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孤雁》赏析3篇【通用文档】

《孤雁》赏析3篇【通用文档】

时间:2023-01-06 13:06:01 来源:网友投稿

《孤雁》赏析1  《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译文翻译  一只离群孤雁,不想饮水,不肯进食,只是低飞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孤雁》赏析3篇【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孤雁》赏析3篇【通用文档】

《孤雁》赏析1

  《孤雁 》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译文翻译

  一只离群孤雁,不想饮水,不肯进食,只是低飞哀叫,思念追寻它的同伴。

  雁群消失在云海之间,谁来怜惜着天际孤雁?

  放眼望尽天涯,好像看到同伴身影;哀鸣响震山谷,好像听到同伴的声音。

  野鸦不解孤雁心情,只顾自己鸣噪不停。

  注释解释

  ①饮啄:鸟类饮水啄食。

  ②万重云:指天高路远,云海弥漫。

  ③望尽:望尽天际。

  ④意绪:心绪,念头。

  ⑤鸣噪:野鸦啼叫。自:自己。一作“亦”。

  创作背景

  《孤雁》 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 出川,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

  诗文赏析

  首联“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唤出“孤雁”,“不饮啄”。写得孤雁有品骨。孤雁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单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不饮啄”体现出孤雁的执着,不达目的绝不放弃的决心。寄寓诗人当时渴望与亲人朋友团聚的心情。

  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境界忽然开阔。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和迷茫。“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这一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诗人所思念的不单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不停地望,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声声,不停地唤,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从中体现出诗人流离失所,生活困苦,又没有亲人和朋友可以依靠的状态。“犹”和“更”道出了诗人心中的沉重的悲哀与伤痛。

  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坚持不懈。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孤雁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虽然命薄但是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就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是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甚至还有光和影,能给读者以“立体感”。

  全诗以孤雁象征自己。诗写的是孤雁,无一字涉及诗人自己。但通过这只不饮不啄、穿飞哀鸣、思寻伙伴的失群的孤雁间接暗示了诗人在战乱中只身颠沛流离、怀念亲朋的情怀。

《孤雁》赏析2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解释】

  一行行大雁飞回塞外不见了,你这失群的一只要飞到哪里?暮雨中呼唤伙伴,见到寒冷的塘水想下去休息却又迟疑。偷偷掠过低浮的渚云,与关塞的冷月相伴。未必会遇到弓箭的射击,但独自飞行毕竟害怕。

  几阵齐飞的旅伴,全部回到了塞上,只有你这孤雁,不知独自飞向何方。暮雨中,你悲凄地呼唤丢失的伙伴,你想栖息,却又迟疑畏惧不下寒塘。渚上低暗,你孤独地穿越过了云层;只有关山的冷月,伴随你孤苦凄凉。虽然你未必会遭暗算,把生命葬丧,只是失群孤飞,毕竟叫人疑惧恐慌。

  【解释】

  归塞:回到塞上。

  尔:这里指孤雁。

  渚:水中小洲。

  【赏析】

  诗人咏雁自喻,以孤雁的孤独来衬托自已。一个“孤”字就是全篇“诗眼”,将全诗的神韵、意境凝聚在一起,浑然天成。全诗描写传神,刻画形象,意境凄婉,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这首诗题名《孤雁》,全篇皆实赋孤雁,“诗眼”就是一个“孤”字。一个“孤”字将全诗的神韵、意境凝聚在一起,浑然天成。

  为了突出孤雁,首先要写出“离群”这个背景。所以诗人一开头便说:“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作者本是江南人,一生中常在巴、蜀、湘、鄂、秦、陇一带作客,多天涯羁旅之思。此刻想是站在驿楼上,极目远望:只见天穹之下,几行鸿雁,展翅飞行,向北而去。渐渐地,群雁不见了,只留下一只孤雁,在低空盘旋。我们从“归塞”二字,可以看出雁群是在向北,且又是在春天;因为只有在春分以后,鸿雁才飞回塞外。这两句中,尤应注意一个“行”字,一个“独”字。有了“行”与“独”作对比,孤雁就突现出来了。“念尔”二字,隐蕴诗人同情之心。古人作诗,往往托物寓志,讲究寄兴深微。“念尔”句写得很妙,笔未到而气已吞,隐隐地让一个“孤”字映照通体,统摄全局。“独何之”,则可见出诗人这时正羁留客地,借孤雁以写离愁。

  颔联“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是全篇的警策。第三句是说失群的原因,第四句是说失群之后仓皇的表现,既写出当时的自然环境,也刻画出孤雁的神情状态。时间是在晚上,地点是在寒塘。暮雨苍茫,一只孤雁在空中嘹嘹呖呖,呼寻伙伴。那声音是够凄厉的了。它经不住风雨的侵凌,再要前进,已感无力,面前恰有一个芦叶萧萧的池塘,想下来栖息,却又影单心怯,几度盘旋。那种欲下未下的举动,迟疑畏惧的心理,写得细腻入微。可以看出,作者是把自己孤凄的情感熔铸在孤雁身上了,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读来如此逼真动人。诚如近人俞陛云所说:“如庄周之以身化蝶,故入情入理,犹咏鸳鸯之‘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替鸳鸯着想,皆妙入毫颠也。”(《诗境浅说》)颈联“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是承颔联而来,写孤雁穿云随月,振翅奋飞,然而仍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渚云低”是说乌云逼近洲渚,对孤雁来说,便构成了一个压抑的、恐怖的氛围,孤雁就在那样惨澹的昏暗中飞行。这是多么令人担忧呵!这时作者是在注视并期望着孤雁穿过乌云,脱离险境。“关月”,指关塞上的月亮,这一句写想象中孤雁的行程,虽非目力所及,然而“望尽似犹见”,倾注了对孤雁自始至终的关心。这两句中特别要注意一个 “低”字,一个“冷”字。月冷云低,衬托着形单影只,就突出了行程的艰险,心境的凄凉;而这都是紧紧地扣着一个“孤”字。唯其孤,才感到云低的可怕;唯其只有冷月相随,才显得孤单凄凉。

  诗篇的最后两句,写了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是说孤雁未必会遭暗箭,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从语气上看,象是安慰之词──安慰孤雁,也安慰自己;然而实际上却是更加耽心了。因为前面所写的怕下寒塘、惊呼失侣,都是惊魂未定的表现,直到此处才点明惊魂未定的原因。一句话,是写孤雁心有余悸,怕逢矰缴。诗直到最后一句“孤飞自可疑”,才正面拈出“孤”字,“诗眼”至此显豁通明。诗人飘泊异乡,世路峻险,此诗以孤雁自喻,表现了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孤雁》赏析3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却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注释】①张炎(1248-1319)南宋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②长门:汉武帝时,陈皇后被打入长门冷宫。

  1.孔行素《至正直记》载:张炎尝赋孤雁词,有云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人皆称之曰张孤雁。其中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一句该怎么理解?(分)

  2.这首词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该句是说雁群飞行能排成一字或人,而孤雁单飞排不成字,故说写不成书信,只能成一点,带回一点相思。

  2.词作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词人身世飘零之感与家国之痛。全词紧扣一孤字展开描写,烘托渲染,以物喻人,将咏物与抒情合而为一,通过对孤雁的描绘,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感尽蕴含在对孤雁这一形象的描绘中。

  注释

  ⑴楚:泛指南方。

  ⑵恍(huǎng)然:失意貌。

  ②自顾影:对自己的孤独表示怜异之意。

  ⑶自顾影:顾影自怜,对自己的孤单表示怜惜。

  ⑷下寒塘:崔涂《孤雁》诗: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⑸写不成书:雁飞行时行列整齐如字,孤雁而不成字,只像笔画中的一点,故云。这里还暗用了苏武雁足传书的故事。

  ⑹因循:迟延。

  ⑺残毡拥雪:用苏武事。苏武被匈奴强留,毡毛合雪而吞食,幸免于死。这里喻指困于元统治下有气节的南宋人物

  ⑻荏苒(rěn rǎn):展转不断。

  ⑼谩:漫,徒然的意思。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被打入长门冷宫。这里用长门宫的寂寞冷落来形容孤雁的凄凉哀怨。

  ⑽锦筝:筝的美称。古筝有十二或十三弦,斜列如雁行,称雁筝,其声凄清哀怨,故又称哀筝。《晋书桓伊传》抚哀筝而歌怨诗。

  ⑾蓦地:忽然。

  ⑿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北方。

  译文

  在空阔的楚江夜晚,我痛心突然被惊散后,自己已脱离雁群万里之远。顾影自怜,想到飞下寒塘,只见地面一片眼前草枯沙净,江水*阔伸向遥远天边。孤单一只的我无法排成字形,只能寄去相思情意的一点。还生怕这样徘徊迁延会耽误北地吞毡嚼雪的故人,传达他们眷念故园的心愿。

  有谁会可怜我长途飞行的艰难?让我想起深夜孤居长门宫的皇后,锦筝弹着心中无限的幽怨。料想自己的伴侣还栖宿在芦花中,他们是否正惦念我在春前,会转程从旧路飞回北边。我仿佛听到他们在暮雨中声声呼唤,只怕在边塞突然相见。这样当双燕归来后栖息于画帘半卷的房檐,我也不会羞惭。

  赏析:

  《解连环孤雁》是宋末词人张炎在南宋灭亡后创作的的咏物词。此词描写了一只离群失侣的孤雁独自在江野彷徨的凄苦情景,抒发了作者自己羁旅漂泊的愁怨,委婉地流露出故人之思和亡国之痛。全词将咏物、抒怀、叙事紧密结合,构思巧妙,体物细腻,委婉缠绵,情意隽永。

  这首词咏孤雁,实则借孤雁寄托作者宋亡后的伤感,也反映了宋遗民普遍生活体验及感触,具有典型意义。上阕前三句写孤雁失群;接着写失群后的孤独。写不成书两句,是写雁群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孤雁单飞排不成字,故说写不成书信,只能成一点,带回一点相思。从而巧妙地表达出前朝对遗民的思念。下阕承前,叹息北去的南宋宫室艰难险恶的处境。而孤雁只能在夜雨中哀鸣,若是能在玉门关重新见到离失的伴侣,该是何等的惊喜!全词多处用典,堪称咏雁佳句。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以困顿惆怅的情怀起笔 ,伴孤雁一起飞来。用孤雁写自身。楚江,指湖南地方。衡阳有回雁峰 ,又雁多经潇湘。潇湘、衡阳皆楚地。孤字 ,点出只雁离群万里。这三句写出了孤雁之遭际,使人意识到了作者心绪之凄惨。南宋末年,国势垂危,生于此时的词人,对于时局自己深感无能为力 ,不胜忧愤,只好借物抒怀。以寄托一腔幽怨。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天远。顾影,表示有深自珍惜。在惊魂未定之际,目光所到之处,只是枯草*沙,一片寂寥。来亦孤单,去也孤单,只好徘徊顾影,使人进一步体味它的孤独。写不成书,古人常以雁为传书使者。群雁飞行,常成一字排开,但这只孤雁却只能单飞,所以说只寄得、相思一点。激起人们多少相思之苦与家国之苦,已无从分辨。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这是为雁立传,可以看到作者思想轮廓。表面上是说孤雁误了寄书,和苏武托雁寄书的心事。残毡拥雪,用苏武武卧啮雪 ,与旃(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事表达心声。

  因离群万里,因而谁怜旅愁荏苒。荏苒表达迁延的意思。有谁怜念这与日俱增的孤独的旅愁呢?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说长门夜悄与锦筝弹怨。典出汉武帝陈皇后罢退长门宫故事。这里提出长门灯暗的宫廷,谩字,极度渲染孤雁的哀怨。这里讲长门的夜哭,锦筝的清怨,表达作者的思旅的心绪。

  想念远方伴侣 ,是不是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伙伴们春天到来之前,应该回北方去了。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随即是个飘渺的幸福的设想。玉关春雨,北地黄昏,却是将怎样和旅伴们重见呢?怕字含意深微。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长期的期待与渴望,一旦相见期近,反怕春期之骤至。虽能相见也无愧于寄身画栋珠帘双双紫燕了。

  张炎词善于咏物。从咏物词的整个方法、风格和寄意来说,一首咏孤雁的《解连环》更有代表性。张炎因此咏孤雁词人称张孤雁。在咏物的方法上,这首《解连环》最为出色。通过对孤雁的描绘,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感尽蕴含在对孤雁这一形象的描绘中。

推荐访问: 赏析 孤雁 《孤雁》赏析3篇 《孤雁》赏析1 一首《孤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