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心得体会 > 数字经济带动工业化发展心得15篇

数字经济带动工业化发展心得15篇

时间:2022-07-15 20:24:02 来源:网友投稿

数字经济带动工业化发展心得15篇

数字经济带动工业化发展心得篇1

  数字技术在发展数字经济、加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的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同时指出,要就涉及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这为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出了目标,对加紧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创新引领作用指明了探索方向。

  数字技术引领创新发展特征日益显著,从计算机信息系统、物联网、数字平台到人工智能应用等技术推动了产业及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重塑全球市场格局,而新冠肺炎疫情更倒逼这一进程的加速。在我国,数字技术驱动各产业领域业态及模式创新,推动数字经济规模不断增长。但从现阶段发展情况看,数字技术在提升生产力水平、劳动生产效率、拉动就业及提高人民生活福祉等方面的潜力尚待进一步挖掘。对此,应充分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将数字技术更加高效地运用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政策在塑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范式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企业和个人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创新发展的能力,实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优效率的数字赋能,推动数字经济可持续、包容性增长,达到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目的。建议从以下方面重点施策:

  营造有利于数字技术发展应用的创新生态体系。以促进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为出发点,优化数字经济融通创新支撑能力。在专利应用转化方面,考虑更新现有专利制度,调整专利管理一刀切的传统做法,平衡好专利技术权益与创新推广、传播应用之间的收益关系,采取差异化管理方式,调整形成适应数字经济融通创新需求的技术专利体系。在创新协同方面,支持“产学研金”跨组织管理协作,畅通企业向高校及科研机构获取数字技术支持途径,充分发挥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及金融机构作用,确保创新供应链的有效性与稳定性,扩大数字技术创新研发溢出效应,塑造数字经济创新合作生态圈。在税收激励方面,对科技型初创企业及中小企业进行适度倾斜,对相关领域技术研究人员给予工资税收减免以及研发税收免抵扣等,降低创新成本,提升企业及个人开展数字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在研发投入方面,加大涉及数字技术的公共研发预算,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研发投入上的强大支持作用。增加公共研发项目投入,协助突破企业及个人研发技术模式的局限性。从发达国家经验看,许多私营企业的突破性创新研发均受益于政府的支持。其中,应注重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激励扶持,可考虑设立资助性项目,助推中小企业数字创新研究和技术转移项目。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体系,提升全社会利用数字技术参与创新型经济建设的能力水平。

  完善有利于数字经济创新竞争的政策治理机制。统筹部门力量,从管制与促进双向发力,确保政策治理的敏捷性,及时调整出台符合数字经济发展特征及需求的反垄断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做到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在加强管制方面,以维护开放公平的竞争环境为原则,密切关注数字市场中伴随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等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型垄断现象,剖析检视垄断结构增长问题,持续完善数字经济竞争政策。在这其中,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关乎数字经济发展命脉。应处理好数据使用、访问、便携性、开放、隐私保护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对数据聚集独占实施监管,由事后控制向基于数字技术的过程治理转变提升。在优化促进方面,形成部门合力,共同谋划数字市场促进竞争政策,鼓励加强基于数字技术协同、柔性技术服务的多方生产合作。发挥金融的引导支撑作用,加深数字技术与经济发展有效结合,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更多产业、惠及更广泛企业主体和劳动力群体,消除不同人群、地区的数字鸿沟,在不断强化数字技术普惠性的同时,发挥创新引领优势作用。

  构建有利于数字技能素养提升的教育培训模式。人民群众始终是数字经济创新的主体。应以开展数字技能教育培训为抓手,建立数字技能素养教育培训模式,推动广大人民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主动创新。数字技术快速迭代、指数式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数字技术学习的长期性。对此,一是考虑建立广泛的终身学习制度,设置社会个人终身学习账户,支持个人为不同工作岗位转换所需数字技能的再培训,允许个人在企业和部门转换过程中培训权利的可转移、可携带,确保数字技术培训的有效性和连续性。二是不断完善调整数字技术教育培训内容。应以保证数字技术培训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原则。培训内容须涵盖数字技术通识和专项数字技术等,同时关注市场及企业对数字人才及技能方面的需求变化,在培训项目的具体内容、培训方式和支持方向上做到及时调整。三是增强数字技能教育助学贷款、帮扶政策的灵活性,鼓励社会个人接受数字技能再教育,为更广泛地提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数字经济带动工业化发展心得篇2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工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纵深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形成历史性交汇,数字技术与工业经济融合发展大势所趋。我国主动把握战略机遇,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工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近年来,依托数字技术、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经济迅速实现复工复产和稳定增长,充分彰显了数字经济在增强工业经济韧性、弹性和质量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未来一段时间,疫情引发的供给扰动、需求下滑、预期不稳等影响仍将持续,我国工业经济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继续承压。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方面联合出台了《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畅通循环、拓展空间、强化政策、优化环境等4方面出台16项新招实招硬招。其中,《方案》就全面利用数字技术打通堵点卡点、扩大需求、助推绿色发展等方面做出系统部署,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发挥数字经济补链强链作用,畅通工业经济循环

  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全球化重塑、新冠疫情等引发“断链”风险加大,保持产业链供应链顺畅成为确保工业稳定运行的头等大事。《方案》将“打通堵点卡点、确保工业经济循环畅通”作为首要任务部署。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对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和重塑的作用日益突显。敏捷补链固链,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数字经济实现全链条泛在互联贯通,有效减少信息摩擦,实现供需对接,助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动态调整产品品类、优化产能,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敏捷反应。疫情期间,企业借助数字技术,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防疫物资生产装备和产线的设计开发部署,既有效助力疫情防控,也抢占了市场先机。稳步强链延链,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数字技术和产业体系,既可以汇聚数据、软件等技术资源,助力开放式创新、实现制造技术、材料、工艺等产业链短板的突破,也能打通制造与服务、产品与市场壁垒,推动工业加快服务化延伸,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和价值蓝海。必须抓住机遇,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畅通工业经济内外循环的作用。

  二、发挥数字经济增长引擎作用,拓展工业需求空间

  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复苏弱于预期的重要原因。挖掘需求潜力,是振作工业经济运行的有效抓手。《方案》把“挖掘需求潜力,拓展工业经济市场空间”作为第二大任务部署。数字经济是扩大有效需求的主引擎。信息消费扩大内需规模。信息消费是增长迅猛的新消费,已广泛渗透到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等各层面,持续拓展增长新空间。据测算,2020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到5.8万亿元,在最终消费中占比首次超过10%。数字贸易拓展外需空间。数字贸易的突出特征是贸易方式数字化和贸易对象数字化,前者通过将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各环节深度融合,推动工业品贸易降本增效提质,为工业企业贯通供应链上下游和开展跨地区复杂分工提供支持;后者提升了服务的可贸易程度,拓展了工业的服务化发展空间,有利于延伸和提升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扩大有效需求。近年来,我国5G、千兆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快速增长。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1—2025年我国政府与民间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额合计将达到10.6万亿元,约占到中国社会基础设施投资的10%。必须更大力度释放数字经济在提振消费需求、扩大对外贸易、拉动有效投资方面的潜力。

  三、发挥数字经济创新引领作用,增强工业供给能力

  供给体系质量滞后于消费升级需要是制约经济循环畅通的深层次矛盾。《方案》部署了多项工业供给能力提升任务。数字经济能有效提升供给质量,促进供需高水平互动,是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工业互联网赋能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构筑了支撑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型基础设施与关键赋能体系,驱动生产能力与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高效、精准配置,提高企业设备运转效率、生产经营效益、产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降低能源消耗,有力推动我国工业向智能、绿色、创新等方向升级变革,带动产业综合竞争力提升并从价值链中低端向高端迈进。数字技术助力培育形成新模式新业态。数字技术将推动生产经营、业务形态与组织管理方式的全方位变革重构,构建数据驱动的工业新范式,形成智能制造、共享制造、产业链金融等新模式新业态,为企业带来新价值空间,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必须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赋能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工业质量效益。

  四、发挥数字经济节能降耗作用,助推工业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方案》就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做出多项部署。数字技术赋能行业节能降碳,提升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和绿色制造水平。能源集中管控上,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工业用能可视、可管、可控,助力能源优化调度。低碳产品开发上,通过数字孪生、模拟仿真等降低绿色低碳产品开发周期和成本,满足低碳需求。生产运营管理上,通过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优化工艺流程、物料调度,通过设备的精准控制和互联互通推动产线智能化升级,提高生产运营效率。质量、安全、环保管理上,通过先进网络、大数据、机器视觉等赋能质量控制,降低能源资源损耗;通过无人机巡检、VR技术等实现安全监测预警,助力安全生产;通过环境污染物排放系统、碳排放管理系统等实现污染物/碳排放核查诊断,助力开展针对性节能减排优化。一体化管控上,实现生产与业务协同及资源调度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必须加快推动绿色和数字化双重转型。

  五、发挥数字经济要素升级作用,优化工业发展环境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离不开优质要素的支撑保障。《方案》就“健全工业经济保障措施”等进行了系统部署。数字经济要素支撑作用日趋显著。数字技术推动产融合作,优化融资支持。依托互联网平台,工业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对接渠道更加畅通,为银行机构服务小微企业提供新途径,为中小制造企业以低成本的方式解决融资问题提供了可能,也推动了产融结合成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应用的独特模式。数字技术提升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破解用工难题。数字技术搭建了劳动力供需双方信息发布和对接机制,降低劳动力市场的交易成本,有利于实现精准就业,提高就业效率,缓解企业用工难题。比如去年各地积极搭建就业平台,有效地解决了疫情下棘手的企业用工需求问题。数据成为新要素,激活工业发展活力。工业正向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转变,数据驱动是主要特征。数据驱动、工业机理与智能科学结合,正有力地推动制造业生产率跃升、产业链优化和竞争力重塑。必须利用数字技术促进工业发展的资本、人才、数据等要素升级,保障工业经济行稳致远。

  数字经济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正与工业经济加速融合,前景广阔、潜力无限。要推动数字技术与工业发展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上加速融合,大力发挥数字技术对工业经济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助力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带动工业化发展心得篇3

  数字技术在发展数字经济、加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字技术引领创新发展特征日益显著,从计算机信息系统、物联网、数字平台到人工智能应用等技术推动了产业及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重塑全球市场格局,而新冠肺炎疫情更倒逼这一进程的加速。在我国,数字技术驱动各产业领域业态及模式创新,推动数字经济规模不断增长。但从现阶段发展情况看,数字技术在提升生产力水平、劳动生产效率、拉动就业及提高人民生活福祉等方面的潜力尚待进一步挖掘。对此,应充分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将数字技术更加高效地运用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政策在塑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范式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企业和个人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创新发展的能力,实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优效率的数字赋能,推动数字经济可持续、包容性增长,达到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目的。建议从以下方面重点施策:

  营造有利于数字技术发展应用的创新生态体系。以促进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为出发点,优化数字经济融通创新支撑能力。在专利应用转化方面,考虑更新现有专利制度,调整专利管理一刀切的传统做法,平衡好专利技术权益与创新推广、传播应用之间的收益关系,采取差异化管理方式,调整形成适应数字经济融通创新需求的技术专利体系。在创新协同方面,支持“产学研金”跨组织管理协作,畅通企业向高校及科研机构获取数字技术支持途径,充分发挥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及金融机构作用,确保创新供应链的有效性与稳定性,扩大数字技术创新研发溢出效应,塑造数字经济创新合作生态圈。在税收激励方面,对科技型初创企业及中小企业进行适度倾斜,对相关领域技术研究人员给予工资税收减免以及研发税收免抵扣等,降低创新成本,提升企业及个人开展数字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在研发投入方面,加大涉及数字技术的公共研发预算,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研发投入上的强大支持作用。增加公共研发项目投入,协助突破企业及个人研发技术模式的局限性。从发达国家经验看,许多私营企业的突破性创新研发均受益于政府的支持。其中,应注重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激励扶持,可考虑设立资助性项目,助推中小企业数字创新研究和技术转移项目。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体系,提升全社会利用数字技术参与创新型经济建设的能力水平。

  完善有利于数字经济创新竞争的政策治理机制。统筹部门力量,从管制与促进双向发力,确保政策治理的敏捷性,及时调整出台符合数字经济发展特征及需求的反垄断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做到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在加强管制方面,以维护开放公平的竞争环境为原则,密切关注数字市场中伴随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等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型垄断现象,剖析检视垄断结构增长问题,持续完善数字经济竞争政策。在这其中,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关乎数字经济发展命脉。应处理好数据使用、访问、便携性、开放、隐私保护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对数据聚集独占实施监管,由事后控制向基于数字技术的过程治理转变提升。在优化促进方面,形成部门合力,共同谋划数字市场促进竞争政策,鼓励加强基于数字技术协同、柔性技术服务的多方生产合作。发挥金融的引导支撑作用,加深数字技术与经济发展有效结合,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更多产业、惠及更广泛企业主体和劳动力群体,消除不同人群、地区的数字鸿沟,在不断强化数字技术普惠性的同时,发挥创新引领优势作用。

  构建有利于数字技能素养提升的教育培训模式。人民群众始终是数字经济创新的主体。应以开展数字技能教育培训为抓手,建立数字技能素养教育培训模式,推动广大人民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主动创新。数字技术快速迭代、指数式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数字技术学习的长期性。对此,一是考虑建立广泛的终身学习制度,设置社会个人终身学习账户,支持个人为不同工作岗位转换所需数字技能的再培训,允许个人在企业和部门转换过程中培训权利的可转移、可携带,确保数字技术培训的有效性和连续性。二是不断完善调整数字技术教育培训内容。应以保证数字技术培训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原则。培训内容须涵盖数字技术通识和专项数字技术等,同时关注市场及企业对数字人才及技能方面的需求变化,在培训项目的具体内容、培训方式和支持方向上做到及时调整。三是增强数字技能教育助学贷款、帮扶政策的灵活性,鼓励社会个人接受数字技能再教育,为更广泛地提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数字经济带动工业化发展心得篇4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化、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数字经济作为引领新一轮经济变革的重要力量,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从社会层面,数字经济发展让智能制造业、数字服务业发展空间得到充分释放,实现产业在空间上的重新布局,从根本上解决就业结构问题。在个人层面,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改变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传统生产、消费习惯,在虚拟生产和生活方式上形成了新的轨迹。在当前经济运行面临严峻形势的同时,以新消费、新业态为特点的数字经济更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呈现出逆势高增的特点,具备了较大幅度带动消费和就业的潜力,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态,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仅在经济、科技、文化、生活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促进行业发展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行动,贯彻落实链长负责制,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软件、物联网四大核心产业,着力突破高端通用芯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和基础材料等核心关键共性技术,全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核心产业。加快引进一批“大院大所大实验室”,推进福建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柔性电子创新实验室、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等产学研创新平台建设,联合辖区高等院校着力建设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加快推动清华—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百度人工智能实验室、福建鲲鹏产业生态创新中心、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等重点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谋划建设鸿蒙创新中心,打造若干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数字经济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到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领域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1.5万件,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2.培育优质数字创新企业。实施数字经济企业培育行动,每年遴选公布一批高新技术、“瞪羚”“独角兽”等创新企业,培育形成一批未来领军型创新企业和平台型生态企业。编制数字经济产业图谱,制订重点数字经济产业招商目录,充分依托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平台,引进一批数字经济头部企业落地我市,助力数字产业发展。推进晋安湖、旗山湖和东湖“三创园”建设,打造一批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创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到2022年,全市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数字企业突破6家,更多龙头企业进入全国行业百强。

  3.推动数字经济集聚发展。优化新兴产业布局,拓展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实施数字经济园区提升行动,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提升园区数字化水平,推进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福州软件园、福州马尾物联网产业基地、仓山互联网小镇、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推动软件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显示光电等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发展。加快平台经济发展,建设具有示范效应的平台经济集聚区。到2022年,打造6个以上省级重点数字经济园区、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全市形成2个以上规模超千亿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4.培育发展卫星应用产业。实施海丝空间信息港工程,开展“一带一路”高通量卫星应用,同时拓展卫星数据在城市管理、智能交通、公共安全、应急救援、国土测绘等方面的示范应用,培育卫星应用服务企业,完善卫星应用服务产业链。推进达华卫星产业园、国家地球空间信息福州产业化基地建设,构建“卫星+”产业发展生态圈。到2022年,配合建成多级卫星数据分发管控体系,行业卫星数据应用成效显著。

数字经济带动工业化发展心得篇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科学阐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大意义,为我们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遵循。

  数字经济是更注重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度应用,其内涵和外延发生了重要变化,强调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经济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在社会研发、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环节,始终围绕数据资源这个核心要素重构企业和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借助数据、算法和算力实现线上线下全链条、全流程、全场景的连接,使社会的分工合作达到高效协同。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作为现代信息网络主要形式,是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智能技术群是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在数字产业化过程中不断实现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以多种技术的集成形成乘数效应。

  为什么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越来越重要?这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能够引领各类生产要素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提高经济社会各领域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并有效重构组织模式,实现跨界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适应能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动力支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庞大的发展潜力,并能够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有效转化为经济增长动能,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因此,数字经济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加速器,将引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化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力量。当今世界,全球现代信息技术正不断取得新突破,各国利益联结因数字经济发展而更加紧密。积极应对世界范围内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就必须通过数字经济这一产业变革的契机和先机,发挥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重要作用,以构筑起国家发展竞争新优势。

  如何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关键是多措并举形成合力。集中力量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瞄准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加大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逐步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融合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实现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重点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提升产业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水平。大力培育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通信设备、智能硬件等领域,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生产装备的供给水平和生产能力,强化关键产品自给保障能力。努力提升数字经济治理水平,健全数字经济治理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协同监管机制和规则,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主动参与国际数字经济议题谈判,开展双多边数字治理合作,维护和完善多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

数字经济带动工业化发展心得篇6

  数字技术在发展数字经济、加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字技术引领创新发展特征日益显著,从计算机信息系统、物联网、数字平台到人工智能应用等技术推动了产业及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重塑全球市场格局,而新冠肺炎疫情更倒逼这一进程的加速。在我国,数字技术驱动各产业领域业态及模式创新,推动数字经济规模不断增长。但从现阶段发展情况看,数字技术在提升生产力水平、劳动生产效率、拉动就业及提高人民生活福祉等方面的潜力尚待进一步挖掘。对此,应充分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将数字技术更加高效地运用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政策在塑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范式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企业和个人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创新发展的能力,实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优效率的数字赋能,推动数字经济可持续、包容性增长,达到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目的。建议从以下方面重点施策:

  营造有利于数字技术发展应用的创新生态体系。以促进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为出发点,优化数字经济融通创新支撑能力。在专利应用转化方面,考虑更新现有专利制度,调整专利管理一刀切的传统做法,平衡好专利技术权益与创新推广、传播应用之间的收益关系,采取差异化管理方式,调整形成适应数字经济融通创新需求的技术专利体系。在创新协同方面,支持“产学研金”跨组织管理协作,畅通企业向高校及科研机构获取数字技术支持途径,充分发挥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及金融机构作用,确保创新供应链的有效性与稳定性,扩大数字技术创新研发溢出效应,塑造数字经济创新合作生态圈。在税收激励方面,对科技型初创企业及中小企业进行适度倾斜,对相关领域技术研究人员给予工资税收减免以及研发税收免抵扣等,降低创新成本,提升企业及个人开展数字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在研发投入方面,加大涉及数字技术的公共研发预算,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研发投入上的强大支持作用。增加公共研发项目投入,协助突破企业及个人研发技术模式的局限性。从发达国家经验看,许多私营企业的突破性创新研发均受益于政府的支持。其中,应注重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激励扶持,可考虑设立资助性项目,助推中小企业数字创新研究和技术转移项目。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体系,提升全社会利用数字技术参与创新型经济建设的能力水平。

  完善有利于数字经济创新竞争的政策治理机制。统筹部门力量,从管制与促进双向发力,确保政策治理的敏捷性,及时调整出台符合数字经济发展特征及需求的反垄断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做到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在加强管制方面,以维护开放公平的竞争环境为原则,密切关注数字市场中伴随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等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型垄断现象,剖析检视垄断结构增长问题,持续完善数字经济竞争政策。在这其中,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关乎数字经济发展命脉。应处理好数据使用、访问、便携性、开放、隐私保护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对数据聚集独占实施监管,由事后控制向基于数字技术的过程治理转变提升。在优化促进方面,形成部门合力,共同谋划数字市场促进竞争政策,鼓励加强基于数字技术协同、柔性技术服务的多方生产合作。发挥金融的引导支撑作用,加深数字技术与经济发展有效结合,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更多产业、惠及更广泛企业主体和劳动力群体,消除不同人群、地区的数字鸿沟,在不断强化数字技术普惠性的同时,发挥创新引领优势作用。

  构建有利于数字技能素养提升的教育培训模式。人民群众始终是数字经济创新的主体。应以开展数字技能教育培训为抓手,建立数字技能素养教育培训模式,推动广大人民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主动创新。数字技术快速迭代、指数式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数字技术学习的长期性。对此,一是考虑建立广泛的终身学习制度,设置社会个人终身学习账户,支持个人为不同工作岗位转换所需数字技能的再培训,允许个人在企业和部门转换过程中培训权利的可转移、可携带,确保数字技术培训的有效性和连续性。二是不断完善调整数字技术教育培训内容。应以保证数字技术培训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原则。培训内容须涵盖数字技术通识和专项数字技术等,同时关注市场及企业对数字人才及技能方面的需求变化,在培训项目的具体内容、培训方式和支持方向上做到及时调整。三是增强数字技能教育助学贷款、帮扶政策的灵活性,鼓励社会个人接受数字技能再教育,为更广泛地提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数字经济带动工业化发展心得篇7

  下基层访群众听民声,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关于XX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现将XX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提请各位委员审议。

  一、数字经济已经成为XX发展主路径、主引擎、主抓手

  近年来,XX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围绕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开拓创新、抢抓机遇,为全国、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探路试点。全市数字经济呈现“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经济取得重大突破”的发展特征。

  (一)主要成效

  20XX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1296亿元,同比增长19.4%;增加值3795亿元,同比增长15.1%,占GDP比重24.7%,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达61%;数字经济制造业实现增加值896亿元,同比增长14.8%。自20XX年以来,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已经连续21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

  目前,XX已形成以X、X为核心,X、X新区、X等多节点、各有特色的区域布局;形成了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动力,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为两翼,特色小镇、众创空间为支撑的平台体系;形成了以X、X、X三等为龙头,上市公司和独角兽企业为中坚,“双创”为支撑的雁形企业群。近年来,中国软件业综合竞争力百强、全国电子百强,XX都有6-8家上榜,上榜数居全国前列;20XX年全市新增23家上市公司,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占半数以上。

  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发布的《20XX城市数字发展指数报告》,XX、XX总指数分列全国第一、第二名;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与XX研究院共同发布20XX长三角数字经济指数报告,XX与XX以83分和74分共同组成数字经济发展第一梯队;在省经信厅、省统计局发布的《20XX XX省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报告》,XX以141.9分继续高居榜首,高出第二名54分,全省区、县(市)得分100分以上(第一梯队)共六个,XXX区、X区、XX区、下城区、江干区分居前五位。

  (二)主要工作

  XX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定力,精准发力,主要工作有:

  1.强化顶层设计,构筑发展新体制。一是完善数字经济领导机构。成立由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XX市数字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推进“三化融合”行动指挥部,由XX书记亲任指挥长。二是开展专项考核。对年度重点工作进行专项考核;连续三年开展“三化融合”“双引擎”比学赶超活动,实施“红黄黑”榜制,进行“挂榜问效”。三是完善统计体系。在先行先试数字经济统计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全省数字经济统计要求,建立完善具有XX特色的分行业监测体系。四是优化产业政策。先后出台了软件名城、集成电路、5G产业发展等若干政策。在市本级工信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5亿元,在科技、文创每年共安排10多亿资金,加大对以数字经济为重点的产业项目扶持。

  2.聚焦核心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一是扬优势,部省市共建国际级软件名城。持续做大做强信息软件、云计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电子商务、数字内容等核心产业。20XX年以来,XX软件业务收入居全国中心城市第五位,总量占全省的八成以上。二是补短板,紧盯集成电路产业。推进XX晶圆、XX海康、XX恒越等一批“芯”项目落地。三是攻难题,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抢抓国产替代机遇,加快数字安防、通信网络设备两大主导产业链提升,精准服务海康、大华破解产业链“断供”难题,在关键核心芯片部件替代方案的研发及适配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协调,稳定企业发展。四是抓龙头,深化大企业战略合作。市政府与XX巴巴、XX、XX股份等建立战略合作,每年滚动实施一批具体项目。

  3.紧盯融合应用,推动数字化发展变革。加快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的融合应用,打造高质量转型发展标杆。一是积极探索“互联网+制造”。率先走出一条从“机器换人”到“工厂物联网”再到“企业上云”“ET工业大脑”的智能制造之路。20XX年起实施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百千万”三年行动计划,全市组织实施攻关项目139个,推广项目1067个,企业上云数累计达8.9万家;23家企业被认定为全省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占全省总数的20%。二是打造新型数字贸易金融标杆。全球数字金融中心落户XX,金融科技体验方面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一;跨境电商综试区工作得到李克强总理肯定,XX经验向全国推广;eWTP秘书处开工建设;X路“双街示范”全面推广,XX市被确定为XX省新零售标杆创建城市。三是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农业物联网、数字技术应用示范建设,全市益农信息已覆盖99.25%的行政村。四是全面拓展城市大脑应用。完善城市大脑顶层架构体系,拓展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接入全市部门和区县市的148个数字驾驶舱,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民生服务和政府决策能力。

  4.坚持创新驱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坚持创新第一动力,不断提升基础创新能力,打响“数字XX、双创天堂”城市品牌。一是成功举办全国“双创”周,李克强总理亲临活动视察指导。二是打造创新平台,全力服务XX大学、XX大学、XX实验室、XXX院等创新大平台建设;XX市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XX云“城市大脑”和XX“视频感知”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XX小镇、XX小镇等成为互联网创业者的集聚地和向往地,XX大会、XXXX大会等已成为行业风向标。三是强化企业创新,20XX年列入创建的省级制造创新中心3家;认定国高企2581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613家;全市累计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9家、省级206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1家。四是落地创新成果,20XX年XX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省会城市第一;XX云发布了面向万物智能的新一代云计算操作系统—飞天2.0和POLARDB BOX高性能一体机;蚂蚁金服BaaS区块链平台对外开放;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驾驶测试仿真实验室落户余杭。五是聚集创新人才,全市人才总量达254.5万名,互联网人才和海外人才净流入率连续居全国城市首位。20XX年,XX云创始人王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XX首个自主培养的民营企业院士。

  5.围绕5G产业,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出台5G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加大5G商用和产业化,推进国家(XX)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至20XX年,全市已建成5G基站1.21万个,5G网络规模、数量均居国内城市前列;共有数据中心58个,投产运营机柜45494个,在建、拟建数据中心16个;IPV6设备覆盖率100%;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9.3T;SUPET入选工信部十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

  二、数字经济迭代发展下的XX挑战

  XX要聚焦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形势下,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是高增长下的挑战。全市数字经济连续21个季度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20XX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增幅,虽然保持两位数,但增幅已从原来20%以上,下降到15.1%。从总体看,传统的电子商务、视频安防产业虽然仍处于较高增长,但已经过了产业增长爆发期,增速总体放缓。几个龙头企业的增速从40%-50%的增幅,降至10%-20%之间,新的产业尚未形成明显增量。

  二是产业布局和结构的挑战。在产业布局方面,XX区、XX区、X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总量占全市的70%以上,和其它区县市差距拉大,不平衡现象突出。在产业结构方面,云计算和大数据、信息软件、电子商务、数字内容等产业增加值占总量70%以上,电子制造业“硬”支撑相对不足。

  三是区域竞争的挑战。从X、X院发布的报告看,XX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北上深广并驱成为全国数字经济五强城市,但在经济总量、技术创新等方面,离“第一城”的目标还有差距。深圳、广州、南京、成都、武汉等城市争先加快发展新兴产业,XX的体制机制先发优势正在面临挑战。

  四是产业深度融合的挑战。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提高,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在消费端和技术端发展较快,但与制造业流程的结合应用不够紧密,同时深耕于制造业的数字化改造服务商偏少,对制造业精准化、智能化改造能力需要提升。

  五是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贸易战影响的挑战。线上线下双渠道供给不足、龙头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制约将成为影响XX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我们基础软件除“飞天”操作系统、OceanBase数据库外几乎是空白,核心芯片、芯片设计平台、高端零部件等仍受制于人,一些龙头企业不同程度存在关键零部件、核心原材料断链风险。

  三、坚定信心,全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之年,是“十四五”规划谋篇之年。我们将在全省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勇挑重任,围绕“六个聚焦、六个进一步”,实施14项工作任务,力争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7%,实现营业收入1.25万亿元以上。

  (一)聚焦数字产业化,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一是打造新名片。擦亮、打造国际级软件名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国云计算之城等十大数字经济“国字号”品牌。二是突破新技术。积极参与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程,支持XX实验室、XX大学、XXX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全年扶持20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三是做强新产业。梳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业链供应链,做好强链补链工作,壮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信息软件、人工智能等优势产业,做强集成电路等基础“硬”产业,加快发展量子通信、区块链、航天航空等未来产业。四是推进新基建。加快推进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新增5G基站7000个以上。五是引育新项目。力争新引进超亿元数字经济相关项目50个以上。

  (二)聚焦产业数字化,进一步强化数字赋能。一是赋能新制造。继续实施“百千万”工程,规上企业数字化覆盖率达90%。二是赋能新商业。创新实施新零售示范工程,加快X、X等商业圈数字化、商业街区智能化改造,培育网红经济,发展新电商,提升消费体验;加快推进eWTP示范区建设。三是赋能新农村。推进省级“数字乡村”示范试点工作,持续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提升,新增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园区、省级数字工厂建设项目5个。

  (三)聚焦城市数字化,进一步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一是领跑新治理。继续以XX“城市大脑”为核心平台,全面优化数字驾驶舱、推进城市数字化和政府数字化,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强化能力和模式输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二是加快新应用。优化健康码、“亲清在线”等平台,在后疫情阶段探索在新健康、新管理、新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快推进5G+车路协同、空地协同等无人系统。全方位创新服务智能亚运筹备工作。

  (四)聚焦领军支撑,进一步强化主体培育。一是培育新企业。通过“雄鹰计划”“鲲鹏计划”“雏鹰计划”以及“国高企”培育,构建XX特色的数字经济企业梯队,全年新增数字经济领域单项冠军1家以上、隐形冠军培育企业5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二是汇聚新人才。全年引育数字经济领军人才20名,创新创业团队10个,数字工匠2500名。

  (五)聚焦产业生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构建新平台。加强对重点产业布局的引导和资源要素的集聚,指导各区县(市)、XX新区,打造十大特色鲜明、首位度高的特色园区、特色小镇等数字经济新平台。二是开展新合作。深化与XXX、XX、XX等数字经济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扩大合作成果,支持创新项目在杭先行先试。

  (六)聚焦争优创先,进一步压实目标责任。根据省市数字经济重点工作部署,已制订《20XX年XX市数字经济工作要点》,并通过数字经济“三化融合”专项考核,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的21个相关指标量化分解至各区、县(市),将经济发展指标、“金名片”标杆项目、省市工作要点、城市大脑重点领域、创新平台和项目打造等六方面工作要求,分解落实到17个市直相关部门。考核的阶段进展将在城市大脑“经信驾驶舱”平台,通过一图、一码(指标红黄绿码)进行实时展示,进一步压实责任,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全力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继续发挥好引领带动作用。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数字经济带动工业化发展心得篇8

  数字技术在发展数字经济、加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字技术引领创新发展特征日益显著,从计算机信息系统、物联网、数字平台到人工智能应用等技术推动了产业及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重塑全球市场格局,而新冠肺炎疫情更倒逼这一进程的加速。在我国,数字技术驱动各产业领域业态及模式创新,推动数字经济规模不断增长。但从现阶段发展情况看,数字技术在提升生产力水平、劳动生产效率、拉动就业及提高人民生活福祉等方面的潜力尚待进一步挖掘。对此,应充分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将数字技术更加高效地运用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政策在塑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范式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企业和个人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创新发展的能力,实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优效率的数字赋能,推动数字经济可持续、包容性增长,达到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目的。建议从以下方面重点施策:

  营造有利于数字技术发展应用的创新生态体系。以促进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为出发点,优化数字经济融通创新支撑能力。在专利应用转化方面,考虑更新现有专利制度,调整专利管理一刀切的传统做法,平衡好专利技术权益与创新推广、传播应用之间的收益关系,采取差异化管理方式,调整形成适应数字经济融通创新需求的技术专利体系。在创新协同方面,支持“产学研金”跨组织管理协作,畅通企业向高校及科研机构获取数字技术支持途径,充分发挥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及金融机构作用,确保创新供应链的有效性与稳定性,扩大数字技术创新研发溢出效应,塑造数字经济创新合作生态圈。在税收激励方面,对科技型初创企业及中小企业进行适度倾斜,对相关领域技术研究人员给予工资税收减免以及研发税收免抵扣等,降低创新成本,提升企业及个人开展数字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在研发投入方面,加大涉及数字技术的公共研发预算,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研发投入上的强大支持作用。增加公共研发项目投入,协助突破企业及个人研发技术模式的局限性。从发达国家经验看,许多私营企业的突破性创新研发均受益于政府的支持。其中,应注重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激励扶持,可考虑设立资助性项目,助推中小企业数字创新研究和技术转移项目。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体系,提升全社会利用数字技术参与创新型经济建设的能力水平。

  完善有利于数字经济创新竞争的政策治理机制。统筹部门力量,从管制与促进双向发力,确保政策治理的敏捷性,及时调整出台符合数字经济发展特征及需求的反垄断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做到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在加强管制方面,以维护开放公平的竞争环境为原则,密切关注数字市场中伴随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等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型垄断现象,剖析检视垄断结构增长问题,持续完善数字经济竞争政策。在这其中,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关乎数字经济发展命脉。应处理好数据使用、访问、便携性、开放、隐私保护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对数据聚集独占实施监管,由事后控制向基于数字技术的过程治理转变提升。在优化促进方面,形成部门合力,共同谋划数字市场促进竞争政策,鼓励加强基于数字技术协同、柔性技术服务的多方生产合作。发挥金融的引导支撑作用,加深数字技术与经济发展有效结合,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更多产业、惠及更广泛企业主体和劳动力群体,消除不同人群、地区的数字鸿沟,在不断强化数字技术普惠性的同时,发挥创新引领优势作用。

  构建有利于数字技能素养提升的教育培训模式。人民群众始终是数字经济创新的主体。应以开展数字技能教育培训为抓手,建立数字技能素养教育培训模式,推动广大人民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主动创新。数字技术快速迭代、指数式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数字技术学习的长期性。对此,一是考虑建立广泛的终身学习制度,设置社会个人终身学习账户,支持个人为不同工作岗位转换所需数字技能的再培训,允许个人在企业和部门转换过程中培训权利的可转移、可携带,确保数字技术培训的有效性和连续性。二是不断完善调整数字技术教育培训内容。应以保证数字技术培训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原则。培训内容须涵盖数字技术通识和专项数字技术等,同时关注市场及企业对数字人才及技能方面的需求变化,在培训项目的具体内容、培训方式和支持方向上做到及时调整。三是增强数字技能教育助学贷款、帮扶政策的灵活性,鼓励社会个人接受数字技能再教育,为更广泛地提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数字经济带动工业化发展心得篇9

  全球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数字化转型热潮,突显数字化在社会经济中的强大韧性,助力转型加速。涵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的数字经济体系框架日益清晰。信息通信技术持续创新释放数字化转型巨大潜能,呈现面向工程应用的深度优化、技术体系结构的整体变革和理论性基础创新等多个方向,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新周期,驱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巨大变革。

  加快数字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握规律,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通过人、机、物全面互联,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途径。平台经济从消费性互联网向工业互联网加速拓展,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并打通行业机理与智能科学,成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载体。我国5G+工业互联网已初步展现变革性赋能意义,在检测监测、远程控制、自动操作等场景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案例,为进一步产业变革奠定了基础。全球贸易迈向数字贸易时代,我国数字贸易快速发展,数字服务贸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是抢抓国际发展新优势和参与全球治理的关键领域。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是数字化转型关键,要加速从数据资源化的初级阶段向数据资产化和资本化方向发展。

  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推动5G、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应用,探索形成面向重点行业的实施架构和实践路径。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带动工业软件、控制系统、智能装备等传统短板创新突破。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与商业创新,培育全球竞争力平台体系。持续筑牢数字安全保障,着力打造按需安全、智能安全、主动安全、安全一体化的数字生态。

数字经济带动工业化发展心得篇10

  “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面向未来,对“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提出总体要求,并作出七个方面的部署。

  一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靠自主创新,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牵住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时代,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对扩大有效需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设以5g网络、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国家产业互联网等为抓手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全面推进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三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壮大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总书记还特别强调“要脚踏实地、因企制宜,不能为数字化而数字化”。

  四是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聚焦战略前沿和制高点领域,立足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加速产品和服务迭代;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通信设备、智能硬件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构建自主可控产业生态;促进集群化发展,打造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

  五是规范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要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了四点: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公平竞争监管制度,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纠正和规范发展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妨碍公平竞争的行为和做法,防止平台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依法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平台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税收监管和税务稽查。

  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既有实物人民币的支付即结算、匿名性等特点,又有电子支付工具成本低、便携性强、效率高、不易伪造等特点。2019年底以来,部分地区开展了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图为2021年8月5日,北京市民在加油站通过数字人民币进行商品结算。 人民图片 胡庆明/摄

  六是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治理。习近平总书记从七个方面提出要求: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完善主管部门、监管机构职责,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改进提高监管技术和手段,把监管和治理贯穿创新、生产、经营、投资全过程;明确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和义务,建设行业自律机制;开展社会监督、媒体监督、公众监督,形成监督合力;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重点加强数字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核心技术、重要产业、关键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头部企业等安全可控;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

  七是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数字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各国共担责任,携手合作,积极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发展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密切观察、主动作为,主动参与国际组织数字经济议题谈判,开展双多边数字治理合作,维护和完善多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及时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

  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加强组织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提出明确要求:一是“结合我国发展需要和可能,做好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二是“加强形势研判,抓住机遇,赢得主动”;三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数字经济思维能力和专业素质,增强发展数字经济本领,强化安全意识,推动数字经济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四是“提高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社会基础”。

数字经济带动工业化发展心得篇11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工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纵深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形成历史性交汇,数字技术与工业经济融合发展大势所趋。我国主动把握战略机遇,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工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近年来,依托数字技术、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经济迅速实现复工复产和稳定增长,充分彰显了数字经济在增强工业经济韧性、弹性和质量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未来一段时间,疫情引发的供给扰动、需求下滑、预期不稳等影响仍将持续,我国工业经济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继续承压。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方面联合出台了《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畅通循环、拓展空间、强化政策、优化环境等4方面出台16项新招实招硬招。其中,《方案》就全面利用数字技术打通堵点卡点、扩大需求、助推绿色发展等方面做出系统部署,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发挥数字经济补链强链作用,畅通工业经济循环

  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全球化重塑、新冠疫情等引发“断链”风险加大,保持产业链供应链顺畅成为确保工业稳定运行的头等大事。《方案》将“打通堵点卡点、确保工业经济循环畅通”作为首要任务部署。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对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和重塑的作用日益突显。敏捷补链固链,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数字经济实现全链条泛在互联贯通,有效减少信息摩擦,实现供需对接,助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动态调整产品品类、优化产能,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敏捷反应。疫情期间,企业借助数字技术,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防疫物资生产装备和产线的设计开发部署,既有效助力疫情防控,也抢占了市场先机。稳步强链延链,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数字技术和产业体系,既可以汇聚数据、软件等技术资源,助力开放式创新、实现制造技术、材料、工艺等产业链短板的突破,也能打通制造与服务、产品与市场壁垒,推动工业加快服务化延伸,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和价值蓝海。必须抓住机遇,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畅通工业经济内外循环的作用。

  二、发挥数字经济增长引擎作用,拓展工业需求空间

  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复苏弱于预期的重要原因。挖掘需求潜力,是振作工业经济运行的有效抓手。《方案》把“挖掘需求潜力,拓展工业经济市场空间”作为第二大任务部署。数字经济是扩大有效需求的主引擎。信息消费扩大内需规模。信息消费是增长迅猛的新消费,已广泛渗透到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等各层面,持续拓展增长新空间。据测算,2020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到5.8万亿元,在最终消费中占比首次超过10%。数字贸易拓展外需空间。数字贸易的突出特征是贸易方式数字化和贸易对象数字化,前者通过将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各环节深度融合,推动工业品贸易降本增效提质,为工业企业贯通供应链上下游和开展跨地区复杂分工提供支持;后者提升了服务的可贸易程度,拓展了工业的服务化发展空间,有利于延伸和提升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扩大有效需求。近年来,我国5G、千兆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快速增长。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1—2025年我国政府与民间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额合计将达到10.6万亿元,约占到中国社会基础设施投资的10%。必须更大力度释放数字经济在提振消费需求、扩大对外贸易、拉动有效投资方面的潜力。

  三、发挥数字经济创新引领作用,增强工业供给能力

  供给体系质量滞后于消费升级需要是制约经济循环畅通的深层次矛盾。《方案》部署了多项工业供给能力提升任务。数字经济能有效提升供给质量,促进供需高水平互动,是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工业互联网赋能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构筑了支撑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型基础设施与关键赋能体系,驱动生产能力与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高效、精准配置,提高企业设备运转效率、生产经营效益、产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降低能源消耗,有力推动我国工业向智能、绿色、创新等方向升级变革,带动产业综合竞争力提升并从价值链中低端向高端迈进。数字技术助力培育形成新模式新业态。数字技术将推动生产经营、业务形态与组织管理方式的全方位变革重构,构建数据驱动的工业新范式,形成智能制造、共享制造、产业链金融等新模式新业态,为企业带来新价值空间,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必须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赋能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工业质量效益。

  四、发挥数字经济节能降耗作用,助推工业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方案》就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做出多项部署。数字技术赋能行业节能降碳,提升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和绿色制造水平。能源集中管控上,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工业用能可视、可管、可控,助力能源优化调度。低碳产品开发上,通过数字孪生、模拟仿真等降低绿色低碳产品开发周期和成本,满足低碳需求。生产运营管理上,通过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优化工艺流程、物料调度,通过设备的精准控制和互联互通推动产线智能化升级,提高生产运营效率。质量、安全、环保管理上,通过先进网络、大数据、机器视觉等赋能质量控制,降低能源资源损耗;通过无人机巡检、VR技术等实现安全监测预警,助力安全生产;通过环境污染物排放系统、碳排放管理系统等实现污染物/碳排放核查诊断,助力开展针对性节能减排优化。一体化管控上,实现生产与业务协同及资源调度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必须加快推动绿色和数字化双重转型。

  五、发挥数字经济要素升级作用,优化工业发展环境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离不开优质要素的支撑保障。《方案》就“健全工业经济保障措施”等进行了系统部署。数字经济要素支撑作用日趋显著。数字技术推动产融合作,优化融资支持。依托互联网平台,工业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对接渠道更加畅通,为银行机构服务小微企业提供新途径,为中小制造企业以低成本的方式解决融资问题提供了可能,也推动了产融结合成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应用的独特模式。数字技术提升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破解用工难题。数字技术搭建了劳动力供需双方信息发布和对接机制,降低劳动力市场的交易成本,有利于实现精准就业,提高就业效率,缓解企业用工难题。比如去年各地积极搭建就业平台,有效地解决了疫情下棘手的企业用工需求问题。数据成为新要素,激活工业发展活力。工业正向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转变,数据驱动是主要特征。数据驱动、工业机理与智能科学结合,正有力地推动制造业生产率跃升、产业链优化和竞争力重塑。必须利用数字技术促进工业发展的资本、人才、数据等要素升级,保障工业经济行稳致远。

  数字经济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正与工业经济加速融合,前景广阔、潜力无限。要推动数字技术与工业发展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上加速融合,大力发挥数字技术对工业经济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助力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带动工业化发展心得篇12

  近年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数据的广泛积累和深度应用,数据已经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经济,已经不是将来时,而是现在进行时,而且将成为越来越主流的经济形态。

  站在人类工业革命历程来看,我们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两个特征非常突出: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深度融合带来的数字化革命;以能源结构调整为代表的绿色革命。推动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倡导绿色低碳生活以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将成为创新发展的方向。发展数字经济最关键的动力是创新,创新也是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包括4层含义: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引发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创新;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区块链、碳汇经济、金融科技等带来的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多约束条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带来的新决策模式;站在第四次产业革命高度的新思维模式、新发展理念。在数字产业的创新发展中,最重要的是具有数字经济时代的新思维模式和新发展理念。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关键是人,如何更好地培养满足数字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社会对大学提出的新要求。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不仅需要能够推动数字科学与数字技术突破、进步的杰出科学家和工程师,同样也需要推动技术与商业模式融合并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杰出企业家和管理者。在数字经济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杰出的科技人才和杰出的管理人才将共同成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所以在发展数字经济中既要重视数字科学和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也要重视数字管理和数字经济人才的培养。大学应更加具有前瞻性,培养更多满足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数字经济带动工业化发展心得篇13

  创新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城市副中心建设一批数字技术与经济融合创新平台,完善数字经济产业技术创新生态。

  2月11日,xx市政府官网信息显示,《关于推进xx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公布。《方案》提出,创新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城市副中心建设一批数字技术与经济融合创新平台,完善数字经济产业技术创新生态。

  《方案》明确了推进xx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六项基本要求,其中提到,要突出创新驱动。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强化科技赋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城市科技,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在数字经济方面,《方案》提出,创新发展数字经济。集成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城市副中心建设一批数字技术与经济融合创新平台,完善数字经济产业技术创新生态。

  根据《方案》,将布局细分领域产业互联网平台,集聚工业云平台等新平台型企业群体。提升信息内容产业创新活力,建设信息内容消费体验馆,吸引聚集一批数字内容制作传播的企业与平台。推动网络安全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通州园),打造国家网络安全高端产业集聚示范基地和网络安全领军人才培育基地。

  《方案》还提出,推进以信息科技和数字经济为引领的新消费业态落地。围绕5G超高清视频直播等强化数字化新场景应用,推进VR/AR交互娱乐、虚拟真人秀、数字展览展示等创新科技布局应用。

  此外,在科技创新方面,《方案》要求,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服务支撑xx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吸引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产业创新中心、城市科技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在城市副中心布局,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城市副中心科技创新项目。

  同时,还将持续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布局一批国家级、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和技术产业创新基地,助力xx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功能。

数字经济带动工业化发展心得篇14

  数字经济是时代的未来,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发展数字经济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抓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小编整理的2022年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个人优选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字经济带动工业化发展心得篇15

  数字技术在发展数字经济、加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字技术引领创新发展特征日益显著,从计算机信息系统、物联网、数字平台到人工智能应用等技术推动了产业及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重塑全球市场格局,而新冠肺炎疫情更倒逼这一进程的加速。在我国,数字技术驱动各产业领域业态及模式创新,推动数字经济规模不断增长。但从现阶段发展情况看,数字技术在提升生产力水平、劳动生产效率、拉动就业及提高人民生活福祉等方面的潜力尚待进一步挖掘。对此,应充分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将数字技术更加高效地运用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政策在塑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范式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企业和个人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创新发展的能力,实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优效率的数字赋能,推动数字经济可持续、包容性增长,达到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目的。建议从以下方面重点施策:

  营造有利于数字技术发展应用的创新生态体系。以促进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为出发点,优化数字经济融通创新支撑能力。在专利应用转化方面,考虑更新现有专利制度,调整专利管理一刀切的传统做法,平衡好专利技术权益与创新推广、传播应用之间的收益关系,采取差异化管理方式,调整形成适应数字经济融通创新需求的技术专利体系。在创新协同方面,支持“产学研金”跨组织管理协作,畅通企业向高校及科研机构获取数字技术支持途径,充分发挥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及金融机构作用,确保创新供应链的有效性与稳定性,扩大数字技术创新研发溢出效应,塑造数字经济创新合作生态圈。在税收激励方面,对科技型初创企业及中小企业进行适度倾斜,对相关领域技术研究人员给予工资税收减免以及研发税收免抵扣等,降低创新成本,提升企业及个人开展数字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在研发投入方面,加大涉及数字技术的公共研发预算,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研发投入上的强大支持作用。增加公共研发项目投入,协助突破企业及个人研发技术模式的局限性。从发达国家经验看,许多私营企业的突破性创新研发均受益于政府的支持。其中,应注重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激励扶持,可考虑设立资助性项目,助推中小企业数字创新研究和技术转移项目。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体系,提升全社会利用数字技术参与创新型经济建设的能力水平。

  完善有利于数字经济创新竞争的政策治理机制。统筹部门力量,从管制与促进双向发力,确保政策治理的敏捷性,及时调整出台符合数字经济发展特征及需求的反垄断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做到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在加强管制方面,以维护开放公平的竞争环境为原则,密切关注数字市场中伴随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等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型垄断现象,剖析检视垄断结构增长问题,持续完善数字经济竞争政策。在这其中,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关乎数字经济发展命脉。应处理好数据使用、访问、便携性、开放、隐私保护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对数据聚集独占实施监管,由事后控制向基于数字技术的过程治理转变提升。在优化促进方面,形成部门合力,共同谋划数字市场促进竞争政策,鼓励加强基于数字技术协同、柔性技术服务的多方生产合作。发挥金融的引导支撑作用,加深数字技术与经济发展有效结合,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更多产业、惠及更广泛企业主体和劳动力群体,消除不同人群、地区的数字鸿沟,在不断强化数字技术普惠性的同时,发挥创新引领优势作用。

  构建有利于数字技能素养提升的教育培训模式。人民群众始终是数字经济创新的主体。应以开展数字技能教育培训为抓手,建立数字技能素养教育培训模式,推动广大人民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主动创新。数字技术快速迭代、指数式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数字技术学习的长期性。对此,一是考虑建立广泛的终身学习制度,设置社会个人终身学习账户,支持个人为不同工作岗位转换所需数字技能的再培训,允许个人在企业和部门转换过程中培训权利的可转移、可携带,确保数字技术培训的有效性和连续性。二是不断完善调整数字技术教育培训内容。应以保证数字技术培训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原则。培训内容须涵盖数字技术通识和专项数字技术等,同时关注市场及企业对数字人才及技能方面的需求变化,在培训项目的具体内容、培训方式和支持方向上做到及时调整。三是增强数字技能教育助学贷款、帮扶政策的灵活性,鼓励社会个人接受数字技能再教育,为更广泛地提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推荐访问: 工业化 带动 心得 数字化带动工业化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心得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心得体会 数字经济发展的体会 数字经济发展心得体会 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心得 工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为什么要发展数字经济心得体会 工业数字化转型之道 数字经济发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