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心得体会 > 人民音乐家吕其明心得体会8篇

人民音乐家吕其明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2-11-16 16:24:02 来源:网友投稿

人民音乐家吕其明心得体会8篇人民音乐家吕其明心得体会  红旗颂是由中国大陆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交响诗。该作品于1965年创作并首演成功。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民音乐家吕其明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人民音乐家吕其明心得体会8篇

篇一:人民音乐家吕其明心得体会

  红旗颂是由中国大陆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交响诗。该作品于1965年创作并首演成功。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该乐曲融入了东方红和国际歌的旋律。这是一首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乐曲开始,小号奏出以国歌为素材的引子,紧接着,弦乐奏出舒展、优美的颂歌主题,描写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新中国诞生了!人们仰望红旗,心潮澎湃!乐曲的中间部分,在铿锵有力的三连音节奏进行中,圆号奏出简短有力的曲调,仿佛前进的号角。接着,颂歌主题变成了豪迈的进行曲,象征着在革命红旗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开了巨人般的前进步伐。颂歌主题的再现部分,表现了亿万人民对伟大领袖、伟大祖国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尽情歌颂。尾声处号角更加雄伟、嘹亮,形成强劲有力的最高潮,表现了中国人民永远高举红旗,奔向共产主义明天的英雄气概。整首乐曲气壮山河。

  创作背景

  《红旗颂》的作者吕其明,是我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1930出生。他从小酷爱音乐,十岁随父去淮南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先后在二师抗敌剧团、七师文工团、华东军区文工团任团员。他的父亲吕惠生是一位革命烈士,在抗日战争的峰火中为国捐躯。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起吕其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奏员。1951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1955年回上海电影制片厂任作曲。196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历任上影乐团团长、上海电影总公司音乐创作室主任。是中国音协第四、五届理事。曾为《铁道游击队》、《家》、《红日》、《白求恩大夫》、《庐山恋》、《南昌起义》、《雷雨》、《非常大总统》等近四十部故事片,十余部纪录片作曲,并曾为《秦王李世民》、《向警予》、《秋海棠》、《阮玲玉》等十余部电视连续剧、广播剧作曲。其中《庐山恋》的插曲《啊,故乡》和歌曲《你应当留下什么》曾获全国优秀歌曲奖。在影片《城南旧事》的创作中,以别具一格的乐思,富有时代感的旋律,使影片音乐和画面在风格上和谐一致,于1983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其他音乐作品有交响乐《郑成功》(与他人合作)、交响诗《铁道游击队》、随想曲《霓虹灯下的哨兵》、序曲《红旗颂》、交响叙事诗《白求恩》等十余部,以及《弹起我

  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与他人合作)等歌曲百余首。吕其明这首管弦乐,是为1965年5月第6届“上海之春”而写的开幕曲。这首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一经首演,迅速传遍全国,家喻户晓,成为红色经典,所以说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一辈人,说他们是听着《红旗颂》长大的,也是不过分的。那时,听新闻广播,看新闻纪录片,常常能听到这首乐曲,抒情的旋律,伴随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稳健的步伐,走进人民大堂,抒发了人民当家作主,对红旗对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无比喜悦之情。在激昂的音乐中,面对红旗,每个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都会满怀豪情,仰望红旗,心潮澎湃。而在乐曲的中间部分,在铿锵有力的三连音节奏中,圆号奏出简短有力的曲调,号角响起,乐曲从颂歌主题变成进行曲,使人仿佛听到在革命红旗指引下,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大道上奋勇前进的巨人步伐。颂歌性的音乐作品,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被人淡忘了,《红旗颂》因旋律优美,感情真挚,至今仍在音乐会上演奏,这不能不说是作曲家吕其明的成功之作。他创作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微山湖》、《啊!故乡》等影视歌曲,脍炙人口,至今传唱不衰。在创作《红旗颂》时,他亲身的革命经历和革命家庭,深深影响着他音乐的构思,并诉诸生动的音乐语言。那种来自革命生涯中独特的切身体验,无半点学院味道,实是经过战火锤炼的呕心之作。正如作曲家所说,“从党的诞生到新中国成立,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前赴后继,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其中就包括我的父亲。他的英勇就义,我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一定要用音乐的语言,对共和国的成立、对祖国、对党,用音乐表现出来。”

  2通俗介绍

  1.引子:曲调坚定有力,圆号的连接庄严而神圣,国歌响起,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从此当家做主2.主题一:曲调主要写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时的景象,用颂歌般地旋律,抒发了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情:面对无数先烈染红的旗帜:激动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充满憧憬、无限幸福地、无限伤感地和对红旗的无限爱恋地,……既有对革命胜利的欣慰,又有对牺牲的人民英雄的无限怀念与追思。音乐重复一遍,可以听到隆隆的礼炮声。据吕其明老人说当年曾经有人给编了歌词,大意是: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天安门城楼前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思绪万千多少坎坷啊多少苦难

  终于迎来这一天3、主题二:音乐急转双簧管柔和哀怨地开始,让人陷入深深的回忆中,中提琴的重复使人想起过去革命开始的岁月的艰难,人民生活的艰辛,共三遍。4、低音响起,如同黑暗年代的白色恐怖,这是像一个感人告别场面,哀婉而缠绵,最后小号响起,乐曲在不断重复中提升力度,象征在白色恐怖中,社会一天天地黑暗,人民的苦难在一天天地加重,最后小号响起,人民忍无可忍,奏响革命的号角,催促革命者上路。5,主题一以交响曲风格的再现,描写了一个轰轰烈烈、前赴后继的战争场面,最后是红旗插上山顶胜利和夹道欢迎场面,两遍。6、主题一再现7,东方红旋律奏出,整个音乐推向高潮。新中国成立了,全国各族人民将团结在党中央和毛主席周围,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新中国,对美好的明天充满了期待。8,尾声:引子再现,引入国际歌旋律,全曲达到最高潮,表示新中国的明天将一片光明,共产主义在中国一定会实现。

  红旗颂是由中国大陆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交响诗。该作品于1965年创作并首演成功。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该乐曲融入了国歌、东方红、和国际歌的旋律。这是一首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乐曲开始,小号奏出以国歌为素材的引子,紧接着,弦乐奏出舒展、优美的颂歌主题,描写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新中国诞生了!人们仰望红旗,心潮澎湃!乐曲的中间部分,在铿锵有力的三连音节奏进行中,圆号奏出简短有力的曲调,仿佛前进的号角。接着,颂歌主题变成了豪迈的进行曲,象征着在革命红旗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开了巨人般的前进步伐。颂歌主题的再现部分,表现了亿万人民对伟大领袖、伟大祖国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尽情歌颂。尾声处号角更加雄伟、嘹亮,形成强劲有力的最高潮,表现了中国人民永远高举红旗,奔向共产主义明天的英雄气概。整首乐曲气壮山河。

  1.引子:曲调坚定有力,圆号的连接庄严而神圣,国歌响起,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从此当家做主2.主题一:曲调主要写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时的景象,用颂歌般地旋律,抒发了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情:面对无数先烈染红的旗帜:激动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充满憧憬、无限幸福地、无限伤感地和对红旗的无限爱恋地,……既有对革命胜利的欣慰,又有对牺牲的人民英雄的无限怀念与追思。音乐重复一遍,可以听到隆隆的礼炮声。据吕其明老人说当年曾经有人给编了歌词,大意是: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天安门城楼前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思绪万千多少坎坷啊多少苦难

  [1]

  终于迎来这一天3、主题二:音乐急转双簧管柔和哀怨地开始,让人陷入深深的回忆中,中提琴的重复使人想起过去革命开始的岁月的艰难,人民生活的艰辛,共三遍。4、低音响起,如同黑暗年代的白色恐怖,这是像一个感人告别场面,哀婉而缠绵,最后小号想起,乐曲在不断重复中提升力度,象征在白色恐怖中,社会一天天地黑暗,人民的苦难在一天天地加重,最后小号响起,人民忍无可忍,奏响革命的号角,催促革命者上路。5,主题一以交响曲风格的再现,描写了一个轰轰烈烈、前赴后继的战争场面,最后是红旗插上山顶胜利和夹道欢迎场面,两遍。6、主题一再现7,东方红旋律奏出,整个音乐推向高潮。新中国成立了,全国各族人民将团结在党中央和毛主席周围,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新中国,对美好的明天充满了期待。8,尾声:引子再现,引入国际歌旋律,全曲达到最高潮,表示新中国的明天将一片光明,共产主义在中国一定会实现。

  红旗颂作曲:吕其明填词:薛锡祥美丽的蓝天上,五星红旗飘扬,庄严的旗帜,你闪耀光芒,心中有你,我们奋发向上,心中有你,我们荡起,理想的双桨,捧起祖国的太阳。同一面的旗帜下,我们排成行,同一定晴空下,我们挽起臂膀,

  啊~啊~我们播种,美好的希望,走向明天的辉煌。美丽的蓝天上,五星红旗飘扬,庄严的旗帜,你闪耀光芒,心中有你,我们奋发向上,心中有你,我们荡起,理想的双桨,捧起祖国的太阳。

篇二:人民音乐家吕其明心得体会

  听《红旗颂》有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家音乐吧里听到《红旗颂》管弦交响乐,完整的听外之后,感慨颇多。如今,在网络和娱乐飞速发展的今天,像这样的交响乐不多了,能听到这种音乐的地方更少了。《红旗颂》是中国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的一首管弦乐序曲。在1965年第六届“上海之春”开幕式上,由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电影乐团、上海管弦乐团联合首演,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该曲采用单主题贯穿发展的三部结构。乐曲开始是引子,嘹亮的小号奏出以国歌为素材的号角音调,描写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前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动人情景。连接部,双簧管奏出深情如歌的旋律,描写经过斗争洗礼的人们仰望红旗,心潮澎湃的情怀,传达出人民对红旗至深的情与爱。乐曲逐步发展,转向乐器交替的二声部模仿,连续的三连音音型使节奏富于动力,将乐曲抬上一个小的高潮。号角又响了,中间部分的颂歌主题变成了铿锵有力的进行曲,人群如潮,红旗似海,仿佛看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自强不息,战斗不止的雄壮步伐以及高举红旗奋勇前进的豪迈气概。再现部分,气势磅礴的乐曲表现亿万人民在这历史性时刻,尽情歌颂的情绪。尾声的号角雄伟嘹亮,形成强劲有力的最高潮,乐曲气壮山河。它因该是一门艺术,这才是第一位的。艺术之美尽管会产生其他实用价值,但美的本身才是他的基本观点。因此,音乐的价值只能是审美价值,是人们的一种审美需

  求。他的前提因该是“无用”,所以才得到“不用之用”的美学价值。对于它的美学价值,我持相当肯定的态度。音乐是艺术,音乐即美。但是美却是多方位的,现代流行音乐以它年轻、强劲的态势滚动出一股时尚、动感之美,而民歌则永远驻守着那片平实的土壤。但它散发的永远是那份自然、朴实的清香。我们的音乐大师以它绝美的音乐语言不知感动了多少爱美的人们。高贵、典雅、华丽却不矫饰,忧郁、悲伤、沧桑而又凄凉活泼、明快、朴实、动人,诙谐、逗趣、幽默、风趣等等,这样的音乐语言带给欣赏者的情感,我觉得更应该从美的角度来享受。随着社会的进步,竞争日趋加强,我以为做人更需大手笔。这种大手笔是指宽阔的胸怀,豁达的智慧,不为小事而斤斤计较,不拘泥于小圈子,要有大爱心、大智慧,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到整个社会、整个民族、整个人类的大气候。我想这也许正是通过音乐进行生命与人文结合的最好途径。

篇三:人民音乐家吕其明心得体会

  1引入描绘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开国大典上升起时的庄严情景的音乐从通俗歌曲到电影再到交响乐作品了解遵循了由浅入深的原则同时又有不同艺术形式的对峙避免了审美疲劳有利于激发聆听呈示部中辉煌抒情的红旗颂歌主题熟悉主题音乐并学习哼唱回想激动人心的庄严时刻感受绚丽而富有激情的主题音乐2聆听温暖的连接部体验经过斗争洗礼的人们仰望红旗时的深动人的旋律传达出人民对红旗至3欣赏富有动力的展开部铿锵的进行曲昂扬的斗志豪迈的气概坚定的意志不管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一笔宝贵的财4欣赏气势磅礴的再现部及气壮山河的尾声再次奏响的红旗主题东方红音调的出现抒发了尽情歌颂的情绪

  欣赏课《红旗颂》说课稿我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三方面,说说我对《红旗颂》这堂欣赏课的教学设计。一、说教材教材分析《红旗颂》是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欣赏课,课时共一课时。这是一首关于歌

  颂祖国歌颂国旗的交响乐曲。这首欣赏曲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有的深情、亲切,有的宏伟壮丽、热情奔放,从多侧面地调动感染学生的爱国热情,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地把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欣赏《红旗颂》,感受音乐的庄严深情的爱国情感。2、了解作品的相关音乐知识,了解管弦乐曲。乐曲中不同的音乐情绪所表达的意思。(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音乐资料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作品的相关内容。(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欣赏《红旗颂》,抒发学生们对祖国以及“国旗”、“国歌”的热爱之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教法与学法我使用多媒体来上这节音乐课,能更好的直观的让学生听到音乐,能看到音乐。清晰的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歌曲表达的意思内涵,知道音乐构成以及交响乐队的构成,考虑到农村学校音乐课不够普及,让学生通过欣赏课熟悉一下我们身边常用的乐器都有哪些。三、教学过程授课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听一遍,首先对音乐有个初步的印象,让学生大致说出听完音乐的感受,接着介绍音乐创作背景、作者以及相关音乐知识,着重强调交响乐队和歌曲结构以及每个部分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最后再次播放音乐,在听的过程中,到相应的音乐片段时,讲解此时音乐的内容中心思想。四、课后反思这节课由于特殊原因,准备了两个相关视频由于时间和硬件的缘故没有播放,使课程内容的完整性没有达到,其中一个视频本打算在第二次听得时候以视频的形式播放,这个视频是《红旗颂》交响乐的现场视频,能够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交响乐队不同乐器的之间配合作用,课堂效果也得到了相应的减半,视频的没有播放,知识音频的播放,使部分同学有了听力疲乏的现象,下次公开课之前应做好一切应对准备,使课程完善。讲述作品相关知识时,因为时间原因,语速过于太快,很多东西表达不是很清晰。导致学生看了一节音乐课,对歌曲本身的意义理解不是很通透,对音乐知识也是一概而过。以上就是我对我本节课的说课以及课后反思,望各位老师对我的讲课以及说课进行批评指正。篇二:红旗颂(说课)《红旗颂》说课稿黄石三中郭晟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及地位本堂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中的第2节“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中第三部分的内容——“红旗颂”,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音乐与时代的关系,感受时代中的音乐,触摸音乐与时代的脉搏,充分体验优秀音乐作品带给人们对不同时代的追忆、感悟、希望等。从而认识到音乐与时代的紧密关系:时代造就音乐风格,音乐传承时代特征。

  本节课以气势磅礴的《红旗颂》,乐观豪迈的《祝酒歌》,带领学生穿越音乐时空,回到红色年代,感受音乐中的澎湃激情,同时也学会理性思考:“时代主题对音乐的题材与创作方式的影响”及“音乐在时代变迁中所起的作用”。

  2、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作曲家吕其明、施光南,欣赏他们的优秀作品——管弦乐序曲《红旗颂》与歌曲《祝酒歌》,感受作品中的时代气息,认识音乐与时代的密切联系。(2)熟悉两个作品的主题音乐,能哼唱并记住主题旋律。(3)在评论中学会理性思考:“时代主题对音乐的题材与创作方式的影响”、“音乐在时代变迁中的作用”。3、教学重点与难点(1)通过欣赏,感受作品的丰富内涵,体验音乐在时代变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2)真正做到在聆听音乐中能积极进行理性思考,并对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作出评论。二、说教法和学法对于和平年代中处于歌舞升平中的我们,通过凸显时代特性的音乐平台,追忆过去,感悟红色年代的荡漾激情,激发大家的正气、勇气和斗志,在当今的时代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会作品的深刻内涵。同时积极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采用体验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注重教学的实效性,真正能有所触动,有所收获。为了确保学生能乐于接受相应的教学内容,并从中能充分体验见证时代的音乐所带来的震撼,更好地完成三维目标,本堂课也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心理年龄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学法和教学环节的设计。遵循事物的认知规律,由浅及深,由易至难,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注意避免平铺直叙,应有起承转合,在教学环节中有紧凑的节奏、充分的体验,这样才不会产生审美疲劳。四、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播放孙楠演唱的歌曲《五星红旗》,交流聆听感受,做好铺垫。(通过学生熟悉的这首歌中唱到的“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使学生在亲切自然的情感中充分体验到五星红旗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重要意义。)(二)导入新课在各类赛场、重大活动、庆典仪式等场合中,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是无数中国人的象征和骄傲。回顾历史,在开国大典上,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同时,也宣告着中华民族的崛起!观看电影《开国大典》片断,重温当年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学生交流感受)(三)新课学习在举世瞩目的这一刻,音乐纪录了这一伟大的历史壮举,也为奉献了青春和生命的英雄们谱写了一页页辉煌的时代乐章。1、引入描绘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开国大典上升起时的庄严情景的音乐作品——管弦乐序曲《红旗颂》。2、作曲家吕其明及创作背景简介(从通俗歌曲到电影再到交响乐作品了解,遵循了由浅入深的原则,同时又有不同艺术形式的对峙,避免了审美疲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分段欣赏作品,感受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仔细聆听,理性思考)(1)欣赏以国歌为素材的引子(号角音调);

  聆听呈示部中辉煌、抒情的红旗颂歌主题,熟悉主题音乐并学习哼唱(回想激动人心的庄严时刻,感受绚丽而富有激情的主题音乐)

  (2)聆听温暖的连接部(体验经过斗争洗礼的人们仰望红旗时的深情,动人的旋律传达出人民对红旗至深的情与爱。)

  (3)欣赏富有动力的展开部——铿锵的进行曲(昂扬的斗志,豪迈的气概,坚定的意志,不管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4)欣赏气势磅礴的再现部及气壮山河的尾声(再次奏响的红旗主题、《东方红》音调的出现,抒发了尽情歌颂的情绪;尾声中嘹亮的号角声里《国际歌》催人奋进,使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4、师生交流后,教师小结在这首革命红旗的颂歌中,作者以革命生涯中的切身体验,将中国近代和现代革命史通过音符演绎得如此震撼人心,而做为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深刻思想内涵的优秀中国管弦乐作品,也成为当今中国在各种重要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曲目。5、然而建国后日益发展的中国音乐,在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经历中,被无情地约束、限制和扼杀,歌曲创作也出现畸形发展的现象,终于在1976年10月6日,历史翻开了粉碎“四人帮”这崭新的一页,举国欢腾的同时,一批新创作的优秀歌曲也开始出现。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创作于1976年的《祝酒歌》(施光南曲、韩伟词)(1)“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及创作背景简介(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常识)(2)欣赏歌曲,简单学唱。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寻找音乐的特色:如节奏、音调、曲调风格等。(感受作品的时代气息,细心体会和分辨音乐中最具特色的部分。)(3)交流聆听感受,教师小结这首歌曲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正如施光南所说:“这是一首欢庆胜利的颂歌,但不能只单纯地谱成一般欢快的舞曲……我力图使音乐在欢乐的基础上还有一些深沉的因素。”(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本节课随着气势磅礴的《红旗颂》和乐观豪迈的《祝酒歌》,穿越音乐时空,体验了时代变迁中中国音乐的红色经典,感受到音乐的激情澎湃,对音乐与时代的紧密关系也有了较清晰的理解。作业:搜集同一时期的经典音乐作品,选择其中一个作品聆听,并尝试作出评论。(突出音乐在时代变迁中所起的作用)(布置作业是对学习情况的检验,同时也能起到复习和巩固本课内容的作用)(五)推荐欣赏辛沪光的交响诗《嘎达梅林》(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从而提高其审美情趣。篇三:《红旗颂》说课稿《红旗颂》歌曲分析交响序曲《红旗颂》为作曲家吕其明所作,1965年5月作为“上海之春”的开幕曲首次演出。作曲家以充满激情的笔触赞颂了象征革命的红旗,讴歌了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作品采用《红旗颂》单主题贯穿发展的三部结构,乐曲开始是引子,嘹亮的小号奏出以国歌为素材的号角音调,嘹亮的小号声伴以长笛、短笛、双簧管吹奏出明丽的颤音,小提琴则以滚动的平行七和弦音型为之衬托,展现出彩霞满天、红旗如海、人群如潮的壮丽图景。国歌音调经圆号反复显得格外庄严,接着大号及低音弦乐器奏出国歌首句的音调,引出了以弦乐器在c大调上演奏的红旗主题,这是深情无限的赞美,旋律优美,节奏舒展,富有歌唱性。在钢琴清脆的和弦及木管闪动的音型伴随下,给人带来绚丽明澈、生气盎然的感受。1949

  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前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动人情景在眼前呈现,巨人般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耳边回响。“红旗”主题提高一个大二度又一次响起。音乐更为激越高扬,人们的热情也随之奔腾激荡。

  乐曲的中部(展开部)抒情的颂歌主题仍保持相同的旋律,但通过速度的加快,附点音符的插入,变成了一首豪壮、铿锵的进行曲,这是中国人们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一往无前大雄壮步伐。进行曲主题再次出现后,乐曲进入再现部。

  第三部分是主题再现部分,气势磅礴的乐曲表现亿万人民在这历史性时刻,尽情歌颂的情绪。尾声的号角雄伟嘹亮,形成强劲有力的最高潮,乐曲气壮山河。篇四:《红旗颂》教案03

  《红旗颂》教学内容:欣赏《红旗颂》,感受相同的曲调由于不同的表现而产生不同的情绪教学目的:1、让学生体验调性转换和速度、力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品中表现中所起的作用。2、感受管弦乐曲《红旗颂》的宏伟气势。3、通过欣赏《红旗颂》,让学生了解“红旗”象征着革命,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使学生听辨出主题音调的不同速度和调性转换。教学难点:使学生联想不同速度的主题音调的情景。教学步骤:一、组织教学:1、上课,带领学生听音乐《红旗颂》(进行曲音乐风格片段)踏步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a)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一首歌曲,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播放音响,老师范唱《五星红旗》。)学生:“这首歌曲歌颂了五星红旗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b)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在200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晚会。晚会的标题是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的‘红旗颂’。红旗象征着革命,是我们的信仰。它火热炽热,燃烧着无数先烈血染的风采。红旗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管弦乐曲《红旗颂》”。三、欣赏《红旗颂》第一部分1、欣赏乐曲第一部分“红旗”主题旋律的片段,提问:乐曲情绪怎样,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情景?谈谈初步听后的心理感受。出示主题曲调的歌谱,教师在钢琴上弹奏,要求学生看着谱跟唱曲调。再次欣赏第一部分,设问:乐曲第一开始的音调你熟悉吗?是取材于哪一首歌曲的音调?(出示引子歌谱:国歌)第一部分音乐主题出现了几次?再次出现时在音调上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在音乐情绪上起到什么作用?(音调升高,情绪更加热烈,明亮辉煌)分组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学生回答以上两个问题。四、欣赏《红旗颂》第二部分1、初听音乐,出示主题音乐片段,并唱一唱,说说乐曲中的情绪变化,表现了怎样的内心情感?(激情澎湃、峥嵘岁月)2、仔细倾听第二部分音乐片段,这里的音乐在节奏和速度上有什么变化,跟哪里的旋律相似,请用简单的动作配上音乐的节奏和速度动一动,想象这里的音乐片断描写什么场景。(速度加快、力度加强、进行曲风格、坚定有力;表现英勇的战士建设新中国的信心)3、欣赏乐曲第三部分:第三部分是乐曲哪一部分的再现?在乐曲的速度、力度的变化下,以及在管弦乐器的演奏下乐曲情绪有什么变化?4、介绍管弦乐器在乐曲演奏中的作用:管弦乐队根据乐器的材质和演奏方式分为四个乐器组:1)弦乐器组(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等乐器组成)、2)铜管乐器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组成)3)木管乐器(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组成),4)打击乐器组。5、师:“听完这首《红旗颂》,一起来了解作曲家‘吕其明’爷爷,并了解当时是怎样的创作《红旗颂》的:《红旗颂》的作者吕其明是我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1930出生。19曾为《铁道游击队》、《白求恩大夫》、《南昌起义》等近四十部故事片,十余部纪录片作曲,吕爷爷回忆说:1965年2月,上海音乐家协会的一批老专家领导着‘上海之春’,指挥家黄贻钧点名叫我创作《红旗颂》。当时不敢相信自己能够驾驭这么大的题材,只能背水一战,毫无退路。我考虑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为背景,表现从黑暗之中走过来的人们对红旗那种无比自豪的感情,把这样一种感情融入到我的音乐中。我的音乐仓库给我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我绝对不能写陕北的,或者是江南的,要听起来是民族的,我还从国歌里面派生了一个主导动机,这个动机从引子中间一直到尾声,全部贯穿在红旗飘飘的形象中。这些都确定以后,我只用了一个星期就完成了总稿。”(媒体展示)五、完整欣赏《红旗颂》欣赏全曲,用电教媒体展示画面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具体内涵。曲式结构;引子+a+b+a+尾声(带再现的三部曲式)师:“同学们,人们赞红旗,颂红旗,用最美的旋律对红旗的颂扬,你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想?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对红旗的赞扬呢?学生:“??”。3、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努力学习长大能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是对我们红旗最好的赞扬,老师准备了一首赞颂红旗的诗歌,让我们一起在庄严的音乐声中用最激动的心情来朗诵这首诗歌。”红旗颂一面用鲜血和精神凝结的旗帜在飘扬飘扬在一个用五千年文明传承的地方就是这面旗帜摧毁了旧时代的腐朽就是这面旗帜迎来了新中国的朝阳就是这面旗帜埋葬了屈辱就是这面旗帜揭开了中国崭新的篇章从此一个民族告别了被压迫奴役的历史昂首阔步走向了新时代的万里康庄红红的旗帜上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青春芬芳

  艰难困苦的岁月已写进了历史的教科书忠魂烈骨的身影却印在了古老的土地上大写的中国养育了千千万万的热血儿女沸腾的中国驶向了浪花翻卷的茫茫海洋红旗阿我深情凝望的红旗从东海的一丝炊烟到血域的灿烂晚霞到处都有你鲜艳的色彩在流淌从南海的金色沙滩到北国的皑皑峰峦到处都有你火红的颜色在芳香东流的大江水诉说着厚重的历史西行的马达声吟诵着未来的豪壮很远的地方还有同样的声音为你而歌很近的地方还有同样的血液为你激荡无论是跋涉的昨天还是开拓的今天你都在华夏的大地上放射着万丈光芒五、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很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红旗颂》,希望这首音乐能长久的流在大家心目中,时刻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用我们的行动热爱我们的祖国,为我们的祖国建设出一份力量,最后让我们一起在嘹亮的《歌唱祖国》歌声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用媒体播放“歌唱祖国”指挥学生边演唱边走出教室)篇五:红旗颂(说课)《红旗颂》说课稿黄石三中郭晟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及地位本堂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中的第2节“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中第三部分的内容——“红旗颂”,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音乐与时代的关系,感受时代中的音乐,触摸音乐与时代的脉搏,充分体验优秀音乐作品带给人们对不同时代的追忆、感悟、希望等。从而认识到音乐与时代的紧密关系:时代造就音乐风格,音乐传承时代特征。本节课以气势磅礴的《红旗颂》,乐观豪迈的《祝酒歌》,带领学生穿越音乐时空,回到红色年代,感受音乐中的澎湃激情,同时也学会理性思考:“时代主题对音乐的题材与创作方式的影响”及“音乐在时代变迁中所起的作用”。2、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作曲家吕其明、施光南,欣赏他们的优秀作品——管弦乐序曲《红旗颂》与歌曲《祝酒歌》,感受作品中的时代气息,认识音乐与时代的密切联系。(2)熟悉两个作品的主题音乐,能哼唱并记住主题旋律。(3)在评论中学会理性思考:“时代主题对音乐的题材与创作方式的影响”、“音乐在时代变迁中的作用”。3、教学重点与难点(1)通过欣赏,感受作品的丰富内涵,体验音乐在时代变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2)真正做到在聆听音乐中能积极进行理性思考,并对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作出评论。二、说教法和学法对于和平年代中处于歌舞升平中的我们,通过凸显时代特性的音乐平台,追忆过去,感悟红色年代的荡漾激情,激发大家的正气、勇气和斗志,在当今的时代更显得尤为重要。因

  此,在课堂教学中,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会作品的深刻内涵。同时积极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采用体验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注重教学的实效性,真正能有所触动,有所收获。

  为了确保学生能乐于接受相应的教学内容,并从中能充分体验见证时代的音乐所带来的震撼,更好地完成三维目标,本堂课也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心理年龄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学法和教学环节的设计。遵循事物的认知规律,由浅及深,由易至难,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注意避免平铺直叙,应有起承转合,在教学环节中有紧凑的节奏、充分的体验,这样才不会产生审美疲劳。

  四、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播放孙楠演唱的歌曲《五星红旗》,交流聆听感受,做好铺垫。(通过学生熟悉的这首歌中唱到的“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使学生在亲切自然的情感中充分体验到五星红旗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重要意义。)(二)导入新课在各类赛场、重大活动、庆典仪式等场合中,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是无数中国人的象征和骄傲。回顾历史,在开国大典上,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同时,也宣告着中华民族的崛起!观看电影《开国大典》片断,重温当年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学生交流感受)(三)新课学习在举世瞩目的这一刻,音乐纪录了这一伟大的历史壮举,也为奉献了青春和生命的英雄们谱写了一页页辉煌的时代乐章。1、引入描绘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开国大典上升起时的庄严情景的音乐作品——管弦乐序曲《红旗颂》。2、作曲家吕其明及创作背景简介(从通俗歌曲到电影再到交响乐作品了解,遵循了由浅入深的原则,同时又有不同艺术形式的对峙,避免了审美疲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分段欣赏作品,感受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仔细聆听,理性思考)(1)欣赏以国歌为素材的引子(号角音调);聆听呈示部中辉煌、抒情的红旗颂歌主题,熟悉主题音乐并学习哼唱(回想激动人心的庄严时刻,感受绚丽而富有激情的主题音乐)(2)聆听温暖的连接部(体验经过斗争洗礼的人们仰望红旗时的深情,动人的旋律传达出人民对红旗至深的情与爱。)(3)欣赏富有动力的展开部——铿锵的进行曲(昂扬的斗志,豪迈的气概,坚定的意志,不管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4)欣赏气势磅礴的再现部及气壮山河的尾声(再次奏响的红旗主题、《东方红》音调的出现,抒发了尽情歌颂的情绪;尾声中嘹亮的号角声里《国际歌》催人奋进,使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4、师生交流后,教师小结在这首革命红旗的颂歌中,作者以革命生涯中的切身体验,将中国近代和现代革命史通过音符演绎得如此震撼人心,而做为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深刻思想内涵的优秀中国管弦乐作品,也成为当今中国在各种重要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曲目。5、然而建国后日益发展的中国音乐,在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经历中,被无情地约束、限制和扼杀,歌曲创作也出现畸形发展的现象,终于在1976年10月6日,历史翻开了粉碎“四人帮”这崭新的一页,举国欢腾的同时,一批新创作的优秀歌曲也开始出现。最有代表

  性的当属创作于1976年的《祝酒歌》(施光南曲、韩伟词)(1)“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及创作背景简介(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常识)(2)欣赏歌曲,简单学唱。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寻找音乐的特色:如节奏、音调、曲调风格等。(感受作品的时代

  气息,细心体会和分辨音乐中最具特色的部分。)(3)交流聆听感受,教师小结这首歌曲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正如施光南所说:“这是一首欢庆胜利的颂歌,但不能只

  单纯地谱成一般欢快的舞曲……我力图使音乐在欢乐的基础上还有一些深沉的因素。”(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本节课随着气势磅礴的《红旗颂》和乐观豪迈的《祝酒歌》,穿越音乐时空,体验了时代

  变迁中中国音乐的红色经典,感受到音乐的激情澎湃,对音乐与时代的紧密关系也有了较清晰的理解。

  作业:搜集同一时期的经典音乐作品,选择其中一个作品聆听,并尝试作出评论。(突出音乐在时代变迁中所起的作用)(布置作业是对学习情况的检验,同时也能起到复习和巩固本课内容的作用)

  (五)推荐欣赏辛沪光的交响诗《嘎达梅林》(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从而提高其审美情趣。

篇四:人民音乐家吕其明心得体会

  使那种强功能结构的和声背景所烘托的大波浪式的旋律进行洋溢着壮丽豪迈的气概和崇高的音乐气质具有英雄性与史诗性的特在配器方面则根据乐曲内容和情感的需要集中使用铜管乐和弦乐使其气势磅礴铿锵有力灿烂辉煌

  《红旗颂》是我国国宝级交响乐曲,由我国作曲家吕其明创作于1965年,在当年第六届“上海之春”开幕

  式上首演,取得巨大的成功,轰动了整个世界乐坛。后来,作为电影《开国大典》的电影音乐,《红旗颂》的每一次出现都让新中国成立的盛典在眼前再次浮现,乐曲也因此称为许多红色经典的音乐会、歌舞剧保留的曲目和配乐。乐曲运用凝练概括的象征性手法,以通谷鲜明的音乐语言和强功能结构的和声背景所烘托的波浪式旋律进行,热情讴歌了1949年月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讴歌了中国***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时还不知乐曲的名字,只是清楚的记得每一次聆听时心潮澎湃、禁不住手舞足蹈的

  感受:激昂处,激情荡漾,豪情满胸;流畅时,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旋律的变化,血液亦随之沸腾,一浪浪袭来的感染力,那种恢宏壮丽,那股气势滂沱象一幅铺展在眼前红旗舞动的壮丽山河……

  《红旗颂》采用单主题贯穿发展的三部结构。乐曲以嘹亮的小号和国歌作为引子,表现了1949年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前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动人情景;连接部,双簧管奏出深情如歌的旋律,描写经过斗争洗礼的人们仰望红旗,心潮澎湃的情怀,传达出人民对红旗至深的情与爱。乐曲逐步发展,转向乐器交替的二声部模仿,连续的三连音音型使节奏富于动力,将乐曲抬上一个小的高潮;号角又响了,中间部分的颂歌主题变成了铿锵有力的进行曲,人群如潮,红旗似海,仿佛看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自强不息,战斗不止的雄壮步伐以及高举红旗奋勇前进的豪迈气概;第三部分是主题再现部分,气势磅礴的乐曲表现亿万人民在这历史性时刻,尽情歌颂的情绪。尾声的号角雄伟嘹亮,形成强劲有力的最高潮,乐曲气壮山河。

  红旗颂》是中国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的一首管弦乐序曲。在1965年第六届“上海之春”开幕式上,由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电影乐团、上海管弦乐团联合首演,取得了成功。《红旗颂》采用单主题贯穿发展的三部结构,乐曲开始是引子,嘹亮的小号奏出以国歌为素材的号角音调,描写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前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动人情景。

  连接部,双簧管奏出深情如歌的旋律,描写经过斗争洗礼的人们仰望红旗,心潮

  澎湃的情怀,传达出人民对红旗至深的情与爱。乐曲逐步发展,转向乐器交替的二声部模仿,连续的三连音音型使节奏富于动力,将乐曲抬上一个小的高潮。

  号角又响了,中间部分的颂歌主题变成了铿锵有力的进行曲,人群如潮,红旗似海,仿佛看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自强不息,战斗不止的雄壮步伐以及高举红旗奋勇前进的豪迈气概。

  第三部分是主题再现部分,气势磅礴的乐曲表现亿万人民在这历史性时刻,尽情歌颂的情绪。尾声的号角雄伟嘹亮,形成强劲有力的最高潮,乐曲气壮山河。

  管弦乐序曲《红旗颂》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创作首演距今已有40年了。回想当年创作《红旗颂》的情景,好像还在眼前。《红旗颂》的问世,“上海之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从1960年举办“上海之春”以来,新人辈出,新作品不断涌现,已经成为具有国内外重大影响的音乐盛会。60年代“文革”之前上海音乐家协会党组是“上海之春”权威的领导机构,由音乐界老前辈贺绿汀、丁善德、孟波、黄贻钧、钟望阳、瞿维和我组成,我是其中年轻的后辈。1965年2月,在上海音协的一次党组会上,对各演出单位报来的“上海之春”初选节目进行了研究。大家认为,歌颂祖国和人民、歌颂党和人民军队的作品还应加强。因此,一致决定由我赶写一部作品,黄贻钧先生建议曲名定为《红旗颂》。当时,我毫无思想准备,感到非常突然,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老前辈们这样信任我,鼓励我,对我委以重任;紧张的是时间短,任务重,恐怕难以完成。但又想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因此,i我毅然接受了这一艰巨的创作任务,大胆地进行了创作。如今回想起来,如果没有“上海之春’’提供这一机遇和良好的创作条件与氛围;如果没有老前辈们的信任、鼓励和促进,就不可能有《红旗颂》。因此,我对音乐界前辈们的敬意与谢意,在心中油然而生。当我进行作品酝酿、构思时,经过反复思考,首先决定《红旗颂》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为历史背景,歌颂红旗,歌颂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因此,我一方面对乐曲的结构、创作手法、调性布局、和声配器等等作了周密的安排;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使我深深地陷人了对当年峥嵘岁月战斗生活的往事和自己在红旗下成长的回忆之中。

  1940年5月,我刚满10岁时,父亲送我和姐姐吕晓晴参加了新四军二师文工团,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和艰苦生活的磨炼与考验,既熔铸了我的灵魂、意志,也赋予我血与火、爱与恨的乐思。在9年部队文工团的战斗生活和艺术实践中,我受到严峻的锻炼和革命艺术熏陶。但更重要的是,把我一颗稚嫩的心和中国人民伟大的解放事业交融在一起。作为一个只读过4年书的10岁孩子,确实像进了一所生活大学、艺术大学。1945年9月1日,我15岁时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历史时期,对我的世界观、人生观、艺术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949年5月26日,我随部队进人上海,同年11月转业到新成立的上海电影制片厂。1951年走上了电影作曲岗位。这段历史,使我刻骨铭心,永难忘怀。我是在红旗下长大,对红旗有着深厚的感情。红旗,是革命的象征,在井冈山的绿树丛中、遵义的城堞口、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旁、百团大战指挥所、淮海战役的阵地前,凡有革命者战斗的地方,都有红旗在飘扬。红旗,也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他们前仆后继,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我的父亲吕惠生是抗战时期一位新四军高级干部,1945年9月不幸被敌人逮捕,在狱中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英勇就义时高呼“中国和平民主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时年43岁。走完了自己光辉的一生。由于千百万先烈为革命献身,才取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迎来了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当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隆重举行,天安门上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当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时候,天安门广场国歌嘹亮,礼炮齐鸣,人群如潮,红旗似海,人们无比激动,无比喜悦,无比自豪。那种走出黑暗获得解放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这些激动人心的往事像电影镜头一样,一一在我眼前闪过。就在这时,几十年来,血染的战斗红旗和天安门的胜利红旗,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伟大崇高的形象。我热血沸腾,心潮激荡,夜不能寐,乐思、灵感、激情源源而来,音符在脑海中闪动。我不能不动笔了。经过一个星期的日夜拼搏,激动的泪水伴我写出了《红旗颂》。5月,在上海文化广场举行的第6届“上海之春”开幕式上,由著名指挥家陈传熙先生指挥,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电影乐团和上海管乐团联合首演,受到了热烈欢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二

  《红旗颂》在曲式上采用单主题贯穿发展的三部结构。乐曲开始是以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为素材的辉煌而宽广的引子,描写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的伟大历史时刻,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前,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激动人心的情景。引子之后,饱满激昂、优美抒展的红旗音乐主题在灿烂的C大调上喷薄而出,尽情表达着对胜利的喜悦和对红旗的赞美之情。连接部,双簧管奏出如歌的抒情优美旋律,仿佛经过了斗争洗礼的人们仰望红旗的澎湃心怀。乐曲中部,连续着三连音音型,赋予节奏以激越的动力,号角声再度响起,迎来一个激动人心的高潮。此时,宽广的颂歌主题一变而为铿锵有力的进行曲,好似目睹人们在红旗指引下,自强不息、奋斗不止、阔步前进的巨人步伐,以及高举红旗奋勇前进的豪迈气概。进入再现部后,颂歌主题再次表达了亿万人民在胜利的历史时刻,内心的巨大喜悦与自豪。尾声,号角雄伟嘹亮,气势磅礴,乐曲发展,到最高潮,象征着伟大祖国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三《红旗颂》自1965年5月首演以来,久演不衰,成为在我国音乐舞台上上演率最高,电视、广播播放次数最多的音乐作品之一,受到听众的广泛欢迎和喜爱。许多年来,我收到很多很多听众和专家同行热情的来信,捧读这些来信,常使我激动不已。听众刘一闻先生在信中写道:“我是尊作的忠实听众,早在念中学的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凌就十分喜爱您的《红旗颂》,当得知这届(1995年)“上海之春"莲有您的专场演出,其中有《红旗颂》时,我的心情便不能平静下锺来,我带着全家人一同来听《红旗颂》。当《红旗颂》奏响之后,我几乎是含着热泪听完的。我想,象我这样的听众决不在少数!吕先生,我一听到这首曲子,心中便充满了激奋,我对《红旗颂》从心中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音乐会结束回家后,我根本无法入睡,因此就提笔给您写信,来向您表达我——一个晚辈对您的敬仰。”我的老战友的孩子李曦邑从美国回国来看我,希望我送他《红旗颂》磁带。小李带了这盘磁带返美后来信说:“吕叔叔:我回美国后,几乎每天听一遍您的《红旗颂》!我会永远记住您和我爸爸这一代人的精神,我永远是中国人。”北京石景山钢铁厂工人汪朝光同志在信中寄来10元钱,他说他太喜欢《红旗颂》了,请我帮他买一盒磁带。四川绵阳市一位企业干部梁茵同志来信说:“您的大作《红旗颂》我听了10多年,仍是百听不厌,实在是喜欢极了。”四川省歌舞剧院指挥家邓思义先生于1997年11月14日来信说:“《红旗颂》在四川影响很大,我省的三个专业乐团和学生乐团都曾先后在音乐会上多次演奏。最近,在成都举

  行的第5届中国艺术节,中国交响乐团在俞峰的指挥下,也演奏了《红旗颂》,乐曲优美的旋律,辉煌的气势,给人以极大的震撼。随着这部作品的不断普及,《红旗颂》必将在社会上和人民心灵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和震动。’’珠影乐团著名指挥家丁家琳先生1997年9月28日来信说:“您的作品一直是我所钦佩的楷模。此次《红旗颂》的演出,影响极大。最近我们团的演出,几乎每个单位都提出一定要演《红旗颂》,演出后反映都很强烈。一部作品,技巧再高,内涵再深,如果没有人能昕匿,没有人喜欢听,甚至连演奏的人都不知道演奏的是什么,它的生命力又在哪里呢?”更使人高兴的是,2004年春节,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上演了一台“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红旗颂》作为音乐会的压轴节目,由奥地利国家音乐家交响乐团演奏。当演奏结束时,全场响起了长时间暴风雨般的掌声,令人激动,令人振奋。这说明,《红旗颂》不仅受到国内听众的喜爱,而且,也受到国外朋友的欢迎。由于《红旗颂》问世以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因此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评选为20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四我十分感谢众多热情听众喜爱《红旗颂》,衷心感谢对我的支持、信任和鼓励。40年来,《红旗颂》没有被人们遗忘,使我从中受到了深刻的启迪,主要有以下一些体会。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文艺工作者,要通过长期战斗生活的洗礼、磨练和积累,培养出一种神圣的、诚挚的情感,这是《红旗颂》成败的根本关键所在。我在一篇文章中,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肺腑之言:“我热爱伟大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热爱伟大、勤劳、善良、勇敢的人民,热爱伟大的党。我要为之奉献我的一切。我要用真诚、热爱和智慧的劳动,来回报祖国、党、人民和人民军队的养育之恩。我要将我生命的全部热忱交织在我的音乐作品中,来讴歌祖国和人民、党和人民军队光荣的昨天、辉煌的今天和灿烂的未来。因此在创作《红旗颂》时,我点燃了创作灵感激情的火花,把这种神圣、诚挚的爱融会渗透到《红旗颂》的作品之中。同时,也传达到广大听众的心灵之中。这就是我创作《红旗颂》的初衷。"交响音乐在西方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传来中国不过七八十年。如何使外来的西方艺术形式为中国普通听众所接受,我觉得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很多,但很主要的一点是:尊重中国人民几千年来所形成的欣赏习惯——我们有众多的地方戏曲,各地丰富优美的民歌,培育了人们根深蒂固的欣赏习惯——喜爱听旋律。因此,写好《红旗颂》颂歌音乐主题,让普通听

  众喜欢听、听得懂,成了这一器乐作品成功的另一关键。我在主题写作时,注重保持音乐的民族风格。但是,我并没有以现成的民间音调为素材,而是根据需要,吸收某些民间音乐的因素,采取更为概括(不限于某一地区)的写法,使颂歌音乐主题具有较浓郁的民族特征、民族神韵和民族气派。另一方面,从国歌中演化而来的主导动机(或称引子),在作品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乐曲开头到尾声,主导动机不断出现,使红旗飘飘的音乐形象自始至终贯穿全曲,与颂歌主题相辅相成,成为全曲的主体。因此,《红旗颂》的音乐形象非常集中、统一、凝炼和鲜明。在考虑乐曲的和声与配器时,首先要符合乐曲明朗、热情、豪放、颂歌性的总体风格。因此,我运用了传统的、纯朴的、明朗的和声语言。使那种强功能结构的和声背景所烘托的大波浪式的旋律进行,洋溢着壮丽豪迈的气概和崇高的音乐气质,具有英雄性与史诗性的特点。在配器方面,则根据乐曲内容和情感的需要,集中使用铜管乐和弦乐,使其气势磅礴,铿锵有力,灿烂辉煌。同时,也特别注意乐曲(强弱,快慢,音色,音域,调性等等)的艺术对比,使乐曲既有变化,又很统一。综上所述,我在写作中,寻求自己的创作思维、美学追求、艺术风格,澎湃的激情、流畅的乐思与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形式得到高度的综合统一,使《红旗颂》成为一部雅俗共赏的艺术品,奉献给时代和人民。《红旗颂》是我的代表作之一。40年来,《红旗颂》不仅没有被人们遗忘,经受了历史的审视和实践的检验,而且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在更加辽阔的时空得到了传播,使我从中受到了深刻的启迪和顿悟。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人心是最权威的裁判员。越是扎根民族土壤的作品,越富有艺术的生命力。我不求《红旗颂》笼罩什么耀眼的光环,只要她伴随时代的脉搏跳动,溶人社会的和鸣,并被广大听众所接受,所喜爱,所钟情,这就是我的希望和追求。他们的认可与赞许,是我最大的欣慰,也是对我最高的褒奖。正因为如此,为祖国、为人民而写作,对我来说,绝不是一句过时的口号,而是终身的崇高天职和神圣使命。

  上海编者补记:

  吕其明同志音乐创作60余载,用生命的全部热诚讴歌光荣的昨天、辉煌的今天和灿烂的未来。他曾为电影《铁道游击队》、《红日》(合作)、《白求恩大夫》、《庐山恋》、《南昌起义》、《城南旧事》、《雷雨》、《子夜》、《焦裕禄》等50余部故事片、200多部(集)电视剧作曲,还创作了10余部管弦乐作品,先后获24项音乐创作奖。其中,《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微山湖》、《啊,故乡》、《谁不说俺家乡好》(合作)等,至今仍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管弦乐序曲《红旗颂》是吕其明同志的代表作之一,被评为“20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这是一部气壮山河的不朽的传世之作,展现了史诗般的历史画卷。如果说,吕其明同志的一生是一部交响乐的话,那么,《红旗颂》的创作与成功,便是其中当之无愧的华彩乐章。

篇五:人民音乐家吕其明心得体会

  交响乐听后感—

  《春节序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红旗颂》

  一、《春节序曲》听后感

  (一)背景介绍

  这首曲子的作者是我国着名的音乐家、作曲家、指挥家李焕之先生,他根据中国民间及古代音乐的丰富素材,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创造出表现新而又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的作品,深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

  《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序曲部分,作于1955年—1956年,乐曲以陕北民间秧歌的音调和节奏为素材,旋律明快,主要表现的是人们欢度春节的热闹景象,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期盼。

  (二)乐曲欣赏(听后感)

  这首曲子节奏欢快,让人心情随之开朗。其实很早之前就听过这首曲子,节日特别是春节的时候电视上经常播放,所以现在听起来有一种怀旧的感觉。晚会等活动也少不了这首曲子渲染气氛。细细聆听,仿佛看到家人团聚,大家忙着做年夜饭,小孩子们玩耍着新年特有的烟火的情景。这首曲子还透露出人们在忙碌了一年之后获得收成,充满喜悦和感激的心情。

  二、《北京喜讯到边寨》听后感

  (一)背景介绍

  这首曲子是由郑路与马洪业于1976年10月创作的,当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伟大胜利之际,乐曲生动地表现了这一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人们载歌载舞的喜悦之情。作者曾多次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生活,因此他们能把少数民族的特色融入乐曲之中,让乐曲充满少数民族的生活气息。

  (二)乐曲欣赏(听后感)

  这首曲子的主旋律也是很欢快的,所要表现的主题很鲜明,就是粉碎四人帮后,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欢庆的场景。第一次听的时候就被里面的欢快气息感染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性格淳朴,善良而热情。这首曲子把我带入少数民族人们的生活场景里,我仿佛看到他们身穿民族服装在田间劳作,对着青山绿水,唱着原生态的歌曲,和林间婉转的鸟鸣相映成趣的情景。

  三、《红旗颂》听后感

  (一)背景介绍

  这首曲子是由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的。红旗颂以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成立时第一面升起的情景。该乐曲融入了和的旋律。这是一首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

  (二)乐曲欣赏(听后感)

  我从这首曲子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也由衷地感慨祖国由革命到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新中国的成立是由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艰辛的革命岁月得来的,是由无数的革命先烈挥洒鲜血得来的。这期间的民族屈辱,生命的代价都是沉痛的。因此,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生活,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为社会的和谐美好而努力下去,传承优秀我国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

篇六:人民音乐家吕其明心得体会

  在当前世界文化趋于多元化发展的重大变革的环境下中国的作曲家在时代的呼唤中将古老的中国文化与现代的西方文化相互交融在一起创作出了各种新体裁新风格新品种的现代音乐作品他们同样为中国的现代音乐发展做出了贡献

  浅谈中国现代音乐的风格与特色

  [摘要]历史发展到21世纪,为世人展现出一幅多元的文化图景。很多原有的文化局面在新世纪新观念的冲击下重组再生;同时,随着这一文化格局的改变,人们对多元文化现象的思考日趋深入。

  [关键词]中国现代音乐音乐风格音乐特色上海是我国最早的现代音乐文化发源地,中国最早的专业音乐教育就从这里开始的。在当前世界文化趋于多元化发展的重大变革的环境下,中国的作曲家在时代的呼唤中,将古老的中国文化与现代的西方文化相互交融在一起,创作出了各种新体裁、新风格、新品种的现代音乐作品,他们同样为中国的现代音乐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中国的现代音乐由于历史的各方面复杂原因,起步较晚,发展也比较缓慢。因此,在当代中国现代音乐的创作领域里,特别是交响音乐的创作还需要得到社会更加广泛地关注与重视。20世纪后期以来,中国的音乐创作领域里不断地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作曲家在具体的创作实践当中,从作品的题材内容到音乐的表现手段上,从写作的艺术观念到创作技法上,出现了全方位的“跃动”和“追寻”。无论是音乐创作中的个性和思想,都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锐气和活力。香港作曲家曾叶发(香港文化界联席会议主席)创作的《一调子》,是通过作者对中国广东音乐的表层印象和风格的体验,借用广东音乐基本的特性素材创作而成。乐曲以单一性的主题旋律思维作为全曲的主干乐思发展脉络,并且运用“主调多声”的特殊处理方式,以加花变奏的特点进行各个声部之间的组合与调配。作者真正的创作个性是以后现代音乐的创作思维为方式,运用“非功能调性”的特殊思维处理方法统摄整体音乐的发展,而传统性的广东音乐并没有任何的突显。正如作者所说:“这里并不表示这首乐曲在于模仿广东音乐的调性旋律风格,与广东音乐的传统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听众不妨尝试比较两者的关系。”乐曲通过富有特色的配器方式构筑出交响音乐的独特音响造型,为主导乐思提供了最大的动力性发展。这是作品的主要环节。和声的运用是以主题乐思的发展需要,进行相关点缀性的特殊处理和安排。而在线条性的旋法过程中,由对位性的复合性乐思进行组合,使音乐的发展具有更加深刻的表现力。在整体的乐思发展中,作

  1

  者以旋律的各种变化来显示出作品的音乐个性,但是,所有的旋律在发展中已被各种新的乐思所掩饰。各种乐器的结合,在音色上的点缀是相应的、有趣的表现,使音乐本体的表现力富有更大的想象空间。这部作品是在上海首演,在本次音乐论坛中引人注目。主要原因是香港回归后,香港地区的现代音乐和交响音乐创作的发展现状,人们还了解得不多。通过这次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交响音乐作品,使人们对香港地区的现代音乐创作能够有所了解,而《一调子》这部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香港当前现代音乐创作的一个基本概况。

  作曲家吕其明(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创作的交响乐《龙华祭》,是纪念在中国革命时期的解放战争中,在上海战役中英勇牺牲的7000多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作曲家为了追思这些祖国的英雄,以内心的真挚情感和深刻的思念之情,用清醇朴实的音符,讴歌了故去的烈士们。这部作品曾经获得2001年中国音乐“金钟奖”。该作品以传统技法写作而成,旋律的气息非常宽展和平稳,在构思上以凝重的主题思维特征展现。主导乐思始终贯穿在整体乐曲的进行之中。通过单一性的线性乐思发展,融入多层面的乐思交织,使乐曲的表现富有张力。该作品在这次以现代音乐为主题的活动中,其创作手法是完全传统思维化的,在以现代音乐为主体的“交响音乐会”中同台演出,同样是显得非常融合,并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杨立青教授(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创作的中胡与交响乐队《荒漠暮色》,这部作品是应日本“丝路的回响”执行委员会之约,创作于1998年。作曲家采用了中胡“协奏曲”性的特殊表现形式创作而成。从中胡的独特使用与其特殊的乐器音色上来看,中胡的音乐主要是从人的内心世界去表现更多的思想意境。而乐队与各个声部之间的乐思处理,是以不同色彩的音色对比和非常清晰的多种叠置组合而构成,并以浓烈的和声与交织的复调融合在一起,构筑了一幅夕阳映射下的人与自然绝美壮观的风蚀地貌图画。作曲家在写作手法上使用了九个音的音阶。整体创作的风格上,表现出了一种光和色的大写意。在乐思的发展上,借用由中胡演奏的两次中国古琴曲《梅花三弄》开始的主题素材,将基本的音乐主题与《梅花三弄》的主题相互交融,通过核心音乐语汇进行有序地发展与建构,形成一种主导乐思的动力性展开。在旋法上主要是以五度、小二度,三全音作为基本的声部线条进行呈示和衍展,和声的构筑也从此派生而出。整体作品结构的构思是比较自

  2

  由的形式,不套用任何的曲式结构。从作品的表现内容上,作者主要体现了一种“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意和一望无际的沙漠在暮色中色彩斑斓、变化无穷的意境,使人们感受到一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意。

  叶小纲(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最后的乐园》,是于1993年应香港市政局的委托而创作。作者依靠节奏的律动变化和乐思运动过程中的各种不同形态的发展组合,使音乐展现出富有中国音乐特色的格调。在乐曲的整体结构设计上,通过全曲三个大部分的结构性的对比,由强与弱、浓与淡、远与近的时空性音响造型,表现了作者的一种特殊音乐思维方式。同时,在有限的“山歌”主导乐思的材料使用上,尽可能地去表现出依据于中国民族音乐个性化这一富有特性的基本创作手法。在主题乐思的运动过程中,单一性的小提琴独奏音色与复合性的交响乐队之间的调配组合,显示出音乐中清醇的音色对比。在这种富有诗意的交响音乐思维过程中,“山歌”的乐思时而高亢激荡、时而平稳安静,最后“山歌”远去了,隐退在那无尽的“乐园”遥想之中。

  上述作品在创作立意上,基本是追寻个性化和富有民族音乐特色的基本原则,在具体创作上,将民族民间性的音乐素材经过细致处理,借鉴性地运用在自己作品中,这说明了民族音乐之根已深深地埋在作曲家们的创作思想当中。从作品的题材上来看,基本上每部作品都有标题,无论作品的标题是否具有明确的意思。从另一个角度上讲,由于作品标题的提示作用和点题的意蕴,作者对作品主题思维的表现内容仍然是注重的,并且是放在首位的。这也说明了现代音乐是为了让更多的听众所能够接受,使更多的人们能够理解和贴近现代音乐。

  以“论坛”的方式进行现代音乐作品的展示活动,并能够以“交响音乐会”现场演奏的形式直接地展现新作品,这对目前“清冷”的中国现代音乐创作是一个积极推动。通过现代音乐领域里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新作品,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和探讨,这个活动无疑是非常富有意义和远见的。因而,从这次“论坛”的一个侧面,反映出的是在今后21世纪中国现代新音乐的发展过程中,现代音乐创作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天地,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中国现代音乐新作品问世。

  <!--

  3

篇七:人民音乐家吕其明心得体会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红色管弦乐《红旗颂》音乐创作分析

  作者:车行远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3期

  【摘要】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到1966年间,优秀的器乐作品层出不穷,管弦乐《红旗颂》是我国音乐史上一部非常经典的红色交响乐作品,这部作品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冉冉升起的情景,以此在回味中国革命艰难历程和革命志士英勇斗争的过程中,赞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直至新中国成立的光辉历史。本文将通过对管弦乐《红旗颂》创作背景、风格特征等方面的分析,进一步认识红色文化。

  【关键词】红色经典;管弦乐;《红旗颂》;创作分析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到1966年间,在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的指引下,新中国的音乐事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从音乐创作来看,这一时期的红色经典音乐体现了新中国的音乐家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极大创作热情,继而创作出具有一定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的经典作品。在这一时期,优秀的器乐作品层出不穷,如1955年创作的筝曲《庆丰收》,运用了西方乐器钢琴的合音与和弦的演奏技巧;1953年创作的管弦乐《瑶族舞曲》和1954年至1955年间创作的《春节组曲》,都成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红色经典器乐作品。而在这一时期,西洋大型器乐创作中取得突出成就的经典作品还有吕其明创作的管弦乐作品《红旗颂》。

  一、红色管弦乐《红旗颂》的创作背景

  吕其明,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也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首批电影音乐家,196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他在革命时期就已经创作了大量的革命音乐作品,曾为《铁道游击队》、《红日》、《家》、《白求恩大夫》等二百余部电影配乐。1965年吕其明“洋为中用”,巧妙地将《国歌》、《国际歌》和《东方红》的音调进行结合,完成了震撼人心的,具有英雄性和史诗般的交响乐作品《红旗颂》。这首作品中蕴藏了非常深厚的革命情怀和红色文化思想,渗透了作曲家对祖国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这部作品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冉冉升起的情景,以此在回味中国革命艰难历程和革命志士英勇斗争的过程中,赞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直至新中国成立的光辉历史。

  二、红色管弦乐《红旗颂》音乐分析

  《红旗颂》是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从《国歌》中演化出的主导动机从头至尾反复出现,所以红旗飘飘的音乐形象始终都贯穿全曲,进一步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全曲可分为以下几个部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分,即由引子(1—13)、呈示部(14-55)、连接部(56-85)、展开部(86—230)、连接部(231-239)、再现部(240—265)、尾声(266—285)

  (一)引子:从乐曲第1小节到13节

  谱例1

  C大调,4/4拍,用小号奏出国歌主导动机,弦乐以六连音的形式奏出波浪式的平行七和弦流动音型,在小号奏出主题动机音调以后,圆号再一次奏响该动机,变现出继往开来,吹响新时代号角的气势。

  (二)呈示部,从第14小节到第55小节

  谱例2

  C大调,4/4拍,主题出现由第一、二小提琴、中提琴主奏奏出,柔和温暖,抒情优美,木管乐器在高音区以五连音的形式演奏同音进行,采用了中国戏曲中的紧打慢唱的节奏,铜管奏出流动的六连音琶音织体,让音乐显得活跃。在第32小节处,乐曲由C大调转至D大调,管弦共同奏响了“红旗”主题,这就使得作品的情感得到了一次新的升华,让人有一种沉浸在新中国红旗下的幸福之感,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民族情感,该主题描绘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上升起时的景象。音乐以颂歌般的旋律,表现了人民对新中国成立无比激动的心情、对革命取得胜利的的欣慰和对先烈的无限怀念与追思。从而激发起内心对于祖国的热爱、歌颂和赞美之情。

  (三)连接部,乐曲第56小节到85小节

  该部分写作材料作者仍从第一主题提取,作者运用了模仿复调的手法,体现在木管与弦乐之间的模仿。调性变化丰富,将一个固定旋律,在不同调性上面进行展开,这部分调性变化:A徵调式——D徵调式——E徵调式——A徵调式,增强了音乐的流动性。

  (四)展开部,乐曲第86小节到230小节

  该部分调性变化a小调——降B大调,充分运用了三连音这一织体,连贯的三连音节奏,让整个作品进入到风起云涌的情境,在之后出现展开部的“红旗主题”,速度达到132,整个速度非常快,节奏以四分音符和附点音符为主,加上弦乐的演奏,使作品的声势大震,让人联想到高举红旗的豪迈之情。整个展开部将“红旗”的红色主题文化与爱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尾声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乐曲第265到285小節,C大调,4/4拍,速度81,这部分是对整个作品的结尾,这一部分与引子部分做到了相互呼应,使整个作品的结构很完美。同时,宏大的交响乐中再次渗入了《国歌》和《国际歌》的音调,让几首著名革命音乐的元素混合在一起,使整个作品的思想再次升华,最后作品在《国歌》的音调上结束,让人想到了祖国美好的未来和明天。

  管弦乐《红旗颂》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红色经典交响乐作品,它成功地描绘了新中国诞生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其中“红旗”主题贯穿整个作品,表达了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领袖以及伟大祖国的无尽歌颂和赞美之情。同时这部作品作为革命历史题材的代表之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民族的革命历史,感受到红色文化情怀,又让我们受到红色文化的洗礼,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自觉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

  参考文献

  [1]张少飞.1949—1981年间的中国管弦乐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

  [2]邱新宇.管弦乐序曲《红旗颂》音乐创作分析[J].大舞台,2013(08):32-33.

篇八:人民音乐家吕其明心得体会

  吕其明简介素材

  吕其明

  《红旗颂》的作者吕其明,是我国有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196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历任上影乐团团长、上海电影总企业音乐创作室主任。是中国音协第四、五届理事。曾为《铁道游击队》、《家》、《红日》、《白求恩医生》、《庐山恋》、《南昌起义》、《雷雨》、等近四十部故事片,十余部纪录片作曲,并曾为《秦王李世民》、《向警予》、《秋海棠》、《阮玲玉》等十余部电视连续剧、广播剧作曲。此中《庐山恋》的插曲《啊,故土》和歌曲《你应该留下什么》曾获全国优异歌曲奖。

  其余音乐作品有交响乐《郑成功》(与别人合作)、交响诗《铁道游击队》、随想曲《霓虹灯下的标兵》、序曲《红旗颂》、交响叙事诗《白求恩》等十余部,以及《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与别人合作)等歌曲百余首。

  《红旗颂》这首管弦乐,是为1965年5月第6届“上海之春”而写的开幕曲。这首赞叹革命红旗的颂歌,一经首演,快速传遍全国,人人皆知,成为红色经典。那时,听新闻广播,看新闻纪录片,经常能听到这首乐曲,抒怀的旋律,陪伴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稳重的步伐,走进人民大堂,抒发了人民当家作主,对红旗对革命从成功走向成功的非常愉悦之情。

  颂歌性的音乐作品,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被人忘却了,《红旗颂》因旋律优美,感情诚挚,到现在仍在音乐会演出奏,那种来自革命生涯中独到的亲身体验,无半点学院滋味,实是经过烽火磨炼的呕心之作。正如作曲家所说,“从党的出生到新中国建立,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此中就包含我的父亲。他的勇敢就义,我的心情没法用语言来表达。我必定要用音乐的语言,对共和国的建立、对祖国、对党,用音乐表现出来。”

  第1页

推荐访问: 人民音乐家吕其明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音乐家 吕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