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事迹材料 > 2023年何玥事迹观后感3篇(完整文档)

2023年何玥事迹观后感3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2-16 15:30:07 来源:网友投稿

何玥事迹观后感1  今天老师让我们看了《感动*》的一个片段,是关于何玥姐姐的故事的。看了这个片段,我感触多多。  我们先看了视频,何玥姐姐才12岁,就被诊为不治之症。一般人看到了这个消息,都会吓晕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何玥事迹观后感3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何玥事迹观后感3篇(完整文档)

何玥事迹观后感1

  今天老师让我们看了《感动*》的一个片段,是关于何玥姐姐的故事的。看了这个片段,我感触多多。

  我们先看了视频,何玥姐姐才12岁,就被诊为不治之症。一般人看到了这个消息,都会吓晕过去,但,她没有,她思索了一阵,很坚定的告诉她爸爸:“我要捐赠我所有能用的器官!”爸爸没有同意。当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半个月时,一般人知道了,吓都给吓死了,但,她没有。她又是很坚定对她爸爸说:“我要捐赠我所有能用的器官!”爸爸还是没同意。当她和她爸爸看到一个藏族小伙儿也患了不治之症,正在想该怎么帮助他时,一般人只会说一句:“好可怜啊!”便没再说、做什么。但,她还是没有。她反而用更坚定的声音说:“我要捐赠我所有能用的器官!”爸爸终于同意了。于是,他们签署了无偿捐献器官的协议。正如主持人所说的:“她是感动*里面最小的,她才12岁,但她的心却那么大。”

  是的,大爱无疆,她在被病魔折磨的时候仍然没有忘记帮助他人,她,就是感动*年度人物——何玥。

何玥事迹观后感2

  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导致脑死亡。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虽然我们的女儿没了,但我们帮她完成了心愿,我们很欣慰!”在演播室,何玥的"父母从走上舞台的那一刻起,就几度泣不成声。

  去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之时,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9月初,她的病情突然复发,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在听说生命只剩3个月时,何玥做出了父母亲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

  那天,何玥对刚打工回家的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吓了一大跳的父亲把何玥骂了一顿,因为按桂林老家的风俗,人死后尸体被剖开无异于大逆不道。何玥哭了:“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最终,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11月17日凌晨0时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凌晨4时,她的两个肾被送到*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在旁人眼里,何玥一直是个品学兼优有爱心的孩子。家里满满一面墙贴着“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曾让父母捐出一个月的工资。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却要把钱捐给更需要的人……

  为了给小何玥治病,何玥父母已经欠下了10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也从未主动找过接受何玥器官救助的患者。他们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


何玥事迹观后感3篇扩展阅读


何玥事迹观后感3篇(扩展1)

——感动*何玥观后感5篇

感动*何玥观后感1

  今天老师让我们看了《感动*》的一个片段,是关于何玥姐姐的故事的。看了这个片段,我感触多多。

  我们先看了视频,何玥姐姐才12岁,就被诊为不治之症。一般人看到了这个消息,都会吓晕过去,但,她没有,她思索了一阵,很坚定的告诉她爸爸:“我要捐赠我所有能用的器官!”爸爸没有同意。当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半个月时,一般人知道了,吓都给吓死了,但,她没有。她又是很坚定对她爸爸说:“我要捐赠我所有能用的器官!”爸爸还是没同意。当她和她爸爸看到一个藏族小伙儿也患了不治之症,正在想该怎么帮助他时,一般人只会说一句:“好可怜啊!”便没再说、做什么。但,她还是没有。她反而用更坚定的声音说:“我要捐赠我所有能用的器官!”爸爸终于同意了。于是,他们签署了无偿捐献器官的协议。正如主持人所说的:“她是感动*里面最小的,她才12岁,但她的心却那么大。”

  是的,大爱无疆,她在被病魔折磨的时候仍然没有忘记帮助他人,她,就是感动*年度人物——何玥。

感动*何玥观后感2

  十个人,十段故事,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我接触不到,无法想象他们的伟大,处境完全不同,又怎能体会?但是何玥,我却能真正体会到她的不易。

  死,对我们来说,这是多么遥远的一个字眼!无法想象它是如何降临的,或许,它离我们还有无数个光年的距离,而它与病床上那个瘦弱的人儿,却是无比贴近,死神的镰刀,随时随地会夺取她的生命,她与死神抗争,争夺留在这个世界的时间,或许只是为了完成遗愿,凭着执念坚持着。

  她的愿望——捐献器官。得知将死,她脸上没有惶恐,没有惊慌,甚至连一丝理所当然的难以置信都找不到。*静,*静得让所有人都震惊了的一句话从她口中逸出:“我死之后,请把我的器官捐献掉。”试问,她要有多么强大的承受能力,才能面不改色地,说出这番话?!

  那一天,死神带走了她的生命,那短暂的,只延续了十二个春秋的生命!

  她父母妥协了,她的意愿,被他们理解、实现。

  她唱着《*》离开人世,*为她骄傲,*,也为她骄傲!

  生的*凡,死的伟大!八个字,概括她一生,简单,而又轰轰烈烈。

  她,也只是一个孩子,与我们同龄的孩子!她不是不害怕死亡,只是,她有勇气去面对!

  我自问,没有勇气让刀子划过我的皮肤,那森寒的、让人不寒而栗的刀锋是怎样划过身体,我不愿去想象,即使那是在离开人世之后!

  何等坚强的内心、何等坚定的信念铸就了这个女孩!那瘦弱的身子里,强大坚韧的魂魄令人无法直视!

  她的坚强,并不是看透了生死,而是因为她已经考虑清楚要为国家尽自己的力量,于是,她选择了坚强。

  我或许早已吓得双唇惨白,双腿发抖,面无人色,她却能*静地接受,并且想到自己能为国家、为人民尽自己最后的力量,抱着对祖国的热爱,怀着身为少先队员的骄傲,静静离开,甚至不求人知道……

  ——同样是人啊!那些身居高位的人,将国家收入纳入口袋,而她,如此*凡,却为国家奉献出了一切!忍不住问:他们,真的,是一个国家的人吗?

  有人,能笑谈无辜的人的生死,心安理得地做着人神共愤的事,有人,却为了延续一两个人的生命,双手献上一切!

  为何那么多“人”,活了那么多年的“人”,学会了中饱私囊、勾心斗角,还比不上那个纯粹的、瘦弱且强大的小女孩……

  胸前的红领巾似乎蓦地变沉重了,何玥让我明白,它代表着的,是责任!

  社会,各种人都有,无法强求所有人,但至少,我可以要求我自己向她学习!

  我固然做不到如此伟大,但至少,当老人摔倒,我会扶起,即使那是碰瓷,人,不能对不起良知,我没有善良到像何玥一样,贡献出一切,但却能对得起良心!

  少年强,则国强!

  我们相信,何玥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在人们心中,她的器官,在别人的体内散发着活力,她的精神,会以一种永恒而深刻的形式,活在所有知道她事迹的人心中,唤醒*人身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她,还未曾离开!

  她多么傻,为国无私奉献,却连一丝报酬都没有拿到,但是,她傻得可爱!她傻得令人敬佩!她,是*的骄傲!相信,也是人类的骄傲!

  请永远记得,这个纯洁善良无私坚强的女孩,将她的名字刻在心底,她叫——何玥!

感动*何玥观后感3

  20xx的“感动*”中有一名女孩,使我感慨良深。她有着超人的意志,也有着天使一般的心。她的无私,她的伟大,感染了所有人。她就是“最美女孩”——何玥。

  何玥是一名12岁的小学生,品学兼优的她是父母最大的希望,家中挂满墙壁的各种奖状,让旁人羡慕不已。但是何玥却患上了不治之症,这对她的父母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她的父母四处打工,借钱为何玥筹治疗费用。何玥非常懂事,常常忍着病痛不想让父母担心,难过,还不停的安慰父母。

  但是弱小的身躯怎能抵挡的住剧烈的病痛呢?20xx年11月,何玥因为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而脑死亡了。她在弥留之际做出了一个让她的父母难以接受的决定——将器官捐献。她的父母虽然不同意,但这是何玥的遗愿,她的父母不得不强忍着内心的痛来实现女儿的遗愿。

  11月17日凌晨4时,何玥的肾成功的移植给了181医院的两名患者。两位患者知道了何玥的事迹之后,将何玥的遗像供奉了起来。

  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久长的生命。我们要以行动,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赛涅卡

  其实,你不曾离开!

感动*何玥观后感4

  今天老师让我们看了《感动*》的一个片段,是关于何玥姐姐的故事的。看了这个片段,我感触多多。

  我们先看了视频,何玥姐姐才12岁,就被诊为不治之症。一般人看到了这个消息,都会吓晕过去,但,她没有,她思索了一阵,很坚定的告诉她爸爸:“我要捐赠我所有能用的器官!”爸爸没有同意。当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半个月时,一般人知道了,吓都给吓死了,但,她没有。她又是很坚定对她爸爸说:“我要捐赠我所有能用的器官!”爸爸还是没同意。当她和她爸爸看到一个藏族小伙儿也患了不治之症,正在想该怎么帮助他时,一般人只会说一句:“好可怜啊!”便没再说、做什么。但,她还是没有。她反而用更坚定的`声音说:“我要捐赠我所有能用的器官!”爸爸终于同意了。于是,他们签署了无偿捐献器官的协议。正如主持人所说的:“她是感动*里面最小的,她才12岁,但她的心却那么大。”

  是的,大爱无疆,她在被病魔折磨的时候仍然没有忘记帮助他人,她,就是感动*年度人物——何玥。

感动*何玥观后感5

  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已,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习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摘自颁奖词。

  12岁的女孩何玥查出自已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她静静地躺在医院里,当她得知自已的生命只有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已的器官捐给那些有需要的人。

  那天,何玥对爸爸妈妈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父母吓了一大跳,把何玥骂了一顿,因为按老家的风俗,人死后尸体被解剖是大逆不道的。何玥哭了:“我想把生命奉献出来!让我的生命得到延续,同时我也想让我的生命更有价值,哪怕只是一点点……”最后父母含着泪同意了。

  11月份17日,何玥离开了人世。“虽然我们的女儿没了,但我们帮她完成了心愿,我们很欣慰!”在演播室里,何玥的父母从走上台那一刻起就几度泣不成声。

  何玥离开了我们,但她瘦弱的身躯呈现出来的却是感人的力量,我觉得何玥还在这里,虽然我们看不见她,但她的故事永远流传!


何玥事迹观后感3篇(扩展2)

——感动中国何玥观后感 (菁选8篇)

感动中国何玥观后感1

  20xx的“感动*”中有一名女孩,使我感慨良深。她有着超人的意志,也有着天使一般的心。她的无私,她的伟大,感染了所有人。她就是“最美女孩”——何玥。

  何玥是一名12岁的小学生,品学兼优的她是父母最大的希望,家中挂满墙壁的各种奖状,让旁人羡慕不已。但是何玥却患上了不治之症,这对她的父母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她的父母四处打工,借钱为何玥筹治疗费用。何玥非常懂事,常常忍着病痛不想让父母担心,难过,还不停的安慰父母。

  但是弱小的身躯怎能抵挡的住剧烈的病痛呢?20xx年11月,何玥因为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而脑死亡了。她在弥留之际做出了一个让她的父母难以接受的决定——将器官捐献。她的父母虽然不同意,但这是何玥的遗愿,她的父母不得不强忍着内心的痛来实现女儿的遗愿。

  11月17日凌晨4时,何玥的肾成功的`移植给了181医院的两名患者。两位患者知道了何玥的事迹之后,将何玥的遗像供奉了起来。

  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久长的生命。我们要以行动,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赛涅卡

  其实,你不曾离开!

感动中国何玥观后感2

  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默读着何玥的颁奖词,她的故事又一次涌上心头。

  比我大三岁的女孩何玥,是个一爱一学一习一,有一爱一心的孩子。她的家里满满一面墙都贴着她的三好学生之类的奖状。她还 让父母给灾区捐出了一个月的工钱。得了脑瘤的何玥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月17日,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人。

  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自己,住得宽敞明亮,上学车接车送,在上课时有时还 调皮捣蛋。在下课时有时还 为了一个玩具飞盘争的面红耳赤,甚至撞倒旁边的同学。。。这些和12岁的何玥相比形成了多大的反差啊!

  何玥的故事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还 有更多……

感动中国何玥观后感3

  今天,我观看了《感动*》,令我印象最深人物的是一个小女孩——何玥。

  何玥在小学即将毕业的时候,不幸患上了恶性小脑胶质瘤。尽管何玥在努力地与病魔抗争着,但是,医生还是告诉她,她的生命维持不了三个月,这让何玥的家人痛苦万分、悲痛欲绝,在何玥的生命烛火即将燃尽的时候,何玥说,她的遗愿是在死亡之后把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器官的人,这一句话震动了何玥的家人,她的父母起初不同意,他爸爸还骂了她一顿,但是,最后他们还是尊重了何玥的遗愿,在何玥的生命烛火燃尽之时,她的器官拯救了三个人,还有一个受益者—索朗旺青都跑来感谢何玥,是何玥让他获得了重生,但是何玥的家人心里是什么滋味啊!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眼睁睁的.看着别人有困难而不去帮助,甚至家人需要你身体的器官也绝不捐献,这些人和何玥比起来是多么的卑微啊!我们要学习何玥先人后己的这种精神!

感动中国何玥观后感4

  今天,我观看了《感动*》,令我印象最深人物的是一个小女孩——何玥。

  何玥在小学即将毕业的时候,不幸患上了恶一性一小脑胶质瘤。尽管何玥在努力地与病魔抗争着,但是,医生还 是告诉她,她的生命维持不了三个月,这让何玥的家人痛苦万分、悲痛欲绝,在何玥的生命烛火即将燃尽的时候,何玥说,她的遗愿是在死亡之后把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器官的人,这一句话震动了何玥的家人,她的父母起初不同意,他爸爸还 骂了她一顿,但是,最后他们还 是尊重了何玥的遗愿,在何玥的生命烛火燃尽之时,她的器官拯救了三个人,还 有一个受益者—索朗旺青都跑来感谢何玥,是何玥让他获得了重生,但是何玥的家人心里是什么滋味啊!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眼睁睁的看着别人有困难而不去帮助,甚至家人需要你身体的器官也绝不捐献,这些人和何玥比起来是多么的卑微啊!我们要学一习一何玥先人后己的这种一精一神!

感动中国何玥观后感5

  《2013感动*颁奖礼》我认真观看后,觉得那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虽然感动我的人很多,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何玥。

  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2012年11月脑死亡。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何玥做出了父母亲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激动地看过《感动*颁奖礼》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他们的这些行为符合了我们共同的价值标准,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符合了人们对“*”的追求和向往,并和老师所倡导的道德价值取向完全一致,它触动了所有人的心灵。其实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也许我们身为学生,无力是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用心努力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也会成为一个感动*的人。

  用心去看世界,浮沉过后,去发现细节的感动!

感动中国何玥观后感6

  20xx的“感动*”中有一名女孩,使我感慨良深。她有着超人的意志,也有着天使一般的心。她的无私,她的伟大,感染了所有人。她就是“最美女孩”——何玥。

  何玥是一名12岁的小学生,品学兼优的她是父母最大的希望,家中挂满墙壁的各种奖状,让旁人羡慕不已。但是何玥却患上了不治之症,这对她的父母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她的父母四处打工,借钱为何玥筹治疗费用。何玥非常懂事,常常忍着病痛不想让父母担心,难过,还不停的安慰父母。

  但是弱小的身躯怎能抵挡的住剧烈的病痛呢?20xx年11月,何玥因为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而脑死亡了。她在弥留之际做出了一个让她的父母难以接受的决定——将器官捐献。她的父母虽然不同意,但这是何玥的遗愿,她的父母不得不强忍着内心的痛来实现女儿的遗愿。

  11月17日凌晨4时,何玥的肾成功的移植给了181医院的两名患者。两位患者知道了何玥的事迹之后,将何玥的遗像供奉了起来。

  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久长的生命。我们要以行动,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赛涅卡

  其实,你不曾离开!

感动中国何玥观后感7

  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已,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习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摘自颁奖词。

  12岁的女孩何玥查出自已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她静静地躺在医院里,当她得知自已的生命只有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已的器官捐给那些有需要的人。

  那天,何玥对爸爸妈妈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父母吓了一大跳,把何玥骂了一顿,因为按老家的风俗,人死后尸体被解剖是大逆不道的。何玥哭了:“我想把生命奉献出来!让我的生命得到延续,同时我也想让我的生命更有价值,哪怕只是一点点……”最后父母含着泪同意了。

  11月份17日,何玥离开了人世。“虽然我们的女儿没了,但我们帮她完成了心愿,我们很欣慰!”在演播室里,何玥的父母从走上台那一刻起就几度泣不成声。

  何玥离开了我们,但她瘦弱的身躯呈现出来的却是感人的力量,我觉得何玥还在这里,虽然我们看不见她,但她的故事永远流传!

感动中国何玥观后感8

  今天老师让我们看了《感动*》的一个片段,是关于何玥姐姐的故事的。看了这个片段,我感触多多。

  我们先看了视频,何玥姐姐才12岁,就被诊为不治之症。一般人看到了这个消息,都会吓晕过去,但,她没有,她思索了一阵,很坚定的告诉她爸爸:“我要捐赠我所有能用的.器官!”爸爸没有同意。当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半个月时,一般人知道了,吓都给吓死了,但,她没有。她又是很坚定对她爸爸说:“我要捐赠我所有能用的器官!”爸爸还是没同意。当她和她爸爸看到一个藏族小伙儿也患了不治之症,正在想该怎么帮助他时,一般人只会说一句:“好可怜啊!”便没再说、做什么。但,她还是没有。她反而用更坚定的声音说:“我要捐赠我所有能用的器官!”爸爸终于同意了。于是,他们签署了无偿捐献器官的协议。正如主持人所说的:“她是感动*里面最小的,她才12岁,但她的心却那么大。”

  是的,大爱无疆,她在被病魔折磨的时候仍然没有忘记帮助他人,她,就是感动*年度人物——何玥。


何玥事迹观后感3篇(扩展3)

——感动中国人物何玥观后感 (菁选2篇)

感动中国人物何玥观后感1

  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已,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习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摘自颁奖词。

  12岁的女孩何玥查出自已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她静静地躺在医院里,当她得知自已的生命只有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已的器官捐给那些有需要的人。

  那天,何玥对爸爸妈妈说的才第一句话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父母吓了一大跳,把何玥骂了一顿,因为按老家的风俗,人死后尸体被解剖是大逆不道的。何玥哭了:“我想把生命奉献出来!让我的生命得到延续,同时我也想让我的生命更有价值,哪怕只是一点点……”最后父母含着泪同意了。

  11月份17日,何玥离开了人世。“虽然我们的女儿没了,但我们帮她完成了心愿,我们很欣慰!”在演播室里,何玥的父母从走上台那一刻起就几度泣不成声。

  何玥离开了我们,但她瘦弱的身躯呈现出来的却是感人的力量,我觉得何玥还在这里,虽然我们看不见她,但她的故事永远流传!

感动中国人物何玥观后感2

  如果怀恨是斤斤计较,那感动就是大公无私;如果怨恨是胆小如鼠,那感动就是大义凛然;如果抱怨是娇生惯养,那感动就是自力更生……

  自从看完《感动*》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静。

  感动在此刻!那位拥有坚强而又脆弱生命的女孩,她叫何玥,因患上了脑瘤,12岁去世了。诊治不好的何玥,要求把别人捐给她的.钱再捐给她更需要钱的人,还要求在她死后捐献器官给医院。看到这时,我心头微微一颤,对她敬重的心情油然而生,虽然我和她年龄差不多,但我却没有她的勇气、力量和善良,她做的一切,有的大人或许都做不到,何况一个学生呢?我想你已经化成天使,张开双翅,是哭着离开的,有太多的不舍,永久成遗憾了,我想你已经化成天使,张开双翅,是笑着离开的,这短暂的旅程,温暖缤纷,有爸妈疼你的样子,你去的地方很远,爱的呼唤已听不见,虽然闭上了眼,可在人们心中,你永远微笑着面对一切……

  感动在此刻!在雨中,为别人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在绝望时,为别人送去安慰的话语;在哭泣时,为别人擦去眼角的泪花。我想,感动就在这不知不觉,不声不响,无声无息中闪动了。

  一个新生儿的降生,让你感动于他的到来;一个成功人士,让你感动于他的坚持;一个为人们奉献的人,让你感动于他的抉择。绚丽彩虹,白天黑夜,四季轮回,这些又怎能不感动?于是,我便让感动永恒萦绕于心间……


何玥事迹观后感3篇(扩展4)

——感动*人物事迹观后感10篇

感动*人物事迹观后感1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这是给予香港无线电视的主持人陈贝儿的颁奖词。

  2021年春天,陈贝儿来到内地,带着满腹疑问,踏上了一条“无穷之路”。历经3个月,陈贝儿一行5人,穿梭全国6个省份,10个脱贫地区,深入海南热带雨林、川藏高原、戈壁沙漠,天南海北,翻山越岭,拍摄制作了12集纪录片,生动具体地见证了*的脱贫之路。

  伟大精神引领着伟大事业,“无穷之路”,寓意“没有贫穷的道路”,陈贝儿感人至深的故事正是发生在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中。

  党的*以来,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样的人间奇迹,写在广袤的*大地上,写在奔腾的历史洪流中,也诞生了无数的感人故事:有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的黄文秀;有“一心只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用自己46年的短暂生命兑现了对党和人民承诺的贵州省晴隆县委原*姜仕坤;有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李保国。

  在节目中,苏炳添直言:“一路走来,我最想感谢的是国家。是祖国的帮助,让我一步一步走到了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上。”

  党的*以来,中华运动健儿一次次突破极限,创造佳绩。2014年仁川亚运会,*队势如破竹,连续第九次高居金牌榜榜首;2016年里约奥运会,*队奋勇拼搏,连续第五届奥运会跻身金牌榜前三;2021年东京奥运会,金牌数、奖牌数均位居第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创造“史上最好成绩”。

  历史前行的每一步,无不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动。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今天,*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发展的伟大历史。

感动*人物事迹观后感2

  3月3日晚,《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以“*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为核心主题,全面展现*人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2021年。

  2021感动*年度人物名单: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

  其中,苏州籍两院院士顾诵芬在列。91岁,飞机空气动力学家,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顾诵芬生于书香门第,7岁时在北*时,目睹日军轰炸城市,立志投身航空事业报国。自1956年起,顾诵芬先后参与、主持我国第一款自主设计的喷气式机型的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并创造性解决了大超音速飞行的飞机方向安定性问题和跨音速的飞机抖振问题。顾诵芬的工作经历与新*航空工业的发展轨迹完全重合。他见证了*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构建起现代航空产业体系的过程。

  顾诵芬父亲顾廷龙和母亲潘承圭都出身于苏州名门望族,旧居在望星桥。顾廷龙逝世后,顾诵芬按照父亲临终前“将藏书一部分捐赠母校”的嘱托,分两次从北京专程到苏州,把父亲生前收藏的4000册(套)珍本、孤本、善本藏书捐赠给苏州一中。为此,苏州一中专设“顾廷龙赠书珍藏室”。

  2019年8月,“清芬可挹:两院院士顾诵芬”展在苏州美术馆举办,展出了顾廷龙、顾诵芬两代名人的手迹、图纸手稿、工具仪器等90件实物原件,以及成绩单、珍贵照片等66件文献资料,真实再现了顾诵芬院士从江南文化望族走向我国航空科研尖端的砥砺行程。

感动*人物事迹观后感3

  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百米”半决赛上,32岁的“*飞人”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记录,顺利晋级决赛,成为首个进入百米决赛的亚洲人、*人!他不仅超额实现了他个人赛前的愿望,更是让全*为他沸腾。随后的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98的成绩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

  在世界范围内,奥运会所有赛事里面关注度最大的就是田径,田径运动也被称为“体育运动之母”;而在田径赛事里,关注度最高的便是百米赛跑,荣誉最高的,当属百米冠军。苏炳添能够同清一色的黑人运动员站到决赛的跑道上,他已经创造了历史。他以自己绝对的速度,证明了黄种人体能不输任何种族。他的成功代表的不仅仅是体育界的希望,更是中华民族挺起的脊梁。他值得我们为他欢呼,更赢得所有人对他的尊重。“*飞人”苏炳添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创造了*人乃至亚洲人的速度。

  而他成功的背后,有着太多心酸与不易。改起跑脚,一切从零开始,艰难的训练他成功度过,他的起跑能让世界飞人博尔特自愧不如。他自己说男子百米赛跑要提高0.1秒非常不易,而他提高0.08秒用了3年。决赛跑道上的十秒之内,是赛道下数十年的苦练。我们为他欢呼,更为他心疼。

  诚然今日,强大的祖国已经不需要几枚金牌去界定成功与否,国人对于体育赛事是否得金有了更为*和的态度。在国乒“盺雯组合”混双失利、惜败日本队的时候,国人能够安慰道歉的二人“金牌不是唯一”“站到奥运会赛场,你们就已经是我们心目中的冠军。”这是祖国愈发强大给予国人的信心。

  同时,越发宽松的舆论环境对于运动员也是莫大的幸事。但是运动员们并没有因为国人的宽松,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为自己,为国家挣得更多的荣誉,是他们矢志不渝的信念。苏炳添就是因为有着这样的信念,才能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诠释*速度。

  苏炳添是体育之星,也是我们国人应该追的星。我们要学习他追求极致的精神,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学习他的坚持与不放弃。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在自己的行业做到极致,那么我们的国家何愁不复兴。

感动*人物事迹观后感4

  “为公明白,为私糊涂,以此自勉”

  彭士禄个性质朴无华,举手投足真性情,但是,做起科研却极为严谨。

  “为公明白,为私糊涂,以此自勉。”彭士禄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

  他认为,凡工程技术大事必须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中有数,一点儿也不能马虎。但人总不完美,对事物总有几分模糊。这时就要不耻下问,调查研究,收集信息,通过试验等来搞清楚。

  20世纪60年代,为了建立反应堆物理的计算公式,彭士禄带领团队夜以继日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确立了计算公式,但仍没有把握确保反应堆在常态下安全受控。

  当时,计算主要靠手摇计算器和计算尺,因理论值与实际值还有一定的差值,他们被迫做了1:1零功率试验,发现了误差,修正了公式,补添了近一倍的可燃毒物棒,保证了反应堆在常温下安全可控,把反应堆的“脾气”摸得清清楚楚。

  *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退休职工郭勇钦佩地说:“彭老素有‘彭拍板’的美誉,是因为他牢牢掌握着实验数据,这是他大胆拍板的重要依据。”

  彭士禄曾说,凡事有七分把握就“拍”了,余下三分通过实践去解决。科技人员最珍惜时间,时间是生命,是效益,是财富。有些问题只有尽快定下来,通过实践再看看,错了就改,改得越快越好,这比无休止的争论要高效得多。

  做一个明白人谈何容易?“这要有超前意识,对问题有新思路、新见解;对工程技术能亲自计算主要技术经济数据;对工程进度能说出某年某月应办哪几件关键事;对技术攻关能亲自挂帅出征,出主意,给点子……”彭士禄在回忆录里写道,但当一个糊涂人则更难,难得糊涂。凡对私事,诸如名利、晋升、提级、涨工资、受奖等,越糊涂越好。

  是的,当国际社会称他为*“核潜艇之父”时,彭士禄坦言,*核潜艇研制成功绝不是一两个人的作用所能及的,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没什么“之父”之说。我充其量就是核潜艇上的一枚螺丝钉……

  是的,当彭士禄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后,他毅然将全部奖金100万港币捐献给组织,并要求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经组织多次说服后才同意命名为“彭士禄核动力创新奖”,奖励在核动力领域做出重要创新成就的年轻人。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语出戚继光《望阙台》,这也许是对彭士禄院士一生“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最真实的写照。

感动*人物事迹观后感5

  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彭士禄隐姓埋名工作了数十年。49岁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晚年基本失去了胃功能,只能靠一根鼻饲管提供营养。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始终以国家的利益为先。2021年3月22日,彭士禄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搞核潜艇全靠“自教自学”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把我往哪里搬。”这句话彭士禄向来身体力行,从年仅20岁加入**开始,他就一直在履行*人的庄严承诺。

  1951年,品学兼优的彭士禄通过考试赴苏联留学,专业是化工机械,他所有的功课全部是优秀成绩。毕业时,彭士禄获得了苏联颁发的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证书。1956年,彭士禄即将本科毕业,正逢陈赓大将访问苏联。陈赓把他叫到*,跟他说:“中央已决定选派一批优秀生改行学核动力专业,你愿意吗?”“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毫不犹豫地回答。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全艇设备、仪器仪表等多达2600多项近5万台件,电缆总长近100千米,管道总长30余千米。作为核潜艇心脏的动力装置,反应堆的研制更是难上加难。当时*在核潜艇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识近乎为零,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到底长什么样。在这种条件下怎么开展工作?彭士禄说:“我们这批人有学化工的,有学电的、仪表的,大多数人不懂核,搞核潜艇全靠4个字——自教自学。”

  没有资料、图纸、设备,没见过实物……彭士禄带领科研人员用简陋的计算工具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建立起*核动力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并最终确定了100多个参数。有时为了验证一个参数,科研人员没日没夜地“三班倒”,用仅有的一台手摇计算机和几把计算尺连续算上好几天。

  身为副总工程师,彭士禄是基地技术负责人,但他与大家一样住“干打垒”,一起加班加点。彭士禄主持了核动力装置的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攻克了诸多重大关键技术,完成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基本设计方案。

  在彭士禄的带领下,仅用不到5年的时间,我国建造的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就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

  “彭拍板”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

  彭士禄一生都勇于创新、敢当使命,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豁得出、顶得上,外号“彭大胆”“彭拍板”,他将对国家核事业的坚守转化为果敢行动的具体实践。

  1967年,彭士禄来到位于祖国大西南的九〇九基地,开展陆上模式堆的建设工作。作为技术负责人,他总能一眼发现问题所在,当机立断拍板作决定,便有了“彭拍板”这个绰号。

  “时间很紧,总要有人拍板,不能无休无止地讨论呀!”彭士禄说。他曾对其他科研人员说:“做实验用数据说话,最后我来签字。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

  *发展核电,究竟该走哪种技术路线?20世纪70年代,熔盐堆方案和压水堆方案如何取舍,一时成为争论的焦点。经过科学论证和调研,彭士禄力排众议,提出应采用国际上技术成熟的压水堆并充分利用我国刚建成的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技术经验及其工业配套设施,容量可暂定为30万千瓦。压水堆方案很快得到认可,这一方案也为我国核电走“以压水堆为主的技术路线”起到了关键作用,使我国核电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很长时间以来,彭士禄的事迹甚至连他的名字都鲜有人知。

  “核潜艇工程是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我个人的创造,是千万科技工作者和工人、干部集体努力的结晶。”彭士禄做到了在工程技术上始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在名利晋升、提级授奖上,却坚持“越糊涂越好”。20**年,彭士禄以全票通过荣获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当彭士禄女儿问他此笔奖金100万元港币该如何处理时,他立马说了两个“不要”:一是不要奖金,把它捐给组织,设立人才奖励基金;二是不要以他的名字命名奖励基金。彭士禄说:“此项荣誉和成绩不只属于我个人,它更属于核潜艇人,属于核电人,属于核动力人。核潜艇的研制成功是全体参研人员共同奋斗、艰苦拼搏、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个群体才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是共和国的脊梁!所以这笔奖金应该奖励那些为核动力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高精尖人才。”经组织多次说服后,他才同意命名“彭士禄核动力创新奖”,奖励在核动力领域作出重要创新成就的年轻人。

感动*人物事迹观后感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爱国精神之外,自强不息是年度人物身上又一显著特点。

  夫妻二人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条腿,面对这样的状况,生活该怎样度过?《感动*》讲述了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坚强、自信、乐观的故事,他们依靠仅有的劳动能力,让一儿一女考上大学,让全家人彻底告别了贫困。

  像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这样的,还有被誉为“*的.保尔”的朱彦夫,枪杆子、锄杆子、笔杆子,每一段人生都书写精彩;从小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的大学生江梦南,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没有失学,还走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考上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这些“*民英雄”彰显的坚强、自信、乐观精神,为社会前行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感动*人物事迹观后感7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看了《感动*》,一共看了4个人物,分别是:吴锦泉、张宝艳、秦艳友、郎*、屠呦呦,这些伟大的`人物,虽然他们不是很有名,但他们默默无闻地做了很多贡献。

  第一位老人以磨刀为生磨一次刀才4元钱!五角钱!他却把自己苦苦挣来的几千元钱默默地捐给了灾区,泥石流地区等!多么让人感动呀!第二位是张宝艳和秦艳友,他们建立了宝贝回家,免费帮助家长们找自己丢失的孩子,让许多家庭团聚。第三位郎*,她至少做了十多次手术!

  为什么呢?因为她曾是*女排的一名主力,为*女排赢得了多次冠军!现已经50多岁了!她为*的体育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最后一位是屠呦呦,她废寝忘食,她废寝忘食是为什么?是因为她要让更多的人得日疟和恶性疟的疾病,,最后她终于研究出了*,因此她也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让更多人远离疾病。这些人多么伟大,我要向他们学习!看了《感动*》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让我终生受益!

感动*人物事迹观后感8

  “为公明白,为私糊涂,以此自勉”

  彭士禄个性质朴无华,举手投足真性情,但是,做起科研却极为严谨。

  “为公明白,为私糊涂,以此自勉。”彭士禄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

  他认为,凡工程技术大事必须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中有数,一点儿也不能马虎。但人总不完美,对事物总有几分模糊。这时就要不耻下问,调查研究,收集信息,通过试验等来搞清楚。

  20世纪60年代,为了建立反应堆物理的计算公式,彭士禄带领团队夜以继日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确立了计算公式,但仍没有把握确保反应堆在常态下安全受控。

  当时,计算主要靠手摇计算器和计算尺,因理论值与实际值还有一定的差值,他们被迫做了1:1零功率试验,发现了误差,修正了公式,补添了近一倍的可燃毒物棒,保证了反应堆在常温下安全可控,把反应堆的“脾气”摸得清清楚楚。

  *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退休职工郭勇钦佩地说:“彭老素有‘彭拍板’的美誉,是因为他牢牢掌握着实验数据,这是他大胆拍板的重要依据。”

  彭士禄曾说,凡事有七分把握就“拍”了,余下三分通过实践去解决。科技人员最珍惜时间,时间是生命,是效益,是财富。有些问题只有尽快定下来,通过实践再看看,错了就改,改得越快越好,这比无休止的争论要高效得多。

  做一个明白人谈何容易?“这要有超前意识,对问题有新思路、新见解;对工程技术能亲自计算主要技术经济数据;对工程进度能说出某年某月应办哪几件关键事;对技术攻关能亲自挂帅出征,出主意,给点子……”彭士禄在回忆录里写道,但当一个糊涂人则更难,难得糊涂。凡对私事,诸如名利、晋升、提级、涨工资、受奖等,越糊涂越好。

  是的,当国际社会称他为*“核潜艇之父”时,彭士禄坦言,*核潜艇研制成功绝不是一两个人的作用所能及的,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没什么“之父”之说。我充其量就是核潜艇上的一枚螺丝钉……

  是的,当彭士禄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后,他毅然将全部奖金100万港币捐献给组织,并要求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经组织多次说服后才同意命名为“彭士禄核动力创新奖”,奖励在核动力领域做出重要创新成就的年轻人。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语出戚继光《望阙台》,这也许是对彭士禄院士一生“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最真实的写照。

感动*人物事迹观后感9

  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彭士禄隐姓埋名工作了数十年。49岁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晚年基本失去了胃功能,只能靠一根鼻饲管提供营养。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始终以国家的利益为先。2021年3月22日,彭士禄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搞核潜艇全靠“自教自学”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把我往哪里搬。”这句话彭士禄向来身体力行,从年仅20岁加入**开始,他就一直在履行*人的庄严承诺。

  1951年,品学兼优的彭士禄通过考试赴苏联留学,专业是化工机械,他所有的功课全部是优秀成绩。毕业时,彭士禄获得了苏联颁发的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证书。1956年,彭士禄即将本科毕业,正逢陈赓大将访问苏联。陈赓把他叫到*,跟他说:“中央已决定选派一批优秀生改行学核动力专业,你愿意吗?”“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毫不犹豫地回答。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全艇设备、仪器仪表等多达2600多项近5万台件,电缆总长近100千米,管道总长30余千米。作为核潜艇心脏的动力装置,反应堆的研制更是难上加难。当时*在核潜艇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识近乎为零,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到底长什么样。在这种条件下怎么开展工作?彭士禄说:“我们这批人有学化工的,有学电的、仪表的,大多数人不懂核,搞核潜艇全靠4个字——自教自学。”

  没有资料、图纸、设备,没见过实物……彭士禄带领科研人员用简陋的计算工具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建立起*核动力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并最终确定了100多个参数。有时为了验证一个参数,科研人员没日没夜地“三班倒”,用仅有的一台手摇计算机和几把计算尺连续算上好几天。

  身为副总工程师,彭士禄是基地技术负责人,但他与大家一样住“干打垒”,一起加班加点。彭士禄主持了核动力装置的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攻克了诸多重大关键技术,完成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基本设计方案。

  在彭士禄的带领下,仅用不到5年的时间,我国建造的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就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

  “彭拍板”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

  彭士禄一生都勇于创新、敢当使命,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豁得出、顶得上,外号“彭大胆”“彭拍板”,他将对国家核事业的坚守转化为果敢行动的具体实践。

  1967年,彭士禄来到位于祖国大西南的九〇九基地,开展陆上模式堆的建设工作。作为技术负责人,他总能一眼发现问题所在,当机立断拍板作决定,便有了“彭拍板”这个绰号。

  “时间很紧,总要有人拍板,不能无休无止地讨论呀!”彭士禄说。他曾对其他科研人员说:“做实验用数据说话,最后我来签字。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

  *发展核电,究竟该走哪种技术路线?20世纪70年代,熔盐堆方案和压水堆方案如何取舍,一时成为争论的焦点。经过科学论证和调研,彭士禄力排众议,提出应采用国际上技术成熟的压水堆并充分利用我国刚建成的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技术经验及其工业配套设施,容量可暂定为30万千瓦。压水堆方案很快得到认可,这一方案也为我国核电走“以压水堆为主的技术路线”起到了关键作用,使我国核电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很长时间以来,彭士禄的事迹甚至连他的名字都鲜有人知。

  “核潜艇工程是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我个人的创造,是千万科技工作者和工人、干部集体努力的结晶。”彭士禄做到了在工程技术上始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在名利晋升、提级授奖上,却坚持“越糊涂越好”。20**年,彭士禄以全票通过荣获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当彭士禄女儿问他此笔奖金100万元港币该如何处理时,他立马说了两个“不要”:一是不要奖金,把它捐给组织,设立人才奖励基金;二是不要以他的名字命名奖励基金。彭士禄说:“此项荣誉和成绩不只属于我个人,它更属于核潜艇人,属于核电人,属于核动力人。核潜艇的研制成功是全体参研人员共同奋斗、艰苦拼搏、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个群体才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是共和国的脊梁!所以这笔奖金应该奖励那些为核动力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高精尖人才。”经组织多次说服后,他才同意命名“彭士禄核动力创新奖”,奖励在核动力领域作出重要创新成就的年轻人。

感动*人物事迹观后感10

  一年一期的《感动*》如约而来,在每年春天开始的时候,一批各行各业感动国人的`故事跃然屏幕,给予我们感动和力量,积淀了一年的泪水为他们而流,这泪水正是他们人生的闪光点。他们一个个十四亿分之一,用自己一生的执着坚持,用为事业的默默付出,用危急时刻冒死拼搏在十四亿国人面前做出了表率。

  一个伟大的民族有孕育可爱人民的土壤,他们正是时代的脊梁,传承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当网络上炒作国人素质低下,缺乏精神传承,每年的感动人物就是一个响亮的回答,他们是引领时代风尚的先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

  人的一生总需要一些力量,有力量支撑的灵魂才是充实和富有的,才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我们不一定要去感动别人,但我们需要拥有一种力量,去匡正自己的志向,去支撑自己坚定自信地去实现自己的梦,这正是《感动*》能够带给我们的启示和力量。国家和人民始终会选择那些选择了国家和人民的人。感谢这些可爱的人们,感谢与他们相遇,为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把美好代代延续。


何玥事迹观后感3篇(扩展5)

——杜富国事迹观后感10篇

杜富国事迹观后感1

  “雷神”杜富国荣立一等功,现为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大队战士,在云南麻栗坡扫雷过程中突遇爆炸当场昏迷,深受重伤,年仅30岁并且今年刚结婚,便失去了双手和双眼。

  年轻英雄的重伤无疑是悲痛的,帅气阳光的微笑让我们不忍相信上帝的无情,英勇无畏的军人气质让我们肃然起敬。今天这位英雄的名字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铭记在我们的心头,是英雄身上充满着榜样的特质,蕴含着榜样的力量,指引着我们学习的方向。

  30岁的他,已经有11年的军龄。19岁应征入伍,保家卫国,向往成为英雄,但是不惧成为烈士。杜富国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军人的初心和立志当高远的先进做法,他也身体力行努力实践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秀作风。*人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科技工作者的初心是为创新事业找突破,为*经济添动力;青年学子的初心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成就自己而努力。每个人均有自己的初心,应该坚守自己的初心并身体力行。

  “你退后,让我来!”这是杜富国受伤前说的一句话。当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以命令的口气对同组战友艾岩说。这是军人的担当精神与责任意识,更是不怕牺牲敢于主动承担危险的大无畏。新的时代赋予了军人新的使命和新的责任,当然新的时代,也需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不忘初心,肩负起新的使命担当。铁肩才能担道义,新时代的青年也要有担当责任的胆量和气魄,充分认识担当作为的重大意义,坚持做到心中有责,心中有德,心中有学。

  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那一侧。下意识的倒向自己的战友,保护自己的战友,是军人的义、团结和队友精神。团队精神是一种家庭精神,充满着和谐、信赖、保护的团队氛围,维系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心灵契合。团结的力量源于统一的目标。共同的理想,一致的追求使各种力量汇聚到一起,并朝着同一方向叠加累积,进而真正达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共同的团队拥有共同的理想,秉持着共同信任,贯穿着舍己为人,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深化团结意识,践行舍己为人。

  “雷神”的重伤让你我陷入悲痛,但“雷神”的力量激励着你我勇往直前。我们一定不忘初心,谨记责任担当,注重团队精神,致敬排雷英雄,在新时代下发挥新时代力量。

杜富国事迹观后感2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呼声。在岁月的长河中,无论历史的硝烟散去多久,但对英雄无悔,铁血忠魂的记忆和呼唤始终都在。

  雪落无痕,花开无声,而英雄从*凡真实中走来,又到*凡真实中去,一切都是有迹可循:杜富国从红色土地中成长起来,从红色故事中传承基因,从红色历史中坚定信念,而这一点与**的强军思想和“四有”军人要求,一脉相承。

  可以说,杜富国的舍生忘死不单单是他个人的英雄事迹,更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热血本色的生动诠释,而“让我来”将成为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共同心声。

  离开熟悉的岗位,告别亲人朋友,来到艰苦偏远的边疆,扫雷官兵面对的不止是雷场生死考验,“杜富国们”付出的也不止是汗水与鲜血。

  记者到扫雷三队采访,下士李洋面对镜头,立即转过了身。他请记者不要拍他:“我没告诉父母我在扫雷,我妈如果在电视里看到我,会哭的。”记者一问,原来扫雷大队官兵有个默契:跟家人打电话从不说自己在扫雷。即使家人知道了自己在扫雷队,也只说自己“在二线搞保障”。

  杜富国和他们一样,一开始都选择了“隐瞒”。战友张中君告诉记者,直到第三次扫雷任务结束后,家人才知道自己在扫雷。

  在扫雷大队,已婚官兵全部两地分居,40多名官兵面临亲人重病、子女年幼等困难。他们把遗憾、愧疚和思念压在心底,忘我奋战在雷场,用生命在战斗,只因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杜富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让我来!”。

  告别扫雷大队驻地,众战士的一句话,久久在耳畔回荡:“就算不能回战场,也还要去战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杜富国事迹观后感3

  连日来,一个英雄的故事在云贵大地广为传颂: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中士杜富国,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为人民扫除雷患,为战友血染雷场。杜富国英勇负伤后,军地领导机关和医疗机构全力进行抢救。经多级医疗机构接力营救和精心治疗,目前杜富国已脱离生命危险。

  英雄,流血显本色,壮举定乾坤。入伍以来,杜富国先后获得嘉奖2次,被表彰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各1次,荣立一等功1次。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山西侧坝子雷场扫雷时,杜富国面对半露出地面的加重手榴弹,对同组的战友呐喊一声:“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战友一侧……。他用惊天一挡书写了“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铁血荣光。

  认准了路,并坚定地走下去,必将成就一番事业。面对危险“让我来”,脏活累活“我先来”,开辟通道“跟我来”,遇到困难“有我在”。入伍8年,在杜富国这个年轻战士的身上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爱,体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爱,是支撑杜富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令人敬佩的奇迹的爱;这种精神,是把爱国、爱军队和爱人民统一起来的崇高精神。杜富国以自己的一腔热血真切诠释了勇于献身使命的奉献情怀。在他和他的战友们身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得到了集中体现,不怕千难万险、不惜伤残牺牲、不计个人得失、扫除雷障为人民的“扫雷精神”得到了弘扬。一身男儿血,满腔报国志。这是杜富国灵魂深处最珍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我们欣喜地看到,无数杜富国式的优秀*员,为了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一腔热血报效疆场,奉献在云岭大地。无数热血青年响应祖国的召唤,纷纷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下根去。他们在鲜艳的战旗上续写着我们的荣光。

杜富国事迹观后感4

  当有人问杜富国:“你为救战友失去了双手双眼,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康复后想做些什么?”他沉默良久没有作声,两行热泪滑落下来……

  新年伊始,在病床上,杜富国拿起麻栗坡人民送来的收音机,聆听着**新年开训令。他说:“部队闻令而动,掀起了实战化训练热潮。我也要刻苦训练,争取早日康复,做更多对党对人民有益的事,不辜负部队的培养、人民的关爱。”

  “工作总要有人干,我多干一点,大伙就少累一点”

  “富国话少、腼腆,却有一副热心肠。”遵义的乡亲们都这么说。

  提起受伤的大侄子,姑姑杜静忍不住泪往下流:“富国在几兄妹中是老大,在家的时候什么活都带头干。”

  童年时代,杜富国的父母在外务工,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苦熬不是办法,苦干才有希望。他从小担起家庭重任,背着弟弟妹妹放牛、砍柴、干农活。四邻八舍人见人夸。

  别人家的铲车“趴窝”了,学过维修的杜富国主动帮忙,从下午5点捣腾到凌晨;村里人家办红白喜事,杜富国不用人喊,总是会去帮忙端茶、送菜、摆放桌凳、收拾碗筷……

  到了部队,杜富国更是热心助人。他利用休息时间,为队里修水电、修门窗、修设备,成为出色的“三小工”;

  雷场上,他把自己的干粮分给饭量大的战友,分给山里的困难群众;

  战友有困难,他时常拿出300、500元乃至上万元支援;

  在驻地,他常常帮助乡亲铺路坑、搬物资、修水电。

  战友问他:“天天忙个不停,你就不知道累吗?”他说:“工作总要有人干,我多干一点,大伙就少累一点。”

  二班战士詹程说,富国总是闲不住、忙不完,也从不嫌麻烦。

  有一天,从雷场回来,大家很疲惫,大多在休息娱乐,杜富国的“休闲方式”则是到处转,看看水龙头是否漏水、澡堂的灯泡亮不亮、椅子腿是不是松了。

  在雷场,杜富国干的活也总是最多,背的装备总是最沉。他总是歇不下来,大家把他誉为“小马达”。

  马嘿雷场山高坡陡、荆棘密布,来回有6公里山路,扫雷兵要背负爆破筒一步一步往山上挪。

  一个弹药箱重27.5公斤,每次杜富国都要争着扛两箱,有时候还后面背两箱,前面再抱一箱。

  他的肩膀被背带勒出一道道血印,脚底也磨出了血泡。

  战友心疼他:“少扛点,时间长了,铁打的身体也吃不消。”杜富国笑道:“没得事,我身体好。”

  2018年9月2日,驻地猛硐乡发生百年不遇的泥石流灾害,扫雷队凌晨出动救灾。看到十几名学生被困在二楼,杜富国第一个攀上一辆冲翻的皮卡车,借势爬上二楼阳台,将学生逐个抱下。

  在敬老院,暴涨的河流将19名老人困在对岸。杜富国又是第一个拉着绳子,跳进河中蹚路。而后,他和战友站在河中组*墙,将老人逐个背回。

  从河里出来,杜富国的腿被洪水中的杂物撞得淤青。面对战友的关心,他说:“这是咱当兵的本分。”

  “我会为自己加油,给大家带来更多阳光和正能量”

  “飞飞,坚强点。”杜富国清醒后,这是父亲杜俊对他说的第一句话。“爸,我没事,放心。”杜富国的声音很虚弱,却*静。

  杜俊没想到,伤情如此重的儿子还会安慰他宽心。在杜俊印象中,儿子负伤后,无论是手术还是换药清创,从来没叫过一声疼。他宁愿把泪水流在心里。

  2018年10月21日凌晨,病床上的杜富国疼得难以入眠,他抬起双臂想要触摸伤口,可是少了一截的断臂总是碰不到一起。

  “我的手是不是没了?”杜富国问陪护他的分队长张波。张波支支吾吾地说:“可能是绷带绑得太紧,所以没知觉。”黑暗中,杜富国没再问,一夜辗转。

  张波赶紧给大队领导和医生发了信息:“富国情绪激动,应该是察觉到自己双手没了”。

  翌日一早,大队长陈安游、政委周文春和医院领导商量,决定先告知杜富国失去双手的消息。

  “富国,加重手榴弹近距离爆炸,为了保命,手没保住。”“希望你坚强,你是我们扫雷大队的英雄,也是人民的英雄。”

  听了陈安游和周文春的话,杜富国语气*静:“首长,请放心,我一定会坚强。”

  “隐瞒真实伤情越久,越不利于治疗。”按照主治医生陈雪松的意见,大队随后决定告知杜富国全部伤情。2018年11月17日,病房再次站满了人。领导、战友、家人、护士都来了,还特意请来了心理干预专家。

  “富国,爆炸太剧烈,手没保住,两个眼睛也没保住。”病房里静得让人窒息。

  几秒钟的沉默后,杜富国微微颤抖地说:“我知道了,您放心,请大家给我点时间。”

  心理医生蹲在旁边观察杜富国的表情,酝酿着几套心理干预方案,最终一套也没用上。

  他的乐观让人感动。杜富国的脸部、四肢、胸腹等处严重炸伤,身上瘢痕累累。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医生嘱咐他:“只要忍得住,别脱压力衣。”杜富国穿上压力衣,浑身绷得像弹簧,除上药、洗澡、换衣外,每天23小时不脱,不喊一声苦,还打趣称自己成了“蜘蛛侠”。

  他的坚强令人动容。当被问到未来如何面对新的人生时,他说:“我想学播音,讲一口很好的普通话,以后把扫雷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我会为自己加油,给大家带来更多阳光和正能量。”

  眼睛失去光明,心里升起太阳。在病房的每一天,他都会练习播音技能。除了医院制定的康复训练,杜富国每天也会坚持收听广播、练习写字、学唱歌曲,并让妻子和战友为自己读报。

  “富国啊富国,你可知道在康复的路上,还有好长好长的路要走。”护士余翔默默地在心中为他祈祷。

  西南医院康复中心主任刘宏亮说:“对杜富国的康复治疗,请了国内外的顶尖专家,用了医院的最好设备,组成了最强的医护团队。我们要向英雄表达崇高的敬意。”

  现在,杜富国的伤情日渐好转。生日那天,他给医护人员唱了一首歌——《壮志豪情在我胸》,以感谢大家对他的帮助。豪迈的歌声在病房久久回荡。

  病房的阳台上摆满了鲜花,其中一束鲜花上插着一张卡片,上面写道:“向日葵说,只要你朝着阳光努力向上,生活便会因此而美好!”

杜富国事迹观后感5

  最近一段时间,看到了杜富国的光荣事迹,让我想到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曾说过:“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扫雷英雄杜富国”就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诠释什么叫“舍生取义”,他在关键时刻对战友轻轻说了一句:“你退后,让我来,离我远点”!随后,爆炸冲击波和大部分弹片冲向了他,他失却了仰望星空的双眼,失去了匍匐前行的双手。他用自己的身体扫除了黑暗,给我们留下了光明。

  面对危险的时候,我不信他的心里是不害怕的。他是尽管害怕,仍能迎难而上。就如他现在,正坚强面对失去双手的现实。他躺在病床上,蒙着双眼,试图保持良好心态,偶尔还会开一两句玩笑。

  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杜富国的意志是钢的、是坚强的,他把热血洒在了那一片*静的土地,他把青春奉献给那一生执著的信仰!杜富国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军人的初心和立志当高远的先进做法,他也身体力行努力实践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秀作风。

  *人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科技工作者的初心是为创新事业找突破,为*经济添动力;青年学子的初心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成就自己而努力。每个人均有自己的初心,应该坚守自己的初心并身体力行。

  杜富国,你是好样儿的,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你虽然失去了双眼和双手,但请让我们来做你的眼睛和拐杖,让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守纪,恪己奉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杜富国事迹观后感6

  丹心报祖国,赤诚为民富。

  杜富国——又一个英雄的故事在云岭大地、军营内外被人们争相传颂。

  面对险象环生、突如其来的险情,是把危险留给自己,还是考虑自身安全。杜富国,这名90后战士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为了保护战友,不幸英勇负伤,失去了双手、双眼。杜富国的选择,令人感概,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人生总是面临诸多选择。选择需要志向。**讲,“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

  入伍以来,杜富国始终把忠诚和信仰镌刻在灵魂深处,把使命和责任矗立在南陲边疆,把青春和热血挥洒在扫雷战场,不怕艰难困苦,不畏伤残牺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务面前、关键时刻、危急关头,用一次次“让我来”的铁血担当,诠释了当代革命战士坚决听党指挥、勇于献身使命的铮铮誓言,彰显了在*强军思想哺育下新时代青年官兵投身强军、建功时代的自信自觉,展示了新一代革命军人为祖国为人民敢于牺牲、乐于奉献的时代风采。

  杜富国同志在参与文山边境扫雷作业中,始终牢记使命、冲锋在前,不怕吃苦、不畏牺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的使命担当,展示了人民子弟兵的优良作风,是“老山精神”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杜富国面对这牺牲的危险,挺身而出、英勇无惧,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忠诚、恪尽职守、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用宝贵生命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誓言,杜富国是*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践行者,是用生命践行入党誓言、用奋斗书写时代篇章的光辉榜样。

杜富国事迹观后感7

  曾经网络上大火一句,“只愿岁月静好。”其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我们生活在这么和谐、稳定的社会,正是有那些负重前行的人,才能让我们得到梦寐以求的“岁月静好”。在负重前行的战士们中,就有那么一位勇敢的战士,他就是“排雷英雄”杜富国,将青春献给了祖国山河,将生命置之度外。

  3年的扫雷生涯,他累计进出雷场1000余次,2400余枚爆炸物被他小心拆除,安然捧出。但是,在2018年10月的一次排雷当中,一颗深藏地下30多年的手榴弹爆炸,让他失去了双手、失去了光明。

  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失去双手,就意味着什么事情都难以进行,失去双眼,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世界变成了黑色,可是杜富国却没有被现实的困难打趴,他说“虽然没了双手,但我还有双腿,可以继续为梦想奔跑;虽然失去光明,但只要心中升起太阳,我的世界依然五彩缤纷。”

  新*7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正是有像杜富国一样的人,为了国家,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在危险来临的时候,前赴后继,勇敢的挺身而出,才带给我们安全、稳定。

  如今的杜富国,虽然装上了假肢,但是前路却困难重重,他需要一点点的适应,一点点的学习,由于没有视力牵引,先进的假肢只能完成约15%的功能,杜富国的日常生活还是要靠残肢来完成。但是他从不想给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带来负担,他自立自强,从不会走路到会走路,从不会吃饭到自己吃饭,穿衣、洗漱、上厕所……这些日常小事,杜富国现在都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英雄是崇高的,是值得被尊敬的。我们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我们要向他们致敬,像他们学习,即便我们不能奔赴战场,我们也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

杜富国事迹观后感8

  向英雄致敬,学习英雄不忘初心,至诚报国的政治品质。检验一名军人是否对党和国家忠诚,关键就是检验是否时刻准备着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奉献出自我,能否及时的挺身而出,为党和国家排忧解难。

  杜富国本能够选择退后,度过一劫,过上幸福美满的“小家生活”,但他最终选择了身先士卒、选择了保护战友,这种坚定的信念来源于他们的信仰——**,他不仅仅是优秀的军人,更是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从杜富国身上我们能够学习到一名军人在危急时刻选择了牺牲自我,他用失去的双眼和双手践行一名军人身上应当背负的重任和历史使命,所付出的一切无愧于自我的身份,他用自我的行动使军旗更加的鲜红,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时代的英雄,是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杜富国事迹观后感9

  感动*人物颁奖晚会如期播出,这是一年一度的精神洗礼,这是带给全国十几亿观众最震撼、最抵达内心深处的英雄情怀。他们或是一生奉献的科技元勋或是坚守岗位的教育工作者,或是一心为民的基层干部或是危难之时铁骨铮铮的排雷战士……他们来自各个不一样的领域,却有着同样的初衷:为国为民,无私奉献。他们将“伟大”与“*凡”划上等号,他们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不朽精神!

  这些时代的楷模有着不一样的先进,却有着相同的爱国热情。把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提高同自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齐,做出的每一次决定、每一次付出,都是情怀的指引和支撑。这是我们的民族精神,这是我们的民族脊梁,是我们学习和提高的方向。

  排雷战士杜富国在危险的瞬间选择用身体为战友挡住爆炸的杀伤力,这是英雄的本能,在无数次的牵手走过雷场后,留给百姓的是安全的土地,这是战士们的血肉之躯换来的一方*安;年过八旬的老人马旭,和丈夫一生过着清贫节俭的日子,只为攒下千万的积蓄捐赠给自我的家乡――贫困县木兰县的孩子们,让知识和富有成为良性循环,是马旭老人的嘱托,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这是于*凡之中让我们泪目的震撼。

  我们的祖国迎来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伟大时刻,我们时代的楷模和英雄从来没有中断过,一路走来,总有人在为我们更完美的明天默默无闻的付出着汗水、青春、甚至生命,我们敬畏时代先锋的同时,更应当肩负起自身的职责,在自我的工作岗位上点滴做起,贡献自我的光和热。我们都应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在感受新时代完美的同时,更要为了我们伟大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不朽的民族精神,一向在感动中传承着。

杜富国事迹观后感10

  应对生死雷场,是“进”还是“退”杜富国选择“让我来”;失去了双手双眼,杜富国安慰亲人战友,“我必须会坚强”;应对授勋,他抬起残缺的右臂,致以特殊的军礼;他在病房顽强锻炼、学习播音、练习写字,坦然应对伤残后的人生……这位年轻战士的情怀与担当源于何处

  遵义,是一座因红军长征而扬名的英雄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红色基因注入了杜富国的灵魂、化入了血液、融入了言行。红色基因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滋润着他不断成长。

  2010年12月,杜富国在遵义市湄潭县的红九军团司令部旧址旁,穿上绿军装,戴上大红花,走上军旅路,成为一名*战士。

  1935年1月19日,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同样在这个地方,带领部队完成保卫遵义会议的任务后,告别湄潭的父老乡亲,挥师西进继续长征。

  杜富国家门口的小路,就是当年红军长征强渡乌江、保卫遵义会议召开时走过的路;杜富国初受文化启蒙的皂角小学,就是当年收养革命烈士子女和遗孤的保育院。孩提时代,杜富国经常听前辈和教师们讲红军的故事,明白三爷爷冒着杀头的危险,救治了失散的红军战士。

  参军出发那天,杜富国和湄潭籍的新兵们仰望红军塑像,他明白这些穿着青灰色土布军装和方口布鞋的前辈,就是和家里爷爷一齐说过话、患过难、打过仗的长辈,心里*添几分亲切与敬意。向这些红军爷爷敬了第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杜富国开始了自我的军旅生活。

  小时候听到的红军故事,杜富国至今记忆犹新。有一位名叫钟赤兵的红军团长,在他的家乡娄山关战斗中喊“跟我上”,带领敢死队冲向敌阵。腿部中弹后,这位英雄团长在没有麻药的情景下,忍着剧痛截去了右腿,还坚持走完了长征路。

  杜富国说:“和战争年代相比,我们排雷的危险要小得多,受了伤治疗条件也好得多。想一想先辈们,我做的事不算什么。”

  失去双手双眼的杜富国,将应对另一种人生。他有了新的目标:“虽然没了手和眼,耳朵也受了伤,但我还有嘴。如果能够,我想做一名播音员,把扫雷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扫雷战士。”


何玥事迹观后感3篇(扩展6)

——雷锋事迹观后感10篇

雷锋事迹观后感1

  年年岁岁花相似,又到一年雷锋日。今年的雷锋日与往常不同,因为我彻底地去了解了雷锋,观看了《雷锋的故事》电影,将我自己融入进一种乐于助人的心态氛围中去。

  《雷锋的故事》这部电影,主要讲了雷锋在旧社会备受地主欺凌,长大后在*的领导下,积极为人们做贡献的故事。

  故事的开头是雷锋冒雨背着一个孩子跑,后面跟着一个老奶奶,雷锋背着孩子一直跑到了医院,在医院里经过医生的抢救,孩子转危为安,雷锋安慰老奶奶:“大娘,你的孙女没事啦!你老人家放心吧!”说完没留姓名就走了。我想如果当时雷锋不帮老奶奶,只有老奶奶一个人抱着孩子顶着大雨走,一定很困难,我觉得雷锋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很值得我们来学习。

  故事中出现了雷锋卖力的在医院拖楼梯的身影,大家开始以为他是医院的服务员,后来才知道雷锋和他们一样都是来体检的,只是雷锋利用等待的时间来帮助医院拖地。这时有一个人很早来到医院,由于没有吃饭他饿得难受,雷锋便把自己的早餐让他吃,那个人再三推辞,拗不过雷锋还是把雷锋的饭吃了,我想这个时候那个人一定是怀着感激之情吃下那些饭的,我觉得雷锋可能在想:这个人不饿肚子了,他一定不难受了。

  在宿舍里,雷锋的战友王大力发现了一件缝补过的白衬衣,不知道是谁的,后来战友告诉他,是他扔进垃圾箱的那件白衬衣,雷锋捡回来给他缝补的。无意中王大力看见雷锋的床铺上有一双袜子,这双袜子被一个又一个的补丁盖住了,已经看不出以前是什么颜色了,王大力把袜子扔了,恰好被邻居的大娘见到了,还给了雷锋,雷锋说,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王大力说雷锋小气,舍不得花钱买袜子,其实雷锋一直在暗暗攒钱,把钱全部捐给了公社用来帮助别人。

  这个故事中,雷锋做的好事多的我都记不清了,但是却有件事令我印象深刻,难以忘却。夜里雷锋睡不着,他看着天上的星星,把自己比作一颗流星,把人们比作无边无际的银河,他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们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们服务中去。

雷锋事迹观后感2

  雷锋叔叔那种助人为乐、节约的好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个星期天,雷锋叔叔的战友王大力把所有战士们的袜子和衣服都洗了,雷锋叔叔正在晾衣服时,发现自己的旧袜子不见了,他就到处寻找。这时,王大力说:“雷锋,你有那么多存款,还这么舍不得买一双袜子。你瞧,你这双袜子穿在脚上不嫌得难受?”雷锋叔叔说:“只要不耽误我的工作就可以啦!”王大力又说:“那你不觉得难看吗?”“咱们军人不是把袜子穿给别人看的。”()这几句话,就已经体现出了雷锋叔叔的节约精神。他每个月只有6元钱奖金,他却把钱存在银行,一年一年过去了,雷锋把省下来的钱全都捐给灾区人民,可是他自己却舍不得买新袜子。雷锋是多么节约啊!

  雷锋叔叔最后因公殉职了,但他的精神是永远在我们的心中。雷锋叔叔和一些无名英雄一样是我们大家的好榜样,在为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做贡献而牺牲的!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将来好为祖国做巨大的贡献!

  雷锋叔叔这种勤俭节约、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正是这种精神的化身。雷锋叔叔,我为您感到骄傲!

雷锋事迹观后感3

  我是七连一排代理排长xxx,二级士官。入伍之后,我当了班长、入了党、选改了士官,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荣立了三等功,我没做出什么突出的成绩,可是部队首长和同志们却给了我这么多的荣誉,我深感惭愧,除了更好地、更加努力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回报方法。

  都说部队是个大家庭,班长是军中之母。作为一名班长,只知道带领战友完成任务是不够的,还要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成长、成熟和进步。当班长五年来,我始终要求自己要像关心自己的弟弟一样爱护连队的战友,为他们排忧解难,做战友的贴心人。下面我就向大家汇报我是怎样做好战友们的思想工作的。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感到,做战友的贴心人,就是要善于察言观色,能够解开战友的思想疙瘩。身在兵中与大家朝夕相处,对战士的思想情况最了解,但是,要真正的让战士能够对我“掏心窝”、“吐心事”,真正地了解他们,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我感到,就要从思想上端正对他们的态度,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走进他们的心里。侦察班战士小高*时表现还不错,可不知什么原因,一个月之内,因站岗违纪三次被团通报,连队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为此,小高背上了严重的精神包袱,工作积极性大减。我发现了这个情况后,觉得首先要了解他真实的想法,才能对症下药。于是我认真观察了小高的言行举止。发现*时午休都挺有规律的小高,一反常态,每天中午都抱着一堆书翻看。我走过去一看,原来都是些“爱情三十六计”之类的书刊。我顿时明白了小高肯定是和女朋友闹别扭了,于是日思夜想,吃不好、睡不好,站岗的时候不出问题才怪呢?!于是我装着愁眉不展的样子,对他说:“小高,听大家说,你近来买了不少书,借我两本看看吧。”过了两天,我把书还给小高时,神秘地对小高说:“这书真好,上面教的方法真管用。”小高听了赶忙拉着我说:“班长,你和女朋友也闹别扭了?怎么弄好的?教教我埃”还不等我问,小高就把他和女朋友的事一五一十的讲给我听了。原来,小高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到外地打工遇上了女朋友,女朋友劝他参军入伍,学门技术,对将来发展有利。于是他就来到了部队,但学技术的愿望没实现后,女朋友便对他冷淡了下来,渐渐的,小高觉得干什么都不顺心,工作一下子没有了干劲,站岗时一心想着自己的事,查岗的纠察到了眼前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受了批评之后,便干脆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在乎,只想着混到退伍算了。我对小高说:“前几天,我女朋友也要求我做我做不到的事,也和我闹别扭,我也很不高兴。看了你的书我很受启发。我冷静下来想了想,其实啊,她们也是关心我们,只是她们不了解部队,所以她们心急了就会提些和部队实际不适应的要求,有时也会给我们讲些地方的歪点子。这时候,我们首先要感谢她们对我们的关心,缓和矛盾;然后给她们讲讲部队和地方的区别,让她们理解我们;最后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告诉她们,让她们觉得我们的办法切实可行,争取她们的支持。我女朋友也为我们今后的生活担心,然而当我告诉她我准备参加全国法律自学考试,退伍的时候可以考律师,她就不再和我闹别扭了,反而觉得我的想法很好,积极地支持我,还说要买学习资料寄

  给我呢。”小高听了高兴的说:“班长真有办法,我要向你学习。到部队求发展,也不是只有学门技术这一条路埃”趁热打铁,我又给他讲了个人追求和军人价值,部队纪律和如何立身做人的道理。自那以后,小高心里心亮堂了,工作变得积极主动起来,站岗再没出现问题了。

  做战友的贴心人,就是要急战友之所急,帮助战友解决实际困难。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战士的班长,就更要想战友之所想、急战友之所急,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战士小李是一个不错的同志。可在班协同训练期间,尽管他工作没什么差错,还经常受表扬,就是精神有点不好,不像以前那样活泼了,经过几天的细致观察,也没发现他有什么异常举动,这到底为什么呢?我留了个心眼。经过四天的接触,他才吐出了“心病”。原来他父亲工作了十七年的国营商场,被一个投资商承包后,给他父亲下岗补贴比其他同样工龄的员工要少许多。为这事小李的父亲将投资商告上了法庭,打起了官司。可没想到,法院判决投资商胜诉。小李的父亲不服判决,再次提起上诉,并要求小李要部队出具有关证明,给投资商和地方法院施加压力。小李得知消息后,可他不懂法律,不知判决是否正确,不敢向连队要求出具有关证明,加上不知怎样安慰父亲,所以一直把这事憋在心里,闷闷不乐。情况摸清楚之后,我一方面把自学考试的劳动法、民法和诉讼法找了出来,和小李一起学习,帮助他掌握相关法律;另一方面通过连队与团法律咨询站取得了联系,请组织出面,使小李感到团党委的强大支持。此外,我和小李的父母取得了联系,让他们把起诉书和判决书的复印件寄到部队,和小李一起仔细研究。掌握事情来龙去脉之后,我还利用星期天带小李到南京一律师楼,请专家对这件事情给小李进行当面解释。经过多方了解,原来,小李的父亲尽管在商场工作了近20年,但却不是商场的正式职工,因此在补贴上与其他员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判决是公正的。得知事情的原委后,我和小李给他父亲打了近一个小时的电话,向他解释了法院判决的法律依据,以及团不能出具有关证明的原因,终于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息了一场不必要的纠纷。

  要为战士排忧解难,生活上,工作上不能少了,细心观察,耐心了解,热心帮助。只有把这“三心”常挂心头,才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提高工作能力。

  去年的三班,被连队干部称为“收容所”。而战友却将它比喻成“魔鬼集中营”。年初分班时,连队为了便于对几个刺头兵集中管理,将不思进取游手好闲的陈树、娇生惯养怕苦怕累的王晓东、懒散成性无视自尊的叶小东,三个“老大难”一起分到我班。目的就是要管我住他们,不要给连队添乱子。虽然连队是这个意思,但我还是想试试转化他们的思想,引导他们主动接受部队的锻炼。

  一开始我并没有急于采取什么整改措施,而是先观察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近半个多月的观察,对他们的爱好,脾气,性格,综合素质,家庭背景,都有一定了解。虽说他们性格上各有千秋却有共同的特点:特注重自己在新兵面前的形象。于是我就想着从他们的共同特点入手。采取先戴高帽让他们体会到老兵的优越,再压担子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的方法,让他们与三名新兵一一挂起钩,结成对子,采取以老带新提高内务质量地措施,发挥传帮带作用同时来提高自身责任感,激发工作热情。没想到连队几次内务检查,他们自己最差。这一下他们在新兵面前深深的伤了一回自尊,把刚刚激发出一点点激情的他们,又打回了现实。王晓东说:“班长,我们不奢望被谁看得起,也不需要谁看得起,反正也没想在部队里长干”。看得出,他们只因迫于我是一个老班长,才没过于放肆而违章乱纪。但要指望他们出成绩,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算了,我想只要他们达到连队要求,不给连队添乱子,我也算尽到了一个“收容所”的责任了。我这样想了也只有这样办,无非长个婆婆嘴,妈妈心,多看多想多说多做吗!监督好他们就是了。

雷锋事迹观后感4

  今天大课间,我们四年级在英华厅参观了“雷锋事迹展览”,尊敬的丁爷爷还给我们做了细心的解说。我们都被他的解说感染了,更为雷锋的事迹感动。

  雷锋在上学的时候就很有爱心,每天都坚持很早到校,把教室打扫干净,而且很爱学习,每次考试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他成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带着属于自己的红领巾,雷锋感到非常的光荣,并以少先队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后来,雷锋当了兵,成了一名军人,他便无微不至的关怀起身边的战友。一次,他看见战友的棉裤破了一个洞,于是,雷锋把自己帽子上的棉花拆下来塞进了战友的棉裤里,并且缝补完整。后来大家围坐在一起,战友发现自己的棉裤被补好了,雷锋还想保密呢!

  虽然雷锋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雷锋的精神是永存的!我们都要学习雷锋热爱学习,关心他人,做好事不图回报的精神!

雷锋事迹观后感5

  春天万物复苏,树木渐渐抽出新芽,长出嫩叶,而在这个绿意盎然的季节里也是我们学习雷锋的日子,让学习雷锋的中在心中萌芽,把雷锋精神永久的传递下去,感受到帮助跌人的快乐。

  提请雷锋想必大家都不曾陌生。雷锋自小家庭贫困,这样不幸的家境使劲七岁的雷锋成了孤儿,但他并没因此而颓废,没有被生活打倒。雷锋常常帮助别人,在他心中总有那么多的人比他更需要帮助。

  雷锋是一名普通的*战士,为人们做的好事比他的年龄大出好几倍,甚至几十倍。主人对被人来说只是无I不足道的小事,但雷锋总会把它放在第一位。他那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伴随着我们成长,激励着我们成长。

  雷锋,用他*凡的身躯证明了他自己,用他*凡的事迹实现了他的价值。雷锋这个*凡而伟大的人,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永恒不变的记。

  “学雷锋做好事”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道德义务,但它并不是让你去做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可以在校园里的点点滴滴中做到。不需要太多言语,只要行动起来。在看到纸屑的时候顺手捡起它,对老师多一声问候,多一丝关心,帮助遇到难题的同学解答,一点点的,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你做的那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可以保持校园的美丽,老师会对你多一份和蔼,多一份关注,同学也会对你刮目相看,这些都是你的“小成就”,相信与此同时你一一定感受到快乐了吧?这就是乐于助人得到的快乐。

  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每时每刻每分钟我们都要把它放心中第一位。去乐于助人,为国家,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随着春天的脚步,我相信我们会把雷锋精神永久传递下去,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被世人遗忘,会永驻我们心中。

雷锋事迹观后感6

  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就住在*”。

  过年的时候,战友们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种文娱活动。雷锋和大家在俱乐部打了一阵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儿屯车站,这个帮着打扫候车室,那个给旅客倒水,雷锋把全班都带动起来了。

  雷锋就是选择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难怪人们一见到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锋。

雷锋事迹观后感7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你是否认真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走出大礼堂很久很久,雷锋的这句令我感触很深的话,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震动着我的内心。

  每年三月都是一年一度的“学雷锋”月。在今年三月的一天,学校组织我们四、五、六年级同学在大礼堂观看电影《雷锋》。影片讲述了雷*小时候在旧社会受尽苦难,成为了一名孤儿。他谨记着妈妈临走前对他说的话:“要给冤死的亲人报仇”。从此,是*,是*将他从火坑里救了出来,把他培养成一名光荣的*战士、*员。在班里,他总是帮助其他同志。他总是记着指导员对他说的一句话:“做为一名*员,要将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无数次帮助过普通群众。除此之外,雷锋还将他每月的津贴费存在银行,自己却总舍不花。很多人说雷锋是傻子、小气。直到雷锋因公殉职后,大家才知道,他已将存的钱全部捐给人民公社了。

  影片中有一组这样的镜头:雷锋接到了一个命令、下午两点之前必须回来开会。但由于回来的时候,他发现一个孩子正在发高烧,小孩的爸爸妈妈准备带她看病。但偏偏就在这个时候,那家人的车出了问题。雷锋就帮助他们修车,结果回去迟到了。雷锋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很令人感动。一名*员,必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用雷锋的话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要拥有一颗善良、助人为乐的心,去为人民服务。

  看了这部影片,我想起了全国道德先进模范郭明义。他号召大家无偿献血,自己已累积献血六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血量的十倍。他号召大家捐助贫困学生,2000多名矿山职工参加捐款,款数达十二万元。他身上散发着雷锋式的助人为乐的精神,一心为党,一心为人民的郭明义被大家称为“雷锋传人”。

  雷锋走了,但雷锋精神却没有消失。雷锋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我要向雷锋学习,帮助大家,助人为乐,成为一名“活雷锋”。

雷锋事迹观后感8

  在阅读《雷锋的故事》之前,我就已经了解雷锋是一个英雄模范人物。每年3月5日,甚至整个三月里都会有浓浓的“雷锋”情结;我们常说“学雷锋”,那就代表“做好事”;我们说某人“活雷锋”,那就是“做好人”。读了这本书后,我对雷锋的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不仅仅是一位*凡的革命战士,更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凡中体现了不*凡,他的“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雷锋是一个*战士,是一个大家学习的标兵。他的生命短暂,只有22年的人生历程,惊天动地的大事不多,只是默默无闻地做了许多点点滴滴的*凡小事。然而正是每一件小事,体现出他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革命螺丝钉精神,正如雷锋日记中所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的螺丝钉精神还体现在他的学习中,“要学习,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

  我们每天都在抱怨爸爸妈妈,他们在不停的唠叨,每天逼着我们学习。但有谁知道,父母每天上班都很辛苦,下班后还要忙我们的学习,这些都是为我们好,我们不应该再抱怨,不应该再让父母操心,而是应该好好学习回报父母和老师。学习是我们份内的事情,我们要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充分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将学习成为自我行动,自觉地做好自己每一件事,树立起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雷锋事迹观后感9

  人人都说雷锋是一个可敬的“傻子”。他谦虚、善良、乐于助人、勇敢。他是一个穷人家出身的孩子,却无时不想着别人,做好事又不留名。他帮助了别人,别人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在哪?”可他却回答:“我叫*,家就在*!”别人要谢他,他也把这好让给别人说:“要谢就谢党和*吧!”

  他总是把别人摆在第一位,不管刮风下雨,他都不顾一切的帮助别人。他很节俭,把自己的工资都存了起来,却不愿买一瓶汽水。就连一双袜子都补了又补。他从不乱花钱,自己不吃好,却把存的钱都捐给了学校和灾区,但又不写自己的名字,而是“*”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雷锋想参军,可是因为体检不达标没成功,他想为国家做出贡献,他想当兵。所以,他去找了首长,但还是不行。后来,他的朋友乔安山也找了首长,他告诉首长说:“当雷锋才3岁时,他的爷爷雷新庭却在春节前夕被地主活活逼死;雷锋5岁时,他的父亲雷明亮在江边运货的路上遭到*逃兵的一阵毒打。当雷锋父亲反抗日寇时,又遭受毒打,由于没钱治病,不久就去世了。雷锋家里很穷,他哥哥11岁就去当童工,因为岁数小,被饿成了皮包骨,最终不幸染上了肺结核,不久也去世了。更不幸的是,雷锋唯一的亲人——他的妈妈,受到地主的欺辱·后,于1947年中秋之夜悬梁自尽。年仅7岁的雷锋从此沦为孤儿,在六叔公和六叔奶奶的.拉扯下,艰难地活了下来。”首长被感动了,他答应了雷锋参军,雷锋非常高兴。

  那次,抚顺发生了大洪水,河口决堤了,他为了喊人,落的自己一身的伤,还不放弃,还要继续喊人。最后,还帮助他们修堤。

  他帮助了很多人,他帮大娘找到儿子,帮助金铃子重拾自我,帮助列车员给乘客倒水,他帮助了那么那么多人,却在22岁这个美好年华因公殉职。

  1962年8月15日上午8点多钟,雷锋和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连队车场,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去洗车。当时,战士们在路边栽了一排约两米高的晒衣服的木杆,顶上用8号铁丝拉着。雷锋让乔安山开车,自己下车引导,指挥乔安山倒车转弯。汽车的前轮过去了,但后轮胎外侧将木杆从根部挤压断。受顶部铁丝的作用,木杆反弹过来,正好击中雷锋的右太阳穴,当场就打出血来,雷锋昏倒在地。战友们立即用担架把他送到抚顺矿务局西部职工医院抢救,副连长又开车飞速赶到沈阳202医院请来医疗专家。但由于颅骨损伤,脑颅出血,导致脑机能障碍,雷锋不幸去世,年仅22岁。

  虽然雷锋去世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雷锋事迹观后感10

  寒假期间,妈妈给我一本《雷锋的故事》的书,我得知这是一本课外阅看经典,不禁欣喜若狂。翻开扉页,几个火红的大字映入我的眼帘:向雷*学习!我不觉产生了一个大问号,为什么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呢?于是我便迫不及待地拿着书如饥似渴地阅看起来。当我把这本书认认真真地看完时,那个埋藏在我心底的大问号完全消失了。而且我还了解到:雷锋,这个伟大的*员,仅仅活了二十二个春秋,就壮烈牺生了。他曾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经常利用节假日外出做好事。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的生命虽然这么短暂,却放出了熠熠的光辉。雷锋,这个人民的子弟兵,群众的贴心人,荣获了许多称号,像“模范*”,“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治沩模范”……看完了《雷锋的故事》,我心里久久不能*静,雷锋这个出生在旧社会的孤儿,在党的关怀下成长起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地工作并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出了无私的奉献。而我呢?有爸爸妈妈精心呵护,生活得无忧无虑,要吃有吃,要穿有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知索取,不知奉献。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十分惭愧。我决心从今以后做一个勤俭朴素,热爱劳动,热爱集体和关心他人的好学生。学习雷锋叔叔钉子般精神,刻苦学习。以雷锋叔叔为榜样,踏着雷锋叔叔走过的光明大道不断前进。

  指导教师:杨晓燕写观后感,突出了一个“感”字,看了《雷锋的故事》之后,小作者有了发自内心的体会,感悟到了雷锋叔叔为什么值得学习,感悟到了自己应该如何向雷锋叔叔学习,思想上有了一个飞跃。表达上有叙有议,以议为主,叙述部分抓住了原文的重点,议论部分很好地突出了主题。确实是看有所感,看有所悟。修辞方面,运用了引用和对比。语言精炼,成语运用准确,如“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如饥似渴”等。


何玥事迹观后感3篇(扩展7)

——最新感动*人物事迹观后感3篇

最新感动*人物事迹观后感1

  “剧变中的不变,喧扰中的沉寂,疾行中的伫立,眼花缭乱中的凝视。”《感动*》给主持人敬一丹带来了这样的感受。在缺席《感动*2020》后,早已退休的她再度回归。

  “我们对每一个人物表达不过分、不滥情,没有拔高的表述,尽可能介绍一个真实的人,将真正的好人表现出来。”在敬一丹看来,接近真实就是这档节目能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寻找好人”,这是《感动*》的初心,是节目最早的“核”——梳理过去一年所发生的事,发掘新闻事件中的主角,感性地刻画历史瞬间,放大历史细节。

  我们的时代从来不缺少偶像和英雄,重要的是推崇什么样的偶像与英雄。从创办初始,《感动*》就聚焦于推动当代*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成功评选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凡而伟大、朴实而真诚的典型人物。

  从“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的张桂梅,到“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的王继才、王仕花;从创造卓越成就的科学巨擘钱学森,到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薪的普通邮递员王顺友……在人们眼里,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感动*》实现了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动员。每届“感动*”的筹备都历时数月,这本身就是发现先进、褒扬先进、学习先进、效仿先进的宣传过程,更是先进人物感动公众、传承精神、延伸理想的有效途径。

  在节目开播前,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为《感动*》送来天上的祝福,其中叶光富讲述了他与节目的故事,“2003年神舟五号一飞冲天,当时我只有23岁,还是一名飞行员,震动环宇的首次飞行给我内心种下了航天梦的种子。”而那一年度的感动*人物,正有我国第一位飞天的航天员杨利伟。

  近年来,各地也推出当地的“感动人物”。在一个个“感动人物”故事的讲述中,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传承发扬。

最新感动*人物事迹观后感2

  3月3日晚,“*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如期而至。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等获得“感动*2021年度人物”荣誉。

  3月3日,感动*2021年度人物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和女儿在颁奖现场。

  3月3日,感动*2021年度人物朱彦夫的女儿在颁奖现场展示父亲书写的“光荣属于二连”“感动*”。

  感动*,感动你我。从2003年到2022年,《感动*》已走过20载。20年来,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既呈现出普通百姓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又实录了社会变迁、时代前进的铿锵足音,其中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穿透时光的隧道,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走过20年,《感动*》为何依然打动人心?颁奖词靠什么征服一批批观众?记者采访了《感动*》总撰稿刘凯等主创人员。

最新感动*人物事迹观后感3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这是给予香港无线电视的主持人陈贝儿的颁奖词。

  2021年春天,陈贝儿来到内地,带着满腹疑问,踏上了一条“无穷之路”。历经3个月,陈贝儿一行5人,穿梭全国6个省份,10个脱贫地区,深入海南热带雨林、川藏高原、戈壁沙漠,天南海北,翻山越岭,拍摄制作了12集纪录片,生动具体地见证了*的脱贫之路。

  时代一直孕育着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着伟大事业。“无穷之路”,寓意“没有贫穷的道路”,陈贝儿感人至深的故事正是发生在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中。

  党的*以来,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样的人间奇迹,写在广袤的*大地上,写在奔腾的历史洪流中,也诞生了无数的感人故事:有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的黄文秀;有“一心只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用自己46年的短暂生命兑现了对党和人民承诺的贵州省晴隆县委原*姜仕坤;有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李保国。

  在节目中,苏炳添直言:“一路走来,我最想感谢的是国家。是祖国的帮助,让我一步一步走到了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上。”

  党的*以来,中华运动健儿一次次突破极限,创造佳绩。2014年仁川亚运会,*队势如破竹,连续第九次高居金牌榜榜首;2016年里约奥运会,*队奋勇拼搏,连续第五届奥运会跻身金牌榜前三;2021年东京奥运会,金牌数、奖牌数均位居第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创造“史上最好成绩”。

  历史前行的每一步,无不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动。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今天,*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发展的伟大历史。


何玥事迹观后感3篇(扩展8)

——疫情英雄事迹观后感300字3篇

疫情英雄事迹观后感300字1

  春节,对于我们*人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也是全家团聚的节日,更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

  但是今年的春节却被一种无情可怕的“新型冠状病毒”所打乱了。这种病毒传播速度十分惊人。妈妈告诉我,截止现在全国已累计确诊了72000多例了。尤其是在咱们的湖北省,已累计确诊近60000人次,十分可怕。为了尽快的战胜“新型冠状病毒”,全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抗疫大战”。特别是我们全国的白衣战士纷纷赶赴疫情一线,他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放弃了春节全家团聚的日子。在医疗防护物资短缺的情况下,自身生命健康受到威胁时,仍然不惧危险。千方百计不分昼夜的抢救病人,抗击着疫情。还有科学家叔叔阿姨们,也在积极的研制着各种药物,在极短的时间内,已有多项防治新型肺炎的试剂获得国家批准。部分试剂药物在临床治疗上已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疫情感染人数,每日在下降。康复出院的人数每天都在增加。

  我们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尤其是在我们身居战斗一线的医生护士叔叔阿姨们的奋战下,“新型冠状病毒”一定会被彻底消灭。今年的春节真是一个特殊的春节。

疫情英雄事迹观后感300字2

  转眼间,又到了9月开学的日子,又可以观看《开学第一课》了。2020年是不*凡的一年,因为在2020年的春节来临之际,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打响了,严重地打乱大家原有的*静生活。可以说这场战疫令人恐惧,甚至有人因为它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但是疫情无情,人间有情,他们用行动践行着大爱。

  当观看完《开学第一课》后,我学到了许多关于防疫的知识,在这场战疫里,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生命在疾病面前显得多么的渺小。所以普及防疫知识,人人有责,大家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了解更多的防疫知识,学会好好保护自己,让自己快乐健康地成长。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这个节目中,除了学到许多防疫知识外,还有让我又一次看到抗疫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

  面对疫情的时候,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冲在疫情一线,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叫担当,什么是责任,他们是我心目中的抗疫英雄。当然啦,在这场与疫情的较量中,还有其他很多动人的故事,总之,离不开许许多多逆行者默默的付出。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有句话说得非常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让我们一起传播抗疫精神。

  让我看到了,原来每个人虽然是这个社会的沧海一粟,但只要每人贡献出自己一点点的力量,就可以点亮整个社会前行的光。也许黑夜很长,但请相信总会看见曙光。在疫情肆虐的当下,每一个为“疫”而战的人,都值得我们感激并尊敬。每一位逆行在防疫前线的白衣战士都是最可爱的人,是最美的风景,也是防疫最坚实的力量,在这里我想对你们说,谢谢你们!

  通过观看《开学第一课》,还让我明白到要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珍惜时间,特别是作为少年的我们,珍惜自己的青春,努力学习。以抗疫英雄为榜样,学习他们的抗疫精神,迎难而上,坚持到底,向自己的学习目标出发。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真的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又让自己成长了许多,在新的一学期里,让我们重新出发,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疫情英雄事迹观后感300字3

  今天我观看了《在战“疫”中成长》的疫情防治专题课,使我深受教育。

  首先,使我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有关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疫情期间没事不要外出,外出要佩戴口罩,不随地吐痰;尽量减少手接触口,鼻,眼机会,防止感染;注意室内通风和消毒;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自身抵抗力。

  其次,疫情面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要制订一个合理的“宅”计划。我觉得,应该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不参加同学和朋友的聚会,努力克制外出的冲动,尤其不要去网吧,超市,车站等人流较多的场所;制定一个“宅”计划,认真学习和复习功课,每天跳跳绳,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其次,我们要少玩电游,多看时事和新闻,使自己及时了解国家大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最后,我想说:我们要树立信心,抗击疫情,从我做起。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不给国家添麻烦。在家好好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长大后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


何玥事迹观后感3篇(扩展9)

——《新时代好少年》事迹学生观后感3篇

《新时代好少年》事迹学生观后感1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新时代好少年有着巨大的潜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时代在进步,青少年也在进步。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一学生王颉热爱科学,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创新,初中时加入学校机器人社区,多次在区、市等全国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祖国的希望和少年的活力。冯丽清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爸爸妈妈叔叔都患有疾病,家中又遭遇火灾,生活非常艰难。但积极乐观的她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而是经常帮助家人做家务,刻苦学习,梦想成为一名医生,为家人治病,帮助更多的人,有着顽强拼搏的精神。

  新时代好少年是有孝心的,乐于奉献的。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河南省新乡市的路子宽得知父亲患有白血病,毅然决定为父亲捐髓,他身上的那份孝心,勇敢值得我们学习。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山西省晋城市的刘雨墨6岁时就跟随父母参加公益活动,累计参与公益活动329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新时代好少年是多姿多彩,多才多艺的。古往今来,留下了太多传统文化艺术,需要我们去学习,传扬。内蒙古自治区的海日做到了这一点,她3岁开始学习内蒙古传统歌曲,多次参加比赛获奖,通过参与节目录制,让更多人感受到蒙古文化的魅力。还有辽宁省的李晰陶,学习成绩优异,爱好广泛,擅长古筝,绘画,写作等,热心公益。从她身上,我体会到了少年的青春和绚丽。

  从《新时代好少年》这个节目中,我看到了许多少年身上的优秀品质,激发了我作为新一代少年的热情。我要学习他们的精神,做一个乐于奉献,刻苦学习,孝敬父母,顽强拼搏,有梦想,有信心的好少年。

《新时代好少年》事迹学生观后感2

  每当你驻足在宛如万马奔腾的黄河旁;每当你站立在犹如绸条般的长城上;每当你仰望着那壮丽雄姿的*,你的心中是否如凶猛的洪水般热情澎湃?是否为自己是一个*人而骄傲自豪?我们的祖先用聪明的智慧、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伟大的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奉献了无数的发明创造。

  **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懈的共同为之努力。新时代的我们,就是要继承先辈的事业,踏着先辈们的足迹,接过建设中华的接力棒,接续奋进,埋头苦干,砥砺前行。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如果不奋斗就会一事无成。我们应该从自我做起,养成严格要求自己的好习惯,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身为少年,我们应该敢于有梦,从小树立高远志向。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想要做出一番成就,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志向,敢于追梦筑梦。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从小着迷于荷马史诗,立志找寻特洛伊古城。虽然历尽重重磨难,费劲千辛万苦,但他始终勇往直前,终于在40年后,他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持之以恒的精神找到了人们以为因战争而早已毁灭的特洛伊城。

  身为少年,我们应该勤奋学习,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知识。我们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掌握文化知识,既要勤学书本上的知识,又要多学课外知识。知识犹如浩瀚的大海,无边无际,永远也没有尽头,也永远不会枯竭。对于我们的学习来说,持之以恒是极为重要的。荀子在《劝学篇》里曾写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驽马十架,功在不舍”。

  身为少年,我们应该热爱祖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养成良好品德,做一个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的好少年。我们现在是一株株小树苗,必须抓好习惯养成,吸收丰富营养,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我们是祖国的新一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同学们,让我们挑起复兴中华的重任,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美好富强而努力吧!

《新时代好少年》事迹学生观后感3

  在这个全新的时代里,有不少的好少年里。他们有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也有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还有心存善行,乐于助人的;也有文明礼貌,微笑待人的……

  打开妈妈的手机,一幅感人的画面映入我的视野:迷蒙的天空中,一道彩虹显得特别光彩照人。马路上看不见车水马龙,也看不见穿梭的人群。一位穿着绿色与白色相间校服的小学生,一只手抓着书包带,另一只手撑着一把蓝色的大伞。这伞并没有遮住他那细小的身子,在他的伞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爷爷那薄薄的短袖衬衫贴在身上,应该是湿透了。在这老爷爷的肩上,挑着空空的簸箕,看似去卖什么正要往来家赶路。那弯得像骆驼背一样的背,那抬起的脚步,那侧脸上流淌下的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怎么要遮掩不住那露出的一丝微笑。

  “这不是爷孙俩吗?多么和谐的画面呀!”我细细地看着这画面,默默地想。图片下方的文字说明,让我更为惊讶,原来这是大田城关第二小学的一名少先队员,为一位正从农贸市场卖完菜回家的老爷爷在雨中撑伞的情景。

  “雨中美少年”用自己撑开的伞,撑出了心存善行,乐于助人的新气象。在我的.身边,这样的好少年就并不罕见。

  那天早晨,我们值日——在操扬卫生区打扫卫生。那飘零的落叶,细碎的花瓣,满地都是。真不知从何下手,我们只好分块打扫。突然,天空中飘下毛毛细雨,很快便如断线的珠子洒了下来,我们将扫把急匆匆地挥舞了几下,扫起那很明显的落叶,然后三步并作两步向教室跑去。在楼梯上。一阵急促的脚步正从上面的楼梯传了下来。抬头一看,啊,原来是校长,就是校长,在楼梯的转角处,我们和校长相遇了,我若无其事的拿着扫把,退到了角落处,低下了头。一声“校长好!”打破了我内心的胆怯与无知。抬起头,只见廖坤一只手上拿扫把,另一起手还在行着少先队礼。原来,是廖坤在向校长问好。我连忙也跟着问候了一声:“校长好!”看着校长回眸一笑的表情,我的心理像绽放了一束美丽的花朵。

  撑一把伞,问一次好,无非是生活中再细微不过的事了,但当你发自内心地去做,成为你的一种生活态度,也能见微知著。生活中的好少年,理当从这细小的事做起,并把它做好。


何玥事迹观后感3篇(扩展10)

——支月英事迹观后感 (菁选3篇)

支月英事迹观后感1

  2月8日晚,江西一位*凡的乡村教师站在了20XX年感动*十大年度人物的颁奖舞台上。她叫支月英,36年来坚守在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一张小小的山村讲台,彰显出她内心的大爱。当晚,当记者独家连线在北京颁奖现场的支月英时,她略带激动但言语朴实无华的言语中,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想孩子们了,我好想赶快回去看到他们。对于获得的荣誉,支月英称自己只是一个*凡的人,做着一件*凡的事我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才能有希望。

  承诺:36年扎根乡村讲台

  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教学点,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36年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深山乡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不是看到希望才坚守,而是只有坚守才能有希望

  在白洋山村,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眼睛相伴。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千世界。但贫穷的山村并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显落后。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支月英。刚参加工作时,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支月英经常为学生垫付学费,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劝她赶紧离开,她总是笑着说:日子会好起来的!后来,支月英被任命为校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她既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做好教学点的管理服务工作。

  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学校不通班车,每逢开学,孩子们的课本、粉笔等都是支老师和其他几位同事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肩挑手提运上山的,一趟下来,腰酸腿疼,筋疲力尽,浑身酥软。山村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读书,支老师走门串户,与家长促膝谈心,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没让一个山村孩子辍学在家。

  母亲从老家来学校看她,看到女儿步行二十多里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支月英对母亲说:这里山好,水好,村民朴实善良。母亲心疼地说:你就净说好!她只是望着母亲笑。其实她心里装满了对亲人深深的愧疚,她何尝不想尽享天伦之乐,但她更愿意把爱意播撒在这青山绿水,让这份爱生根发芽,承载起贫瘠山村的绿色希望。在颁奖现场,当记者连线支月英时,她用朴素的语言告诉记者:我就是一个非常*凡的人,做着一件*凡的事,我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才能有希望。

  一人一校多次婉拒调任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支月英除了自学外,每年都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学生学习效率,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她眼里没有差生概念,只是爱好和特长不同。她循循善诱的教诲,像甘泉、像雨露,滋润着每年一个深山孩子的心田。在她的精心教育下,一个又一个学生走出大山,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一人一校的工作特别辛苦,支月英老师经常累得头晕眼花。她血压偏高,导致视网膜出血,只有一只眼睛正常。更让人揪心的是,2003年10月18日上午,正在讲课的她身体剧烈疼痛,几位家长迅速把她送往医院,医生诊断她身患胆总管胆囊结石,并马上进行了手术。住院的几天,她心里一直惦记着她的学生。刚刚出院,就立刻回到了学校。2012年暑假,为了解决白洋村教学点校舍破旧问题,上级教育部门决定新建校舍。支月英就起早摸黑,一边教学,一边照料施工,帮工人做饭,将丈夫也拉来帮忙。整个暑假,支月英都是在校建工地度过的。如今崭新的校舍宽敞明亮。乡亲们看到崭新的校舍,感动不已。

  既是校长、老师,又是保姆,上课教书、下课照应学生玩耍。家里人担心他的身体,总是说:你也年过半百了,身体又不好,别的老师都往山外调,而你还往更远的深山里钻。她乐呵呵地说:如果人人都向往山外,大山里、山旮旯里的孩子谁来教育,山区教育谁来支撑。各级领导关心她,几次要给她调换工作,但她每次都婉言拒绝。

  我亏欠了自己孩子,但我有了更多的孩子

  支月英其实也有自己的孩子,但为了山里的孩子们,她选择了亏欠。这么多年来,我亏欠了孩子太多,但为了山里的孩子,我只能祈求孩子的原谅,因为我放不下山里的孩子们,他们也是我的孩子。支月英略带哽咽的说出这番话,不过我的孩子现在已经完全理解我了,并且也非常支持我。

  这次参加颁奖,支月英离开教学点已经有一段日子了,但山里的孩子们却心心念念的牵挂着她,孩子的家长们都通过微信向我拜年,孩子们也在微信里奶声奶气地说想我了,其实我也非常想他们,非常非常想,我迫不及待地想赶快回去看到他们。

  我只希望山里的孩子们,能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就是支月英对孩子们最大的希望。

支月英事迹观后感2

  我想,在*山村,在无数看不见的地方,在无数被人忽略的角落,像如意这样的故事,或许不计其数吧。支老师以及无数支老师一样的山村教师,她们并不是让他们考入了大学改变了人生,而是给了每个故事以最大的生命成全,让他们在最美的年华或最需要光亮的时候,得到了爱与关怀。

  因为学校与教师,无数被贫穷限制了想象的孩子,在受尽生活的磨难之后,依然含笑看见了通向未来的路。

  一生到底为什么而来?或许有人不曾想过,或许有人不想回答,或许有人无从回答。我们就这样不约而同地成了时间之流上的漂泊者。可是,在人们一再强*育的生命性时,这样的追问却意味着历史和未来的共生,起点与终点的相连。

  在这样的提问里,分明立着一座高峰,它的名字叫哲学,生命的哲学。

支月英事迹观后感3

  2月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17感动*十大人物颁奖晚会上,江西农村最美乡村教师代表支月英当选“2016年度感动*人物”。

  感动你我,感动*。*凡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们让我们由衷感动,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温暖心肺。被誉为“*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就为我们挖掘了一批榜样人物。这些榜样人物虽然*凡普通,但却提供了生命可以企及的高度,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指引。他们身上的勇敢、善良、担当、坚强,让13亿人民看到了人性中最美丽的光辉。

  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就深刻诠释了执着和奉献。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就曾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两代人。

  “支姐姐”到“支妈妈”,变的是称呼,但不变的却是执着和奉献。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更是展现了筑梦路上炎黄儿女的精气神。也不仅仅是支月英,不仅仅是评选出来的《感动*2016年度人物》,无数炎黄儿女为了心中的梦想,也正在日以继日善行义举,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融入工作、生活、学习中。

  《感动*2016年度人物》每一个人物每一段故事,都浸润着满满的*,都散发着暖暖的正能量。就以此次入选《感动*2016年度人物》的十位榜样人物来说,其大都来自基层、出自*凡,却做出了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不*凡事情。他们的事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他们的精神可敬佩、可亲近、可学习,可谓13亿多人民群众学习的“精神富矿”。

  凡人善举,小善大爱。将镜头笔端对准*民百姓,挖掘*凡人群中的不*凡故事,筑梦*将更有动力。近几年来,江西就通过“江西好人”、“最美家庭”等评选,发掘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在这些来自于身边的典型引导下,民众自觉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时代道德,好人效应如同“滚雪球”般在我们的身边轮番滚动,推动了另一批好人群体的出现。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最美乡村教师代表支月英的感人事迹,让我们在寒冷冬日里更有暖意。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如盏盏明灯,点亮千家万户。这些榜样人物也激励着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把榜样力量化作精神动力,付诸工作实践,作出自身努力,为构筑*精神、*价值、*力量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推荐访问: 观后感 事迹 何玥事迹观后感3篇 何玥事迹观后感1 何玥事迹观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