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层医院普外科手术感染危险因素及与预防措施

基层医院普外科手术感染危险因素及与预防措施

时间:2022-10-31 15:36:02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146-01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普外科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2011年7月~2013年6月28例普外科手术感染患者的资料记为观察组,同期28例未并发感染患者的资料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监测28例感染患者,发现普外科手术感染与手术类型、患者年龄、手术前后应用抗生素、手术方法、糖尿病等并发症血红蛋白及血浆白蛋白水平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实施目标性监测,加强危险因素管理,能有效降低普外科手术患者的感染率,对已出现感染的患者,应介入有效的干预治疗。

【关键词】基层医院;普外科;手术感染;影响因素;预防措施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外科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我国医院感染发生率调查结果显示,SSI位居院内感染第3位,一旦发生,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加剧患者痛苦,部分难以控制的SSI会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1]。基层医院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医务人员预防感染意识相对淡薄,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感染的发生率更高,因此基层医院普外科患者手术感染的研究中,必须探明引发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2011年7月~2013年6月28例普外科手术感染患者的资料记为观察组,同期28例未并发感染患者的资料作为对照组,根据我国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手术部位感染进行诊断,术后切口存在红、肿、热等炎症反应;切口处可见脓性分泌物;深部手术切口引流液及穿刺液为脓液;切口打开时可见脓性分泌物。

1.2方法 对可疑术后部位感染病例,常规送切口分泌物标准进行普通细菌培养及细菌分离鉴定,对患者手术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手术前后应用抗生素、性别、病种、手术类型、并发症合并情况、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水平、手术切口等。

1.3数据处理 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以95%为可信区间,计算结果显示p<0.05时,表示样本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诊断准确率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方法为χ2检验。

2结果

3讨论

外科术后感染是临床治疗常见的并发症,给外科医生带来巨大困扰,术后感染发生率也是评价医院实力、医生水平的重要标准。

在本组资料中,观察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老年患者易患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机体免疫力降低,周围血管对炎症反应能力降低,同时部分老年患者皮下脂肪较厚,影响手术野的暴露,延长手术时间[2]。手术切口的长度与手术感染率也呈正相关,较长的手术切口增加术野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同时创面增大,出血及局部血肿形成,这些因素均增加手术切口污染的机会。相关文献报道,手术部位感染以Ⅱ、Ⅲ类手术为主,这类手术多为胃肠道手术,术中胃肠道内容物或腹腔渗出液容易污染切口致感染。单因素结果显示,患者合并糖尿病、术前血浆白蛋白<35g/L,患者发生SSI比例较高,因此择期手术应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免疫力,减少SSI的发生[3]。

对于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较多,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及控制,对老年患者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内源性感染,加强围手术期血糖控制,肥胖患者尽量使用锐性分离,避免使用电刀及钝性分离,对于Ⅱ、Ⅲ类手术,要减少为内容物及腹腔脓性渗出液切口,保护好切口,择期手术做好肠道准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避免术前准备不足进行手术。抗生素在切口感染中的疗效已得到认可,在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是控制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4],我们主张在术前1h使用小剂量抗生素能气到预防性抗感染作用。其他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手术器械严格消毒等,不赘述。

实施目标性监测,加强危险因素管理,能有效降低普外科手术患者的感染率,对已出现感染的患者,应介入有效的干预治疗。

参考文献

[1]马其彬.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围手术期危险因素探讨及对策.中国医药指南,2009,7(7):87-88.

[2]杨成虎,范秀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与预防对策探讨.西部医学,2011,21(5):808.809.

[3]赵明红.普外科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4(5):519.

[4]谢中全.普外科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中国综合临床,2009,21(8):1421.1423.

推荐访问: 预防措施 基层 感染 手术 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