教老师一些拼音的读法,生怕教错了孩子。如果能将这样的“家长班”组织起来,并组织好的话,我想,应该还是不错的吧。尽管这只是我个人的设想。

课后教学反思8

  《牧歌》的教学,我认为好的地方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象、表现的机会,从而能够充分展示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

  本节课的教学,我创设了*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玩、唱、跳、想象和创造,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新《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要点。本课把感知放在重要位置。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要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再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通过想象和模仿感受歌曲所反映的生活。最后通过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从唱、跳、伴奏和创造等方面来表现音乐的美。另外,本节课也给了很多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每个学生既是创作者又是表演者和欣赏者。

  但是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如学生学习歌曲的方式还可以更灵活多样,以更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歌词的学习上时间过长,应该充分相信初中年级学生的能力,比较简单的节奏教师只需稍做引导就可学生自主学习。

课后教学反思9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一位学者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课后反思”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的好办法。下面谈谈个人学习《教师如何进行课后教学反思》之后的一些心得体会。首先,通过学习,使我明确了教师在进行课后教学反思时应该从教育观念、教学任务、教学能力以及学生学习行为这四方面开展,进行反思的主要内容有:

  一、教师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了课改的要求,是否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教师要反思这节课我想教什么?我教了什么任务是否全部完成,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较好的突破,同时还有什么收获?

  三、教师要对自己的能与不能有理智的认识。这节课是否运用了新的教法?是否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解决了“学会”问题?是否把握住情感激发点,解决了“乐学”问题?是否把握住思维展开点,解决了“会学”问题?是否把握住能力的生长点,解决了“精学”的问题?

  四、课堂教学成效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因此,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只关注了自己的教法而忽视了主体?学生是否乐意地参与学习,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是否也得到了升华?课后征求学生意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反思尤为重要。

  其次,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要做好课后教学反思,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师要正确认识反思。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认识自己、了解学生,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行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反思之后用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用于自己的实践教学就是改进教学的行动。一边教学一边反思,教学与反思研究相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

  二是教师要提高反思能力。要提高反思能力,应该具备自我监控、教学监控、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言语沟通、评价及教学反思各方面的能力。

  三是教师要写教学反思。课后可以从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学活动是否有“沟通”和“合作”、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这四个方面进行反思。

  总之,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是教师对自我教学的重新构建。通过反思发现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求解决的办法和策略,再监测实施策略的效果,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课后教学反思10

  《山雨》这篇课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大自然那分浓浓的的喜爱之情。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是教学的难点。

  在进行教学时,我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情境中阅读,在探究中感悟,在体验中交流,极力营造一种自由阅读的氛围,让学生在文本世界里自由驰骋。

  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了“读”和“悟”两方面,力求在读读吟吟,想象感悟中引领学生进入一个诗意的雨天。

  (一)教学

  一、初读感知:整体感知时,文本中如诗一般的文字跃动在学生的眼前,等待着学生去品味、欣赏。阅读中,一切都以文本的原生态在对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尊重学个性化的解读。文本中美的文字描写了美的意境,美的意境惟有靠阅读者自己去感悟方能领略,原汁原味的整体感知就是引导学生自己读进文本中,领略文字背后那美的意境。

  二、重点研读赏析:先教给学生赏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反复读,多想象,多感悟,不需要逐字逐句斟酌含义,但要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力求通过品读、积累成诵等多种方式的阅读实践进行不同层次的读,完成全程的阅读。在课堂中完成一篇课文的学习,不应是阅读的结束,而应是阅读的开始。带着课文的学习兴趣去阅读新的作品,对课堂内容进行延续发展,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学习。那我的这节课就引着学生从课文中的文本延伸到了生活中、文学里,不仅是朗读、感悟能力的培养,也是其他能力的训练。

  (二)课后反思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美,同时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能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我的这节课在语文素养的训练上还需要加强,要让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运用落到实处。课文中有很多美的词语、句子,特别是优美的意境课堂中学生好象并没真正感受到,一堂课下来,虽然读了,想了,说了,但显得很空洞。我只是着重考虑要让学生欣赏美文,对语言文字考虑较少,但该如何在教学中不牵着学生鼻子走,又让他们真正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自主的感悟语言文字美?这是我这节课存在的困惑。


《人之初》教学反思10篇(扩展6)

——《三字经》人之初教学设计3篇

《三字经》人之初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

  *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

  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四、复习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五、总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三字经》人之初教学设计2

  教学主题:识字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

  2.学情分析

  虽然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仍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

  3.教材分析

  1.课文选自《三字经》中的四句话,分为两个小节,分别阐述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虽然本课是一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要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一年级下学期,会写字的学习已经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习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一下在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字形学习的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引导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

  4.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

  4.能正确读写“之”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之”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评价任务

  1.借助汉语拼音、课文插图和生活经验,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等7个生字。

  2.通过整体读,个人读,师范读,小组读,把文章读通读顺,理解意思。

  3.通过“反复诵读、以读带讲”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人之初》教学反思10篇(扩展7)

——人之初教学设计3篇

人之初教学设计1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师生)

  2.有关《三字经》的图片和视频。(教师)

  3.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2.追问: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里吗?

  3.教师引言:这个故事出自我们的国学经典《三字经》,今天我们就来学学《三字经》。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 ,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多种方法读准字音,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集中识字奠定了基础。再次朗读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三字一停顿,也是把握文本特点,为体会和理解文本韵律做好准备。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预设:

  (1)“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2)“初”: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此处结合字理演变图)。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始了,也叫人之初。左衣右刀就是“初”。

  (3)“性”:左右结构。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4)“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善良”。

  (5)“习”用字歌记忆:“羽”丢半边就是“习”。

  (6)“教”:左右结构。多音字:jiāo(教书);jiào(教师)。

  (7)“迁”:半包围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并组词。

  (8)“贵”:贝部,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9)“专”:翘舌音,组词:专心致志、专注、专门。

  (10)“幼”:组词:幼儿、幼虫、幼苗。

  (11)“玉”: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字歌:大王怀中一宝石。

  (12)“器”:用具的总称。组词:器皿、器物、武器。巧妙记忆:一只犬四张口。

  (13)“义”:组词:正义、情义、见义勇为、兄弟相拥,义薄云天。

  4.出示字卡,多种方式认读:学生领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四、师生互动,感知韵文

  1.先学后教,理解第一节韵文大意。

  (1)多媒体出示第一节内容,朗读理解。

  ①同桌配合,一人一句对读。要求注意字音,读得流利标准。

  ②同桌交流第一节意思,有困难的请教老师。

  ③自主选择喜欢的 句子汇报自己的理解。

  (2)多媒体出示本课相关画面,教师口述韵文大意。(预设: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只是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孩子的方法最重要、最珍贵的就是专心。)

  (3)学生结合课文,自主说出第一节韵文大意。

  2.先教后学,理解第二节韵文大意。

  (1)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第二节。(师生对读,拍手读,齐读。)

  (2)导学:多媒体出示第一句,抓关键词,引导理解意思。

  ①在这一句中,请你找出一组反义词。(幼和老)

  ②教师导学:“幼不学,老何为”的意思就是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小朋友们能结合老师的"解释把这一句完整地解释一下吗?(预设: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老了就会不懂道理,也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3)多媒体出示第二句,结合图片理解意思。

  ①教师出示玉石和玉器的图片,解释:玉不经过打磨雕琢,是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的。

  ②引学:人也和玉一样,要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请你和同桌一起说说这一句的完整意思。

  五、明确要领,指导书写

  1.强调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课件出示所有要写的生字宝宝:之、近、远、义、相、习、玉。(喜欢哪个生字宝宝就学写哪个字。)

  3.师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1)观察例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书中的书写范例,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3)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描红,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再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 辶”的写法。

  4.教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聪明的小朋友们回家给爸爸妈妈背诵这篇课文吧!比一比谁背诵的《三字经》最多。

人之初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明白深刻的道理。教学准备:《三字经》朗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学习知识,所以他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渐渐的,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翘舌的读音。(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2)学生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读得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生评,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指名讲含义。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三、老师讲故事:周处除三害

  1、从前,有个人叫周处,他个子高,力气大,常常欺负别人。人们背地里都把他和白额虎、大蛟合称为“三害”。后来,周处带着弓箭来到南山把白额虎杀了,然后又去杀大蛟。大蛟受伤逃跑了,周处就一直追。人们看到周处没有回来,以为他死了,都高兴得欢天喜地。周处回来后知道了这一切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下定决心要重新做个好人。后来,他离开了家乡,拜师学艺,终于成为了一个正直的好官。

  2、老师提问:

  大家为什么不喜欢周处?为什么把周处和大蛟、白额虎称为“三害”?

  周处是一出生就是个爱欺负人的坏孩子吗?

  周处后来怎样啦?

  *时你是不是也欺负别的小朋友?

  如果别的小朋友欺负你,你心里会怎样?

  老师小结:

  人出生时都是很善良的,所以我们要一直做个善良的小孩,不要学坏。我们身边有的人小时候都是好孩子,可是长大以后却做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错事。这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接触的人和经历的事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必须得注意,坏事不要做,也不要和坏孩子做朋友。即使做错了事,及时改正了还是好孩子。

  四、课外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小组合作试着表演《周处除三害》

  五、小结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三字经》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三字经》中说的那样做,明白教育和学习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做一个文明有礼、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人。


《人之初》教学反思10篇(扩展8)

——《人之初》教案 (菁选3篇)

《人之初》教案1

  【教材分析】

  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1、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

  2、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

  *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

  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预设:

  (1)“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2)“初”: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此处结合字理演变图)。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始了,也叫人之初。左衣右刀就是“初”。

  (3)“性”:左右结构。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4)“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善良”。

  (5)“习”用字歌记忆:“羽”丢半边就是“习”。

  (6)“教”:左右结构。多音字:jiāo(教书);jiào(教师)。

  (7)“迁”:半包围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并组词。

  (8)“贵”:贝部,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9)“专”:翘舌音,组词:专心致志、专注、专门。

  (10)“幼”:组词:幼儿、幼虫、幼苗。

  (11)“玉”: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字歌:大王怀中一宝石。

  (12)“器”:用具的总称。组词:器皿、器物、武器。巧妙记忆:一只犬四张口。

  (13)“义”:组词:正义、情义、见义勇为、兄弟相拥,义薄云天。

  3、出示字卡,多种方式认读:学生领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四、作业

  认会生字,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指名读生字。

  2、齐读生字。

  二、学习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同桌互读。

  三、师生互动,感知韵文含义

  1、先学后教,理解第一节韵文大意。

  (1)多媒体出示第一节内容,朗读理解。

  ①同桌配合,一人一句对读。要求注意字音,读得流利标准。

  ②同桌交流第一节意思,有困难的请教老师。

  ③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汇报自己的理解。

  (2)多媒体出示本课相关画面,教师口述韵文大意。

  (预设: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只是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孩子的方法最重要、最珍贵的就是专心。)

  (3)学生结合课文,自主说出第一节韵文大意。

  2、先教后学,理解第二节韵文大意。

  (1)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第二节。(师生对读,拍手读,齐读。)

  (2)导学:多媒体出示第一句,抓关键词,引导理解意思。

  ①在这一句中,请你找出一组反义词。(幼和老)

  ②教师导学:“幼不学,老何为”的意思就是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小朋友们能结合老师的解释把这一句完整地解释一下吗?

  (预设: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老了就会不懂道理,也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3)多媒体出示第二句,结合图片理解意思。

  ①教师出示玉石和玉器的图片,解释:玉不经过打磨雕琢,是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

  ②引学:人也和玉一样,要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请你和同桌一起说说这一句的完整意思。

  四、明确要领,指导书写

  1、强调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课件出示所有要写的生字宝宝:之、近、远、义、相、习、玉。(喜欢哪个生字宝宝就学写哪个字。)

  3、师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1)观察例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书中的书写范例,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3)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描红,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再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辶”的写法。

  4、教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聪明的小朋友们回家给爸爸妈妈背诵这篇课文吧!比一比谁背诵的《三字经》最多。

  五、作业

  背熟课文,书写生字。

《人之初》教案2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人之初性相近习相远玉石意义。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的形式,整体感知了《三字经》,同学们知道这两节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品读一下。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引导学生结合朗读感受,初步理解这两节《三字经》的内容。

  明确:第一节:讲了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说明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第二节:讲了一个人如果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就会一事无成,是要后悔的;一个人只有经过刻苦磨炼,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理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句。

  明确: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这种善良的本性,每个人都相同,后来因为个人的学习、成长环境不一样,性情便产生了很大的差别。

  3、理解“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一句。

  明确:如果在一个人幼小的时候不施以良好的教育,那么他的性情便会因为受到过不好的影响而有所改变。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4、理解“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一句。

  明确: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因为年少不肯及时学习,将来长大后,能有什么成就和作为呢?

  5、理解“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句。

  明确:玉是一种可以用来当装饰品的石头,如果不打磨、雕刻它,就不能使它成为人见人爱的.美器。同样的道理,人如果不肯勤奋求学,就不会懂得礼节和道义。

  6、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加一加”识字法。

  明确:“加一加”识字法就是利用以往学过的独体字加上偏旁变成新字的方法。如本文中的生字“初”,就是“刀”加上衣字旁“衤”变成的;“性”是“生”加上竖心旁“忄”变成的;“近”“迁”“远”,分别是“斤”“千”“元”加上走之旁“辶”变成的。运用这种方法识字,既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学习生字的乐趣,也可以让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生字的写法。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谈话总结:本文通过两节朗朗上口的《三字经》,让我们懂得了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明白了从小用功学习、刻苦磨炼,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人之初》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等7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流畅地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识字兴趣,培养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感受国学的博大精深。

  4.通过对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句话的理解,让学生真正明白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认识13个生字,正确美观书写7个生字。

  难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课前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

  3.有条件的同学,课前可以上网或借助工具书,了解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吗?(播放视频)(听完故事,你们想到了什么?

  2.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人之初》,感受国学的博大精深。

  二、预习反馈

  1.出示学案完成全面、书写认真的学生名字,榜上有名的每位同学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

  2.展示部分同学的高质量预习提纲或课本(书写认真、完成全面)。

  3.表扬填写预习检查统计表比较认真的小组长:

  4.展示朗读:

  指名小组内4号同学开火车朗读课文,读后自我评价。其它同学纠正易读错字正音,提出合理建议。(注意纠正之、初、善、专这四个翘舌音)

  三、指导写字

  1.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

  2.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

  3.我的记字办法多。

  (1)常规识字:

  加一加:换一换:

  比一比:组词法:

  减一减:其它办法:

  (2)趣味识字

  4.小组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5.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价并补充。(a、该小组用了哪些识字方法b、用了哪种趣味识字方法?c、我想补充以下内容:)

  6.巩固检测:打乱顺序抢读生字。

  7.生字我会写。

  (1)观察课本田字格中的生字,想想怎样写正确,写美观,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2)易写错的字:之、义、远、近

  8.二人展示:展示笔顺及占格。

  9.师范写

  四、课后练习

  1.正确书写生字。

  2.能用生字组词并说句话。

  第二课时

  一、读文引入

  1.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

  2.把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

  3.齐读课后习题中的词语。

  二、文本细读

  1.读课文,画出自己深受启发的句子,多读几遍,谈谈自己的体会。

  2.试着和小组内同学分工朗读课文。

  3.学生质疑: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句子?

  4.小组展示朗读课文。

  (方式:可以拍手打节奏读,可以齐声读。也可以分句接读)

  5.生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6.汇报自己深受启发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出节奏,谈谈自己的体会。

  7.教师点拨:(预设)

  (1)、人之初,性本善: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细心加以教导的话,本来善良的天性也会变坏的。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这句的意思是: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一块没有经过雕琢的玉,是不能成为美玉的。一个人不经过教育,是不明白道理的。

  8.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三、拓展延伸:

  1.背诵课文。

  2.续背《三字经》的其它章节,看谁背又快又多。

  3.造句

  善良:------

  专心:------


《人之初》教学反思10篇(扩展9)

——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 (菁选2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1

  第一课时

  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

  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预设:

  (1)“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2)“初”: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此处结合字理演变图)。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始了,也叫人之初。左衣右刀就是“初”。

  (3)“性”:左右结构。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4)“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善良”。

  (5)“习”用字歌记忆:“羽”丢半边就是“习”。

  (6)“教”:左右结构。多音字:jiāo(教书);jiào(教师)。

  (7)“迁”:半包围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并组词。

  (8)“贵”:贝部,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9)“专”:翘舌音,组词:专心致志、专注、专门。

  (10)“幼”:组词:幼儿、幼虫、幼苗。

  (11)“玉”: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字歌:大王怀中一宝石。

  (12)“器”:用具的总称。组词:器皿、器物、武器。巧妙记忆:一只犬四张口。

  (13)“义”:组词:正义、情义、见义勇为、兄弟相拥,义薄云天。

  3、出示字卡,多种方式认读:学生领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四、作业

  认会生字,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指名读生字。

  2、齐读生字。

  二、学习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同桌互读。

  三、师生互动,感知韵文含义

  1、先学后教,理解第一节韵文大意。

  (1)多媒体出示第一节内容,朗读理解。

  ①同桌配合,一人一句对读。要求注意字音,读得流利标准。

  ②同桌交流第一节意思,有困难的请教老师。

  ③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汇报自己的理解。

  (2)多媒体出示本课相关画面,教师口述韵文大意。

  (预设: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只是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孩子的方法最重要、最珍贵的就是专心。)

  (3)学生结合课文,自主说出第一节韵文大意。

  2、先教后学,理解第二节韵文大意。

  (1)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第二节。(师生对读,拍手读,齐读。)

  (2)导学:多媒体出示第一句,抓关键词,引导理解意思。

  ①在这一句中,请你找出一组反义词。(幼和老)

  ②教师导学:“幼不学,老何为”的意思就是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小朋友们能结合老师的解释把这一句完整地解释一下吗?

  (预设: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老了就会不懂道理,也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3)多媒体出示第二句,结合图片理解意思。

  ①教师出示玉石和玉器的图片,解释:玉不经过打磨雕琢,是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

  ②引学:人也和玉一样,要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请你和同桌一起说说这一句的完整意思。

  四、明确要领,指导书写

  1、强调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课件出示所有要写的生字宝宝:之、近、远、义、相、习、玉。(喜欢哪个生字宝宝就学写哪个字。)

  3、师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1)观察例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书中的书写范例,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3)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描红,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再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辶”的写法。

  4、教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聪明的小朋友们回家给爸爸妈妈背诵这篇课文吧!比一比谁背诵的《三字经》最多。

  五、作业

  背熟课文,书写生字。

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2

  [教学目标]

  1、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性”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近”等7个生字。

  2、认读“初始、初夏、性格、个性”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背诵课文。

  难点:联系生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谈话导入

  1、《三字经》是*众多传统儿童启蒙读物中最著名、最典型的一种。宋朝之后的读书人基本上由此启蒙。《三字经》让我们懂得了许多礼仪之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

  2、教师播放小学生《三字经》舞蹈表演视频和朗读视频。(学生观看)

  3、观看了视频,你们是不是也想自己来表演?不急,我们先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领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3、自学检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4、出示拼音,自我检查哪些字读错了。教师重点指导正音。

  (1)翘舌音的字:之、初、善、专。

  (2)多音字:教,jiāo(教书);jiào(教师)。

  5、小组比赛读生字。

  三、朗读课文,熟悉文本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互相帮助。

  3、小组比赛读课文,看看谁读得最流利。

  4、师生拍手读。

  四、学习第1小节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

  2、师生交流不懂的地方。

  3、教师讲解重点词的含义。(苟:如果,假如;乃:就;迁:改变、变化。)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文意。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天性虽然相近,但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环境、教育不一样,因此所形成的习性、习惯也就相差很远。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教育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专心致志、坚持不懈。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第1小节。

  6、读一读,连一连。

  人之初 贵以专 苟不教 性本善 教之道 性乃迁

  五、写字指导“之”“远”“近”

  1、观察占格、结构。

  2、教师讲解,范写。(重点是“之”和走之旁的书写,*捺要舒展。)

  3、学生口述笔顺书空。

  4、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

  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比赛读。

  二、研读课文,学习第2小节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

  2、教师答疑解惑,师生交流。(宜:适宜,合适;琢:雕刻;义:道理。)

  3、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文意。

  4、教师讲解,学生体会文意。

  (1)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玉石不加打磨雕琢,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不能成才。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1)师:你们认为哪句话对你们的启示最大?为什么?

  (2)师: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你们小时候就应该怎么样?(学生自由回答)

  三、再读课文,尝试背诵

  1、接龙读。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师生齐读。

  3、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4、师生互动,考考你。

  (1)教师考学生。教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教师。学生说上句,教师接下句。

  5、全班拍手背诵全文。

  6、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四、写字指导,读记词语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

  2、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3、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呢?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义:起笔是一点,要在一撇一捺交叉的中线位置。

  5、认读课后“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教学板书]

  人之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教学反思]

  本课所学内容是《三字经》的一部分,主要是从教育和学习两个方面来讲的。本文内容虽然读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理解起来较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课伊始,我播放了生动活泼的舞蹈视频和朗读视频。通过直观的感受,学生们很快就进入学习的氛围中。

推荐访问: 反思 人之初 教学 《人之初》教学反思【10篇】 《人之初》教学反思1 《人之初》教学反思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