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实施方案(11篇)

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实施方案(11篇)

时间:2022-11-20 08:42:02 来源:网友投稿

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实施方案(11篇)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实施方案  第二章目标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实施方案(11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实施方案(11篇)

篇一: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实施方案

  第二章目标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与国家和省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xxxxxxxx年相衔接以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目标突出全域规划布局富民产业培植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提升等重点深入实施十镇百村示范工程努力建设一批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美丽宜居精品示范村示范镇引领传统美丽乡村向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和宜居宜业宜游宜学转型提升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XXXX年度XXXX行政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XXXX人民政府

  -1-

  XXXX年X月

  项目名称:XXXX年度XXXX行政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

  项目总投资:XXX万元(补助资金XXX万元+自筹整合资金)

  项目实施单位:XX项目监管单位:XX资金监管单位:XX方案编制单位:XX审核人员:XX编写人员:XX参编人员:XX

  -2-

  前言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有序、精准推进后续帮扶,推进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结合XX实际,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推进“品牌打造、农业现代化、旅游业新跨越、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改善、民生保障健全、社会治理新体系构建、基层组织建设、乡村人才培养”等九大战略实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我县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确保我县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村风文明建设、村规民约建设、文化氛围营造、基层组织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宜居农房建设、劳动力转移输出、环境保护”等为抓手,着手规划“十镇百村”工程,从而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建设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治农村“脏、乱、差、散”为重点,力争用X到X年时间,使示范村生产力水平有较大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基

  -3-

  础设施建设得到切实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带动和促进全乡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健康发展。选择基础条件较好、产业支撑较强、干部群众积极性较高的XX村为乡村振兴示范点。

  -4-

  目录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项目点基本情况……………………………….X目标要求………………………………………X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XX项目建设内容、技术标准及投资概算….......XX项目效益分析………………………………..XX资金及项目管理……………………………..XX组织保障……………………………………..XX项目后续管护措施…………………………..XX

  -5-

  第一章项目点基本情况

  XX乡位于XX县西北部,东邻XX,西接XX,南接XX,北邻XX。乡政府驻地距县城XX千米。辖XX、X个村委会,XX个自然村,XXX个村民小组。辖国土面积XXX平方千米,耕地面积XXXXX亩,人均占有耕地约X.XX亩,基本农田面积XXXX亩,森林覆盖率XX%。境内居住着汉、回、彝等少数民族XXXX人,占全乡镇(街道)总人口的XX.X%。截止XXXX年末,XX乡总户数XXXX户XXXXX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XXXX户XXXXX人。主要以水稻、玉米、洋芋、蔬菜种植、山羊、生猪养殖为收入来源,XXXX年末,人均纯收入XXXX元。

  XX委会地处XX乡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X公里,距县城XX公里。东邻XX,南邻XX,西邻XX,北邻XX。XX村委会辖XX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XXX户XXXX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XXX户XXX人。主要以水稻、玉米种植、生猪、山羊、牛、鸡养殖为收入来源,XXXX年末,人均纯收入XXXX元。

  优势及短板分析:优势:地理位置优越,XX距离XX乡政府驻地新街只有X公里,有XX过境路连接,来往XX、XX、XX镇十分方便,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乡村旅游开发条件较好;基础设施完善:经过整村提升项目、宜居农房建设,

  6

  全村村落整齐,设施完备,布局规范,民族特色鲜明。民族文化氛围良好:汉回混居各种文化交融,既有回族的传统又有汉族的文明,人民群众能歌善舞。短板:基础设施落后、没有特色产业,后备发展不足。

  第二章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与国家和省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XXXX-XXXX年)》相衔接,以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目标,突出全域规划布局、富民产业培植、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提升等重点,深入实施“十镇百村”示范工程,努力建设一批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美丽宜居精品示范村、示范镇,引领传统美丽乡村向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和宜居、宜业、宜游、宜学转型提升,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二、总体目标按照“打造亮点、整体提升、争创品牌”的要求和“当年创建、次年认定、分年度”推进的思路,自XXXX年起,选择

  7

  基础条件较好、有主导产业、干部群众积极性较高的村、镇开展示范建设,每年打造X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XX个示范村,力争到XXXX年建成一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典型示范乡镇、示范村,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带动全市乡村全面振兴。

  三、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加大示范建设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整体生态环境,为推进示范点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基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入“三农”领域,形成多元化可持续乡村振兴建设投入机制。——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立足乡镇、村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经济基础、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实际,探索符合本地区特点、形式多样的乡村振兴模式和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首创精神,坚持在特色上做文章,避免同质化发展和重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群众主体。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调动和激发广大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主动创新创业,积极投工投劳,用自己勤劳双手实现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共同建设美丽宜居家园。

  8

  ——坚持严格标准、择优认定。充分考虑本地实际,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目标要求,科学确定示范创建条件,严格按条件组织竞争性筛选,择优认定,确保少而精。建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工作考核结果实行淘汰制,对示范效果不显著、不达标的及时撤销创建资格。

  四、主要任务(一)着力健全完善乡镇规划体系坚持规划引领,按照XX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总体要求,加快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乡村振兴重点片区建设规划和各类示范村建设规划,优化村庄和人口空间布局,宜留则留、宜聚则聚、宜迁则迁。根据镇村类别、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编制好乡镇规划和村庄规划,合理安排村庄生产、生活、生态发展空间,围绕“一村一韵”的建设思路,对村庄的建筑风格、村庄风貌、田园景观、特色产业等进行个性化引导。示范村镇必须有建设规划方案。连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围绕XX、XX、XX、,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一批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田园综合体、特色产业小镇。(二)着力培育富民强村产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培植壮大乡村旅游、都市农业、精致农业、休闲农业等农村新型产业新业态。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大户等农业

  9

  新型经营主体。围绕农业经营销售环节,积极发展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私人定制等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加快建设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扩大农业产业“互联网+”覆盖范围。积极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子,把发展美丽经济与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借鉴脱贫攻坚经验,建强基层组织,加大支持力度,到XXXX年,实现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X万元以上。

  (三)着力改善村镇人居环境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总体安排和部署,以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农村公厕为重点,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整治,有效解决垃圾乱堆乱放、简易填埋等突出问题。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因地制宜确定农村污水治理模式。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广水冲式卫生厕所改造模式,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到XXXX年,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XX%,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到XX%以上。以道路硬化及村镇绿化、亮化、美化等村容村貌改造提升工程为重点,提升村容村貌品质,到XXXX年所有行政村完成“四化”建设任务,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提升。(四)着力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在行政村主干道路实现硬

  10

  化的基础上,加大入户道路建设,实现村内道路“户户通”。全面提升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加大农村公路两侧绿化、美化和垃圾治理力度,到XXXX年,乡村振兴示范点村内道路硬化、绿化、美化率达到XXX%。不断完善城乡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功能清晰、布局合理的新型城乡公交网,全市城乡公交一体化水平达。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综合采取新建、扩建、配套、改造、联网等工程措施,到XXXX年实现农村集中供水率达XX%以上。推进农村电网通信等设施建设,村庄内广播、电视、电话、网络、邮政等通信设施齐全,村庄防火、防自然灾害等安全设施配套齐全、标识明确易辨。

  (五)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一院多能、一室多用,统筹整合农村各类活动场所建设,逐步完善村庄综合服务设施,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社保等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救助、权益保障体系,到XXXX年,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XX%以上,城乡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达到XX%以上,示范点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建立脱贫成效巩固机制,提升脱贫成效。加大对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红色遗址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建档立卡,纳入保护名录。

  11

  第三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X、长期以来交通不便一直是制约农村地区,特别是像XX村这样偏远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推动像我们这样偏远山区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加快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XX村虽然已经修通了许多道路,但部分道路都是用泥土和碎石铺成,人难走车难行,不足以发挥道路应有的作用。因此,道路硬化任然是XX村生产生活的头等大事。之前XX村修建的土路,地形起伏不平,道路弯弯曲曲,宽窄不一,崎岖难行,尤其排水不畅,一旦下雨后将会长期积水,道路泥泞,给村民的出行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严重的阻碍我们村的经济发展。而水凝混凝土路面以其特有的适用性和造价低廉性,将非常适应我们农村的道路建设,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X、党员活动室是党组织开展党员活动、进行党员教育管理、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的主要阵地,是党组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团结职工群众、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场所,特别是基层党员活动室承担着政策宣传、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XX村原有党员活动室面积狭窄,设备老旧,已经无法满足群众需求。X、农村垃圾已是建设美丽乡村最大的障碍。如今巨大

  12

  的垃圾数显以及垃圾种类给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下农村的垃圾已经不仅仅是影响村容村貌更重要的是已经影响到土壤和地下水,基至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以及村民的健康,村庄的自然环境得不到改善农作物的产虽得不到保障村民的健康受到威胁在这样的条件下美丽乡村的建设该从何处下手,因此农村垃圾房建设十分必要。

  二、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1、村级道路硬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贫困乡、人民脱贫的需要,该项目的建设成降低当地农副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运输的成本,提高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利于引进外地资金和技术,带动当地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农业、林业、养殖业的开发,将产生极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村级党员活动室项目建成后,可以一室多用,一是改善该村党员活动场所和村委会的办公条件;二是便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对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关系和改善村民办事场所困难的问题,提高办事效益,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3、建设农村垃圾房,一是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产量日益增长;二是有利于节约生活垃圾处理成本,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三是促进村民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有利于乡村文明建设。

  13

  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技术标准及投资概算

  一、项目建设内容(一)基础设施建设。X.道路硬化:XX村委会XX村村内道路硬化XXX米,均宽X米,XXX平方米,单位投资XXX元/平方米,投资概算X万元;XX村委会大刺棚村村内道路硬化XXXX米,均宽X米,XXXX平方米,单位投资XXX元/平方米,投资概算XX万元,合计XX万元。(二)基层组织建设X.完善XX村委会XX村党员活动室,概算投资XX万元,包括活动室建设、围墙建设、挡墙建设、场地硬化等。(三)环境卫生整治X、垃圾房建设:XX村委会XX片区垃圾房建设X个,大刺棚片区X个,单位投资X万元/个,总投资XX万元。二、项目技术标准X.混凝土路面的路基必须密实、稳定和均质。路基填料应优先选用碎(砾)石土、天然砂砾等透水性、强度和稳定性好的材料,有足够的压实度,填方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基(垫)层施工原则上要求在原路基的基础上铺筑一定厚度的级配砂砾材料找平层,并整平、压实。厚度要求采

  14

  用XX~XXcm,宽度应大于面层的宽度,以便有足够的位置供立侧模用。村道支线压实度不低于XX%。砼路面的厚度不低于XXcm,抗压强度要求达到XXMpa以上。表面应平整、耐磨、抗滑。

  三、项目投资概算XXXX年度XX乡XX行政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建设道路硬化XXXX米,XXXX平米(XX村XXX米XXX平米,大刺棚XXXX米XXXXX平米),计划投资XX万;垃圾房建设X个,计划投资XX万;新建党员活动室及附属设施(附属设施包括:挡墙、围墙、场地硬化),计划投入XX万。共X项X件,规划总投资XXX万元,其中:示范村建设补助资金XXX万元,整合部门资金X万元。

  第五章项目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道路建设将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是下一步农民发展产业增收的前提。二、社会效益极大地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实现脱贫致富巩固提升目标,更新思想观念,为乡村振兴和构建和谐村寨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综合素质

  15

  的提高,对维护社会稳定,实现脱贫致富目标起到推动作用。三、生态效益项目实施投入使用后,村容村貌将得到极大地改善,可

  改善生态环境,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有效利用耕地资源。各项基础工程的设计,避开有林地带,对现有植被无较大损害,对于工程开挖的弃土,边坡在工程结束后,进行种树护路,对于全乡生态环境及水土保持起到较好的作用。

  第六章资金及项目管理

  资金及项目管理严格执行《XX脱贫攻坚社会帮扶资金管理办法》(〔XXXX〕XXX号)等文件。

  严格按照下达的项目资金计划实施项目,严禁擅自调整变更。严格落实项目资金公示、审计、决算、验收、移交和资料归档等相关工作要求。项目纳入财政资金审计监督体系,由各受援部门会同同级审计部门组织开展审计;项目完成后,项目责任单位负责提供项目决算报告,由XXX各级受援部门组织对决算报告进行审核;各级受援归口部门对项目建设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后续运维方案等内容进行验收。项目验收合格后,各受援部门组织和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及时办理账务管理、资产移交及产权登记手续。接

  16

  收单位要制定相应的后续管理办法,明确项目的后续运行管理方式,保证项目长期发挥效益;项目责任单位应按照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相关规定,在项目验收合格后X个月内完成项目资料整理,按项目申报层级分别交XX省各级受援归口部门归档。县财政局和县乡筹办将适时组织抽查。

  第七章组织保障

  一、健全组织领导保障机制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乡长XX任组长,副乡长XX任副组长,扶贫、财政、水务、国土、城建、农业、文化、民宗、电力、畜牧、通讯等相关负责人和村委会主要领导为成员。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是项目实施的基础和核心,其主要职责是:在县乡村振兴筹备办的指导下,以群众广泛参与实施管理为目的和手段,编制实施计划,组织项目实施,组织技术培训,组织小型物资采购;负责票据的汇总、审核、上报,对项目的规划实施进行全方位监测评价。行政村成立由村委会总支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驻村第一书记及村三委成员和项目村村组长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在乡镇(街道)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以群众广泛参与实施管理为目的和手

  17

  段,配合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德矛盾纠纷,完善项目实施,对项目的实施进行全方位监测评价。

  项目村组成立建设项目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由村干部、老党员、退休干部、群众代表组成,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本村建设项目的实施,同时负责做好群众的组织动员、思想工作和前期基础工作。

  二、健全协调配合机制乡、村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抓紧抓实抓好。乡、村各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协调配合,严把技术质量关,抓好工程进度,搞好督促落实。广大基层群众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三、健全检测评价机制成立检测评价机构,健全监测评价体系。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通过日常统计,定点跟踪,抽样调查,实地检查等检测方法,提供基础资料和监测数据,全面反映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情况、财务情况、物资采购情况、计划执行情况、管理机构运行情况、项目受益人反映及农户影响等情况,并从中研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及影响,完成并定期上报检测评价报告。对检测评价报告进行综合分析、汇总,研究计划执行中的影响因素,提出整改措施,促进项目实施进一步合理化、科学化,向上定期汇总、整理、

  18

  上报检测报告和报表。

  第八章项目后续管护措施

  改变过去工程项目重建轻管的经验教训,本着“质量是生命,管理是核心”原则,工程竣工后交付村委会(自然村)管理,由村委会(自然村)选专人管护,同时签订相关管理责任书,做到修、管、用相统一,责、权、利相结合。

  X.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照“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实行后期管护。

  X.建设项目后期管护的主体是实施项目建设的行政村或村民小组。

  X.各项目收受自然村要指定专人负责项目的后期管护工作,明确管护责任。确保建设项目正常使用,发挥项目的长期效益。

  X.建设项目是公益性建设项目,在项目使用过程中,任何单位、各行政村(村民小组)和个人不得以盈利为目的收取任何费用。

  X.建设项目后期管护要求:建设项目后期管护的总体要求是:确保项目资产安全完整和正常使用,对毁损问题及时修复;对故意损坏项目的,要追究当事人责任,责令限期修复或照价赔偿。

  19

  (X)道路:保持路面畅通,无杂草、杂物、危险物和障碍物,确保道路通行安全。

  (X)桥梁涵洞:保持桥梁安全通行,保持涵洞畅通、及时疏通,防止洪水冲毁。

  (X)防洪沟:安排专人定期巡视,保障防洪沟畅通。

  20

篇二: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实施方案

  神林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三农”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强化体制机制制度性供给,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转型发展走新路,全面振兴创新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二)目标任务到2020年全市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保障和体系基本形成。主要特色产业基本实现现代化,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年均增长8.5%,差距逐步缩小;建成10个特色田园小镇、30个美丽家园示范村和一批田园综合体;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具活力,农民获得感、幸福感、

  —1—

  安全感明显提升。(三)基本原则——坚持农民主体地位,鼓励全民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

  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动员全社会力量振兴乡村。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促进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循序渐进,坚持走符合我市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不搞一刀切、刮风搞运动和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量力而行,积极作为,扎实推进。

  二、主要任务

  —2—

  (一)坚持质量兴农,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1.提高优势特色产业竞争力。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深入推进“一优五特”产业提质增效,推进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优化以神林农业科技园区产业核心区和为支撑的产业布局,加快聚集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包装销售等生产要素,打造高端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优质粮食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为载体,以优化品种结构、提升品质效益为导向,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构建粮食全产业链竞争新优势。草畜产业以节本增效、精深加工、循环发展为重点,坚持草畜一体,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打造神林特色肉羊改良繁育基地、高端奶源基地和优质牛羊肉生产加工基地,率先实现现代化。制种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育繁推为手段,提升制种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建立现代农业制种产业综合服务交易中心,打造国家级种子产业融合示范区,打响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品牌。生态水产业以实施大水面提质增效工程和名特优新养殖项目为抓手,大力推广设施渔业、稻鱼综合种养等模式,发展高效低碳设施渔业,建设辐射西部地区的优质生态水产品养殖基地。瓜菜产业坚持设施与露地并重、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做强脱水蔬菜,做靓沙漠瓜菜。到2020年,优质粮食种植基地稳定在70万亩;草畜产业占农业比重达到

  —3—

  20%以上;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制种产品25个,培育品牌产品5个;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12万亩以上;全市瓜菜面积稳定在38万亩;研发具有市场竞争力新产品2个。

  2.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农业科技园区为平台,以科技型企业为主体,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打造现代农业改革创新示范区。加强东西部合作,引导和支持农业科技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建设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中心、育种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大力示范推广应用分子育种、绿色防控、循环农业等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深化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探索建立以市场竞争方式购买农技推广服务的机制。推行农业技术人员签约服务制,将服务成效与绩效报酬相挂钩。到2020年,引进合作院校10家以上,共建研发机构5家以上,培育科技创新平台达到8个以上,集聚高科技人才50名,培育“星创天地”10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以上。

  3.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以创建“名牌、名企、名家”为载体,实施品牌创新、质量创新、标准创新工程,打造神林生态水产品”“神林蔬菜”等地理标识品牌,争创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支持经营主体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和名牌产品。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在大中城市建设外销窗口,加大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宣传推介和展销力度。坚持创牌和保牌并举,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基地,推进标准化

  —4—

  生产,严格公用标识使用范围和产品质量保证,扩大“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面积。到2020年,力争驰名商标达到1件,名牌6件。

  4.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统筹实施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高效节水等项目,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实施盐碱地改良工程,采取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农家肥、机深松和保护性耕作等方式培肥地力。扩大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装备推广应用,提升设施农业、防治装备水平。实施农业高效节水行动,加快推进灌排骨干工程、田间节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启动节水改造项目,集中建成一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引领水利现代化。推进互联网+水利,扩大物联网和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生产应用。

  (二)推进融合发展,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大力推进农村各产业融通发展,持续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1.强力促进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按照农田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纪念品的思路,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全域化。深入推进农业与民俗、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圈,建设一批特色小镇、美丽家园、农业公园和田园综合体,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

  —5—

  品旅游线路。重点培育旅游商品品牌。切实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观光园、绿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和种子产业园等农业园区,支持“企业+农户”模式,发展乡村民宿,完善全域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功能。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继续开展休闲农业、农家乐“评星定级”“十佳评选”和重要节庆活动。到2020年,举办大型休闲农业活动30场次以上,接待游客量实现年增长10%以上,实现收入年增长9%以上。

  2.大力发展农村互联网经济。加快推进农村电商全域化,建设县(区)、村两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引导联动、错位、互补发展,培育“一村(乡镇)一品一店”新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新业态。实施电子商务、快递物流一体化项目,推动快递到乡(镇)、延伸到村,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和电商企业开展从地头到餐桌生鲜农产品同城配送业务。大力实施“农村电子商务筑梦行动”,坚持精准培训,培养一批农村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创业创新团队和销售团队。支持企业在第三方平台开设地方馆,建立农村特色电商产业基地,创建特色农产品全网知名品牌,鼓励发展跨境电商。推进电子商务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标准化试点,提升农产品网销竞争力。支持引进各类企业对接全国性和区域性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向农业生产、经营、加工、流通、服务领域的渗透和应用,促进农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到2020年,全市实施电子商务、快递物流一体化项目3个;全市优质特色

  —6—

  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50%以上;培育10家以上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创建农村电子商务知名品牌10个以上。

  3.全力打造特色镇和美丽村。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科学规划,准确定位,综合施策,加快推进特色田园小镇、美丽家园示范村建设,把小镇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种养等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样板。推行“小镇+景区”形态模式,所有特色田园小镇按照3A级景区标准规划建设,其中旅游小镇按照4A级景区标准规划建设,推进镇区景区化,景区全域化。加快实施田园综合体项目,重点打造集循环农业、农事体验、创意农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试点。建立完善引导特色田园小镇、美丽家园、田园综合体等有序建设发展的扶持考评体系。到2020年,10个特色田园小镇、30个美丽家园示范村、5个田园综合体全部建成运行,特色小镇支撑性项目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其中产业投资不低于60%。

  4.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鼓励龙头企业联合重组,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能力强、在全区乃至全国都具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实施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融合发展行动,引导龙头企业以订单收购、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方式与小农户建立稳定利益联结关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拓

  —7—

  宽增收渠道。鼓励“户办场、场入社、社联社、社联企”,引导多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一优五特”产业,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和管理,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实现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建设一批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基地、示范基地、职业农民孵化园。争创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试点,培育一支高质量的新型职业农民,使农民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业。不断完善农业机制性保险,拓展农业保险的品种和覆盖范围,有效分担农业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为小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服务。到2020年,新增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0个,省级示范合作社20个、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60个。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个。建设农民创业示范基地5个,职业农民孵化园3个;培育千名现代农业职业农民;建设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8个。

  (三)坚持绿色兴农,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1.实施重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实施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整理,加快构筑北部生态安全屏障。严格落实“河长制”,推进“一河(湖)一策”河湖治理工程。落实河湖岸线用途管制,抓好岸线生态环境建设,打造“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

  —8—

  五位一体的生态长廊。实施自然保护区“绿盾”清理整治专项行动,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实施精准造林工程,开展新一轮国土绿化行动,抓好生态修复、绿色通道和乡村绿化等重大生态项目,开展重点湖泊湿地生态治理和主要排水沟水环境治理。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解决群众关心和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3%左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52以上,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沙湖、星海湖水质达到Ⅲ类。

  2.治理农业资源环境突出问题。实施全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持续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严格化肥行业准入管理,促进农业节水灌溉、化肥“零增长”,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农田残膜资源化综合利用和加工转化。创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县,落实农作物秸秆多元化利用补贴制度,坚决杜绝焚烧秸秆行为。全面推行高效循环生态种养模式。到2020年,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85%,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残膜回收率达到8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测土配方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作物统防统治达到40万亩以上,覆盖率达30%以上。

  3.增加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发展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为推进全域旅游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切实发挥生态资产保值增值作用,充

  —9—

  分利用“一山一河两湖”等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围绕特色产业,打造一批绿色生态产品,创建绿色品牌,提供丰富的生态旅游产品。依托特色田园小镇、美丽家园和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健康养老、农事观光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提升生态服务供给能力。

  (四)促进城乡一体化,打造美丽乡村宜居家园。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办好办实民生实事和社会事业,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的新家园。

  1.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动新一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改厨改厕改村容“两处理、三改造”,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村庄延伸,实现城乡污水集中处理。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引入市场化模式,建立社会组织参与受益多元化农村环境整治投融资机制。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督查的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低成本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到2020年,全市小城镇和70%规划村庄实现垃圾污水处理;30个美丽家园建设示范村全部达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标准。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运用“空间规划”改革成果完善镇村规划体系,按照建设发展型、环境整治型、传统保护型进行分类指导,重点发展一批中心村,整治一批“空心村”。推进“四

  —10—

  好农村公路”建设,提升乡村道路等级标准,硬化打通村组道路,构建城乡客运网络,解决好群众出行难、运输难问题。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步伐,把智慧神林建设延伸到乡村一体化推进,为乡村网络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在有条件的乡镇、村逐步推进天然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利用。到2020年,全市所有乡(镇)和90%的规划村实现“四好农村公路”全覆盖;行政村公交客车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农村地区普遍具备8Mbps以上宽带接入能力,光纤覆盖率、4G覆盖率达到100%。

  3.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继续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切实解决好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通过提高待遇、优先评聘职称、优先晋级等多种措施,选派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努力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推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立城乡医联体,支持医生多点执业,开展远程医疗,让农民不出乡镇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确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五)传承乡村优秀文化,培育弘扬文明乡风。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振农村精气神,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1.实施乡村优秀文化铸魂行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农村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农民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实施农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

  —11—

  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深入挖掘传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鼓励传承推广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非遗项目。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创作一批弘扬神林精神、贴近百姓生产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净化农村文化市场。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2.重塑乡村社会规范。深入持久推进移风易俗,开展农村不良风气治理,引导农民群众自觉抵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人情债等陈规陋习,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理事,狠刹“因婚致贫”恶习。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完善乡村综治中心服务功能和运行机制,推进网格化智能化管理,形成长效机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大力推进农村文明建设,倡导科学和文明理念,深入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依托村规民约、教育惩戒等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唱响主旋律,育成新风尚。到2020年,县级及以上文明乡镇、文明村均达到90%,各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比例达到15%。

  (六)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健全完善乡村善治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机制,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农村长治久安。

  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开展“三大三强”行动、推进“两个带头人”工程为载体,选优配强组织带头人,创新完

  —12—

  善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把农村基层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风建设年”活动,从严管理农村干部队伍,不断夯实农村基层的基础。

  2.推进自治德治相结合。依法开展村民自治,推行“55124”工作模式,全面落实和深化推进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提高村级治理水平,促进基层民主建设。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推广“村廉通”,进一步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加强为民办事全程代办点建设,代办点覆盖率达到100%。大力塑造乡村德治秩序,注重树立宣传新乡贤典型。开好各类基层典型评选活动,让好儿女、好媳妇、好公婆等榜样典型带动农民家庭和谐、守望相助。

  (七)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强化“扩面”“提速”“集成”,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深化农村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1.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做好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机制的宣传工作,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巩固提升农村4+2改革成果,做好承包土地信息数据统一入库、应用转化工作,在全区率先实现“以网管地”。探索“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推进农村各类产权应确尽确,不断完善各类产权抵押贷款机制和贷后风险处置机制,拓宽“三农”直接融资渠道,切实增强农村产权抵押、租赁、入股等功能。对已经形成经验、制度的改革事项,

  —13—

  扩大推广面,加快推进速度,对改革关联度高的改革事项,抓紧梳理各项改革措施,打出“组合拳”,着力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

  2.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为重点,分类有序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工作,解决好成员边界不清的问题。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者份额形式量化到本集体成员,作为参加集体收益分配的基本依据。扎实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和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试点扩面,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着力解决“空壳村”问题。健全退出产权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充分保障退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权益。到2020年,全市194个行政村全部完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认定和“三资”台账建立工作,80%以上行政村有稳定增收的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

  3.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多渠道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探索村集体以经营性建设用地入股企业参与经营,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加大农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处置力度,有效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为农村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全面完成农村宅基地和房屋统一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禁止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宅基地,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开展农村闲置房屋收储和“空心村”整村

  —14—

  整治,优先在农村开展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改革试点,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建立多元化土地征收补偿机制,提高农民征地补偿标准和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比重。在有条件的村探索推行农民承包地“一块田”改革,解决土地零碎化问题。

  4.统筹推进其他改革。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大力发展互助金融,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组织。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深化河长制、湖长制改革。促进普惠金融发展。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鼓励引导商业保险机构有序拓展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商业保险业务。

  三、保障措施(一)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落实乡村振兴领导责任制,强化各级农村工作部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充分发挥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落实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健全完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评机制,建立汇报工作制度,压实责任,推动工作落实。(二)强化人才支撑。着力抓好招才引智工作,引导高校和科技、农林水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下乡进企”挂职、兼职和离岗投身乡村振兴。作出制度安排、创造良好条件,打好“亲情牌”“乡愁牌”,用机会吸引人、用环境留住人,打造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落实以知识价值为导向,允许农技人员通过增

  —15—

  值服务合理获酬。发挥群团组织和各类协会聚才优势,推进“巾帼行动”“青春建功”服务乡村振兴,汇聚乡村振兴磅礴力量。按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要求,加强“三农”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和使用,切实增强政治领导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以及运用法治思维和市场化办法破解“三农”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投入保障。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市、县(区)年度一般预算收入安排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的支出按上年度预算的15%逐年递增。整合农业产业、社会事业、城乡建设、环境治理等资金,集中用于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强化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加大对乡村振兴中长期、信贷支持,制定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通过财政担保费率补助、贷款贴息和以奖代补等方式,促使金融机构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激励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完善市场化扶持为主的产业机制,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机制。

  (四)强化督查考核。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对乡村振兴战略重大任务、重大工程定期开展督查考评,及时指导各地各部门抓好工作落实,每年对成绩突出的县(区)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目标的给予通报批评。

  (五)强化宣传引导。组织动员全市各级干部深入农村基层联系点,做好乡村振兴战略宣传工作,把新机制、新部署、新要

  —16—

  求落实到农村基层一线,指导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力度,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发挥其对推动乡村振兴的示范作用,在全市营造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

  —17—

篇三: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实施方案

  吴起市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方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体系,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奋力开创“两个转变”新局面,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奋力谱写新时代吴起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二)基本原则——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市各级组织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

  —1—

  —2—

  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不断深化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农村各项改革,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调动各方力量投身乡村振兴,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以人才汇聚推动和保障乡村振兴,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动力。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吴起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分县区制定具体推进方案,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三)目标任务到2020年,主要特色优势产业现代化雏形基本形成,“一特三高”现代农业发展机制更趋完善,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5%以上;农民增收渠道得到实质性拓展,农村居民收入增幅持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年均增长8.5%,差距逐步缩小;现行标准下贫困村全部脱贫销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低于3%;打造10个特色田园小镇、30个美丽家园试点村、100个农村电商示范村,培育100家一二三产融合优势企业;打造50个农村文化阵地、50个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村、50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培育500名致富带头人和致富能人。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强农惠农全面落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活力。乡村振兴制度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全面建成共同富裕的目标如期实现。到2022年,现代农业体系初步建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农村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二、主要任务(一)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规划城乡发展空间,

  —3—

  —4—

  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1.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强化空间规划管制,合理开发利用、

  保护和修复自然资源,严守生态、农业、城镇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区三线”划定及管控。完善城乡布局结构,着力推进地区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吴起特色的田园小镇。以镇带村、以村促镇,增强城镇对乡村的带动能力。科学界定村庄留存合并,建设一批中心村。引导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推进城乡统一规划,通盘考虑城镇和乡村发展,科学安排县域乡村布局、资源利用、设施配置和村庄整治,推进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根据资源禀赋、村庄变迁规律和现状分布,结合生产生活半径,合理确定县域村庄布局和规模,强化空心村整治合并,防止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

  2.优化城乡发展布局。统筹利用生产空间,严格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根据我市实际,科学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一园四区”建设和河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带等各类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建设。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利用。合理布局生活空间,科学合理划定管控边界,合理确定保留村庄、中心村和建制镇基础设施用地范围、布局、规模和建设标准,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维持乡村原有特色风貌,注重融入新科技、新元素,构建“一公里生活圈”“十分钟服务圈”“快速便捷商业圈”。严格保护生态空间,统筹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

  综合治理,提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形成体系完整、功能完善的绿色生态廊道。全面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发展产业目录,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开发强度,强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

  3.分类推进镇村建设。重点推进集镇建设,重点发展3个中心镇,兼顾一般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推动产业、人口向中心镇集聚。突出产业融合、产村融合、产城融合、产旅融合,加快推进10个特色田园小镇建设,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载体。做好备建集镇规划,形成梯次推进机制。提升集聚类村庄,以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仍将存续的一般村为重点,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家园试点村建设等项目,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人口、产业向中心村集中。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工业商贸、休闲服务等专业化村庄,提升村庄集聚能力。引导部分城郊村逐步纳入城区范围和向小城镇转变,建设成为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和面向周边乡村的生产生活服务中心。加大对传统特色村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开展农村庄点、居住户籍普查,科学界定保留村庄和合并村庄界限。重点对不具有保留价值的空心村、零星散居、房屋空置率超过40%的自然村分期分批进行搬迁合并。依托移民新村、小城镇、产业园区、乡村旅游区等适宜区域进行安置或通过机制引导自主迁徙,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安居和转移就业,严禁强制农民搬迁和集中上楼。严格限制拟合并村庄的新建、扩建活动。

  (二)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实施

  —5—

  —6—

  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销号,为全面建成共同富裕打好基础。

  1.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从严执行“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坚持做到“六个精准”,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资金监管。实施基础设施配套提升、产业扶贫带动、科技人才保障、金融扶贫助推、贫困村集体经济培育五大工程。着力完善移民安置区水电路、生活垃圾污水、厕所等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制种、瓜菜、草畜等优势特色产业,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经营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鼓励引导,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资产租赁、生产服务、股份合作、经营合作、扶贫车间等多种经营,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到2020年,每个贫困村巩固提升1—2个致富产业;每个产业培育1—2个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建一个技术专家组和服务团队,每个村有服务工作站;贫困村生活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实现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应贷尽贷、助农取款服务点全覆盖;全面消除“空壳村”。

  2.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实施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计划,建立稳定脱贫和防范返贫的长效机制,提升易地扶贫搬迁成效。坚持脱贫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机制、不脱项目、不脱帮扶,脱贫攻坚期内,对符合条件的已脱贫人口继续给予帮扶。扎实做好后续产业发展和转移就业,确保每个迁入家庭至少有1个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建强移民村基层组织,全面加强社会管理事务,切实解决移民的“多人多代”住房问题。

  (三)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1.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科学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确保粮食产能。大力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和盐碱地改良工程。实施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提升工程,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实施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工程,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县和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推进村级益农信息社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建设基于卫星遥感、航空无人机田间观测一体化的农业遥感体系。到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23万亩。到2022年,全市耕地保有量稳定在13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稳定在10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0万亩,产量稳定在40万吨以上;小麦、玉米、水稻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建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20个;创建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示范县(区)1个,建设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40个,村级益农信息社150个左右。

  2.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一特三高”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瓜菜、制种、草畜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和智慧农业等,着力打造国家级制种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实施蔬菜产业提质扩规行动,建设一批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建立稳定供销关系,实现优质优价。实施草畜产业节本增效行动,推进草畜一体化建设,打造优质乳制品原料基地和高端牛羊肉生产加工基地。支持发展名特优新品种,瞄准

  —7—

  —8—

  高质量生态水产品供给,大力推广设施渔业、稻鱼综合种养等模式。实施产业兴村强镇行动,突出产业支撑,把红果子镇、陶乐镇、星海镇3个中心镇建设成主导产业突出、特色明显、产业融合、产村融合、城乡融合发展的宜居宜业产业强镇,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行动计划,完善产业关键环节技术标准,实现主要农产品标准化技术全覆盖,全面推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品牌化销售。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培育工程,集中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一批企业知名品牌和名特优新产品品牌,把品牌唱响做亮。到2022年,创建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集中建设18万亩制种基地、25万亩瓜菜基地、15万亩优质饲草基地、**万头优质奶源基地、出栏**万头(只)优质肉牛肉羊基地;培育区域公用品牌3个以上,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10个以上;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8%以上,标准化生产比重达到80%左右;主要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三品一标”农产品覆盖率达到60%以上;培育3家农产品出口企业。

  3.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一批适度规模经营多样、社会化服务支撑、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龙头企业兼并重组、集群集聚,组建联合体,培育上市企业。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实施新型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提升培育工程,建设一批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站。制定出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机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发展休闲农业、精准农业等现代农业新业态。实施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融合

  发展行动,强化农业生产与加工、流通、销售、旅游等二三产业的连接。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产业化、规模化的农业项目,加强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用途管制和风险防范。实施供销合作社培育壮大工程,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增强基层社为农服务能力。到2022年,培育家庭农场5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00家、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100家,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40%以上;建设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2家,综合服务站30个以上。

  4.4.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工程,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联盟、创新中心“三位一体”的创新平台,推进成果集成应用。持续巩固提升各类技术创新平台的创新实力,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加大对创新团队稳定支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实施现代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积极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加快推进多学科联合育种攻关,提升育繁种基地生产水平。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示范推广,支持农技推广人员与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合作。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协办科技型实体。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到2022年,农业科技投入占全市科技投入20%以上,累计开展8项农业关键技术攻关,筛选推广20项重大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主要农作物良种化率达到95%,畜禽良种化率98%;建设3—4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区,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

  5.强化水资源支撑保障。实施城乡供水水源、农村饮水安全

  —9—

  —10—

  巩固提升工程,提标改造农村供水水源和净水设施,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防洪减灾工程,完善农村基层防汛抗旱预报预警体系。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加快推进以水权交易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重点的水利改革,落实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制度。大力实施农业节水行动、现代灌区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节水型乡村。实施水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严格地下水年度用水管理,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区。推进乡村湿地保护恢复和综合治理,整治乡村河湖水系,建设农村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实施智慧水利工程,推进水信息整合共享,提升乡村水利管理服务水平。到2020年,治理地下水超采区447平方公里。到2022年,节水灌溉面积达到**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万亩以上,智能化高效节水面积达到**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

  (四)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深入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1.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支持平罗、惠农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打造集农产品生产、加工、研发、营销、物流为一体的综合园区,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转化增值。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通过产村融合创建示范园,加快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一镇一业”“一镇一品”“一镇一韵”,科学规划建设,提升服务功能,抓好3个中心镇培育,全力打造10个特色田园小镇,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巩固提升美丽家园试点

  村建设,加强休闲农业村庄道路、供水、厕所、停车场以及自驾车营地、旅游驿站等设施改造建设,加大乡村旅游商品、纪念品开发力度,推进“互联网+乡村旅游”模式,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村庄、基地(园区),树立和推介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品牌。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行动,巩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成果,建设和完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各类资本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强农商互联,鼓励供销、邮政、快递和商贸物流企业在农村经营布局,打造工业品、消费品下乡和特色农产品、旅游纪念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发展农超、农社、农企、农校等产销对接的新流通业态。鼓励企业在第三方平台开设吴起特色农产品销售馆、旗舰店等电商促销平台。创建一批电商产业园、物流园、创业园。加强电商人才培训培养,推进电子商务进村入户。探索开展农业循环经济试点,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示范区。到2022年,打造2个田园综合体,培育30家以上星级农家乐、30个特色农业示范村,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00家以上;创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1个、省级5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培育农产品电商平台企业1个,农村电商服务企业2个,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亿元。

  2.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着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农民参与融合能力。鼓励农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立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加快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佣+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险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强化机制扶持引导,推行财政资金折股量化,将

  —11—

  —12—

  农业产业化扶持等资金入股龙头企业,通过折股量化让农户参与分红。发挥政府扶持资金作用,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联农带农激励机制,探索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民数量作为安排财政资金的重要参考依据。增强农民就业能力,推行终生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就业援助行动,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到2022年每年培训**万人,转移就业**万人以上。

  3.激发农村创业创新活力。实施“引凤还巢”工程,引导科技人员、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致富带头人等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创新。出台激励帮扶机制,鼓励和引导市属企业、企业家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行动,设立返乡下乡人员创业扶持基金,搭建平台、聚集资源、服务创业,加快建设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等双创载体,为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支持农民就地创业。实施返乡下乡创业行动,开展返乡下乡创业专项培训,振兴传统工艺,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开展育才强企计划,实施巾帼创业行动、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到2022年,培训农村双创人员和双创导师**人次,创建**个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双创示范园区(基地),聘任优秀民营企业家“名誉村长”100名。

  (五)建设美丽乡村。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建设美丽乡村。

  1.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重点围绕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改造四项硬任务,持续改善农村人居

  环境,重点抓好省确定的试点乡、试点村创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采取“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区)处理”主体模式,完善收集处理设施,建立环卫清扫保洁、垃圾转运处理、运营维护机构队伍和运行体系。梯次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城镇近郊村庄生活污水逐步纳入城镇污水管网集中统一处理。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在有条件的村庄推进水冲式厕所改造,在集镇、村部、市场等人流量较大区域规划建设一批公共厕所,同步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完善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和修编,推进实用型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加大乡村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整治,实施村庄增绿工程,建设一批具有吴起特色的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管护长效机制,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到2020年,省确定的试点县(区)、乡、村全面完成创建任务。生活垃圾得到治理的村庄达到90%左右,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基本消除;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农村污水处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大武口区创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区)。每年绿化美化10个村,建设一批乡村公园。基本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0%以上,古树名木挂牌保护率达到100%。到2022年,农村地区生活用水、重点流域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2.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推广应用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扩大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推进平罗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试点。实施农业绿色生产行动,集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机械深施等施肥模式,强化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推进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

  —13—

  —14—

  治理,加强人工草地建设。实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工程和水域生态保护与修复行动,保护黄河鲤鱼和沙湖特有鱼类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到2022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主要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87%。粮食作物测土配方肥技术全覆盖。统防统治覆盖面达到60%,绿色防控技术达到30%以上,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保持零增长。

  3.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坚决打好生态建设保护持久战,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湿地生态修复工程试点。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持续推进水系联通工程和排水沟综合治理,取缔所有入河入沟工业企业直排口,重点流域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和天然草原保护工程,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推进植树造林、村镇绿化美化等重点生态工程。严格落实封山禁牧、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守生态红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大力发展乡村“生态+”产业,实施原生态保护,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到2020年,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到2022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3.7%以上,草原植被综合覆盖度达到**%,人工种草面积稳定在15万亩。全市湿地面积稳定在65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治理程度达到**%以上。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5%以上。

  (六)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不断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振兴计划,推动形成文

  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

  1.加强思想建设。深入开展农民思想教育,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深入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着力培树一批扎根农村、勤劳致富、创业兴业、为民服务的新型农民、返乡创业人员、基层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等先进典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项行动”,完善“756”创建模式,培育一批农村团结进步先进典型,争创全国团结进步示范市。深化家庭文明建设,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评选表彰一批农村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等。深入持久推进移风易俗,深化乡风文明建设,推广“红七条”“黑名单”等做法,常态化整治大操大办、高额彩礼、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充分发挥村级“两会一约”作用,培育新时代新乡贤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充分发挥道德典型引领作用,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巡讲交流活动,引导群众爱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争做“好少年”主题实践活动。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进农村。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联动机制,推进公民个人诚信成果在各领域应用。到2022年,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文明村均达到90%以上,各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比例达到15%以上。

  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着力实施传统文化浸润、文化遗产保护修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等工程,挖掘保护好基因文化、名人故居、传统建筑、农业

  —15—

  —16—

  遗迹、灌溉工程遗产等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各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建立重点保护传承项目库,传承民间工艺,定期组织传统文化活动。培育特色文化品牌,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培养一批扎根农村的乡土文化人才,打造一批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鼓励支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推动文旅融合,拓宽营销渠道,满足群众消费需求。

  3.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不断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精准推进全市四级公共文化网络建设,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基层辐射延伸。实施乡村文化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完善行政村文化和体育设施,配齐文化专管员,全面提升乡村文化服务功能,巩固乡村文化阵地,丰富文化体育活动。实施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工程,推进农村“百姓舞台”文化提升,组织引导、整合吸纳各类文化资源向农村文化广场集聚,调动农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让农村群众就近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丰富乡村公共文化供给,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开展“农民丰收节”“乡村文化节”“我为乡亲送戏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组织“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和全民阅读等公益性品牌活动。实施乡村文化人才提升计划,创作一批弘扬吴起精神、贴近百姓生产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加强农村文化市场服务和监管,简化农村文化市场经营项目、文化活动申报环节。实施农家书屋网络化建设工程,实现城乡借阅一卡通用。到2020年,结合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培育一批文化活动场所,打造集村史村情、崇德尚行、乡风文明、美好家园和农耕文化体验等元素于一体的农村文化阵地50个。到2022年,实现乡镇综合文化服务机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体育设施全覆盖、全达

  标;每个建制村建成一个文化广场;每年送戏下乡200场以上、开展广场群众文艺演出120场以上、农村电影放映3000场以上;基本形成城乡一体、方便快捷的服务格局。

  (八)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提高农民生活保障水平,着力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实施农村路建设工程,加快推进自然村村组道路建设,改造农村公路危桥,推进城乡客运服务一体化。加强国有农场、国有林场道路建设。实施农村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工程。在有条件的地区改造或建设农产品综合物流服务中心、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中心,改进提升现有设施设备,拓展配送等物流服务功能。实施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新一代信息网建设工程,扩大清洁气体燃料利用规模,持续加强光纤到村建设。到2020年,在行政村和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基本实现物流配送网点全覆盖;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7.9%,户均配变容量不低于2千伏安;天然气基础设施覆盖面和通达度显著提高;农村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40%,实现90%以上宽带用户接入能力达到50Mbps以上,有条件地区可供100Mbps以上接入服务能力。到2022年,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和自然村实现村村通、组组通硬化道路。

  2.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乡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推进“互联网+教育”工程,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合理布局乡村学校,原则上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在人口较为集中、生源有保障的村单独或与相邻村联合设置完全小学,着力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健康乡村计划,开展“互联

  —17—

  —18—

  网+医疗健康”服务。深入推进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深化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改革,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建立全面、完整、准确、动态更新的社会保险基础数据库。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和居住农民为重点,鼓励持续参保,积极引导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参加职工社会保险。实施社会保障卡工程,不断提高乡村持卡人口覆盖率。推进农村养老计划,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目标;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达标率达到95%以上,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比例达到80%以上,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门急诊人次占总诊疗人次65%左右;开展健康乡村建设,建成一批整洁有序、健康宜居的示范村镇;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60%以上的行政村;基本建立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三、保障措施

  (一)优先保障投入。按照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方针,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市、县(区)年度预算安排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的资金增长幅度与经济增长同步。按照乡村产业发展资金,乡村建设项目资金,分门别类进行整合,制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集中用于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强化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加大对乡村振兴中长期、机制性信贷支持,制定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适度放大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充分运

  用金融产品支持乡村振兴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激励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机制,助力乡村振兴。完善市场化扶持为主的产业机制,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机制。

  (二)强化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统筹推进各类示范村镇企业创建,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法,积极推广先进典型案例,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梯次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综合考评指标体系,设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区)、乡(镇)单项奖。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对乡村振兴战略重大任务、重大工程定期开展督查考评,及时指导各地各部门抓好工作落实,每年对成绩突出的县(区)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目标的给予通报批评。

  (三)强化宣传引导。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发挥宣传部门、农口部门作用,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宣传工作,把新机制、新部署、新要求落实到农村基层一线,指导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强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力度,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发挥其对推动乡村振兴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市营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

  —19—

篇四: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实施方案

  2022年建设示范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县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按照县委、县zf、*乡党w、zf致力打造*村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工作部署,现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深入贯彻学*思想、党的*大、*届*中、*中全会和*第七次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党中央的治藏方略。

  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兴旺为重点,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以乡风文明为保障,以治理有效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根本,突出特色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着力提升内生发展动力,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围绕重点、难点,通过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最终带动整体提升。同时应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安排建设任务和建设时序,杜绝出现“形象”、“面子”工程。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和基础条件,科学制定示范村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

  (三)落实责任、形成合力。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应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凝聚合力,建立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四)村民*主体、激发动力。示范工作要尊重村情民意,保障村民参与权、监督权,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提升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美丽村庄建设事业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三、基本目标。围绕“乡村振兴+生态旅游+基础建设+致富增收”自然与人文相互交融的特色美丽示范村为目标,以“美丽村庄、生态家园”为出发点,以“和谐稳定、共同富裕”为落脚点,多层次、全方位、各产业全方面发展;打造旅游、休闲、生态、娱乐、民族特色于一体的美丽示范村。

  四、建设内容

  (一)旅游示范村入口场景化打造。在国道318线*乡入口打造美丽*示范村特色旅游宣传牌(墙),并将宣传挖掘、塑造沿线景点一路指引至乡村。

  (二)农田灌溉水渠建设

  为进一步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保持环境,保障农牧民群众灌溉需要,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不返贫,最大限度发挥部分农田、果树长期干旱,得不到灌溉问题,以及有效降低洪涝灾害,需建设农田灌溉水渠4.7公里。

  (三)旅游景区步道(环线)建设

  从*村西南处入口,经怒江、瓦洛、摩崖、日拉形成旅游环线,步道两侧进行绿化或设置栏杆扶手,摆放垃圾桶、在合适地设置公共卫生间、观景台。

  (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1.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公共活动场所既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又可以丰富农牧民群众生活娱乐,更是村庄重要节点集体活动必不可少的场地。同时可以在场所附近安置些健身器材,可以健身、锻炼,配置小卖部、摆放些民族手工艺品或特色产品,还可以增收。

  2.停车场及配套设施建设。拟在宾果、瓦洛建停车场,用于*村民自家车辆及旅游外来车辆的停放。停车场应配备自动收费系统,所收费用除日常维护外,按比列缴纳村集体,带动群众增收,促进*经济发展。

  3.公园建设。公园建设既可以提高村庄环境质量、美化环境,又可以提升农牧民群众生活质量,也是村庄发展进步的亮点。公园内应设置喝茶、休闲、健身器材、小卖部、公共厕所、垃圾桶等基础设施设备,使之真正成为群众亲近的休闲场所。

  (五)特色民宿或特色酒店建设

  乡村旅游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旅行首选,兼顾民俗特点和乡村特色的民宿或酒店越来越受到城市游客的青睐,既能让游客体验到体验到当地的民族特色,也能使其体验返璞归真的乡土气息,又能享受现代化的服务与设施,更能促进我村经济收入,群众增收,解决更多的就业岗位,辐射带动系列产业发展;如果发展的好,同时还可以作为村集体经济或集团产业进行发展。

  (六)技能培训

  根据示范村建设实际需求,围绕增收致富,提高自身劳动技能,着重在民族特色产业、手工业、民宿或酒店管理、服务、运输等方面为*发展培训所需人才。

  (七)人居环境改造建设

  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生态宜居这一突破口,结合*地理、气候优势(天气炎热),加之我村全为旱厕,环境需进一步改善,同时为提高农牧民群众生活条件,建议将愿意改造的农户进行卫生间浴室、厕所、给排水、化粪池建设。

  六、示范村建设优势

  (一)区位优势。*村位于乡zf3.5公里处,通水泥路,距离国道318线仅27公里,距县城90公里;海拔2680米,现有*民居、石摩、古民宅等旅游景点;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是休闲、旅游、度假首选地。

  (二)旅游、生态优势。我村目前无任何轻、重工业产业,属原生态、无污染地区,风景秀丽、水果丰富,民风淳朴,是发展打造水果之村、休闲、旅游、度假的圣地,辐射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存在巨大潜力。

  (三)政策优势。由于*村目前还未进行开发,正值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人居环境改造、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可塑性。

  (四)交通优势。根据国家“十四五”交通发展规划”,拟定于“十四五”期间建设*至中林卡乡公路或*至八宿林卡乡公路,将投资几亿资金,项目建设期,将会为我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同时为*交通发展提供了便利,为村庄今后旅游发展提供保障。

篇五: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实施方案

  乡村振兴专项工作行动方案为进一步贯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落实省第*次党代会、市第*次党代会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政府“抓项目、促发展”系列行动工作要求,制定本行动方案。一、总体目标以思想为指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返贫两条底线和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大重点,抓实试点村、示范线、整镇推进三个载体,实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乡村产业质效提升、乡村建设品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等“四大提升计划”和试点村“梯度提档”工程、示范线“增量提质”工程、整镇推进“五好培育”工程等“三大示范工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至*年,全市脱贫对象收入增速保持高于全市农民平均水平,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力争达*亿元,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本互联互通、均衡同标,做精做美小城镇和新农村;“党建+”乡村邻里中心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治理效能明显提升;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创建成效显著,打造标杆村、精品示范线、“五好”示范乡镇分别达到*个、*条、*个以上,形成一批山海包容、可学可鉴的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计划。加强对脱贫地区倾斜支持力度,加大脱贫人口的产业、就业和消费帮扶力度,持续健全完善监测帮扶机制,确保返贫人口“一个都不能有”。

  脱贫成果再巩固。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贯彻措施,对易返贫致贫对象早发现早预警早帮扶,实现动态清零。持续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产业扶持政策措施向到乡到村带户为主转变,从产业、就业、社会综合保障等方面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后续帮扶力度,坚决防止发生返贫现象。

  帮扶成效再拓展。在巩固拓展建档立卡脱贫村、脱贫户脱贫成果的基础上,将*市、*县、*县、*县欠发达镇村、老区村、少数民族村、低收入村以及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但低于当地低保标准*倍的低收入农户纳入监测帮扶对象范围,预防新增致贫现象。

  衔接质量再提标。优先支持原市级扶贫开发重点乡镇、脱贫村参与乡村振兴各领域试点示范创建。落实“万企兴万村”行动。到*年,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基本建立,脱贫对象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民平均水平,脱贫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万元以上。

  (二)实施乡村产业质效提升计划。坚持绿色发展,科学优化布局,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聚焦粮食安全、品牌建设、科技赋能和人才支撑,突出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加速产业集聚和融合。实施农产品稳产保供工程,着力粮食、生猪、蛋鸡生产能力持续提升,“菜篮子”产品增产稳供;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平台提档升级;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工程,加快粮油

  果蔬、食品饮料、渔业林产、畜禽屠宰肉品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推进农产品加工综合利用;实施乡村休闲产业发展提升工程,建设一批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农业主题公园、观光采摘园、农产品加工观光园、乡村民宿和休闲农庄;实施乡村新型服务业发展工程,推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到*年,全面完成省上每年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任务;新建高标准农田*万亩,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万亩;建设茶叶、果蔬菌、畜禽、水产等*个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成农产品初加工示范基地*个以上,农产品电商项目*个以上,百亿农产品加工园*个;全市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亿元。

  加快品牌和示范建设。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提级工程,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持续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进一步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培育一批多元化专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建设,强化标准化生产和监管。到*年,新培育高素质农民*万人;培育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家、新增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家、家庭农场*家;新增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个以上,建设国际标准农产品示范基地*个,评选认定*知名农产品品牌*个以上,新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个。

  加强科技和人才赋能。实施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工程,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工程,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广应用农业“五新”技术,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培育工程,培育创业创新群体,依托各类农业园区,鼓励吸纳返乡下乡在乡人员创业创新项目入驻;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推广“科

  技小院”等培养模式。到*年,发布农业主推技术*项以上,主推技术到位率*%以上;建成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个;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人,评选*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人;争取每年获评*个“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

  (三)实施乡村建设品质提升计划。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突出规划引领,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针对短板弱项,策划实施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逐步实现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的内在提升。

  推动规划编制统筹优化。按照“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要求,注重挖掘农耕文化、红色文化、闽南文化、海丝文化、世遗文化等元素融入规划,统筹处理好农村建设用地特别是农村宅基地与承包地的关系,做到合理布局。优先推动乡村振兴试点村、示范线、整镇推进试点乡镇涉及应编村庄的规划编制,鼓励积极开展多村联编、整镇同编。到*年,基本实现全市*个应编村庄规划全覆盖。

  推进基础建设均衡一体。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农村电网升级和农村物流网络建设,推动农村千兆光纤、*G网络、移动物联网城乡同步建设。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推动城乡低保制度统筹发展,完善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到*年,全市实施农村路网建设改造*公里以上,新增通硬化路自然村*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以上;实现千兆光纤、*G网络所有行政村全覆盖;新建、改造提升电商服务站点*个;实施乡村幼儿园新改扩建工程*个、乡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和扩容增量工程*个;建设*个以上“三达标”乡镇卫生院,建设*个以上“双达标”、有村医、有服务的村卫生所;改造提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不少于*所。

  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围绕厕所粪污处理、污水垃圾治理、风貌管控、安全饮水等重点领域,策划实施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按照《*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价体系》,分年度分层级提档晋级,建设更具*特色、闽南风貌的美丽宜居乡村。到*年,厕所粪污得到有效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建成城乡一体化保洁机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以上;全市既有裸房整治实现“三年过半、五年基本完成”目标,*%以上的乡镇通过既有农房整治验收;人居环境*版村庄达到*%,*版村庄达到*%。

  (四)实施乡村治理效能提升计划。以党建强化、自治完善、法治提升、德治普及为抓手,加快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党建+”乡村邻里中心等创新经验,深入开展善治乡村试点示范创建,扎实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强化基层建设。实施“海丝先锋”达标创星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施“千雁领航、连片带富”行动和“百万村财”攻坚行动,推行“导师帮带制”,抓好村主干培训。建设“党建+”乡村邻里中心,健全网格内一揽子村务协调解决机制。到*年,先进村(社区)党组织占比达到*%以上。

  优化文明乡风。发挥乡村讲师团、农民讲师团等宣讲队伍作用,把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到“泉民开讲”“*文化云”等平台;续推“一县一方案”,发挥“一约四会”功能作用,推动建立健全村规民约落实监督机制。到*年,全市村级“一约四会”覆盖率超过*%,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超过*%;全市县级以上文明村、乡镇占比超过*%。

  深化法治建设。提升乡村法治水平,加快推进乡村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县乡村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创新提升“*”等便民服务平台;开展法治文化阵地“一地一品”建设,建好用好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实体平台。到*年,全市*%以上的乡镇(街道)和*%以上的村(社区)达到平安创建标准,“一村一法律顾问”覆盖率达到*%。

  细化治理机制。构建“一核多元、合作共赢”村级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说事议事机制,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村级民主议事协商制度。全面推行“六要”群众工作法、“七多”问题清理整顿,推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行政服务平台在村级延伸应用。加快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等创新经验,开展善治乡村创建评选。到*年,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评选市级善治乡村*个左右,培育国家级、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个以上。

  (五)实施试点村“梯度提档”工程。按照《*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市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委振兴组〔*〕*号),建立省级和市级试点村梯次管理(合格村*、示范村*、标杆村*)名录库,每年度制定梯次推进任务清单,实行一年一调度。坚持“以评争先、以奖促建”,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指导*个省、市级试点村对照*个规范指引晋档升级,每年分类引导创建一批“五大振兴”领域典型案例。到*年,全市所有建制村达到合格村、*个以上村达到示范村、*个以上村达到标杆村。

  (六)实施示范线“增量提质”工程。按照《*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线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委振兴办〔*〕*号)和乡村振兴试点示范“串点连线成片”工作要求,继续开展示范线

  “拉练比拼”活动,重点聚焦“三无一改”(即无裸房、无黑臭水体、无凌乱杆线,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和“三有一壮”(有主题、有产业、有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每年组织一次创建成效评估、一场现场交叉检查、一轮精品线路评选。到*年,创建*条左右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线,评选*条以上精品示范线路。

  (七)实施整镇推进“五好培育”工程。按照《*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乡村振兴整镇推进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委办发〔*〕*号),全面启动乡村振兴整镇推进工作。围绕“五好”指标评价体系,聚焦以镇带村梯度晋档、村集体经济抱团式发展壮大、镇域中心建成区裸房“零存量”等重点,有序组织创建乡镇按照“*+*”结对要求建立工作专班,加快镇域主导产业品牌打造和产业链完善,积极探索创设镇域发展主体,制定镇域统筹、一村一策、目标明晰、措施有力的创建方案,按年度实施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公共建设项目。到*年,*%以上乡镇达到整镇推进“五好”乡镇发展评价体系要求。

  三、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三农”工作放在优先发展位置,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领衔、单位联动、专班运行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要树牢“抓项目、促发展”工作思维,围绕乡村振兴各个领域,以县域或行业统筹,通过整合资源、统一打包,策划实施一批乡村振兴领域重大项目。市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个专项小组牵头单位要结合落实《*市委关于成立市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委〔*〕*号)精神,把落实专项行动任务融入专项小组工作方案,统一明确到*年的节点目标和阶段任务,合力共为推动工作落实。

  (二)强化督导推进。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推进情况的定期调度,将完成专项行动任务目标情况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的绩效考核范围。适时组织专项行动推进情况实地调研督导,督导结果纳入市对县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内容,确保专项行动各项任务按序推进。

  (三)细化目标任务。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细化分解“四大提升计划”和“三大示范工程”的具体目标任务。市直各有关单位要立足职能职责,对照乡村振兴专项行动任务,逐项抓好落细落地。各县(市、区)、*台商投资区要根据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贯彻措施、具体目标、时序进度、责任单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篇六: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实施方案

  目前xxx村已开设商铺62家根雕商家16家特色民俗客栈11二工作思路及总体目标一工作思路遵循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民主体地位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改革创新坚持走特色小镇农业园区专合社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着力破解难题突出产业支撑和可持续性发展深入推进各类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

  XXX乡XXX村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XXX市委、XXX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五美乡村”的意见》(xX委发〔2018〕1号)文件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乡村振兴工作的总体布局和安排,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探索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达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总体目标,经XXX乡党委、政府研究,将XXX村确定为乡村振兴示范点,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基本情况

  XXX村为XXX乡政府所在地,全村幅员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9亩(其中水田514亩,旱地335亩),林地面积2459亩,全村8个村民小组共581户2317人,共产党员53名,是全乡人口和经济总量最大的村。经历灾后重建后,XXX村立足区位条件和功能定位,积极发展建设游客接待中心、特色农家客栈、农村电商平台、生态文化主题公园、国道XXX线特色产业带、现代农业科技园、XX农场、根雕等一批具有浓厚乡村旅游元素的项目或场所。目前XXX村已开设商铺62家,根雕商家16家,特色民俗客栈11家。

  二、工作思路及总体目标(一)工作思路

  -1-

  遵循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民主体地位、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改革创新,坚持走“特色小镇+农业园区+专合社”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着力破解难题,突出产业支撑和可持续性发展,深入推进各类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

  (二)总体目标

  坚持“夯基础、强硬件”和“市场引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紧紧围绕维护并运用好“XX湖国家级AAAA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这两个金字招牌,按照“一三产业统筹互动、农旅融合发展”的理念,在XXX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和康养(医养)产业,力争用3-5年时间,把XXX村旅游产业及其品牌形象真正建树起来,把XX新镇建设成为X西旅游环线上依山傍水、特色鲜明、宜居宜养宜商的农旅特色小镇,使XXX经济真正转型跨入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三、主要举措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为全面小康夯实基础。-2-

  (一)聚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推进产业兴旺

  乡村旅游产业配套项目的建设情况。一是建设XX县XXX乡XX新镇乡村旅游客运服务中心,解决XXX长期以来游客及广大群众无客运服务设施的突出问题,现正在向县政府报告,确定工作流程及实施方案;二是打造XX县特色根雕一条街。加快形成地域文化特色,解决根雕根艺行业散乱无序、自娱自乐情况;目前该项目正在与根雕协会磋商,力争早日形成方案并组织实施;三是建设XX县XXX乡新型农副土特产品交易中心,解决周边近2万余群众日常消费品及区域性地方农特产品的交易问题,逐步形成XXX地方民俗特色,目前正在编制可研报告;四是实施光亮工程,在国道XXX沿线安装路灯,在XXXXX新镇生态主题公园及现代农业科技园实施亮化,让XXX整体旅游形象“靓”起来,夜晚火起来;五是新建冷链库房,租赁予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等,让XXX集散功能更加健全,区位优势转换为商业优势。六是启动了XX新镇及周边闲置房屋的包装和招商工作,力争引资引商引智引强,全面盘活XX新镇,增加XX新镇商气、人气。

  (二)聚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推进生态宜居

  一是依托人居环境整治,加强私搭乱建治理和建设管控,全村整体风貌和单体建筑风貌协调,农宅建筑群与周围自然及人文环境协调,无私建乱搭、自行改变风貌等现象;健全完善村文化站排练室、图书阅览室、活动室等、农家书屋等功能。二是通过扶贫政策危房改造提升,全村改厨、改厕、改庭院率达到100%。三是打造产业示范

  -3-

  片,在国道XXX线(XXX段)自雅康高速出口XXX一组大桥起至罗代村大桥止,以规范种植“错花季、错收季”的新型李子系列产品,形成国道XXX线上的特色“四季花海”,使之成为最美路段。四是积极学习和实践“高岗村模式”,2019年底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有成效。五是强化污水治理,充分依托XX新镇污水处理站,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在污水收集、管道架设等方面深入思考、科学布局,最大限度地将群众生活污水引入处理站处理排放。六是稳步开展农业生产废弃物治理,重点开展秸秆禁烧和秸秆还田利用,倡导少用农药,贴上绿色标签。

  (三)聚力和睦家园建设,推进乡风文明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原则,建立健全村“两委”班子队伍,优化村“两委”组织体系,提高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二是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村规民约,在小区主要道口位置健全完善文明公约标识标牌。常态化开展法制宣传和扫黑除恶专项整治活动教育,形成自觉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三是通过开展“XX好人”、文明家庭、“四好”家庭等活动,让村民形成爱党爱国、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融洽、互帮互助、自力更生的文明新风。四是全面推行《XXX市新村聚居点管理条例》,切实引导群众自治自管,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五是切实发挥村资公司作用,加强对村(组)集体资产、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4-

  (四)聚力乡村共治,推进治理有效

  一是持续抓好乡村治理。深化和睦家园建设,从家风家训着手,通过和睦家庭评选,引导每个家庭重拾家训、注重家教、养成家风、中兴家道,用良好家风,促进淳朴民风,形成文明村风;从环境卫生着手,开展洁美家庭评选,“厕所革命”和乡村风貌整治。二是依托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配套完善相关设备设施,充分发挥社会综合服务管理工作站、卫生计生服务站、综合文化活动室等作用,让村民有更多获得感满意感安全感。三是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和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鼓励配置日间照料中心。低保、五保、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四是在村委会村务公开栏上为村民提供就业信息,通过农民夜校对群众提供思想文化、科学知识、实用技术等教育和培训,增加群众收入。

  (五)聚力多元化增收,推进生活富裕

  积极构建多元增收机制,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清产核资及股权量化;二是充分发挥农业经营主体作用,发展电商产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就地就近务工与劳务输出相结合,增加劳务收入;四是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盘活现有资产资源,增加分红收益;五是积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利用景区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事体验、民宿、乡村旅游,如开展风筝节、研学小镇等。

  四、相关建议

  -5-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取得预期效果,特恳求县政府从以下四方面予以支持:

  一是对示范点给予撬动资金,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解决土地瓶颈问题;三是政府引导和鼓励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搭建田园综合体基础设施和产业政策平台,集聚涉农资金整合、项目政策、土地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政策组合,打好政策组合拳,调整优化财政相关专项资金使用结构,统筹支持示范点建设。

  -6-

篇七: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实施方案

  有关县2022-2022年“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实施方案范文

  关于某某县2022-2022年)“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某某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某某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实施方案(2022-2022)的通知》和《某某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某某“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实施方案(2022-2022)的通知》文件精神,重点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镇、示范村,为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发挥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安排(一)目标任务。

  围绕高速公路沿线带、特色产业聚集区和坝区,以入选全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名单的1个示范镇、10个示范村(以下简称示范镇、村)为重点,紧扣农业产业发展主线,着力建设一批集聚提升类村庄,探索构建“一业为主、多业融合、共生发展”的现代乡村样板。到2022年底,初步构建三都县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二)实施范围。2022年申报入选全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名单的1个示范镇、10个示范村。

  (三)实施步骤1.制定方案(2022年1月-4月)。县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与各镇(街道)对接,深入我县2022年申报入选全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示范镇、村开展调研,根据各单位职能职责,结合各示范镇、村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2.示范实施(2022年5月-2022年10月)。2022年5-10月选择基础条件好的示范村为重点,全力推进示范试点率先发展、提档升级,创建示

  范引领村;2022年11月至2022年10月,全面推进示范村建设,积极探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的新路径、新模式。

  3.总结验收(2022年11月)。县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对示范工作进行总结、提炼,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经验和范例。

  二、重点任务(一)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凝聚产业兴旺新动能1.精准选择产业夯实发展基础。聚焦市场需求与农民增收,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改进工作作风,围绕资源禀赋,选准主导产业和优势品种,做细产业布局,做大单品规模。示范镇、村要紧扣全县12个特色产业安排部署,着力抓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培育和社会资金企业引进,强化市场导向,提高经济作物比重,加快推进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农村电商和农产品加工业,冷库建设实现县域全覆盖,推行建基地、上规模、创品牌,确保2022年新增州级以上龙头企业1家以上,坝区平均产值达到8500元以上,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达到70以上,土地产出率达到5.7万元/公顷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0.5:1以上;示范镇、村要按照“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和优势品种,确保2022年示范镇至少有1个以上特色产业,示范村至少有1个规模优势单品基地。

  2.规范“村社合一”培育村级“龙头”。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22年底,全县所有村(社区)全面完成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组建和运营,依法依规全面引导农民入社,2022年实现示范村100%的农户加入合作社。着力抓好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规范运营和管理,推进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社合一”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村级党组织书记依法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董事长。强化扶持力度,把

  “村社合一”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培育成村级“龙头”,带动村党建、产业、环境、文化、治理等同步发展。

  3.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鼓励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土地、厂房、大棚、资金等“三资”作为股本入股村内或周边龙头企业参与产业发展;村内或周边没有龙头企业的,引导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县内龙头企业、县级平台公司等签订产销订单,2022年实现示范村100%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有龙头企业带动。村级党组织积极引导农民将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村社合一”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形成“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

  (二)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新乡村1.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建立并完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因地制宜确定垃圾处理方式,城区周边农村采取集中处理模式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发电、水泥窑);边远农村可采取小型碳化装置卫生焚烧、磁化降解等分散处理模式对垃圾进行处理。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解决“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和村内“脏乱差”等问题,实现乡镇周边、交通沿线、景区周围无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建立农村垃圾收运保洁一体化机制,健全村庄保洁制度。确保2022年示范镇、示范村实现90%以上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

  全面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全面消除示范村黑臭水体。靠近县城和集镇的村庄,生活污水就近纳入城镇污水管网集中统一处理;离城镇较远且人口密集的村庄,建设集中处理设施+分散处理设施,可建设氧化塘、人工湿地等无动力、微动力或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地处偏远、布局较分散、地形条件复杂,生活污水不能集中收集的村庄,鼓励结合三格化粪池、湿地、小型净化槽和植草沟等进行处理。确保2022年示

  范镇实现90%以上的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治理,示范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得到有效治理。

  2.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基本消除茅圈和简陋旱厕,推动农村新建住房全面配套建设卫生厕所,实现行政村公共厕所全覆盖。加快农村公共卫生厕所建设改造,重点加强村委会、村级活动场所及人口集中点的厕所建设。确保2022年示范镇农村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示范村公共厕所全覆盖。

  3.大力提升村容村貌。全面完成示范村和30户以上的自然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并启动实施,2022年示范村村庄规划达到100%。合理布局村庄道路,串户路应尽量硬化,突出乡土特色,保障出行安全通畅。实施森林扩面提质增效三年行动,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巩固天然林保护成果,2022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超过70%;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创建一批生态家园、特色村寨,2022年村庄绿化覆盖率超过30%。全面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搭乱建,营造干净整洁的公共空间和生活环境,做到无违章占道、无乱停车辆、宅院物料有序堆放、房前屋后整齐干净、无残垣断壁。对村寨内、村寨周边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内容的山塘及农村河道进行治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确保示范县、乡、村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高于全省当年平均水平。

  (三)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1.大力发展优秀乡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快推进示范镇、示范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强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建设,确保2022年示范镇、示范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15%。加强农村

  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保护,深入挖掘和宣传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2.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和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实施高中阶段普及攻坚计划、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建设支持计划。鼓励职业院校、技工学校、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积极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等培训。确保2022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65%。

  3.大力建设健康乡村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发挥县级医院龙头作用,提升县域内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各镇(街道)卫生院坚持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并重,搞活基层分配机制,发展特色专科。加快村卫生室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到2022年实现示范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乡镇。鼓励和引导城乡居民积极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参保人数全覆盖。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治理有效新格局1.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班子,注重吸引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工、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乡村任职。探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2022年示范镇、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达到30%;到2022年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达到50%。

  2.加强集体经济强村建设。鼓励整合利用村集体积累、政府帮扶等资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村级农业资源发展现代农业项目,利用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等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确保示范镇、村2022年集体经济强村比重达到6%;到2022年集体经济强村比重达到7%。

  3.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加强对村规民约的规范指导,2022年示范村村规民约覆盖率要达到100%。加快推进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法律顾问配置及法律援助,每个示范村要建设1个法治文化场所,实现一村(居)1名法律顾问。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杜绝“村霸”等黑恶势力对基层政权的侵蚀,严防非法宗教、宗族家族势力渗透基层组织。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加强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治理。完善乡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小组、纠纷信息员网络,2022年调解成功率达到90%以上。

  (五)优化乡村创新创业环境,打造生活富裕新农村1.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提升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一线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技队伍,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支持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

  2.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和政策扶持机制,引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鼓励有志于现代农业建设的农村青年、农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加入职业农民队伍。鼓励返乡下乡人员依法以入股、合作、租赁等形式使用农村集体土地发展农业产业,支持返乡下乡人员依托自有和闲置农房院落发展产业。在符合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和规划的前提下,允许返乡下乡人员和当地农民合作改建自住房。

  3.扎实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用好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信息系统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为促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支撑。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好成员身份确认,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向纵深延伸,创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机制。

  三、政策支持(一)加强财政资金支持。

  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加大对示范镇、村的资金投入力度,县直各部门投向农村的各类资金和项目,原则上应优先安排入选全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名单的示范镇、村。坝区支持政策优先向“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倾斜。上级明确到村的集体经济专项扶持资金和财政涉农资金,原则上优先向“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倾斜。

  (二)加强金融保险支持。

  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投放力度。适当降低门槛,优先安排能够带动农户增收、符合绿色标准的农业产业。优化申报、评审程序,降低基金使用成本。深化银行业与共青团组织合作。按照扩面增品提标要求,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大力推广“某某某某”政银风险分担业务模式。

  (三)加强用地保障支持。

  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允许示范镇政府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乡村旅游设施等建设。允许在县域内开展全域乡村闲置校舍、厂房、废弃地等整治,盘活建设用

  地重点用于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乡创业。加强林地保障,提高审批效率。

  (四)加强返乡人才支持。

  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可按规定纳入就业援助、社会保险、创业扶持政策和救助体系。首次创业、正常经营一年以上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可按规定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支持范围。认真落实“某某”行动计划。培育新乡贤成长机制。

  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要研究落实“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作,按照县级统筹、以镇(街道)为主的工作机制,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为“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一线总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统筹协调、实施指导、监督检查、总结推广。

  (二)强化督促考评。

  县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根据工作需要组织督促检查,并按年度对各镇(街道)、县直相关单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目标综合考核分值,对发展快、效果佳、群众反映好的示范镇、村予以表彰。

  (三)营造良好氛围。

  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新闻媒体单位要加大对“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各地在示范工作中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树立典型,努力在全县营造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多方支持和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篇八: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实施方案

  2022年的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参考范文

  一、总体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务实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确保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收入增速,使脱贫群众与当地农民的收入比例、脱贫地区农民与全国农民的收入比例不断提高,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二、重点工作抓牢“两个环节”●监测环节自治区层面建立监测标准年度调整机制,对监测对象不设规模限制,进一步简化识别程序,确保及早发现、应纳尽纳。●帮扶环节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原则,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持续跟踪监测,严把退出标准,规范退出程序,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抓住“两个关键”●产业发展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加强农畜产品加工流通设施等产业基础建设,强化龙头带动,用好小额信贷政策,组织实施好到户类产业帮扶项目。●就业帮扶压实各地责任,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深化京蒙劳务协作,探索开展盟市间劳务协作。建立嘎查村脱贫人口

  务工就业协管员制度,强化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促进就地就近就业。

  抓细“两个重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统筹整合资源,打出政策组合拳,集中力量支持重点帮扶县发展。●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积极主动作为,探索解决人口自然增长、生活成本增加等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促进搬迁脱贫人口稳得住、能融入。盯紧“两个风险点”●医疗保障加强与医保部门协调联动,做好政策解读,强化思想引导,持续跟踪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参保情况和医保政策落实情况,脱贫人口参保率要达到百分之百。●饮水安全用好街接资金,配合水务部门切实加强农村牧区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护,开发护水员等公益性岗位。抓实“两个基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深化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设施出租、股权投资等新发展模式,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扶贫项目资产加快资产确权移交,做好风险防控,到户类资产要做好指导帮扶。抓好“三类帮扶”●京蒙协作京蒙协作要及早谋划协作项目,推动京蒙企业对接,持续加大消费帮扶力度,抓好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

  ●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统筹协调各级相关部门与对口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旗县积极引进中央定点帮扶单位优质资源,协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协调各中央定点帮扶单位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推进消费帮扶工作。

  ●社会力量帮扶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做好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倾斜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专项工作。

  用好“两支力量”●驻村工作队加强驻村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研究制定驻村包联帮扶干部考核办法,压实派出单位和驻村干部双方责任。●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配合做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推动选优配强嘎查村党组书记,促进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等更多本土人才充实村“两委”力量。推进“三项任务”●乡村建设全面落实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稳步推进户厕改建,加快建立全区户厕改造信息化监管平台,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把人畜分离作为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抓手,抓好试点示范。●乡村治理采取典型引领、示范带动等方式,激发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规范村级组织运行,持续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

  ●乡村发展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公共服务在县域内优化配置,向常住人口覆盖。推动创新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开展移风易俗专项行动。

  三、保障措施强化资金项目监管抓好典型示范引领抓好学习培训调研强化人力智力支撑严格督促检查考核坚持不懈真抓实干

篇九: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和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2020年我县美丽乡村和示范村建设,经我县xx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研究,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xx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碧水青山是无价资产的理念,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体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要求,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激发美丽乡村内生活力,彰显美丽乡村建设的人文内涵,促进美丽乡村相互共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提供基础保障。二.目标和任务坚持因地制宜、突出xx、分类推进的原则,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四大板块”(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治理)有机融合,扎实推进四大任务。(1)完成2019年美丽乡村xx村建设任务。按照美丽乡村省xx村建设标准,加快在建工程和环境整治进度,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工程,提升乡村文明和村民自治水平,完善档案建设和管理,高质量完成15个省级xx村2019年建设任务,确保三季度省级验收和民生工程绩效评估顺利通过。(2)2020年加快省级xx村建设。根据省农工委《关于印发2020年度全省美丽乡村xx村建设名单的通知》年、2020年省级民生工程任务安排,按标准、按村施策,细化工作方案,科学推进2020年10个省级xx村建设,确保年内完成整治和工程建设任务,同时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和长效管护机制。(3)完成2020年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任务。在2019年创建示范村的基础上,狠抓未完成省市验收的12个村的差距,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确保上半年成功创建8个示范村、4个xx示范村。(4)着力提升美丽乡村、示范村长效管护水平。全面开展美丽乡村xx村、示范村长效管护经营“回头看”,建立健全监督运行机制,落实保障职能和管理责任。将美丽乡村、示范村的长效管护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六净一标”脱贫攻坚、郑伟振丰超市评比、xx时代xx建设文明实践等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促进治

  1

  理靠管理,xx靠管理,美靠管理。同时,着力提升村域自治、德治、法治水平,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和示范村建设质量,使之真正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优质样板和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

  三.方法步骤(1)合理规划(1月至3月底)1.宣传动员。乡镇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如会议、广播、标语、清稿、流动宣传车等。要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激发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2.执行任务。按照推进在建工程、启动xx建设、管理竣工的总体要求,各镇村将对tas进行梳理根据村庄实施方案,梳理xx个在建、在建、在管村庄建设任务清单,明确项目和资金来源。示范村应在5月中旬完成各项建设项目,完成项目验收并组织项目决算审计。Xx村要尽快有序启动县级xx建设项目,确保11月主体工程全面完成,专项资金项目全部报销。(4)改善(4月至12月底)开展建设工作“回头看”,整改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问题。按照美丽乡村xx村、示范村档案建设要求,及时整理保存内部文件,其中示范村档案应于5月底完成。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xx。乡镇Xx委员会要把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强化xx意识,主体xx要实事求是、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二)部门乡镇联动。美丽乡村和示范村建设涉及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创建等方方面面。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要加强联动,齐心协力,形成合力。(3)投资的持续保证。一是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原则上每个省级xx村应给予不低于150万元的专项资金补助。二是加强涉农资金整合,继续整合部分涉农项目资金,优先支持美丽乡村、示范村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项目。三是拓宽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社会资本、人才和优质商户支持建设、参与经营。

  2

  (4)保证施工标准。按照省级标准,省级xx村、示范村要突出农民改厕、污水处理及配套基础设施等xx,做好产业培育、乡村文明、长效管护等工作。以确保没有泄漏和错误,并确保软件和硬件符合标准。同时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防止贪外事等形象工程偏离建设标准。

  (5)严格监督考核。一是继续将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纳入县委xx工作目标考核,进一步优化考核方式,注重工作实绩。二是加强经常性监管。,继续把美丽乡村暨示范村建设纳入县委县xxxx工作督查内容,督查结果作为年终考评的主要评分依据。

  (六)规范项目管理。一要加强项目工程质量监管。规范项目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强化“质量至上”意识,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管,定期调度工程进度,对存在施工质量问题的及时责令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到位。要加大巡监力度,关键工序监理人员务必在施工现场,跟班作业,对施工技术不规范、建材质量不达标等问题,要及时纠正。二是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严格执行《县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等有关规定,严把进度关、程序关,严肃追究违规违纪责任。三是规范档案建设和管理。高标准整理综合档案,严格档案管理程序,确保档案资料记录详细、真实、准确。

  3

篇十: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实施方案

  镇乡村2021年振兴实施方案

  【内容摘要】一、目标任务,按照《市某年乡村振兴达标村和示范村工作标准》完成创建二星示范村某个,一星示范村某个,达标村某个,全面彻底完成三年示范创建任务,高标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二、推进步骤及方法,(一)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凝聚力量推进乡村振兴,落实好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仔细贯彻“五星党支部”评选工作和“红分管理”日常工作,凝聚政府社会群众三方力量,合力推进乡村振兴,(二)加快产业融合发展,筑牢乡村振兴基石,(三)细化责任分工,逐项落实到人,各行政村要仔细研究乡村振兴相关材料,化责任分工,逐项落实到人,(四)集中力量攻克重点项目,强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农村户厕改造,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力推进宅基地改革工作,全面改善村容村

  为仔细贯彻落实《市某年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推进方案》,加快推进我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按照组织统领、规划引领、改革驱动、示范带动、系统推动的工作思路,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和内容,明确工作责任,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按照《市某年乡村振兴达标村和示范村工作标准》完成创建二星示范村某个,一星示范村某个,达标村某个,全面彻底完成三年示范创建任务,高标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二、推进步骤及方法

  (一)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凝聚力量推进乡村振兴落实好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仔细贯彻“五星党支部”评选工作和“红分管理”日常工作。利用“五个一批”和“职业经理人外聘一批”选配机制,选优配强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提高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效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基层治理物质基础。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健全农村“小微权利”规范化运行机制,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深化农村地区“最多跑一次”。健全民事村办、网格员代办制度,积极推动便民服务向村级下放延伸,打通基层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凝聚政府社会群众三方力量,合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争取上级各类项目更多支持,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项目、送服务等活动,把政府主导变成群众意愿,让农民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角。深入挖掘社会力量,鼓励和引导各行政村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制章程、建机制,全面调动社会力量、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乡村产业,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形成助推乡村振兴的合力。激活群众共建动力,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托“一元”约束、积分管理机制、文明户和五美庭院评选,将建设美丽乡村的责任和义务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二)加快产业融合发展,筑牢乡村振兴基石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扶持发展继铭莲藕专业种植合作社、成志种植合作社、平安食用菌专业种植合作社等一批农民合作社,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实施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特色产品商标注册。依托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发展林下种植经济。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

  制度改革,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达到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的目的。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的功能作用,确保正常开展经营管理活动。

  (三)细化责任分工,逐项落实到人各行政村要仔细研究乡村振兴相关材料,化责任分工,逐项落实到人。一是各行政村要对照目标任务,制定本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方案中要明确工作标准,把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具体干部,实现各项工作有人牵头、有成员参与、有目标要求、有完成时限,做到工作量化到位、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二是各行政村要定期召开村乡村振兴工作周例会,按照责任分工,逐人汇报所分包工作开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并一起讨论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方法。同时制定倒排工期表,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开展工作。(四)集中力量攻克重点项目,强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结合环保工作,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及村庄“清洁家园”行动。完善“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落实环境保洁全域覆盖要求,实施市场化保洁模式。重点对辖区内道路进行洒水降尘,清理道路两侧水沟渠道的堆积秸秆和生活、建筑垃圾,清除农户庭院内外、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规整院内堆放物品,进一步提升村庄整体环境。制定《镇卫生管理办法》建立长效卫生考核管理机制。严抓大气污染秸秆禁烧工作,将全年秸秆禁烧工作纳入各村年底综合考核,制定《镇秸秆禁烧村级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明确了处罚标准和措施。全镇划分某个大网格和某个小网格,层层落实禁烧责任。加快推进农村户厕改造。一是各行政村要加大改厕相关政策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氛围,推进改厕进度。要深入农户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农村居民破除传统

  的用厕习俗和不良卫生习惯,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激发群众参与改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各行政村要深入推进厕所革命,达标村农户改厕率达到%以上,一星级示范村改厕率达到%以上,二星、三星级改厕率达到%以上,制定本村要制定本村的改厕任务倒排工期表,细化任务,责任到人,务必保证按时高标准完成本村改厕任务。

  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是各行政村要明确本村污水治理相关工作目标,达标村支管网接通率达到%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以上;一星、二星级示范村支管网接通率达到%以上。落实具体责任人,按照污水管网设计图纸,联系施工队,积极推进污水管网建设;二是严格施工标准,加强日常监督,保证按时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污水管网建设任务。

  强力推进宅基地改革工作。一是各村要召开好广播会、党员会、群众会,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营造好浓厚的工作氛围。尤其每天要按时通过广播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相关内容,让群众了解相关政策,积极参与其中;二是严格实行分包责任制,村干部分包村内所有宅基地超占农户,按照分包名单,落实具体责任。村干部通过入户讲政策等方式督促宅基地超占户按时缴纳超占费或者退出超占部分。

篇十一: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实施方案

P>  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村方案范文

  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村方案内容,为进一步明确全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建设内容和目标,切实做好“美好乡村”创建村考核验收工作,作者给大家整理了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村方案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和学习,,如果想要获取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

  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村方案内容一、创建范围本方案争创对象为全区所有乡村,69个行政村。二、创建标准“美好乡村”根据创建成效、示范引领等各类效应,将村庄创建目标分为五个等级。(一)美好乡村精品示范村:精品示范村数量原则上不超过总创建村总数的30%,采用末位淘汰制。创建村超额完成《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分类区考评标准》示范村各项指标要求,本村具有“可学性、可看性、可复制、综合性”等示范引领区域地位,在乡村振兴方面有引领示范项目、模范做法、独到模式等创建工作内容。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二)美好乡村精品村:创建村达到《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分类区考评标准》示范村各项指标要求,产业发展初见雏形,乡风文明得到彰显,乡村治理有效可行,乡村建设美度适宜。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三)美好乡村整洁村:创建村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

  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村庄产业有一定发展思路。

  (四)美好乡村清洁村:创建村在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村庄干净整洁;二是基本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有序。

  (五)美好乡村经营示范村:“美好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成功的村庄为进一步提升示范引领效应,将“美好成果”源源不断的转化为“美好经济”,达到增强广大村民获得感为民富,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强,提升村庄人居环境为景美,形成村庄健康持续发展为人和,可以申请申报创建“美好乡村”经营示范村。

  三、准入条件申报“美好乡村”创建的行政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村庄已编制完成村庄规划、创建策划、环境提升专项设计。(二)村级组织廉洁务实,村级班子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高。(三)美丽乡村经营工作思路明晰,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潜力大,经营有基础,村庄发展规划科学先进。四、创建名额2022年度拟评选27个“美好乡村”,其中经营示范村3个,精品示范村4个,精品村5个,整洁村5个,清洁村10个。五、奖励标准参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六、创建步骤(一)宣传动员(2022年2月-2022年4月)。通过公示栏、*公众号、新闻媒体等方式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鼓励符合条件的行政村积极申报。区振兴办根据当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下达指令性申报村庄目录,各镇(街道)向区振兴办报送指令性申报及自愿性申报村相关资料,区振兴办会同相关部门对提出申报的村进行初审,初步确定创建对象。

  (二)创建推进(2022年5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确定创建对象,各镇(街道)对照创建目标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创建工作

  (三)考核验收(2022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区级相关部门对确定的创建对象开展考核验收,形成考核验收结果,报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审定。

  (四)资金拨付(按进度)。分阶段拨付创建奖励资金(详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

  七、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2022年度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副区长袁敏为领导小组组长,区级相关部门为成员(详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德市旌委办〔2022〕24号)相关责任部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振兴办,负责统筹协调各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门开展创建工作;各镇、街道成立相应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创建工作。(二)广泛宣传动员。创建工作要坚持面向群众,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参与进来,通过多种媒体渠道积极宣传,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三)全力推进工作。各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美好乡村”创建工作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入推进我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做好各项工作。以上就是我整理的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村方案内容的全部内容,阅读了这么多,我想你一定收获了很多。如果想要获取

推荐访问: 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振兴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