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工作汇报 > 社区工作调研报告【10篇】

社区工作调研报告【10篇】

时间:2023-01-04 11:12:02 来源:网友投稿

社区工作调研报告1  曾在共和国历史上铸就辉煌的重工业基地沈阳,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的转型,改革的“阵痛”也一并降临,曾经轰鸣的机器停止了转动,沈阳这个庞大机器上的“一颗颗螺丝钉”也就被迫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工作调研报告【10篇】,供大家参考。

社区工作调研报告【10篇】

社区工作调研报告1

  曾在共和国历史上铸就辉煌的重工业基地沈阳,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的转型,改革的“阵痛”也一并降临,曾经轰鸣的机器停止了转动,沈阳这个庞大机器上的“一颗颗螺丝钉”也就被迫推向了失业或下岗的边缘,这一特定历史背景,决定了沈阳的就业问题具有突出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刺激社区服务消费,发展社区服务业,促进社区就业是给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以及富余人员寻找就业出路的一个新途径。

  一、调查的组织

  (一)调查方式

  我们对xx的社区就业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xx社区就业的现状,获取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我们采用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其中,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访谈提纲设计了针对社区就业工作负责人和针对下岗工人的两种访谈提纲,首先通过与社区就业相关负责人的直接面谈,了解xx社区就业机制的现状、职能、运作、成效以及面临问题等信息,并进一步了解其负责人对本职工作的看法,借以观察社区就业的地位及影响。这种方式获取信息量大,涵盖面广,可以了解到社区就业的方面面的信息,但由于是社区就业负责人的一面之辞,可能有片面性或与普通下岗员工的看法不相符,为此,我们又设计了一套有关社区就业的调查问卷,问卷涉及的问题包含了关于社区就业的各个环节,同时注重调查下岗工人对社区就业的看法和满意程度,借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

  (二)样本母体的选取

  我们采取了随机调查的方式,在和*区这个社区就业发展较为充分的地区选取了新兴街道办事处的长兴社区和宁旺社区作为调查对象,对调查xx的社区就业有着很强的代表性。问卷的填写在调查员的指导下进行,以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这种即时收取的答卷方式也保证了本次调查问卷的回收率。本次调查发出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在数据整理过程中,我们对社区负责人以及普通下岗工人的问卷进行了分类整理,从而得到了总体数据以及相应的分组数据,以便分析不同类型的人员对社区就业的不同要求及感受,达到全面透彻的分析效果。

  二、xx社区就业的现状

  (一)社区就业日益受到重视

  调查结果表明,27%的人非常了解社区就业,个别社区的人员对此问题的反映更为强烈,,该社区企业认为社区就业非常重要的人员占80.0%,远远高于*均数,这反映出社区就业的确是城市就业的一个焦点所在,由于就业所涉及的都是广大下岗人员最为关心的,影响其切身利益的问题,受关注程度较高,理所当然。

  非常愿意在社区就业的人员占到了14%,而不愿意在社区就业只占23%,看来,社区就业已基本上被广大下岗失业人员所认同和接受。

  (二)社区就业机制运转逐步规范化,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我们所访谈的有关负责人都对本社区的情况很了解,一般来讲,下岗失业人员的比重都在5%左右,而且有关负责人能很熟练的说出本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的名单和领取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的名单,看来,他们的工作效率是很高的。

  从统计数量上看,社区所提供的就业岗位的数量远远高于下岗失业人员的数量,而且所提供岗位的职业分布也很广泛。我们所对应的调查问卷上有这样一个问题:

  问题75,您目前得到的社区服务有:()

  A、家政服务B、便民早点C、商品销售D、物业管理E、社区保安F、家庭装饰G、绿化美化H、维修维护I、托儿养老J、卫生保洁K、商品递送L、生活照料M、健身娱乐N、老年人看护O、再生资源回收P、社区车辆看管Q、其他问卷的统计中几乎涉及到所有的选项,也就是说,这么多的社区工作都是有人做的,看见,社区就业有点多面广、职业众多的特点。从此也可以看出社区就业相关负责人的工作是越来越规范化和专业化了。

  问题5,社区就业流程是如何运做的?工作岗位都来自哪里,如何与外界联系?

  我们所访谈的每个社区都有自己比较规范的工作流程,从统计失业下岗人员到联系工作岗位,再到签定劳动合同,几乎都有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安排。社区就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xx在完善机制、建立网络、构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新的理念,各社区普遍建立了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的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机制。

  三、问题及对策

  (一)社区就业的职能不健全,广大下岗失业人员对如何在社区就业很不了解

  在收回的100份有效问卷中,仅有18%的人认为本社区有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也就是说,在调查的xx社区就业中,社区就业机制缺乏相应的宣传和指导就业的职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许多下岗失业人员了解社区就业,但是不知道如何在社区中找工作的现象呢?在访谈中,我们发现,社区就业是高度依赖于信任或信用环境的。社区服务特别是家政服务,是直接针对社区家庭的服务,有的要进入家庭,从业者与客户之间的相互信任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劳动条件。现在制约社区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信任环境。家政服务与家庭生活空间十分接近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家政服务有别于其他社区服务和一般的第三产行业的显著特点。因此,要促进家政服务的发展就要创造信任环境,加强引导、管理,推动家政服务规范化发展。

  (二)劳动合同和劳动关系问题

  根据调查,受雇的从业者多数没有签定劳动合同,而且由于没有签定劳动合同有1/4的人已经遇到了麻烦,因此,对于有没有必要签定劳动合同,从业者的态度很明确,高达80%的人认为没有必要。但是,从实地调查的情况看,强求一律的签定劳动合同是不现实的。一是社区服务组织有的是家庭成员或亲戚朋友组成,签定劳动合同不现实,也没有必要;二是签定劳动合同,建立正常的劳动关系,就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多数的社区服务组织不胜负担。因此,对于社区就业从业者签定劳动合同,可以提倡而不强求,同时有分类处理办法。第一,对于成规摸的、正规话的社区服务实体,如劳务派遣家政公司、专业化的公司应要求与就业者签定劳动合同。将劳动保障监察的重点放在这类经济组织上,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第二,寻求灵活的劳动合同签定方式。如允许口头协议,或者简化的书面劳动合同,而不一定是正规的劳动合同。

社区工作调研报告2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管理与服务水*,近日,XX区民政局联合区人社局等相关区直部门成立调研课题组,深入到XX路街道、XX路街道、XX社区、XX楼社区、XX社区等3个街道以及10个社区,对社区工作现状、社区人员管理、社区办公设施等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XX区委、区*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始终坚持把加强社区建设作为构建和谐XX的基础工程,社区建设整体水*不断提高。截止目前,XX区共有11个街道,成立了151个社区居委会,其中127个纯居型社区居委会,23个单位型社区居委会(家委会),各社区均成立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常住人口约58万,流动人口约20余万,每个社区*均服务居民1500户、4100人。20XX年11月,XX区顺利推行了“村改居”工作,将8个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并划归到相关街道管辖。截止目前,全区共建设街道服务中心8个、社区服务中心60个,1000*米以上社区服务中心24个,*心总数的35%,500*米以上共35个。先后打造了XX、XX、XX、XX、XX、XX等26个精品社区服务中心,其中19个通过了全市和谐示范社区验收,发挥了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作用。XX区社区居委会委员职数按照每个社区3-5人,20XX户以下3人,20XX户以上5人标准配备;社工配备以社区服务对象为主要依据,按照每名社工服务500户居民标准配备。目前,全区共有社区工作者799名,其中委员455人,社工349人,*均年龄34.6岁,大专以上学历541人,新一届社区工作人员年龄、XX结构合理,配置优化。

  XX区的社区建设工作20XX年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20XX年被省民政厅评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XX街道被评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XX路XX社区被评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20XX年XX路XX社区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二、存在问题

  通过实地走访一些社区,与社区干部、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发现重点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社区承担大量行政职能,工作任务繁重。社区居委会本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在实际工作中社区居委会却成了*的下属机构。长期以来,承担了大量行政职能工作,来自各个层面、各个部门,经常性的、临时性的工作难以计算。通过粗略统计,目前XX区社区居委会承担着诸如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民政、社保、医保、再就业、计生、教育、综治、城管、卫生、文体、科普等80多项具体事务。按照居委会组织法的要求,社区居委会有宣传教育、文明创建、办理本居住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和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社区治安、公共卫生、优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和青少年教育等有关工作的职责。但实际工作中,居委会扮演的并不是一个协助者的角色,而更多的是直接的操作者。大多数情况是各职能部门及街道办事处直接将工作任务下派到社区,要求社区居委会替*部门填表格、建档案、代收费用、出具证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特别是一些经济、房管、统计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则也交给居委会单独完成,无形中为社区增添了很大的压力。以XX区其中一个社区近一个月的工作为例,除需做好日常工作外,要入户填写近400户的非物业小区转准物业小区的问卷调查,填写100多份的禁烟调查,同时要做好城乡面貌提升,小区绿地认养的入户调查,并做好常态化的小广告清理以及居民纠纷的调解。而且还会有许多临时性的工作任务分配下来。目前XX区社区委员与社工每个社区最多有9个人,只有1名再就业协理员,为尽快完成各项任务,社区同志需要加班加点,很难完成工作任务。

  通过调研分析,在日常工作中应由社区办理的工作主要有:失业证的办理及年审、社保补贴的审核与发放、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收缴,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的代办、卫生费收缴、日常环境卫生治理、计生证的办理,人口系统的录入、低保的办理与审核、残疾证的办理、老龄困难补贴、各类救助、经济适用房的申报等;但社区承担的工作中有较大难度的有:开墙建店治理、境内经营商户安全生产、经济普查、住房状况调查、流入流出人口登记、拆违拆迁等情况统计及问卷调查。

  同时,社区需要建立多种台帐,按照各个部门的布置,社区需建立的台帐有15项40多本。特别是这些台帐中,如党建、低保台帐、残疾人台帐、已婚育龄妇女台账等社区相对还好掌握,但流动人口台帐也需社区建立,由于暂住证的办理在派出所,社区并不能准确掌握,工作起来难度大,不能保证质量,类似这样的台帐应由派出所等职能负责。

  此外,社区需要出具各类证明信、盖章的名目有20多种。按照工作职能,应由社区出具的证明信及盖章的有:社区居住证明信和不练xx功证明信2种。如果居民提供相关依据可以出具的有:亲属关系证明信、无工作单位的政审证明信、毕业生基础信息证明信、出租车年检证明信,结婚证遗失时夫妻关系证明信、家庭困难证明信。社区无法确认真实性、不能出具证明信及盖章的有:开墙破店办营业执照证明信、唯一住套住房证明信、卖房各项费用缴清证明信、住院证明信、身份证丢失、存单丢失及其它票据丢失证明信、法定继承人证明信、贷款资质诚信证明、保险公司投保车辆损坏程度证明、死亡证明等15种,这些主要集中在住建、银行、保险、*、卫生等领域。这些不该由社区出具的证明信牵扯了社区大量的工作精力,使社区工作更加繁重,同时也承担着很大的法律责任。

  (二)社区自治功能弱化,行政化倾向明显。目前,许多部门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繁忙的行政和社会管理事务使社区居委会陷于被动应付的境地,致使社区居委会出现了“一多三少”的现象。即:居委会的工作多;居委会人员走街串户了解情况少;少数社区组织社区群众开展活动少;对社区民间组织培育指导、组织社区志愿服务少。由于工作量大,工作人员少,居委会无时间无精力为居民开展服务,导致了居委会无法真真正正渗透到社区居民的生活中,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自治组织的性质,淡化了居委会和居民的关系。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普遍反映现在是工作越来越多,可与居民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为杜绝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关部门应该尽快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切实尊重和保障居委会的自治地位,变管理社区为服务社区,变领导社区为指导社区。从居委会自身讲,目前我们在工作中明显存在着两种错位:一是角色错位。居委会工作人员在协助*工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会把社区居委会也视作一级政务机关,把办理居委会日常事务视作为处理“政务”。这里就有一个角认知上的偏差,其实居委会工作人员本质上是大家推举出来,带领居民开展社区自治的服务者,而不是行政工作人员。二是思维方式错位。工作起来只是跟着相关*部门亦步亦趋,而不懂得从居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工作。正是这两种错位导致了一方面社区依附于*,缺乏自治理念和自主精神,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一方面居民和居委会产生的距离感,淡化了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削弱了社区居委会对居民群众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弱化了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对基层管理的良性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三)社区工作经费不足,不能满足社区工作需要。自20XX年以来,XX区按照当时社区居委会数量核定,每年安排社区工作经费200余万元,六年来一直未予增长。20XX年,区财政担负20万元作为“村改居后”新增社区工作经费。XX区社区工作经费标准为每1000户拨付1万元,增长1户增加11元,*均每个社区每年安排工作经费1.8万元。造成社区工作经费紧张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拨付的这区办公经费不能满足社区每年需支出需求。试举一例:XX区一个办公用房刚好达到300*方米,办公设施较为完备的社区居委会,每年的费用大约需要2.5万元左右,其中包括:电话费1500多元、打印、复印材料报表1000多元、报刊费20XX多元、日常非娱乐性活动经费3000多元、办公用品1000多元、水电费4000多元、各类活动器材、办公设施维修费4000多元。有关部门部署的工作大多要求制度上墙,制作展板,每年此项支出至少5000多元。按社区内有100个楼门组长,每年每人给30元补贴要3000元。如果是社区用房面积大、管辖户数多、开展活动多的社区开销远不止于此。二是一些职能部门工作延伸到社区,但“费不随事转”,未对社区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很多时候社区协助职能部门工作,如宣传、调查等需要的费用还需要社区从自己的经费中自行担负。三是各种形式的考评、检查、达标升级活动,需准备相关书面材料,制做宣传单、展板等,除去其它日常办公开支,社区经费所剩无已,社区普遍反映事多钱少,运转困难。除以上原因外,个别街道办事处还存在占用社区工作经费的现象。

社区工作调研报告3

  为了更好的了解社区青年的现状,在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的同时,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开展好团支部的工作,结合我社区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走访了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青年和老人。

  一、基本情况

  社区共有3086人,其中青年1136人,团员人数452人,14—35岁的青年736人。

  二、建立和完善“一助一”青年志愿者帮扶服务队伍。

  在社区党支部的带领下,扎实开展领导干部带头,施行“一助一”的志愿者帮扶活动,经常组织学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深入院户对特困孤寡家庭问寒问暖。针对不同需求进行帮助,有肢残需提供就业帮助的,就近让他们看守垃圾点,适当给予生活上的补贴,为他们办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有因重病致贫的,就常上门问候,并对他们实行医疗救助,对他们在生活上给予帮助;每逢节假日,我们就挨门挨户为他们送上慰问的礼品和亲切的问候,切实让他们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看到他们由衷的高兴,我们也是欣慰的。

  三、广泛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

  多次组织社区志愿者清理河道,大家不怕脏,不怕累,穿着雨靴在河道里捡垃圾袋、杂物,一车车的垃圾推向垃圾点,脏了自己,美了环境,受到居民群众的一致赞扬;利用寒暑假期,开展青少年成长教育健康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宣传交通法规,宣传文明市民教育活动;以“远离毒品,珍惜生命”为主题,发放宣传资料,观看教育片等形式,使他们学习、参与、受教育。带领他们清理街头牛皮癣、小广告,卫生死角、清洗护栏、关注孤寡老人,等社会活动,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使他们健康成长;积极协调社区内的离退休人员,让他们发挥余热,开展老幼协调结合,实施网络监督制度,为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付出他们的汗水与热情。团组织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认真履行好“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等各项职能。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为丰富居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我们多次举办大众广播体操比赛、健步登山、舞蹈比赛。以庆“三八”、庆“六一”、庆“党的生日,促文明新风”“喜迎奥运”等为主题的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大家踊跃参与,情绪高昂,气氛热烈。领导的重视和赞赏,更加使活动锦上添花,人们生活越来越和谐,心态越来越宽容,为创建繁荣、文明、和睦的魅力社区增添活力。

  通过各种形式的组织活动,我们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好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更好地服务社会,联系实际,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促进我社区的稳定、发展、安乐、祥和发挥出作用,做出贡献。

社区工作调研报告4

  20xx年是朝阳区进入“新四区”建设的重要阶段,我们要抓住机遇与挑战,认真总结社区的多年来运行的经验与不足加强社区建设,为了进一步探索社区自治管理,不断加强社区建设、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社区党委深入居民当中对社区今后发展进行了调研。调研报告具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x社区地处市政绿化带工程腹地,社区内共有xx物业、xx物业个物业公司,分别为xxxx小区及xxxx小区居民服务。社区总户数1009户,常住总人口2597人,现有居民楼32栋。自管党员36名。

  二、存在问题

  1、社区便民服务体系尚不完善。目前,社区内没有能够满足居民正常生活需求的超市、学校、银行等设施。

  2、物业运行成本高服务不到位及建工道路坑洼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xxxx有居民414户,物业费按照1.5元/*米收取。开发交付之时,没有将小区公用电按普通民用电结算,近期由于人工成本的增加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物业运行成本加大,同时按照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各项物业服务又一项也不能少,这也是间接造成佳诚物业服务不到位原因,居民与物业之间矛盾较为突出。现城建五工地正在建设文化艺术中心,由于重型车的碾压,将曾经在地区办事处的大力协调下,刚刚修缮的建工路又碾压的坑洼不*,加上路上本身没有排水设施,给居民出行造成不便,居民反映较大。

  3、社区办公用房尚未达标。社区办公用房是只有70*米的临时性用房,面积及功能远远能满足居民及相关要求。办公用房的限制,制约了社区文体队伍的发展。

  三、采取的办法及社区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居民自治,创新自治载体。

  社区建设主要是发挥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使居民获得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和亲情感,增强社区党委在居民中的凝聚力和参与建设社区的积极性,从而使社区成为社会的“减震器”。逐步搭建*、市场、社区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作关系,形成共同改善社区环境、社区文化状况的局面。

  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实行画片管理,逐一落实包楼包片工作机制,建立工作制度及入户走访手册,采取社区人员一杆子杵到底的办法,及时反映民意,解决民忧,为社区发展奠定基础。积极探索志愿者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各类人员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以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并不断提高志愿服务者的社区认可度,制定统一的志愿服务优惠政策,让志愿者能够得到辖区居民的认可和尊重。

  落实社区居民对社区各项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重大工作让居民知晓,重大问题和居民商议。建立社区议事会,召开社情恳谈会、听证会。对社区内公益事业建设、物业管理等事关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以召开社情恳谈会和听证会的形式,广泛征求居民意见,集思广益,加强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不断推进社区建设发展。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宣传栏,扩大居民对社区的了解,搭建与居民沟通的*台,将社区的端口前移,让广大居民充分认识和理解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如“九九重阳节”、“春节团拜会个人风采展”、“红歌OK比赛”等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活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并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挖掘社区资源,广泛发动和动员居民加入到社区志愿者队伍当中,形成社区建设的合力,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为社区建设提建议、出点子,从而推动社区自治建设走向深入。

  (二)建立协商机制,及时化解矛盾。

  物业服务不到位问题、建工道路坑洼不*雨天有积水等问题,社区积极协调各方,建立协商机制,召开专题座谈会,及时化解和解决居民实际问题。加强监督物业管理,并根据检查结果和居民反映的问题及时与物业沟通,督促他们及时整改。开展共驻共建活动,不断提高社会单位的参与意识,并得到了辖区内国家米兰、城建五、佳成物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开展了认养绿地等活动,对无人管理建工路定期进行整治,夏季清除杂草、冬季产冰扫雪,解决居民反映问题,在矛盾突出是起到润滑剂作用。

  (三)增强社区服务能力。

  社区服务涉及千家万户,是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面对居民的服务需求与社区办公条件不匹配的矛盾,社区不等不靠,一是积极协调社区学院、弘文博雅、才智大讲堂等辖区单位,不断理顺之间的关系,充分整合辖区内部的资源低尝或无偿为社区居民服务,为居民提供活动场所。二是以建设“适宜居住的城市”为目标,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为了满足居民需求,积极推进社会服务组织建设,先后组建了“ 一家人”、“帮帮团”、“ 邻里互助”等自治组织,广开思路解决当前社区居民购物难问题。三是加快社区从管理向服务转变步伐。推行“两式、一化、一管理”服务模式,两式即对享受优惠政策的老人进行电话提醒,不定期问候空巢老人近况;一化即针对行动不便老人,提供代买代购、理发等服务;一管理即按老年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居住情况进行分类管理。

  (四)打破瓶颈,创新共驻共建新模式

  引导辖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区建设。继续与国际米兰商业街、金美坊美容美发、北京市爱尔英智眼科医院、恒安中医院保持协作关系,在居民与企业间搭建*台,定期开展居民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活动,努力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活动共搞、实事共办”的共驻共建局面。

  由于没有正式办公用房及居民活动场所,就目前社区的硬件设施还无法满足居民需求,这已经成为制约社区发展的“瓶颈”,为此需要有关领导给与支持,从更本上解决社区配套用房问题。

  以上就是对社区建设一些意见和建议,如有不妥之处还请指正。

社区工作调研报告5

  根据市委的部署,在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经过深入思考,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了一些粗浅认识。

  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点,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是丰富社区建设内涵、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手段。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家庭医学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以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的有效、经济、方便、连续的基础卫生服务。最近几十年来,社区卫生服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它作为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网络体系的基础,是医疗卫生服务的第一级提供者。国际国内相关研究表明,社区卫生服务是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率和卫生服务的公*性,确保提供低成本、经济有效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慢性病干预措施及老年人、妇女儿童医疗卫生保健的最佳途径,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服务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20xx年城市化率已达到58.18%,市区常住人口在80万人以上。快速增加的城市人口,大量集中分布在各个社区之中。适应这一情况变化,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既是形势发展之所需,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服务目标的要求。我们现在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经历着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艰难过程,*的人力、物力、财力难以全面兼顾,社会保障制度也不尽完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提高医疗保障水*,关心脆弱群体健康,拉近社会心理差距,实现一定意义上的社会公*,无疑会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安全网”和“减震器”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卫生服务方面的必要保障。

  二、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

  (一)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划布局。国家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的要求是,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原则上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3—10万人,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人口0.5—1万人。根据这一原则,我市自1998年起,利用已有的卫生资源,对城市医疗机构和原街道门诊部进行了结构调整和功能改造,将其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时,鼓励二、三级医疗机构和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xx年8月份以来,以加快构建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目标,制定了《市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进行了科学总体规划。到目前,全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全市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处、服务站63处,服务人口近97万,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68.9万份,环翠区、高技区和经技区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按照规划,至20xx年底,我市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将达到100%,三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将达95%。

  (二)现行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我市自19xx年起,先后出台了《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方案》、《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办法》、《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标准》和《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管理制度》,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三统一”管理,即统一规划设置、统一标准、统一验收发证。同时,把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20xx年8月,市*出台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市卫生局、财政局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市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市*购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意见》及《市城市社区卫生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明确了财政补助政策,逐步构建起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政策体系框架。

  (三)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近年来,特别是20xx年以来,我市不断加强社区卫生机构队伍建设,到目前,市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有工作人员197人,其中经过全科培训的医护人员120人。去年,我市组织40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75名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参加了全省首批社区技术骨干培训。20xx年内我市将完成社区卫生机构技术骨干省级培训,组织开展医护人员市级培训,并采取“下来一批、培养一批、返聘一批、引进一批”的方式,改善社区卫生队伍结构和素质。

  (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施配备情况。从面上看,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困难。市区4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有20个服务站没有业务用房,靠租房开展工作,占47%,年租金总额60多万元;有21个服务站房屋为自有,有1个为*提供用房;有1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面积少于150*方米,占到40%;还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用房位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工作条件较差。二是设备装备配置也不齐全。基本医疗设备齐全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只有19处,占45.2%;约有5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缺少心电、B超等小型医疗仪器和设备,一些常规检查往往因为设备不全而无法进行;缺少开展预防保健、康复理疗、健康教育等设备,难以组织有效的疾病监测和健康干预促进等活动。三是信息化程度比较低,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化服务和管理*台。

  (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工作开展情况。近年来,我市按照国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要求,不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建设,去年以来,又对重点建设的10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统一视觉系统”:即统一门面、科室牌、人员工作牌等标识,统一员服装、被褥、药品柜、出诊箱等用品,统一门诊处方、健康档案、健康处方等文书。制定了《市*购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意见》,推动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20xx年全市共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26万余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推行收费标准公开,取消了挂号手续和收费,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得到逐步提升。

  三、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单一。按照国家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工作内容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应当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这一功能定位,囊括了解决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多方面问题。但目前我市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有收入的医疗工作比较重视,没有收入的工作开展得较少,普遍是以药养医、重医轻防,其它功能只是部分到位或没有到位。计划免疫工作基本能够完成,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延伸功能发挥得不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服务观念比较陈旧,未能真正做到深入社区、深入家庭,围绕居民的健康需求拓宽服务领域,“六位一体”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防病功能未能很好落实。

  2、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素质不高、人才匮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护人员包括全科医生、全科护士、预防保健医生、康复医生等,但目前我市多数社区卫生服务站往往只有1—2名医生和1—2名护士,约5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不能提供24小时服务。尤为突出的是全科医生缺乏,不能满足开办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需求。全科医疗是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和核心,全科医生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骨干。按每名全科医师服务5000名居民的低限标准计算,市区至少需要124名全科医师。而现实情况是,197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中,接受过全科培训的医师,不到社区医生需求数的一半。而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多数由医院下派或招聘,本身并非全科医生,相当一部分社区医生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大多只有中专或大专学历,医学基础知识较差,业务素质偏低,无法独立负责预防保健和疾病诊疗等多方面工作。

  3、医保政策不配套。市*文件出台后,但医保配套政策仍未出台,不能很好地促进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和老年病,家庭病床及康复治疗等服务项目也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致使不少康复期病人、慢性病病人、恢复期病人等,受政策性限制,只能放弃在社区治疗或滞留于大医院。居民到社区卫生机构与到大医院就医,报销比例没有差别,患者更愿意到牌子响、级别高、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医院,难以达到把基本医疗服务从大医院分流出来的目标。以20xx年为例,市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19.2万人次,出诊服务1.48万人次,仅占门诊总量的12.3%,远未达到要求。

  4、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尚需完善。硬件建设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前提,由于缺少资金支持,我市的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薄弱。社区卫生服务站用房紧张,医疗设施设备配备很不齐全,影响了医疗业务的开展和服务功能的拓展。20xx年,全市社区卫生机构门急诊32.57万人次,门诊人次费用45.4元,仅为大医院的1/3。

  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一)理顺管理体制,培育有序竞争的服务市场。认真落实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关政策规定,实行机构管理一体化。坚持属地管理,辖区卫生行政部门要统一规划设置,科学管理,不断健全包括基础设施、基本设备、人员配备、服务流程、价格管理等社区卫生服务标准体系,建立以群众满意为核心的监督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要坚持举办主体多元化,打破所有制限制,通过基层医疗机构整体转型、大中型医疗机构举办、个体医疗机构参与等形式,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公开招标,择优准入,严格考核,动态管理,为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活力和效率提供体制性保障。要坚持卫生服务规范化。尽快使社区服务机构统一标识、统一工作职责和制度、统一操作规范、统一服务流程、统一上岗培训、统一收费标准等。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协作互动机制,确保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公共卫生服务功能落实到位。

  (二)完善补偿机制,构建*主导的财力支撑体系。2006年《*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同年,国家*、*、*《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要求,区级和设区的市级*承担社区卫生服务补助的主要责任。结合现阶段我市经济发展水*和财政状况,建议*设立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可采取*购买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式,适当补贴,不足部分暂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医疗收入等弥补,以后随着*财力增长逐步提高补助标准。现阶段可按服务人口(以常住人口计)年人均补助15元,市区两级财政按1:2比例分担。设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资金。按照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20万元和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万元标准,统一配备基本设备,统一实行*采购,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退出时,需将*出资购买的设施设备交与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资金。对经岗位培训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每人给予适当补助。

  (三)落实配套措施,营造部门联动的政策扶持环境。一是落实规划建设政策。在城市新建和改建居民区中,社区卫生服务设施要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二是完善医保政策。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管理和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将诊断明确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家庭病床、术后康复等项目纳入医保统筹支付范围。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费用,个人自付比例应明显低于二级医院就诊自付比例,引导参保人员更方便、更合理、更有效地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比例。三是探索建立严格的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卫生行政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应制定统一的转诊条件、程序和监督管理办法,推行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点协作,资源共享、利益和风险共担,逐步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二级以上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和水*。继续实施“四个一”工程,即下来一批,组织二级以上医院、预防保健机构等中级以上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返聘一批,返聘专业适宜、业务水*较高、身体状况较好、愿意到社区发挥余热的退休医生到社区服务;培养一批,制定完善社区医护人员培训规划,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引进一批,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优秀卫生技术人员进社区工作。

  (五)逐步建立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着眼长远,稳步推进,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按照服务区域、服务人群、功能任务等,逐步建立统一的数字化社区健康档案系统、社区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直报系统和社区卫生工作评价系统,进而过渡到全市卫生信息系统一体化。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台,对社区居民健康信息进行动态监控和管理,实现家庭、社区、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和管理部门信息互动共享。

社区工作调研报告6

  在区委区*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区有关单位的大力帮助扶持下,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经过近三年来的不懈努力,同其他兄弟街道一样,我街道的社区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在社区办公条件的改善和社区干部队伍的建设两方面,可以说发生了今非昔比的变化,困扰社区发展多年的诸多难题,开始得到初步解决。

  一、当前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从目前我街的情况来看,近几年来社区建设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居委会的办公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为从根本上解决居委会无房办公的问题,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动员多方面力量,采取自建、租赁、借用,争取帮扶单位无偿提供等措施,使九个社区的办公用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彻底告别了无房办公的历史。目前,除xx社区未能达到百*米外,其余八个社区均达到示范社区创建标准的要求(xx社区今年也有望实现百*米的目标)。同时,其他办公设施,如办公桌椅、文件柜、电话、电脑及打印机等都配备齐全,初步具备了现代办公条件。

  二是社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通过“兼、选、派”等形式,经过近两三年的逐步过渡,基本实现了社区干部的新老交替,一批有文化、有朝气的年轻人走上社区两委班子的领导岗位,给社区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现在社区居委会委员以上干部,*均年龄为46.5岁,社区主任的*均年龄为34岁,均为中专或大专学历)。

  三是社区职能已经明确,各项职能的作用开始显现。

  社区成为开展居民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占领了居民的文化活动阵地。各项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居民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精神,陶冶了情操,同时也使那些愚昧、迷信、伪科学的东西无机可乘。

  社区为社会保障事业的开展,搭建了一个工作*台,无论是城市困难群众的最低生活保障,还是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再就业,以及即将下放到社区的企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管理等,都成为社区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尽管我们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那仅仅是和自己的过去相比较而言。若和国内一些社区建设的先进城市相比,或者与社区建设的最终目标相比,这些成绩还只是初步的,低层次的。我们体会,当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机制不完善,各方面关系没有理顺。比如与驻社区单位的关系。虽然“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口号已提出多年,但远未形成社会共识,大多数单位仍然游离于社区之外,没把自己当成是社区的一员。例如社区处召集一个党建联席会或协商议事会,恐怕还不是件易事。再比如,社区居委会与居民之间的关系,现在是只有服务,难谈管理,仅以环境卫生管理为例,之所以脏乱差现象经常出现,难以根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卫生经费不足,卫生费标准低,且难收取。社区甚至街道办事处都没有执法权或处罚权,对无理拒不交费者,破坏公共卫生者,的确是无可奈何。再者就是社区与*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在*的有些部门眼中,社区就是*的“腿”,是这些职能部门的延伸,所以他们常常把本应由他们完成的一些社会性工作任务转嫁给社区。正象人们所说的那样,“社区是个筐,什么都能装”,而在目前的体制下,社区又无法拒绝。所以社区几乎被接连不断的各种社会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常年处于一种超重负荷之下,使社区工作的主旨偏离了为居民服务的方向。

  二是经费投入不足。社区建设是一件需要*花钱的事,尤其是在起步阶段、在原先居委会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搞社区建设,*投入的多寡,对社区建设能否进一步上台阶、上档次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而现实情况是,虽然经费数额比前些年有了很大增加,但仍然明显偏少。社区除了1—2名挣工资的下派干部外,其余多数聘用干部的补助金额仅有几十元,最多者也不过百元,很难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目前社区经济几乎还是空白,自身没有一个正常的、稳定的收入来源,社区自然也就缺乏应有的办事能力。

  第三,由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使社区功能的发挥受到很大限制。在社区六大职能中,社区服务是龙头。而要开办服务业,无论家政服务也好,或是托老、托幼也好,总得有一笔启动资金,但从何而来?社区服务开展不起来,何谈社区自身的“造血”机能?

  三、下一步发展的目标与措施

  社区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把每一个社区都建设成为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服务周到、生活便捷,文化氛围浓厚,各种关系(包括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文明社区。我们街道的近期目标是,在七个社区已达到区级示范社区的基础上,使另外两个(五一路、xx)社区在今年内完成区级示范社区创建任务,并要打造出1—2个精品社区,力争使之进入全国性示范社区的先进行列。

  四、几点建议

  为使社区建设能够尽快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决策部门参考。

  1、参照其他城市的一些成功经验,尽快明确社区职责,划分社区与*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对于一些工作该由谁承担、谁协助一定要明确加以规定,同时要科学界定“协助”的内涵,与“主办”区分开来,并制定出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配套措施,保证责任的落实,以切实减轻社区的负担。对于某些必须由社区协助完成的社会性工作,一定要严格落实“费随事转”。否则社区有权拒绝,造成后果由有关部门承担责任。

  2、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提高聘用干部的补助标准,既可稳定现有的干部队伍,又能吸引更优秀的人才到社区来施展才华。

  3、区委(市委更好)应把在社区成立党建联席会作为一项制度制订出来并贯彻到驻区各单位(无论其行政级别和隶属关系为何),培育并逐步强化这些单位的社区成员意识,破除“条块分割”的旧观念,进而逐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实现社区各成员与社区之间的良性互动。区委(或市委)要把各单位参与社区党建联席会情况、参与社区建设的情况作为一项考核的内容。

  4、借鉴外地一些地方的做法,可否考虑把行政执法权力下放到基层(社区)。因为最基层的社区是许多矛盾的发生地或聚集点目前大量执法行为发生在基层,而执法权力却在区直甚至区以上部门,呈现出这样一种错位的现象。还以环境卫生管理为例,就存在着“看见的管不了,管了的看不见”的不正常现象,致使环境卫生问题几乎成了“老大难”问题,长效机制难以建立,如果能在街道一级建立起综合执法队伍,权信情况会有大的改变。街道、社区应有权力到位了,许多关系也就理顺了,困扰社区发展的难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社区工作调研报告7

  社区卫生服务是满足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最佳方式,在提供优质、价廉、方便、快捷、连续、综合的卫生服务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既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切入点,又是带动和促进卫生综合改革的交汇点。当前,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高度重视,*近期召开了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

  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做实社区工作,全面开创工作新局面,笔者以丁字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内的居民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现场访谈,及问卷调查方式,选择对我社区目前发展有决定性影响因素的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现状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综合分析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短期解决和中长期发展方案,为进一步制定我辖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一、调查设计

  (一)调研的目的

  通过对社区居民与社区医务人员关于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利用的调查,研究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利用情况,探讨制约健康档案建立与利用的因素,为更好的.发挥居民健康档案的作用提供客观、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并随着人们生活水*的提高,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社会上存在普遍的看“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社区医院的医疗条件是否能与之相适应,是许多百姓的梦想,而我们想通过这次调查了解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现状以及人们对它的看法。

  (二)调研的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丁字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内的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居民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居委会中抽取同样的人数进行问卷投放。

  (三)调研的时间

  3个月

  (四)调研的经过

  1、问卷的设计与修改;

  2、组织人员的分组安排,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问卷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4、调研报告的撰写与总结。

  (五)调研的工具和相关数据获得的途径

  本次调查在调查前期通过互联网、报刊、图书馆借阅书籍等方式对以往的研究进行收集、分析、整理,获得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资料。问卷回收后对问卷数据进行输入分析,并运用office进行处理。大致情况和居民的大体情况,对于问卷的设计自然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同时不能很好的全面设计选项。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人数:200人

  性别情况:53.8%的是男性,46.2%的是女性。被调查的男女比例还是比较*均的,这有助于提高调查的准确性。

  年龄段分布:20岁以下的有11.5%,20~30岁的占到31.9%,30~40岁占到32.7%,40岁以上占到23.9%,被调查年龄分布还是相对合理的。

  月收入情况:2000元以下的占到45.9%,2000~4000元占到3805%,4000~6000元的占到13.8%,6000元以上的为1.8%。

  (二)调查问题分析

  社区医院离你们家的远近:绝大部分人选择社区医院离家很近或是不是很远,小部分人选择不知道具体的位置,极少数人选择很远。社区医院建在社区之中,就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其位置相当的重要,要考虑到绝大多数居民的方便就医,从这点来看,被调查的社区医院的情况是不错的,然而还有少部分人不知道其具体的位置,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区医院的宣传影响力度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身体出现不适时,是否会到社区医院就诊:选择会的多于选择不会的,居民对于社区医疗还是有一定的信心,可是也要看到还有不少人选择不会,那么如何使得这部分人认可社区医院,如何去争取他们,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被调查者中选择离家近,觉得方便的有33.1%,不用排长队等候占43%,价格相对便宜占到12%,医护人员有我的资料档案,选更了解我的病情的有0.7%,选择医护人员态度好,亲切的有4.9%,医生医术不比大医院差的占到6.3%。那么从这里看出大部分的社区居民是出于社区医院离家近,看病图方便,图快捷。

  选对社区医院不了解的占到21.3%,担心医疗能力不足,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的有16%,担心社区医院医生的诊疗技术的占了18.1%,担心社区医疗设备简陋的占被调查者的14.9%,担心社区医院的诊疗环境较差有5.3%,选择看病费用和大医院差不多,不如去大医院的占20.2%,而认为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差的有4.3%。社区医院经过这么几年的发展,虽然有所壮大和发展,但是居民对于在社区能否搞好医疗仍然存在很大的疑虑,对在社区搞好医疗信心不足。社区医疗的发展是任重道远啊!

  是否有过在社区医院就诊的经历:选择有过在社区医院就诊的占到被调查人数的一半;没有,但有去配药的占到将近1/5;从来没有的占了将近3/10。从中可以看出居民对于社区医院的利用还是比较充分的,社区医疗还是颇有成效。对于社区医院的有效利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开发。

  社区医院的服务的满意度:很满意的占5.6%,比较满意的占28.1%,一般的占62.9%,不太满意的占了3.4%,没有很不满意。随着人们生活水*的提高,人们对于各种服务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有好的服务才能赢得市场。对社区医疗的服务,被调查人中选择一般以上的占了96.6%,而只有极少数的人认为不太满意,反映社区医疗服务还是能够达到社区居民的要求的,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社区医院开展过有关疾病预防、保健类的宣传活动:选择经常有的只有3.4%,选择偶尔有的占45.4%,从来没有的占到12.6%,不知道有没有的有38.7%。社区医院在这方面做的还是很不足的,特别是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不知道是否有,这说明了社区医院的在疾病预防、保健类的宣传方面要深入社区的住户,提高广大居民的疾病预防、如何保健的常识。

  社区医院的医生是否会滥用药:选会的占到9.8%,选不会的占到32%,选择不清楚的有57.4%。过半数的被调查者都选择不清楚,这里有居民缺乏医药知识的原因,同时也凸显了居民对对社区医院的不了解。而仅有少部分的人选择会,也可以看出居民对社区医院比较有信心。

  社区医院的费用和省属、市属医院相比费用如何:有12%的被调查者选择很贵,11.1%的选择较贵,44.4%的选择适中,26.5%选择便宜,6%的人选择很便宜。这可以看出对于社区居民来说,现有的社区医药价格还是能够接受的。

  是否参与社区医院开展的关于医疗保健的宣传活动:只有0.8%的被调查者选择积极参与,17.8%的人选择基本参与,偶尔参与的占到28.8%,从不参与的占到了52.5%。这里凸显出社区居民医疗保健意识淡薄,对于这些宣传活动没有很好的认识。或许是工作忙的缘故,或许是思想上不够重视,这就需要社区医院加强宣传力度,丰富宣传的方式,提高居民的参与热情。

  对国家关于开展社区医疗的政策的了解度:在调查中,仅1.7%的人选了很了解,18.8%的被调查者选基本了解,选了解一些的占了47%,不了解的占到32.5。国家关于开展社区医疗的政策,收益主体是社区居民,可是从问卷调查中我们看到,居民对关乎自身利益政策没有很大的关注度,这也许是*人当下普遍的现象。

  社区医疗能否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很大程度上能缓解仅有7.7%的被调查者选择,50.8%的被调查者选择能缓解一部分,39.3%的选择基本上不能缓解。那么就这点来看,开展社区医院的很大目的没有达到,社区居民在社区医院中没有得到实在性的实惠,社区医院的今后发展令人担忧。

  在被调查人中,有19.5%的人选择应急医疗措施的培训与宣传,选择提供医疗护理建议的占29.3%,日常保健常识宣传和常见病预防占到21.5%,体检的有28.3%,其他有51.5%。社区居民对于社区医院提供的服务要求没有明显的偏向,可见各项服务都要认真的开展。

  选择引进更多治疗设施的占到27.1%,提高医护人员素质的占到30.7%,服务态度应改进有11.6%,看病价格适当下调占28.6%,其他有2%。针对这些,社区医院要根据实际的可能性给予一定的改进。

  (三)措施和建议

  主要措施: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chs服务领域、服务内涵、服务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虽然市*及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仍存在很大差距,不少问题仍然困扰着社区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人员中,主要通过社区人员上门建档和健康体检建档两种方式建立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利用中应继续发挥主导作用;要从更新随访、隐私信息保护、信息化、档案记录规范化等方面逐步规范和加强对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要注重提高社区居民与医务人员对健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二者在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利用中的积极性,特别要强化对社区医务人员有关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利用的培训;要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源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探索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源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中的基础性作用。解决现有社区医疗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首先要合理调整和配置社区卫生资源。一方面要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和监督,不断改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相互支持的机制,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确定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意见和建议:社区卫生服务在短短几年的建设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我们在推进我辖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中,特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如下:

  1、提高认识,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创新理念,加快职能转变。提高服务意识,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创造出自己的优势,如开展家庭病床、家庭医生等服务,全方位开拓社区卫生服务领域,并积极引导社区医务工作者转变观念,为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使我市居民尽快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社区卫生服务。

  2、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利用在社区卫生服务进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要从更新随访、隐私信息保护、信息化、档案记录规范化等方面逐步规范和加强对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要注重提高社区居民与医务人员对健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二者在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利用中的积极性,特别要强化对社区医务人员有关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利用的培训;要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源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探索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源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中的基础性作用。

  3、加强宣传,提升广大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参与意识。要发动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有更多的了解,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仅能够为病人提供基本的医疗诊治服务,还针对健康或非健康状态人群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和计生指导等服务。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推广科普知识,使广大群众树立科学的保健意识,形成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良好氛围。

社区工作调研报告8

  一、社区工作负担过重的表现

  近年来,各级党委、*高度重视社会治理的基础工作,积极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社区下沉,将社会管理和服务向社区延伸,切实方便了群众生活。但由于缺乏政策规范,社区也被迫承担了许多超出职责范围的行政事务性工作,负担日益加重。具体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承接的管理服务多。目前,社区承接的*延伸下来的综合治理、公共卫生、计划生育、民政事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文体教育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等工作事项不断增加,要求也不断提高。通过对11个社区实际工作的梳理,有26个部门的215项工作下沉到社区,任务比较多的是综治、组织、卫计、人社等部门,都在20项以上。这些工作中,行政管理事务170项,占79.07%;服务性事务45项,占20.93%。这些工作事项,有的是社区居委会依法应该协助*完成的,但却成了责任主体;有的已经超出社区居委会的职责范围。大多数部门没有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要求赋予社区完成工作任务的相应条件。

  (二)应对的检查考核多。在调查的11个社区中,对社区工作进行检查考核的有组织、纪检、综治、司法、人社、民政等23个部门,涉及到基层党建、廉政文化、综合治理、爱国卫生、环保、计划生育、就业、科普、禁毒、防灾减灾等各类事务68项,*均每个社区一年要应对140多次检查考核。有些考核评比工作频率高、要求严,如XX市为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对社区几乎是天天查、周周查、月月查。此外,社区还要承担各种大型创建活动的基础任务。在大型创建活动期间,社区都是检查验收的主要对象,许多任务也都压给社区完成,社区干部成了创建活动的主要力量,成天围绕创建指标转,不是在办公室做台帐整理资料,就是在大街小巷检查巡逻,相关职能部门却成了旁观者、指挥者。

  (三)完成的台账报表多。名目繁多的台帐资料和各类统计报表使社区不堪重负。在调查的11个社区中,台帐资料最多的社区有68 类 293 本,最少的社区也有8类58本,*均每个社区有各类台账160多本。一些部门忽视社区实际情况,提出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要求,导致社区在做台帐的时候随意编造,东拼西凑,有的社区不得已而互相学习、照搬照抄,以应付检查。相关部门把实际工作异化为各种文字记录和影象资料,使社区干部把做台帐当成了主业,成了“台帐干部”。同时,各级各部门还要求社区开展人口、计生、经济、文化、卫生、体育、教育、房产、第三产业等方方面面的调查统计工作,所调查的11个社区每年要填报80多种、400多份各类统计报表。

  (四)出具的证明盖章多。当前,要求社区出具证明和盖章的事项越来越多,致使社区公章被誉为“万能章”。据XX市的调查,该市中心城区要求社区盖章、出证明的涉及30多个部门单位、170多个事项。其中,经常盖章的有60多项,一般性的盖章项目有80多项,偶尔盖章的有30多项,每个社区每年出具的各类证明都在1000份以上。在上述170多个项目中,不该由社区出证或虽可出证但社区难以掌握和核实情况的事项,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一些诸如居民身份、违法犯罪记录、婚姻状况、房屋权属等证明,明显应由有关职能部门出具,但都推到了社区;一些诸如房产拥有情况、单位职工生活困难情况等部门或单位自身能够掌握的情况,也要求社区出证明;一些诸如人口伤亡、居民亲子关系等社区很难核实的情况,也要求社区出具证明。

  (五)连接的信息网络多。目前,省、市、区有关部门建立并延伸到社区的网络*台有20多个,主要来自于各级组织、纪检、政法、计生、人社、民政、司法、文化、妇联、残联等部门。这些网络*台都是各个部门分别建立的,都要求录入人口基础信息,由于互不兼容、信息资源不能共享,致使社区干部重复采集、反复录入。有些信息系统即使是同一个部门建立的,也存在不能兼容、信息不能共享的问题,比如卫计部门关于计划生育的信息系统就有4个,相互之间不能实现信息共享。为完成这方面的工作,社区干部不仅要会电脑操作,还要掌握相关技术,心理压力较大。

  (六)承担的临时任务多。社区在承担常规性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各种临时性、突击性工作。比如,社区干部经常要参加各种会议活动,有的是为了传达精神、布置工作,有的纯粹是去凑人数、撑场面。在调查的11个社区中,每个社区每年要参加160多次会议。社区承担的临时性、突击性任务主要来源于综治、城管、*、*等方面,其次是各类创建达标活动,大部分都对社区实行“一票否决”,甚至要求社区*、主任24小时不能关闭手机,随时待命。此外,社区还要完成房屋拆迁、慈善捐赠、无偿献血、报刊征订等摊派任务。在一些地方,社区还要承担招商引资、协税等经济工作。有的地方要求社区发展商务,社区只好弄几*方米的房子,摆上一些烟酒,以应付检查。这些任务的完成情况都与社区工作绩效及干部待遇挂钩,再难也得做。

  (七)悬挂的各类牌子多。所调查的11个社区,共悬挂各种牌子86块,涉及到组织、纪检、综治、*、司法、民政、教育、工商、卫计、人社、环保等部门。不同的部门对社区挂牌有不同的要求,致使同一间房子要挂若干块牌子,有的有20多块。有的社区为了对付检查,把需要悬挂的牌子做成活动式,哪个部门来检查就挂上哪个部门的牌子。一些部门还要求在社区成立工作机构,有的社区成立的各类领导小组达50多个。这些机构被社区干部形象地比喻说,要么存在电脑里,要么贴在墙上,没有实际作用。

  二、社区工作负担重的危害

  社区工作任务不断增加,工作职能无限扩大,不仅加重了社区组织和工作人员的负担,也对我国居民自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区治理以及党和*的执政基础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居民自治进程受到阻碍。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能是依法组织居民群众开展民主自治活动。由于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方面的工作,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功能大为增强,而自治功能明显减弱。由于工作任务、各种资源来自*,考核评估等权力也掌握在*手中,社区干部只好对上负责,竭尽全力完成*交办的任务,因而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发动和组织居民开展民主自治活动,也不可能通过民主自治方式,引导居民表达需求、讨论社区问题、治理社区事务,导致居民社会责任感弱化、社区认同感低下。

  (二)社区治理失去社会基础。社区治理的目标是要建立多元互动的格局,其立足点是通过培育、发展、壮大包括社区居委会在内的社区组织,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而不是*“一竿子插到底”、包揽一切。随着社区行政化不断加重,*将社区居委会纳入*组织框架之内,既弱化了社区居委会的社会功能,又挤占了社区社会组织生存发展的空间,这势必使社区治理的一元格局难以打破,且严重影响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社区治理失去应有的社会基础。

  (三)党的群众基础受到影响。社区组织是党和*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的方针政策,协助基层*贯彻落实党和*的各项惠民措施,通过民主自治的方式解决居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代表党和*为居民群众服务。社区组织承担过多过滥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任务,甚至把主要精力用来应付基层*及其派出机构交办的行政工作或各类*的事务上,就会严重脱离群众,影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危及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

  三、社区工作负担重的原因

  社区负担不断加重,既有*组织碎片化、制度保障不力等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社区服务供需结构、社区组织类型结构以及社区干部能力结构等方面的的原因。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服务资源分割,部门各自为阵。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中,*职能划分过细,部门数量过多,导致*组织碎片化问题十分严重。一方面,各个部门掌握着大量的行政资源,且形成独立体系,在社区层面上严重分割,缺乏有效整合。另一方面,各部门业务缺乏协同,彼此间不协调、不合作甚至相互冲突,造成社区工作多头指导、各自为政。比如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信息网络*台的建设、台帐资料的整理以及统计报表的上报等,各部门都有各自的标准和要求,缺乏统筹协调,致使社区重复建设、干部重复劳动,既造成资源浪费,也增加了社区负担。

  (二)社会管理体制不顺,政社职责不清。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工作中,基层*及其职能部门、社区居委会作为不同的主体,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各自应该承担什么职责,有关法规都有明确规定。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致使这些规定形同虚设,难以落实,从而造成实际工作政社职责的不清晰,也导致基层*与社区居委会关系错位,通常把社区居委会视为一级“行政组织”或“下设机构”,随意把各种任务、责任、矛盾转嫁给社区,使社区居委会的职责被无限放大。

  (三)社会矛盾集中社区,居民需求剧增。目前,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易发多发,且主要集中在社区层面。同时,居民群众利益诉求和服务需求也呈现出结构性变化,主要表现为居民需求向社区积聚,居民利益诉求和服务需求呈指数级、复杂性、多样性增长,而且,社区问题的解决和居民需求的满足的跨部门性特征日益明显。这种需求的结构变化需要供给的结构性调整,但现实是供给结构的变化滞后于需求结构的变化,客观上使得基层*和社区组织面临更大的压力、更多的任务。

  (四)社区干部能力不足,工作疲于应付。当前,社区工作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性越来越强,而社区干部的职业化与专业化脱节,他们严重缺乏社会工作的理念、知识、技术和方法,习惯于“当超级保姆”,不懂得团队协作,不懂得助人自助,不懂得激发居民参与,不懂得发现居民领袖,不懂得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不懂得开发利用社区社会资源,加重了社区干部“人累心也累”的痛苦体验,难以享受“快乐公益”,“抱怨多、满意少、压力大”成为常态。

  (五)社区组织结构失衡,治理主体单一。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严重不足,存在总量少、结构失衡问题。目前,全省*均每个社区约有6个社会组织,主要是自娱自乐的兴趣类组织,志愿服务、公众参与及专业服务等组织都比较稀少。由于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滞后,社区居委会过多地承接了*延伸下来、企业转移出来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新生出来的各种社会管理与服务工作,为*部门向社区居委会转嫁负担提供了借口。另外,*购买服务机制还在倡导和探索之中,社会组织参与渠道不畅,也加重了社区工作负担。

  (六)基层群众意识淡薄,不正之风蔓延。一些部门和单位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推进工作进社区不是到社区为群众服务,而是热衷于设机构、挂牌子、摆桌子;有的部门主观意识较强,不顾居民的需求和社区的实际,对社区工作指手画脚,提出一些不合理、不切实际的要求;也有的部门本位主义、功利主义思想较重,一味强调本部门工作在社区的“痕迹”,这些都导致社区干部以*应付*。有些部门和单位也存在严重的*,把本该自己做的事情交给社区组织去做,把责任和风险也转嫁给社区组织,既增加了社区工作负担,也容易引发群众的不满情绪。

  四、为社区减负的对策和建议

  近年来,一些地方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通过实行准入制度、建立政社互动机制等措施进行专项整治,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今年3月以来,XX市委、市*出台9条硬性措施为社区减负,取得一定成效,也遇到不少阻力。实践经验和教训证明,治理社区工作负担不能就减负而减负,需要以治理社区负担为契机,以构建社区治理格局为突破口,以提升社区工作效能为目标,站在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进行统筹谋划,开展协调行动,实施综合治理。具体思路和对策是:

  (一)理顺基层管理体制,厘清政社权责。在*层面,要按照“大部制”的思路,对*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行整合,形成一条线对下,避免多头管理、重复劳动、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确立延伸到社区的公共服务机构的性质、职能,确保*自身的本职工作能做到位、做好。在社区层面,要理顺组织之间以及与*、公共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构建职能清晰、关系顺畅、责任明确的社区组织体系。其次,要划清基层*和社区自治组织的责权边界,实现“政社分开”,推进“政社互动”。在此基础上,建立诸如 “准入制”等相应的制度,禁止*向居委会转嫁行政事务性工作,赋予居委会拒绝承担行政事务性工作的权利,促使*依法行政,保证居委会依法自治,建立*与社区居委会的协商合作机制,实现*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

  (二)转变*工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要加快推进*职能转变,重新配置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权力,将现在掌握在*手中但本应属于社区的权力下放给社区居委会,使社区居委会在本区域范围内成为治理主体。与此同时,推进*改变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坚决杜绝向基层推卸责任,向社区转嫁负担。总结推广XX市的做法,对社区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清理,取消社区承担的不合理的工作任务,取消面向社区开展的与居民利益无关的创建达标评比活动,取消各级各部门要求在社区设立的组织机构,取消社区不必要的工作台帐,取消社区不合理的证明盖章事项,还社区一片净土。

  (三)培育发展社区组织,激发社会活力。要大力实施社区治理能力建设工程,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力度,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会服务组织,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和社区服务专业能力。一方面,要大力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管理。同时,要推进社会工作服务,培育发展社工服务组织,着力做好流动人口、老年群体、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社工服务,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另外,要改进*提供公共服务方式,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来完成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任务,使社区居委会也从繁杂的行政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四)加强社工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要根据社区工作发展的需要,针对社区工作的特殊需求,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扩大社区工作人员来源渠道,使优秀的人才被吸引到社区工作岗位上来。要建立规范化的社区工作人员培训教育机制,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重点是培训专业社会工作基层理论知识,训练他们的专业社会工作能力,转变他们的工作思路,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要建立和完善与社区工作者实际工作相匹配的薪酬保障机制、表彰激励机制,激发广大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为他们开展工作和成长发展营造环境、创造条件,使社区工作岗位留得住人才,保持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稳定。

  (五)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改进工作手段。信息化工作之所以成为社区重要负担之一,主要是因为延伸到社区的信息网络*台以及应用系统太多,而且互不兼容。因此,当务之急是要从上至下,对延伸到社区的各种信息网络*台以及应用系统进行清理,按照共享、高效的原则,对这些信息网络*台以及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建立规范的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台,实现社区事务在一个操作*台上完成,资源共享,避免造*力物力的浪费。

  (六)创新社区工作机制,提供制度保障。对社区工作负担进行系统治理需要整体性的制度和持续性的机制。为保证社区负担治理工作取得成效,应建立部门工作进社区的协调机制,建立*部门向社区组织转嫁任务的责任追究机制,建立*部门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度和服务外包、公益创投、公益采购等机制,建立企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公益事业的制度和机制,建立社区居委会民主评议*部门工作的制度和机制,建立社区工作绩效综合考评制度和机制,建立社区民主协商的制度和机制。

社区工作调研报告9

  调查地点:

  XX市XX小区

  调查时间:

  20xx年2月

  调查内容:

  小区生态环境变化及现状

  调查方式:

  实地调查结合多年的生活感受,查阅资料以及寻求相关部门帮助

  调查目的:

  寒假来临,为了增加自己对家乡生态环境的了解和热爱,锻炼自己的实践调查能力,增强环境意识,进行此次调查活动。利用社区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的相关性,通过对社区生态环境的调查,探索城市生态系统的状况。

  报告正文:

  住宅和人居环境是人们生活起居的主要场所,也是城市和区域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住宅、住区往往以耗费大量自然资源为代价,给社会造成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人与自然关系失调、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费用高等不可持续性特征。城市和社区是开放的生态环境系统,它的存在和运转都是以周围外在环境为依靠的,它不可能实现自身的物质和能量循环,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能量,同时又不断地将废物排放到外界环境中去,因此城市和社区的生态环境对外部整体的生态环境有巨大的影响。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的不断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已从一般的居住的向更高层次转变。于是,许多以“生态”为理念的住宅和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应运而生。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态小区生态住宅?通过上网查资料发现关于生态住宅生态小区众说纷纭,有人总结说,基本上是围绕三个主题:

  一是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

  二是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三是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生态住宅生态小区要求具有:

  良好的区域景观和生态环境,各类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因地制宜地确定植被的覆被率和乔、灌、草合理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环境、水环境达到清洁标准,噪声得到有效控制,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效率高;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物环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生态建筑得到广泛的应用。

  我所在的小区的生态环境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如下所述:

  XX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气候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集中。冬季长达4至5个月,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两个月。冬季降水量在20~25毫米,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3.0~3.7%,整个冬季雨雪稀少,北风频吹,干燥寒冷。夏季炎热,季*均温度在26℃左右,极端最高温度超过40℃。夏季不仅炎热,且多降水,雨热同季。夏季降水量全市各县区*均都在400毫米以上,全年6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7月份降水日数*均在15天左右,日降水量≥50毫米的暴雨日数集中在7、8两月,占全年暴雨日数的70%。小区属于XX市,自然气候于全市一致。X市地形复杂多样,南为泰山山地,北靠黄河,地势南高北低。小区位于南部,靠近山地,地下未可透水岩层,地下水经渗透向北流,与不透水层阻挡喷出地表,形成泉水。

  x小区是x市第一个纯居民社区,建成至今有二十多年,现有百多座居民楼,人口约一万两千。有主要的街巷12条,路面被覆盖面积两万多*方米,人行道为吸水性彩砖,居民楼之间以花坛相间隔,其他乔灌木有一千余株,垂直绿化面积2.7万*方米。街心花园休闲广场5处,道路两边设有石凳供行人休息。生态景观良好。

  小区内的植被以温带落叶乔木、常绿针叶树、常绿灌木以及草类为主,还有花园、花坛里和居民家中栽种的其他植物。街道两旁为法国梧桐、杨树和槐树,树龄约二十年。记忆中的这些树,春季万物复苏,生机昂然;夏季枝繁叶茂,树影斑驳;秋季多姿多彩,犹如童话;冬季萧条静默,也别有一番风韵。松树多见于花园和花坛中,四季常绿,花坛和花园由冬青的绿篱围起来,外围是绿漆护栏,花台内种植一些开花植物以美化环境。整体感觉区域景观和生态环境良好,各类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因地制宜地确定植被的覆被率和乔、灌、草合理的组成与结构。野生动物的多少往往可以从侧面反映生态环境的优劣,鸟语花香成为人们理想住宅环境的必备特征。小区中的动物,野生动物主要是鸟类,常见的是麻雀和灰喜鹊,偶尔有猫头鹰出没;野猫数量也不少;家养动物多是宠物狗,养狗现象很普遍;昆虫如蝴蝶飞蛾蚂蚁等等。

  该市地形是三面环山,犹如盆地,大气流动受阻,不能及时将废气排出,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形成逆温现象,大气状况不佳。小区的大气情况也如此,春季扬尘天气时喷频繁。至于大气污染,小区内的主要污染源就是露天烧烤和燃煤炉具。调查发现的露天烧烤共有将近二十处。露天烧烤严重污染大气,这种由羊油滴在炭火上而产生的浓烟中,含有污染大气环境的细颗粒,对这种细颗粒目前还没有好的办法能够去除,它严重影响环境景观和空气能见度。烧烤产生的浓烟中还有致癌物质,对生活在烧烤摊周围的居民的健康有不利的影响。同时由于烧烤摊多在主要街道旁,行人较多,大量的烟雾对过路行人也是有害的。室内烧烤虽然有排烟管道,但排放集中排放量大,对于周围居民的危害更大。小区内的垃圾桶已经全部换成了分类垃圾桶。小区内设有一处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有专人收取后,集中到该中转站然后运往垃圾处理场。据以往观察,该垃圾中转站可以做到日开日清,保证将固体废弃物及时输出向区生态系统,这对一个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时不可忽视的条件。但在夏季,仍不可避免有异味,映像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

  小区内生活设施齐全,内有幼儿园、小学、初中等教育机构,社区诊所等医疗机构,还有商场市场,书店药店等等,为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马路市场除了带来了方便以外,不可避免的带来的环境问题。它使道路变得拥挤,而且每天消耗的塑料袋不计其数,每天收市之后,原本干净的道路变得一片狼藉。这无疑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和小区的美观。相关部门曾经多次整顿,但屡禁不止。

  建议和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使我对自己生活的社区的环境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总体来说,小区的环境建设还是不错的,绿化情况和生活设施还是令人满意的,但小区的环境卫生情况不佳,使整体收效与相应的付出不协调。建议如下:

  1、普及集中供暖,尽量减少居民因自己燃煤取暖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整顿烧烤摊,提倡无烟烧烤。

  2、提高居民环境意识,自觉维护环境。坚决杜绝乱贴乱画,随手乱丢垃圾的不道德行为。

  3、整治道路市场,还马路本来面目。可以在别处建市场,将马路市场迁入其中,统一管理。

  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是人们所向往的生态关系良好的人居环境,它是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来定义的,是人类经过历史选择之后所追求的一种住宅和住区模式,希望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能早日将小区建设成大家心中的生态小区。

社区工作调研报告10

  一、社区工作负担过重的表现

  近年来,各级党委、*高度重视社会治理的基础工作,积极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社区下沉,将社会管理和服务向社区延伸,切实方便了群众生活。但由于缺乏政策规范,社区也被迫承担了许多超出职责范围的行政事务性工作,负担日益加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承接的管理服务多。目前,社区承接的*延伸下来的综合治理、公共卫生、计划生育、民政事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文体教育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等工作事项不断增加,要求也不断提高。通过对我社区实际工作的梳理,有很多部门的工作下沉到社区,任务比较多的是综治、组织、卫计、人社等部门。这些工作事项,有的是社区居委会依法应该协助*完成的,但却成了责任主体;有的已经超出社区居委会的职责范围。

  (二)应对的检查考核较多。目前对社区工作进行检查考核的有组织、综治、司法、人社、民政等部门,涉及到基层党建、廉政文化、综合治理、爱国卫生、环保、计划生育、就业、科普、禁毒、防灾减灾等各类事务。有些考核评比工作频率较高、要求严。此外,社区还要承担各种大型创建活动的基础任务。在大型创建活动期间,社区都是检查验收的主要对象,许多任务也都压给社区完成,社区干部成了创建活动的主要力量,成天围绕创建指标转,不是在办公室做台帐整理资料,就是在大街小巷检查巡逻,相关职能部门却成了旁观者、指挥者。

  (三)出具的证明盖章多。当前,要求社区出具证明和盖章的事项越来越多,致使社区公章被誉为“万能章”。一些诸如居民身份、违法犯罪记录、婚姻状况、房屋权属等证明,明显应由有关职能部门出具,但都推到了社区;一些诸如房产拥有情况、单位职工生活困难情况等部门或单位自身能够掌握的情况,也要求社区出证明;一些诸如人口伤亡、居民亲子关系等社区很难核实的情况,也要求社区出具证明。

  (四)连接的信息网络多。目前,省、市、区有关部门建立并延伸到社区的网络*台有多个,主要来自于各级组织、人社、民政、司法、综治等部门。这些网络*台都是各个部门分别建立的,都要求录入人口基础信息,由于互不兼容、信息资源不能共享,致使社区干部重复采集、反复录入。有些信息系统即使是同一个部门建立的,也存在不能兼容、信息不能共享的问题。为完成这方面的工作,社区干部不仅要会电脑操作,还要掌握相关技术,心理压力较大。

  (五)承担的临时任务多。社区在承担常规性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各种临时性、突击性工作。比如,社区干部经常要参加各种会议活动,有的是为了传达精神、布置工作,有的纯粹是去凑人数、撑场面。社区承担的临时性、突击性任务主要来源于综治、城管、*、*等方面,其次是各类创建达标活动,大部分都对社区实行“一票否决”,甚至要求社区*、主任24小时不能关闭手机,随时待命。此外,社区还要完成房屋拆迁、慈善捐赠、无偿献血、报刊征订等摊派任务,每年社区还要承担协税等经济工作,这些都增加社区工作的压力。

  二、社区工作负担重的危害

  社区工作任务不断增加,工作职能无限扩大,不仅加重了社区组织和工作人员的负担,也对我国居民自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区治理以及党和*的执政基础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居民自治进程受到阻碍。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能是依法组织居民群众开展民主自治活动。由于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方面的工作,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功能大为增强,而自治功能明显减弱。由于工作任务、各种资源来自*,考核评估等权力也掌握在*手中,社区干部只好对上负责,竭尽全力完成*交办的任务,因而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发动和组织居民开展民主自治活动,也不可能通过民主自治方式,引导居民表达需求、讨论社区问题、治理社区事务,导致居民社会责任感弱化、社区认同感低下。

  (二)社区治理失去社会基础。社区治理的目标是要建立多元互动的格局,其立足点是通过培育、发展、壮大包括社区居委会在内的社区组织,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而不是*“一竿子插到底”、包揽一切。随着社区行政化不断加重,*将社区居委会纳入*组织框架之内,既弱化了社区居委会的社会功能,又挤占了社区社会组织生存发展的空间,这势必使社区治理的一元格局难以打破,且严重影响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社区治理失去应有的社会基础。

  (三)党的群众基础受到影响。社区组织是党和*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的方针政策,协助基层*贯彻落实党和*的各项惠民措施,通过民主自治的方式解决居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代表党和*为居民群众服务。社区组织承担过多过滥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任务,甚至把主要精力用来应付基层*及其派出机构交办的行政工作或各类*的事务上,就会严重脱离群众,影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危及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

  三、社区减负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以及我社区工作的实际情况,现提出一些针对我社区减负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如下:

  (一)理顺基层管理体制,理清政社权责。在*层面,要按照“大部制”的思路,对*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行整合,形成一条线对下,避免多头管理、重复劳动、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确立延伸到社区的公共服务机构的性质、职能,确保*自身的本职工作能做到位、做好。在社区层面,要理顺组织之间以及与*、公共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构建职能清晰、关系顺畅、责任明确的社区组织体系。其次,要划清基层*和社区自治组织的责权边界,实现“政社分开”,推进“政社互动”。在此基础上,建立诸如“准入制”等相应的制度,禁止*向居委会转嫁行政事务性工作,赋予居委会拒绝承担行政事务性工作的权利,促使*依法行政,保证居委会依法自治,建立*与社区居委会的协商合作机制,实现*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

  (二)转变*工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要加快推进*职能转变,重新配置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权力,将现在掌握在*手中但本应属于社区的权力下放给社区居委会,使社区居委会在本区域范围内成为治理主体。与此同时,推进*改变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坚决杜绝向基层推卸责任,向社区转嫁负担。总结推广XX市的做法,对社区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清理,取消社区承担的不合理的工作任务,取消面向社区开展的与居民利益无关的创建达标评比活动,取消各级各部门要求在社区设立的组织机构,取消社区不必要的工作台帐,取消社区不合理的证明盖章事项,还社区一片净土。

  (三)培育发展社区组织,激发社会活力。要大力实施社区治理能力建设工程,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力度,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会服务组织,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和社区服务专业能力。一方面,要大力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管理。同时,要推进社会工作服务,培育发展社工服务组织,着力做好流动人口、老年群体、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社工服务,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另外,要改进*提供公共服务方式,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来完成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任务,使社区居委会也从繁杂的行政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四)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改进工作手段。信息化工作之所以成为社区重要负担之一,主要是因为延伸到社区的信息网络*台以及应用系统太多,而且互不兼容。因此,当务之急是要从上至下,对延伸到社区的各种信息网络*台以及应用系统进行清理,按照共享、高效的原则,对这些信息网络*台以及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建立规范的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台,实现社区事务在一个操作*台上完成,资源共享,避免造*力物力的浪费。

  (五)创新社区工作机制,提供制度保障。对社区工作负担进行系统治理需要整体性的制度和持续性的机制。为保证社区负担治理工作取得成效,应建立部门工作进社区的协调机制,建立*部门向社区组织转嫁任务的责任追究机制,建立*部门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度和服务外包、公益创投、公益采购等机制,建立企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公益事业的制度和机制,建立社区居委会民主评议*部门工作的制度和机制,建立社区工作绩效综合考评制度和机制,建立社区民主协商的制度和机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在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现。商务楼宇作为“两新”组织聚集地是新经济组织、高科技企业和高层次人才最集中的场所,也是经济发展最活跃之地,其中也分散着数量不等的党组织和党员。今年是XX区巩固应对金融危机影响成果,保持区域经济*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如何在商务楼宇消灭党建工作空白点和薄弱点,增强党组织在楼宇企业的影响力、凝聚力,促进楼宇经济与党建工作的和谐互动,为XX区经济*稳较快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研究课题。以荣华*推进全区基层党建科学化这一课题深入商务楼宇企业进行调研为契机,我们采取摸底调查、现场走访和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商务楼宇工作站工作现状,并对商务楼宇工作站的主要做法进行提炼总结,对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如何推进商务楼宇工作站党建工作科学化进行了分析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据初步统计,XX区辖区内现有商务楼宇35座,已成立商务楼宇工作站31个,实现对35座楼宇的覆盖。因楼宇间的地理位置较近,领秀大厦和首特科技孵化器有限责任公司,万商大厦和长城大厦,小山环保大厦、莱亚西大厦和诚海大厦为联合建站。

  已建的31个工作站共配备专职工作人员32名,兼职工作人员30名,每个站至少有1名专职工作人员;其中有独立办公用房的23个,与物业合用办公用房的8个;所辖楼宇面积在10000㎡以上的有16个,5000㎡-10000㎡的有8个,5000㎡以下的有7个;单个工作站所辖楼宇经济组织年总产值1亿以上的有6个,20xx万-1亿的有11个,20xx万以下的有14个;楼宇内有各类新经济组织1470家,其中单个工作站所辖楼宇入驻企业80家以上的有7家,40-80家的有11个,40家以下的有13个;35座商务楼宇共吸纳就业约16000人,其中35岁以下员工约占60%,在职员工1000人以上的有6个, 500-1000人的有5个,500人以下的有20个。现已通过工作站组建党的组织38个,党员人数636人,其中流动党员292人,占党员总数的46%。

  20xx年以来,区委社会工委在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在各街道(鲁谷社区)、园区党工委的努力下,以“建阵地、建组织、建服务体系,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为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商务楼宇工作站建站工作。立足于单独建、规范建的原则,构建出了楼宇内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商务楼宇工作站为主要载体,以工会、共青团、计生、妇联、企业联席会等为依托,以*员、*、楼宇志愿者为骨干队伍的组织体系。目前,各工作站开展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企业的普遍认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内容:

  第一,开辟了一个社会工作阵地。

  从企业需求多样化的实际出发,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坚持“深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载体”的原则,把提供优质服务摆在工作的首位。制定了《XX区商务楼宇工作站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工作站联席会议机制。联席会议由工作站成员和楼宇党组织、工青妇等群众组织、企业负责人为主组成,根据工作需要邀请工商、税务、城管、街道等相关部门人员参加,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楼宇开展社会工作的有关事项,将党委、*的服务触角向楼宇企业、党员和员工延伸,推动楼宇党建与楼宇经济的创新发展、互利双赢。

  第二,组建了一支优秀的队伍。

  各街道设立了党建工作指导员,采取街道处、科两级党员干部包楼宇等方法,加强对楼宇党建工作指导;为每个工作站配备了1-2名专职工作人员,并选配优秀工作者担任工作站站长。其中有10名站长是从社区置换出来的优秀党委*,有22名是去年招收的党员大学生社会工作者,所有人员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优秀党委*丰富的工作经历与年轻大学生的活力与工作激情优势互补,提供了令企业更加满意的服务。

  第三,创新了一个工作运行方式。

  古城街道坚持以楼宇实际需求出发,在领秀大厦实行“党建工作站、社会工作站、工会工作站、团建工作站、妇联工作站、”“五站合一”综合服务的做法,构建了为楼宇企业和员工服务的综合服务*台。建立了接待、服务、关爱、教育等需求台账,由工作站负责统筹和落实服务项目,将*公共服务引进到商务楼宇,在为企业和员工解决实际问题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得到了市委、市社会工委的肯定。我们结合各工作站的具体情况,在其它楼宇推广这种“五站合一”的综合服务模式。

  第四,开展了一系列的服务活动。

  各工作站在楼宇中广泛开展了“送关心、送服务、送知识、送政策”活动,坚持走访制度,定期分析楼宇内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的思想状况,定期组织党员座谈会,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宣传楼宇党建的重大意义。商务楼宇工作站方面,针对楼宇党员分布散、流动快的情况,采取“组织主动找上门”的工作方式,号召党员亮名身份;针对楼宇党员难集中、党的活动难开展的情况,探索“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柔性管理机制;针对楼宇党员年龄轻、学历高、思想活跃的实际,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党员教育方式。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在商务楼宇党建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相对于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商务楼宇党建工作仍是我们非公党建领域的薄弱环节,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工作人员经验不足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工作站目前的工作人员由社区置换的党委*和大学生社工组成。党委*虽有丰富的社区工作经验,但商务楼宇党建工作不同于社区党建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转变工作思路;第二,新招收的大学生社工缺乏工作经验和必要的工作技能还有待进一步地进行系统培训。

  (二)企业需求仍待明晰

  一方面工作站在日常工作长期处在没有行政命令威信,没有资本力量支撑的环境下,对广大从业人员的更多吸引和凝聚,很大程度要依靠党组织负责人的亲和力、服务力和动员力,造成工作人员在摸底企业需求时调查难度大、信息不全面、结果有偏差;另一方面企业需求的多样化和工作站解决问题能力的有限性使得企业对于工作站的期望过高,一旦未能满足其需求,易产生信任危机,从而造成谎报或拒报需求情况,导致工作多走弯路或提供服务与企业需求不相适应。

  (三)基础设施有待建设

  非公企业、街道社区和楼宇企业,虽然同属于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领域和创新阵地,但相对于非公企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相对于社区党建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性作用,楼宇经济的影响还不够大、地位还不够重,客观上导致关注度和实际投入的不*衡。社区党建优先于非公党建,非公党建工作力度中,又以楼宇党建工作的力度最弱。物质保障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基础不牢靠,工作起色难。据调查,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工作站没有独立办公场地,大部分的工作站缺乏活动场地,所有工作站均无专项经费,仅有约一半的工作站能够在所在街道的支持下解决部分经费问题。由于活动场地的缺乏和配套设施的缺失,导致一些拟开展的活动受到影响或推迟开展甚至取消。

  (四)宣传力度尚显乏力

  首先,在建站前期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宣传力度不足,建站后宣传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无法改变企业的固有观念,导致他们或多或少对工作站的服务存在偏见、误解,对于党组织学习活动缺乏参与兴趣。其次,对工作站和企业之间来说,工作站成立后缺乏一个良好适宜的*台开展宣传,各站所做努力和所提供服务无法为企业所了解,活动意向或通知要求的下达仍依靠粘贴文件或口头转告的原始形式,对象群体受此客观因素限制,导致工作效果降低、活动范围缩小、受益对象减少,部分活动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第三,对各工作站之间来说,各站均为相对封闭独立的个体,独自探索发展,缺乏一个共通的交流*台,无法从其它工作站汲取优秀经验和心得体会,不利于各站间交流学习和互促提高,更无法促进XX区商务楼宇工作站整体的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

  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区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流动人口日益增多,特别是近年来流入人口呈激增态势。流入人口的涌入,为我区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在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计划生育日常服务管理工作带来难题。为进一步探索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新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提高工作水*,近段时间,笔者对我区城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开展了专题调研。现整理如下:

  一、工作现状

  (一)基本情况。我区城区共有流入人口6802人,其中跨省流入5285人,省内流入1517人。其中18-49周岁妇女1207人;应落实避孕节育措施782人,已落实95人,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为87.33%。近三年来共违法生育孩子201个,占全区三年违法生育总数的12%左右。另外我区城区还很有一部分人来自本区农村的临时性流动人口,他们中有部分人的目的是为了躲生,每年农村政策外生育中,有一半以上是躲在城区生育的。

  (二)流动人口特点。 ①城区间流动增多。虽然从农村到城区的流动人口仍是流入人口的主要部分,但城区之间的流动人口已经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6802流入人口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来自于另一个城区。②流入人口打算久居现住地增多。调查表明,那些来自农村的流动者,多数都不打算再回到农村。大约50%的农村流入人口表示想定居在城区,而只有不到10%的人愿意返回农村的家乡。 ③年龄结构有所变化。流入人口的年龄段由以前的20至25岁居多上升到了现在的*均年龄在30岁左右。其次,流动人口中单身人士增加,而女性流入人口中单身的比例更高于男性。 ③流动人口的结构日益复杂化。过去的流动人口基本上全部为农村人口,现在扩展到城区人口;过去流动的基本上是劳动力,现在扩展到未成年人、未就业人口和退休人员;过去基本是个体流动,现在举家流动的现象在增加;过去流动人口主要是壮年劳动力,现在主要是青年人,农村青少年正在成为我区流动人口的主体。④流动人口女性化。在我区6802名流入人口中,男性3155人,占46%,;女性3647人,占54%,女性比例比10年前提高了9个百分点。⑤因经济原因流动比例显著上升。通过调查,因经济原因流动占60%左右,因非经济原因流动的占40%左右,其中因婚姻嫁娶发生流动的占20%。

  (三)流动人口计生情况。由于城区流入人口已呈现多样化趋势,城乡交错,居住情况复杂,社区对流入人口的计划生育归属情况不知情的居多,致使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避孕节育措施欠落实、违法生育难控制,社会抚养费征收不到位。①流动人口信息*台上显示的数据远远少于实际人数。②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持证率和孕检率不高;③流动人口违法生育现象较严重。④违法生育处理和落实长效节育措施不到位。

  二、主要做法

  近几年来,针对城区流动人口的特点和计生服务管理工作的现状,我区加大流动人口管理力度,为全区人口计生工作整体上水*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领导重视,考核更加严谨规范。随着城区大量流动人口涌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和管理难度日益增大。对此,区委、区*高度重视,坚持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建立了由党政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责任目标管理考核,层层建立责任制,逐级签订责任书。在考核方法上,推行流入、流出双向考核,逐步探索异地双向考核办法,充分利用智能客户端管理系统的流动人口数据,分别核查流入、流出人口服务管理落实情况,及时掌握督查城区流动人口工作情况。

  (二)建立网络,责任进一步明确。区人口计生局设置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站,专抓全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6个街道办事处均相应配备了一名流动人口管理员,负责流动人口日常管理工作。各村(居)、社区配备了计生专干和组计生信息员,20个计生综治部门均配备了计生专干,属地管理的市、区医院均配备了计划生育信息联络员,专门负责流动人口相关信息的上报和反馈,进一步延伸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网络。

  (三)完善机制,管理步入信息化。 ①初步建立流动人口“一盘棋”工作新机制。国家人口*提出建立全国流动人口“一盘棋”格局的工作目标,确立了“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20字新机制。据此,我区制订了《XX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盘棋”工作实施办法》,就进一步加强全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②初步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实时通报机制。20xx年以来,我区在全区首推计划生育“实时通”,转变过去科技含量低、信息手段滞后的传统方式,打造信息高速公路。这种通过对孕妇产前孕检、住院分娩、妊娠14周以上b超实名制检查的信息实时通报制度,对发现流动人口政策外怀孕、“两非”线索、优生优育跟踪服务发挥了重大作用。③加强流动人口区域协作机制。我区先后与深圳部分地区、常德地区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协作、区域协作协议书,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实行动态管理,促进了户籍地和现居住地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反馈工作

推荐访问: 调研报告 工作 社区 社区工作调研报告【10篇】 社区工作调研报告1 社区工作调研报告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