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突出四个重点,助推新常态下地勘单位改革发展

突出四个重点,助推新常态下地勘单位改革发展

时间:2022-10-28 13:54: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在当前新常态经济形势下,地勘单位进入了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水区”,只有突出把握经济形势的新特点、行业发展的新动向、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地勘市场的新环境四个重点,才能助推新常态形势下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

关键词: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15)04-0108-04

当前,如何适应新常态经济形势,推进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笔者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精神的基础上对此作了一些思考,认为:突出把握经济形势的新特点,行业发展的新动向,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地勘市场的新环境四个重点,才能助推新常态形势下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

一、突出把握经济新形势,助推地勘经济提质发展

经过了较长时间下滑的世界经济,从2014年开始进入了缓慢复苏,但由于动力不足,致使经济增长速度不快。受此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显现出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态势,这标志着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

在这个背景下,全球矿业经济增长势头放缓,我国地勘经济也步入下行的周期。表现在政府财政投资回归公益,矿权运作回归理性。有资料表明:2013年我国地质勘查投入463亿元,较2012年下降了9%,其中社会资金投资下降了30%;2013年出让矿权价款仅为2009年的一半。矿产品市场低迷,刚性成本上升,地勘单位面临着投资下滑,竞争加剧,利润萎缩,改革加速的新形势,行业压力明显加大。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是一家从事地质勘查的专业化队伍,主要从事固体矿床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水文工程、环境工程勘查等业务。2014年承揽的业务量较2012年减少了50%,发展速度显现负增长。在这种情况如果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效益发展,势必是与经济规律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在新常态经济形势下,应该走出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地勘经济发展从传统的粗放型转向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达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目的,这是一条根本的出路。找准这条发展路子,就要对把考核从单纯以经济目标为重点,转向出成果,出人才上来。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力求多出找矿成果,多出专业技术人才。只有更多的出找矿成果,才会创造更大的效益;只有人才辈出,才会事业兴旺。应该认识到:无论是地质成果,还是地质专业人才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前者有勘查周期,后者有成长周期,都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少则七八年,长则二三十年。在这个过程中,前期可能不会产生效益,但这是地勘单位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地勘单位就要在当前新常态经济形势下,清理好家底,苦练好内功,未雨绸缪,早作筹划,助推地勘经济提质发展,为下一轮地勘经济高潮的到来打下基础。

一是要坚定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经济增速放缓虽然是大势所趋,但不等于所有领域增速都在变缓。地质勘查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还是有发展余地和空间,对此,我们不能在经济增长上有所松动,还是坚定信心,保持定力。

二是建立商业化运作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对自有的矿权进行勘查,储备好资源,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三是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特别专业技术骨干开展科研工作,争取在专业技术领域有所建树,使人才培养转向高尖专业技术人才培育上。

四是对阶段性成果及时予以奖励,鼓励地勘单位出大矿,出好矿。培育支撑矿种,摆脱市场初级谋生手段的尴尬境地,使地勘经济发展逐步从“打工型”经济向产业发展型转变。

二、突出把握行业发展新动向,助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

在新常态的经济形势下,地勘经济正在构建大地质的工作格局,地勘产业已从单一的从事地质找矿转向基础地质、环境地质、能源地质、海洋地质、城市地质、工程地质、旅游地质、农业地质等领域。有资料表明,2014年上半年虽然财政资金总投入对矿产勘查领域有所下降,但在基础地质、地环地灾和地质科技上投入分别增长了51.1%、27%和39%。

地勘行业进入新常态,发展呈现新动向,为地勘单位产业结构转型、优化升级带来了机遇,也促使地勘单位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的驱动也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调整。

一是要立足求实,着力求创新。要在认真分析地勘经济实际的基础上,按照新常态下地勘行业发展方向和规律的要求,科学创新,研究制定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思路。

二是立足稳增长,着力调结构。在新常态经济形势下,地勘单位经济提质发展更要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按照地勘行业发展的新动向,注重构建好现代地勘产业新体系。特别注重将分散经营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集约发展;注重从小而全的内部经营管理体制向产业集团化经营。

三是立足提质量,着力增效益。根本要求就是实现两个转变:从传统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从注重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这就要求既加大对经营、财务、质量、技术、安全管理,更要注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能力提升,实现提质增效。

四是立足巩固传统产业,着力发展新型产业。地质找矿是地勘单位的传统产业,离开了这一点就不能称之为地勘单位。巩固传统的地质找矿产业,就要拉长地质找矿的产业链。在此基础上,要抢占适应本单位服务社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完善发展规划布局和人才、资质与技术结构,形成规模化效应,构筑本单位具有社会品牌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积极拓展地质技术服务领域,更好发挥地质技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支撑作用,更好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

针对湖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现有的产业特点和实际,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为升级,就要做实扩大三个领域。

一是做实扩大地热产业。湖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的地热勘查起步较早。早在2004年就在福建开拓了市场,先后涉足于广东、辽宁、四川等十余个省市。其中厦门园博园地热井被中国能源委员会评为“全国地下热水高产能地热井第八名”、“2007年全国最高地热井”。近年来随着湖南省郴州市打造“全国地热城”的产业升级,湖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参与四个了勘查项目。其中安仁县龙海、郴州市福城新区两个项目取得优良的地质成果。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参与地热开发,对政府支持,有资金保障的地热项目,以技术入股的方式,逐步从低端的前期勘查工作的承担者转变为整个产业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二是做实扩大区域调查。区域地质调查属国家公益性基础地质项目。据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地质调查需求分析预测研究报告》测算,以2009年为基数,若中央公益性地质工作经费年递增ll%,今后十年间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总需求为502.04亿元。随着国家对这一区域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吸引着众多的地勘单位参与竞争。湖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已具备全国区域地质调查甲级资质,积极申报国家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不仅是地勘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在行业内树立形象,展示实力的必然选择。

三是做实扩大民生领域。近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服务民生力度。围绕保护环境及环境治理工作需要逐步增长,从而拉动了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调查工作投入的增加。2014年1月至6月,全国地质环境与灾害地质调查评价投入19.21亿元,同比增长51.5%。其中中央财政7.6亿元,同比增长51.1%,地方财政9.32亿元,同比增长89.1%。首先在地灾治理方面,湖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先后在新疆、湖南等地开展过多项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其中新疆皮山县地质灾害数据库项目获得国家级优秀奖;洞庭湖堤坝TEM法勘查项目获湖南省科技成果奖;《阿勒泰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项目获得地区优秀成果奖。其次在水文地质方面,湖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已具备了水工环甲级资质,可以在水工环领域的深度广度上拓展市场,诸如生态脆弱区、岩溶地区开展水文地质调查等领域。

三、突出把握体制改革新要求,助推机制创新激发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地勘单位在经过了内部承包、走向市场、属地改革后,真正进入了体制改革的“深水区”。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此次改革原地勘事业单位将根据职责不同划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生产经营类,不同类型的地勘队伍分工更加明确。到2020年将建成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作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地勘单位将呈现新格局。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和其他大多数地勘单位一样将被划为公益二类地勘单位。同样都面临着战略定位确定,国家政策支持,体制机制建设,遗留问题解决等诸多问题。

一是审慎确定战略地位。二类地勘单位的管理办法是“差额补贴,允许创收”。要将湖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确定为局承担国家战略性地质矿产调查工作的主要单位,承担基础性、公益性地质项目以及商业地质项目的实施。

二是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要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保留原有的地质勘查费基数与年增长幅度。建立省级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筹体系,实行社会化管理,离退休费用和补贴足额支付,纳入财政统发。积极争取中央基本建设财政资金,解决无基地的现状。争取省财政补贴,加快设备更新。相比省内其他地勘单位不同,核地质队伍过去是专门从事铀矿地质勘查的。但铀矿又属于国家战略矿种,不像其它金属矿种一样可直接进入市场,产生效益。因此,应对湖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在矿权配置,矿权申报,勘查区块划分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在体制上,采取一院一公司的分体运作模式,实行国家项目与市场项目分体运行,独立核算。在机制上,不断完善《项目负责人责任制管理办法》《经营管理办法》《地勘项目质量管理考评办法》《财务管理办法》,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责任心和积极性。探索建立地质找矿成果与单位发展相联系的收益机制,促进找好矿、找大矿。

四、突出把握地勘市场新环境,助推业务拓展能力提升

随着我国进入生态文明时代,新常态形势下,地质工作也面临着新的环境。

一是认识观念的新转变带来新课题。地质工作作为国民经济的先行产业,从认识来说,不仅仅服务于经济建设,社会、生态、民生等工作发展都对此提出了需求。从作用来说,地质工作也不仅是基础作用,而是贯穿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过程。从领域来说,地质工作已从矿产地质为主,向矿产地质与环境地质并重转向。从调查对象来说,地质调查对象正从传统的以基底岩石地质为主向兼顾基底岩石并向地球表面和地壳深部调查转变。这些认识上的新转变,都是对传统地质观念的深化和创新,给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是工作结构的新变化带来新需求。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地质调查需求分析预测研究报告》统计了1999年至2009年ll年间中央财政对公益性地质调查投入经营结构比例。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分别为29.1%、48.6%、10.4%。而2011年至2020年10年间,三类地质工作经费结构均为30%(其他类占10%),年递增率分别为15%、11%、26%。地质工作结构发生的变化说明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日益扩大。

三是区域发展的新要求带来新格局。我国发展区域不平衡,对地质工作的要求也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从东到西,呈现出依次为矿产地质为主一矿产地质、环境地质并重一环境地质为主的态势。生态主导型地区和开发型主导型地区对地质工作的需求不同,前者注重环境地质,后者注重矿产地质。主要成矿区带和主要经济区带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和结构要求也不同,前者注重矿产地质,后者注重环境地质。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地质市场发育程度,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将为研究市场新格局带来新的方向。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已建立了一定的市场基础。特别是福建的地热勘查市场,湖南的地灾治理、地热勘查市场,新疆的固体矿产和地质技术服务市场。但面对地勘市场的新环境,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助推业务拓展,实力提升。

一是针对市场新需求,做好重点区块划分。要根据现有福建、新疆市场的特点,通过全面统筹,差别培育,做好市场区块划分,规划布局,稳定现有市场。

二是针对产业新动向,不断扩大市场空间。从地域上讲,要走出湖南,扩展西部市场,以一块带动一片市场的开发。从产业上讲,要大胆开辟有利于做大做强做实地勘经济的新领域,着力构建大地质工作格局。

三是针对发展新要求,提升单位品牌实力。积极推动经营模式、技术、服务、资质等全方位升级,打造集技术、品牌、资质、装备等优势为一体的经营实体,进一步提升湖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为新一轮地勘单位的深化改革,夯实人才、技术、物质基础。

推荐访问: 下地 常态 助推 改革发展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