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交通企业信息化经济评价体系研究

交通企业信息化经济评价体系研究

时间:2022-10-21 13:12: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交通行业的竞争历来非常激烈。近年来,以中远、中外运、中邮、中铁等为代表的国有交通企业、等民营交通企业;以及各跨国巨头在中国市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关键词】交通行业;企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5-0144-02

1 经济评价意义

交通行业的竞争历来非常激烈。近年来,以中远、中外运、中邮、中铁等为代表的国有交通企业、等民营交通企业;以及各跨国巨头在中国市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企业信息化正不断深入和升华,逐渐从早期的辅助性设施作用,转变为运营支撑作用,甚至是企业决策支撑核心体系。对交通企业而言,信息的运用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作,它标志着交通企业的整体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档次。交通企业只要能够正确的实施和应用,必将促进企业效益的增长和市场竞争力。

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交通企业的竞争力、生存力和发展空间,然而企业信息化项目所需的投资巨大,技术要求很高,涉及的社会关系复杂,实施的难度很大。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合理投入产出比是企业投入的重要依据,因此,从投资收益角度分析企业信息化尤为重要。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同时,一定要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化建设的效益评价工作。因此,为了使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更为有效和彻底,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评价成为了企业实施信息化项目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2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在进行信息化效益评价之前,必须先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时要遵循五个原则:

(1)系统性原则。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建立指标体系时,要把交通企业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选择的指标应紧密结合企业信息化的现实状况,保证测度结果能够反映企业信息化的实际情况。

(2)可测性原则。指标的涵义必须明确,数据资料应收集方便、计算简单。同时,指标体系内部及外部的同类指标之间要能够比较,同一指标要具有历史可比性,这样才能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综合评价信息化项目的现状和发展。

(3)动态性原则。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在数量上要根据交通行业的动态而改变,并且在影响权重上也要动态调整。同时,指标设置要有重点,对于非重要方面的指标可以适当设置的粗些,以简化评价过程。

(4)层次性。这里的层次性包含多重意义,首先是指标结构自身的多重性,即一个指标由若干其它指标所决定而构成树形结构,这将为衡量信息化项目的效益和确定指标的权重带来方便;其次是信息化项目所属部门的层次。例如,对于宏观信息化项目而言,各层的子系统都应有相应的评价指标;再有是系统技术特征上的层次性。

(5)各指标之间应尽可能避免显见的包容关系。对隐含的相关关系,要设法以适当的方法消除。构成指标体系的指标应该能够简化并反映复杂现象的信息,指标不仅有相对明确的含义,比较准确地描述所要表达的内容,而且容易取得较为准确可靠的数据,具有统计的可操作性。

3 指标体系建立

企业信息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涉及到企业运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要想逐一地全面地去寻找每一个指标,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当然,把每一个产生效益的环节都认为是企业信息化作用的结果,也会使最终的指标偏离评价目的,导致最终的评价结果不准确。具体来讲,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可在以下几方面获得效益:集成效益、财务管理效益、供应链管理效益、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因此,企业信息化经济评价指标可主要包括六大类指标:战略地位、基础建设、应用情况、人力资源、效益指数和评议指标。各类指标的描述如表1所示。

对于不同的企业,表1中各项指标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对于交通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指标占主要地位;对于知识密集型企业来说,基础建设和应用状况指标占主要地位。无论何类企业,效益指数指标都很重要,通过对效益指数指标的评价,能准确了解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总之,针对不同的企业,侧重不同的指标。以上六项指标是所有企业信息化评价的根本指标体。

4 评价方法介绍

国外信息化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三类:传统方法、定性方法和概率方法,国内按评价方法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可以把目前国内常用的经济评价方法分为专家评价法、经济模型法、运筹学方法(又包括多目标决策、数据包络分析(DEA)、层次分析法(AHP)等)其它数学方法,以及组合评价法等五大类,每一大类中又可细分成多种方法。

(1)专家评价法

这是以领域专家的主观判断为基础的一类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评分法、类比法和相关系数法等具体方法。其中评分法就是通常所说的Delphi法,即由多名专家根据预先拟定的评分标准及专家的经验和主观认识各自对评价对象进行打分,然后用一定的方法对分数进行综合;类比法是将待评价项目与相似的己评价项目进行类比而得出评价结果;相关系数法通过专家评分或者类比来确定信息化对企业总经济效益的贡献度,如果更精确一点的话,还可以具体给出对每一类经济效益的贡献度,然后运用公式计算出信息化带来经济效益。

专家评价法具有操作简单、直观性强的特点,可以用于信息化定性或定量经济效益指标的评价,一般采用多位专家评价等措施来客服主观性强及准确度不高的缺点。

(2)经济模型评价法

这是一类定量的评价方法,具有客观性强、实用程度高的特点,适合于信息化直接经济效益的评价。该类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生产函数法、指标公式法和费用/效益分析法等。投入产出分析,是通过投入产出模型或投入产出表格来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作为生产或消费单位的产业部门、行业、产品等)之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因为在投入产出的价值表中,既有反映各种劳动消耗(投入)的指标,又有反映生产成果(产出)的指标,所以可以通过它计算各种经济效益参数,并用来分析、评价经济效益。具体说来,将不同年份反映各种消耗的参数如劳动或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等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由信息化造成的完全劳动消耗的节约。

(3)运筹学评价法

这一类方法主要包括多目标决策、数据包络分析(DEA)、层次分析法(AHP)等。在企业信息化项目的经济分析中,不可计量因素比可计量因素具有更重要的影响,而无形效益由于其特性而无法用传统的计算有形效益的度量方法进行计算,因此需要根据其特点来建立定性方法,将其价值从企业信息化系统中分离出来并给予定量评价。当前国内外在这一领域中对不可计量因素定量化来评价无形效益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层次分析方法(analytichierarchy process,AHP),以及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的一系列评价体系方法。

(4)其它数学评价法

在对某一事物进行评价的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同时用几个标准作为评价的依据,这时可以采用数学中的模糊评判、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份分析(PAC)、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等有效的工具和方法进行评价。上述各种方法具有完备的理论基础,适合于对多因素的变化进行定量动态分析和评论,尤其是对那些含不确定性的、模糊因素的评价能够获得较好的评价结果。主要缺点是由于因素多而产生的工作量大、处理困难等问题。

(5)组合评价法

这里所说的组合,是指前述专家评价法、经济模型法、运筹学评价法和其它数学评价法中的具体模型或方法的有机组合应用、扬长避短的一种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 乌家培,谢康,王明明编著.信息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宋玲著.信息化水平测试的理论与方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 张正华,洪江涛.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3.

推荐访问: 企业信息化 评价体系 交通 研究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