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研究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27 12:3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资源是资源型城市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其对资源的过度依赖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资源逐渐枯竭的不可逆转性决定了资源型城市在发展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源问题,产业转型是资源型城市终究的必由之路。以煤炭资源型城市鸡西市为例,阐述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必要性,根据鸡西市产业结构的特点及发展现状,探讨了鸡西市产业转型的模式。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产业转型 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224-03

一、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必要性

资源型城市是指其主导产业主要围绕着资源而开发建立的采掘业及其初期加工业,主要提供矿产产品和其初期加工产品等资源型产品,并依托资源开采而兴建发展的城市。若某城市矿产资源采掘业及初加工业产值总和超过工业总产值的50%,则该城市可定义为资源型城市。

随着城市自身的发展,资源型城市因其自身特征开始出现发展瓶颈。根据布雷恩·阿瑟的路径依赖理论,资源型城市将被锁定在最初所设定的资源产业的发展上。其形成、发展自然对当地的资源具有特殊的依赖性,随着资源储量的约束和资源可耗竭性的影响,使资源型城市出现了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环境质量下降、资源枯竭等问题。资源型城市必然会经历一个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随着城市的发展,资源型城市必然会在发展方向、空间、动力、体制等方面出现严重困境,只有打破原有的资源自循环机制和路径依赖,才能实现产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是资源问题,资源是资源型城市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其对资源的过度依赖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资源逐渐枯竭的不可逆转性决定了资源型城市在发展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源问题。由于依托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等资源,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必然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也是目前很多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次,由于产业结构的单一、经济增长方式的外延粗放型,造成经济效益和技术水平低下,容易引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例如煤炭资源型城市,初期由于煤炭资源丰富,为城市发展甚至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然而一旦煤炭资源枯竭,城市发展就会失去支柱,进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健康发展。

由于我国资源型城市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普遍存在“政企合一”等弊病,造成城市管理体制滞后,甚至出现“城中城”、“市中市”的局面。同时由于和市场严重脱节,其市场竞争意识比较薄弱,发展思路过于片面,并固守“资源优势——优势产业——产品优势”的思维模式。

城市转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工业经济时代向新经济时代的转变,对城市的发展和规划也提出新的要求,亦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需要,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要求。对于这一转型问题,如何实现城市形态从生产中心向区域经济的中心转型、实现城市经济从单一资源经济向多元城市经济转型,是资源型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完成的重要历史任务。

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主要模式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指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资源型城市以资源型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必须脱资源化,培育发展接替主导产业,形成新的具有发展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结构。同时带动产业形态,产业体制,生产方式,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综合国内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实践将产业转型模式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产业延伸模式。这是指在国际分工已经形成的客观背景下,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推动,使得各个产业自身由生产的低端向着生产的高端逐步纵向演进的过程。对于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模式而言,产业延伸模式是指在开发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发展下游加工业,建立起资源深度加工和利用的产业链。其优点是在转型的初期能够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同时上下游产业在生产、管理和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实施转型的难度较小。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过于依赖采掘业,下游加工业薄弱,使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采取产业链延伸模式进行转型,随着下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将逐渐增强,从而维持该城市的持久繁荣。随着产业链的延伸,下游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大量与生产经营企业相关联的企业在一定空间内的聚集所带来的专业化生产,低运输成本,低交易费用,便捷的沟通和配套服务将导致聚集经济,使整个城市经济因此获得竞争优势。

2.高新技术产业植入模式。目前,资源型城市转型既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又面临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严峻考验这就决定了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的创新和应用必将成为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即利用资源开发所积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或借助外部力量,建立起基本不依赖原有资源的全部产业群,把原来从事资源开发的人员转移到新兴的产业上来。产业演变模式是最彻底的产业更替和导入模式,它摆脱了对原有资源的依赖,但如何在以采掘业为主导的产业基础上,发展有竞争力的替代产业群是该模式面临的最大挑战。

3.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模式。第三产业是将来各个国家发展的重点和主要方向,对于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来说,也同样重要特别是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旅游业是发挥枯竭型城市资源特色进而实现资源价值的重要手段

4.产业多元化模式。产业多元化模式是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时较复杂的过程,无论是产业链的延伸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还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兴起,都是转型的一种方式。很多资源型城市进行转型都是多元化产业模式的尝试,实质都是产业的多元化。多元化模式是产业链延伸模式和产业演变模式的复合。通常是在转型的初期表现为产业链延伸模式,城市主导产业逐步由采掘业转变为加工业,随着加工业的发展,城市功能逐步完善,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城市逐步演为综合性城市。在分流转型模式的初期,城市主导产业逐步由采掘转变为以资源深加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群。大量加工企在一定区域内的聚集除了导致聚集经济,还有利于企业之间的技术外溢并促进科技创新和新产业的发展。资源型城市要利用这一条件,推动不依赖于本地资源的新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外重大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新投资机会,进行产业升级和产业替代,逐渐降低对资源依赖程度,实现城市的产业更替。

5.接续产业与替代产业模式。接续产业与替代产业模式实质上是产业多元化模式的具体诠释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各个产业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便于产业转型策略的科学制定。接续产业是指以资源开发业为基础,充分利用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资源加工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来提升资源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价值含量,避免走上只靠资源输出而步入衰竭之路;替代产业是指以资源开发业(主导产业)为基础,以接续产业为动力而形成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产业。

三、鸡西市产业结构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鸡西“十二五”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和谐鸡西”为目标,全力打造“六大产业基地”,实施“十大民生工程”,继续深入开展“大上项目年”和“改进作风年”活动,提高发展速度,加快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开放,强化科技创新,努力推动鸡西经济社会快发展。“十二五”期间,鸡西主要经济预期指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实现五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6%,实现三年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以上,实现五年翻两番。如何实现“十二五”经济目标,城市产业转型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由以上三年数据对比及2010年第二产业的构成可以看出,鸡西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的下列问题:

1.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过分依靠自然资源。首先,城市的发展依赖煤炭企业较为严重鸡西市是典型的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因此它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赖于煤炭企业从工业总产值来看,2010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为89.5亿元,而全市工业总产值为170亿元,煤炭行业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左右,由于煤炭行业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城市的经济增长状况则随煤炭行业的波动而波动,因此鸡西市地发展受到煤炭行业的严重制约。

2.城市中没有形成煤炭行业的接续或替代产业体系。城市中没有形成煤炭行业的接续或替代产业体系,煤炭行业的劳动力再就业压力过大。纵观鸡西市的产业状况,工业主要以煤炭产业的采选业为主。其中2010年,煤炭产业的采选业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0%,而同样作为支柱产业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总产值则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0.9%,同样为支柱产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0.9%,其他作为支柱产业的产业总产值之和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8%。由此可见,目前鸡西市还没有形成(引进)具有规模的煤化工等接续或替代产业。而由于煤炭资源是有限的,当开采殆尽的煤炭资源枯竭时将产生经济的崩溃,产生新一轮的煤炭行业职工下岗再就业问题,导致大量曾经从事煤炭采选业的劳动力涌向其他非煤行业,而这些行业由于提供的就业职位有限,进而导致劳动力的再就业压力过大,最终会出现各种其他社会问题,如城市的安定等。

3.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不快,增加值较低。在2008年以后,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经济规模的扩大,给第三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呈现出多业并举,竞相发展的形势,具体表现在商品流通及市场建设日渐发达,交通运输、通讯日渐便利,城市公用事业及城市整体功能日趋完善,金融保险功能及服务领域日益扩大旅游市场发生巨变。但是,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不快,增加值较低,依然是鸡西市的薄弱产业,只有第三产业比重的快速提升,才能使区域经济趋于合理化,因此鸡西市今后应重点加速第三产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四、鸡西市产业转型模式探讨

借鉴国内外经验,依据产业空间理论,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和产业集聚理论,分析鸡西的综合优势及特点,近十年探索与发展历程,十二五战略定位,得出鸡西市实现产业转型的原则,应是巩固煤炭资源产业的主导地位,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接续产业与替代产业,即稳定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接续产业培育替代,新兴产业形成三大产业互为依托共同发展的格局。下一步经济发展,鸡西应朝着“以煤为主、多业支撑”的综合性现代城市方向发展,为使全市经济实现更好更快跨越发展,应注意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1.大力开展优势资源开发,加快工业发展。发挥政策的指引作用,鸡西应朝着“以煤为主、多业支撑”的综合性现代城市方向发展。为使全市经济实现更好更快跨越发展,大力开展优势资源开发,煤炭等资源是而且很长时期内仍将是鸡西经济发展的依赖。所以,要想一切办法,抓住煤电化基地政策优,大力开展优势资源开发展,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振兴老工业基地有机结合起,切实做到在转变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加快转变。重点应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抓好重点工业项目设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思路,建设工业重点项目,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势。二是完善工业园区功能,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提升园区集聚效应,重点引进投资亿元的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三是加大工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市领导联系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服务协调机制,着力解决企业发展难题。长期设立并不断增加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扩大融资担保公司资金实力,积极争取中小企业发展专资金,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进营销手段,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和水平。

2.发展绿色有机特色农业,打造国家基地。鸡西要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在农产品加工上做大做足文章,就要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特色农业,走绿色有机特色农业“种养加”道路。我国绿色食品发展始于1990年,鸡西市的绿色食品开发最早始于1996年虎林制定的绿色食品发展战略。1999年成立市和各区绿色食品开发管理办公室,完善了管理系统,属于绿色食品开发较早、发展较快的地区。鸡西市获得国家认证的A级绿色食品总数曾占到全国总数的1%。所以,鸡西要围绕做大基地规模,做强龙头企业,做活合作经济组织,做响精品名牌,做优科技服务,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发展和壮大特色农产品,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

3.竭尽全力搞好项目建设,培植新增长点。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以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抓住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和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工业基地等有利机遇,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重点,紧扣国家产业调整振规划,立足实际,认真筛选、精心谋划一批事关全市经济的重大项目。项目不只在多,更在于精。搞好了,一个项目就可能成就鸡西经济的发展。想一切办法、尽最大努力向上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同时,要强化管理,快速有序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各个项目的建设质量、速度和效益。另外,要深化改革开放,创优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市上下齐上阵招商,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4.下大力气搞好旅游产业,带动三产发展。以“一湖(兴凯湖)、一江(乌苏里江)、一岛(珍宝岛)”.为重点,整合.“白鱼之乡”、“乌苏里船歌”、“红色珍宝岛”旅游资源,发挥“激情北大荒、梦幻兴凯湖、悠远乌苏里、神秘珍宝岛、多彩大湿地”优势,着力将鸡西市打造成旅游内涵丰厚、形象鲜明、品牌凸出、功能完善、服务规范的“绿色生态旅游城市”,带动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步伐。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积极引导和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充分利用扩大内需的各种有利条件,通过扩大消费市场、密切农商对接、做好“家电下乡”、“农机具补贴”等政策性扩大内需刺激居民消费来带动经济增长。

5.发挥对俄边贸区位优势,搞好对外贸易。发挥与俄边境641公里优势,发掘密山、虎林两个国家一类陆路口岸潜力,认真研究俄罗斯经济贸易政策多变的实际情况和其市场需求,适应性地开展对俄贸易活动,做两手准备,做到收放自如,避免受到惨重打击,在此基础上,发展以对俄为主的对外贸易。同时,还要加强对其他国家的进出口贸易。

[基金项目:1.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计划:编号11542214,课题名称《黑龙江省四煤城主导产业比较研究》;2.黑龙江科技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对策研究;3.黑龙江科技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四煤城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罗淦,钟帅,车勤健.中美两国煤炭产业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J].中国煤炭,2010(11).

2.董锁成,李泽红.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路径探索[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01).

3.曹斐,刘学敏.政府主导资源型城市的政策途径与政治约束[J].中国流通经济,2011(02).

4.王小明.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01).

5.王书伟.河南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煤炭技术,2011(01)

6.张文忠,王岱,余建辉.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路径与模式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02).

(作者简介:王艳芳,黑龙江科技学院讲师,东北农业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张昕,黑龙江科技学院副教授,东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徐忠惠,刘方正:黑龙江科技学院硕士生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

(责编:贾伟)

推荐访问: 转型 模式 产业 城市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