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分析

时间:2022-10-26 16:24: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化成为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文章在简述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概况后,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化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12-229-02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国经济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截止到2006年10月底,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达到430多万户,个体经营户达到2800多万户。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9%,上缴税收占50.2%。

一、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概况

中小企业的出口额已占到全部商品出口额的68%,出口总额增长49%;在广东、浙江等一些沿海省市,中小企业已成为境外投资的重要力量。目前,一批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已走出国门,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新生力量。同时,中小企业在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改革开放,建立市场体制,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越来越向纵深发展,企业要生存、发展就不得不参与国际竞争,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实际就是国际化的进程。而随着一些中小企业自身实力的增强,中小企业基于自身竞争力进行国际化拓展已经成为可能。

与此同时,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鼓励企业“走出去”,在国外投资办厂,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从而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因此,中小企业的国际化不仅符合国家的宏观战略,也是参与国际竞争,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客观需要。

二、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所面临的挑战

1、缺乏相关市场信息。在进行跨国经营时,由于自身信息获取和加工处理能力较低,中小企业常常在开展海外投资时缺乏对目标市场的准确分析预测。企业在进入目标市场之前,除对本行业所在市场的销售前景、供需现状及趋势、竞争对手的情况给予正确充分的估计之外,还必须对目标市场所在地的政治稳定性、经济结构、利率和变动状况、有关法律条文及风土人情、劳动力素质等方而要充分的调研,进行合理的项目投资评估,慎重地做出决策,而不应该在缺乏信息、调研资料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地为扩大市场或进入市场而草率投资。目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无力独自完成海外投资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工作,而国家的海外投资信息网络建设相对滞后,信息暇务不甚完善,且费用太高以致大多数中小企业负担不起。市场调研不审慎是目前制约中小企业“走出去”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投资管理上存在漏洞,相关人员经验不足,海外直接投资前的市场调研工作往往做得不细致,导致投资失败。由于市场调研的不完善,对象的选择往往比较盲目。

2、缺少企业的跨国经营人才。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这一原理也适用于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小企业跨国投资也需要大量通晓国际商业惯例、法律,具有全球眼光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而我国尚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起步阶段,此类人才甚为缺乏,实力不够雄厚的中小企业很难吸引到这些人才。这直接导致了母公司对海外公司的管理不当,也进一步导致部分海外企业的经营效益不佳。同时,跨国经营人才缺乏也与中小企业不够注重企业的本土化有关。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进行海外投资时往往比较重视企业的本土化,除少数高级管理人员外,中层管理以下管理职位通常由东道国本土人员担任,这一方而可以大大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员工熟悉当地环境,有相对较大的人际关系网络的优势。但我国中小企业所有者往往出于风险防范的原因过多地派驻国内管理人员。人员的本土化也是影响中小企业对外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对海外子公司的管理也较落后,或者对海外子公司完全放任不管,或者对海外子公司管得过严,从而造成海外子公司的效益不佳,影响到国内总公司的生产经营,甚至导致总公司出现经营危机。

3、中小企业融资能力低下。资金难以获得是阻碍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基本不具备依靠自有资金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实力。在国际上,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本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例如,美国所建立的“出口援助中心”、日本的“中小企业金融公库”等。而我国的金融体系还很不健全,资本市场尚不发达,国有银行体系未与国际接轨,银行对企业的海外投资项目缺乏科学和全面的评估,存在“陪贷”现象,即使是普通的大企业获得进出口银行贷款尚且不易,中小企业要想获得支持就更难。海外直接投资对资金的要求相对较高,然而,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不畅,尚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国内银行出于降低信贷风险的考虑,再加上中小企业本身规模小、信用等级较低等因素,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申请条件的要求往往非常严格,导致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即使是在中小企业发展较快的上海,占全市企业总数97%的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仅有10%左右。

4、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低。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普遍较低,技术老化严重。即使在我国中小企业最发达的浙江和广东两省,大量中小企业依然在使用70-80年代的生产设备,企业也基本不具备开发的能力。根据工业企业年度统计数据,2001年,我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3733.3亿元,研究开发费用支出265.9亿元,仅占销售额的0.28%,不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的研究投入。在超过17万户的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投入的企业20284户。占企业总数的11.8%。可以想象,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十分低下。大量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低下必将影响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另外,虽然我国中小企业已经享受到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中技术外溢的局部利益,但是我国企业对于许多引进技术缺乏吸收消化,创新不够,缺乏技术地方化优势。即使是当前非常看好的家电行业,许多产品特别是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进口。

5、管理能力不足。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在创业时以血缘、地缘为纽带,夫妻店、兄弟店广泛存在。创业初期,企业经营者往往会“任人唯亲”、事必躬亲。在初始阶段,这种经营方式是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壮大的,但当企业的经营规模逐渐扩大,乃至要进行对外投资时,原先的家族式管理往往就不能有效地对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原有的管理优势在这个时候转化为制约中小企业开展海外投

资的因素。

6、在人事管理上,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开拓海外市场的合格人才,这是因为中小企业在选拔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方面的观念严重滞后,缺乏一套科学选人、用人、换人的制度。我国的中小企业是在我国工业化初始阶段和经济转轨的进程中崛起的,因而带有这个特定条件下的明显特征。

7、产出规模小,技术装备率低,难以达成规模经济。我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还不能像发达国家一样,在现代化过程中实现小型企业“巨大化”,由于技术装备率低,产出规模较小,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1999年,全国独立核算的小型企业平均每个企业资本金只有83万元,约为同期中型企业的1/11,为大型企业的1/65,平均每个企业的全年产值为404万元,约为同期中型企业的1/9,为大型企业的1/80。所以,中小型企业一般一次性投资量较小,进入的限制条件较少,使用的多为传统技术,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低。

8、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结构性矛盾突出是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但它在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突出,已经严重危及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主要表现为:生产经营的商品雷同,企业产品之间的竞争激烈。产品结构档次低,技术含量低,居于产业链末端。产业的关联度差,企业间组织联系松散,而且可塑性差,与上游产品无关联。与下游产品相平行,不易形成网络式的关联。

三、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对策

1、充分发挥中小的产权优势。在时我国企业出口和资本输出进行分析的时候,总会发现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国有企业的资本输出到国外时,经常造成一些侵吞国有资产,化公为私的现象,不少国有资产就是这样流失出去的。正因为如此,以至于有经济学家认为要“严格控制国企走出国门”。这主要是因为国有资产委托代理问题没有处理好,加上监督机制不健全或者监督力度不够。而中小企业在产权方面则具有优势。中小企业主要由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国有中小企业构成,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产权清晰是众所周知的,而国有中小企业经过前几年的改制,产权也已比较明晰了。中小企业的产权明晰为其开展国际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发挥成本低廉的适用技术优势。与许多中等或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有许多较为成熟的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接受技术的能力有限,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我国的实用技术对他们更有吸引力,我国所提供的中等水平的技术设备也受欢迎。我国某些已趋成熟和稳定的大量中间技术和加工制造技术,如机电、轻纺、食品加工技术以及传统的中药、园林、烹饪技术等,在国外颇受欢迎。上海自行车厂在不断扩大出口的基础上,在加纳设立了凤凰自行车加纳有限公司,年产能力达15万辆;在巴西建立了2家合资企业,年生产能力50万辆。这些生产技术和层次正好适合当地市场的消费需求偏好。对发达国家,其技术的总体水平高,但对于各行业乃至行业及某些企业来说,技术发展水平又是不平衡的。因此,我国某些成熟技术对发达国家某些行业内的企业来说,也具有相对优势。我国许多传统产品在世界市场上也颇具竞争力。据美国(市场论坛)杂志1999年的调查,有8类我国商品在美国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资源类产品,如石油化工产品等;稀土原料;电子产品及计算机软件;丝绸纺织品;食品和饮料;机床和小五金;科学仪器和医学用具;工艺美术品。这些商品有很多就是由我国的中小企业生产出来的,它们因其优良的质量和低廉的价格而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既可通过出口发挥其优势,也可在海外直接投资建厂扩展其优势。

3、中小企业以集群化形式共同发展,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并加强与大企业之间的协作体系。所谓集群式发展,即是众多的企业组成一个集群一起到某一区投资,形成配套服务,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性。这种集群组织作为一种介于市场和层级之间的中间体组织,不仅可为企业带来设施共享,快捷获取信息、技术、服务等便利条件,且还保持了原有企业灵活机动、反应迅速等优点。这对于缺乏核心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差、内部规模效应差的中国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提高其国际化经营效率的捷径。我国浙江省中小企业的成功发展经验就是对集群战略的最好解释,衬衫之乡、鞋袜之乡、领带小企业集群、小五金小企业集群等,采取的都是这种战略。台商也经常采用这种方式来规避风险,此外,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集群的方式,为大企业提供专业化协作生产,提高自身的加工技术和效益,并跟随群内的核心大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而发展自身的海外网络。

4、利用多种方式的合作,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部分中小企业不具备直接通向国际市场的渠道,又限于规模、资金和人力资源的匾乏,难以独立开拓国际市场,这时,就可以借助合适的合作伙伴的实力走向国际市场。与国内大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依托大企业,“借船出海”,是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一种重要方式。大企业往往愿意把其在国内的供应商带到国外,以便集中核心资源、保留核心业务,提高效率,这对中小企业而言,既保住了它们的海外市场,又免除了独立开发海外市场的投资和相应的风险。不失为走向国际市场的一条捷径。

5、倡导创业并培育企业家精神,推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跨国经营可以被视为一种战"略性变革、一种创新行为,没有行动着的企业家,就不可能有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国内外关于中小型跨国公司的实证研究也清楚地表明了企业家个人在公司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为此,我们需要在整个社会倡导创业精神,培育适合企业家精神的社会文化环境,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中小企业家的素质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的中小企业家应锐意创新,并在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结构创新的带动下,努力建立新型、灵活的管理方式,这是中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占领国际市场的关键所在。中小企业家自身可以参加各种有关出口业务、外经贸知识和技巧、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自身的国际经营水平,同时,中小企业往往缺乏善经营、懂业务、熟外语的国际经营人才,如何培养、吸收并留住国际经营人才亦是中小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一大挑战。

6、找准市场定位。中小企业应考虑到自身经济实力相对较弱这一特点,选择具有竞争优势的本企业产品进入重点市场,在获得稳定的国际市场之后,再逐步开拓其他市场。虽然北美、西欧、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容量大、发育成熟,且绝大多数是WTO成员,进入这些市场可享受到关税及其他方面的优惠,但也不能忽视这些市场竞争激烈、市场趋于饱和的现实。相反如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拓拉美、非洲、东欧和独联体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尤其是其中的WTO成员国的市场,则反而能获得较高利润。当然对这些新兴市场所存在的高风险应事先有所了解并制订好详细的应对措施。一方面,争取机会多参加各种类型的国际性贸易博览会、展销会等,广泛接触国外客商,宣传自己经营的产品,收集第一手的市场资料;尽快加入各进出口商会,利用商会的信息服务功能获取可靠的客户资源和供求信息。另一方面,可选择重点国家或地区的中心城市,投资设立联络办事机构。在寻求客户、建立营销网络的同时,更直接地获取当地市场需求信息,为出口产品进行售前宣传和售后服务,并为将来开展对外投资奠定好基础。当然通过国际互联网设置企业自己的主页,开展电子商务,也不失为一条成本低且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做法。

(责 编 吕 尚)

推荐访问: 国际化 中小企业 我国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