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儿童发展理论在学前教育装备中的应用

儿童发展理论在学前教育装备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1 11:18:02 来源:网友投稿

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格塞尔(Arnold Gesell)基于经典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在于成熟与学习,强调遗传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提出教育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儿童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可体现在儿童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玩教具有不同的玩法,例如:两岁的幼儿喜欢抱着、拖着娃娃走;三岁的幼儿更喜欢把娃娃包裹好,放在手推车中推来推去;四岁的幼儿开始倾向喜欢给娃娃穿衣、脱衣,给娃娃喂食;五岁以上的幼儿会更喜欢自己制作衣服给娃娃装扮。幼儿进入某个年龄段,就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因此要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投放适宜的玩教具。有研究者提出,目前幼儿园投放的玩教具如识字、拼音、计算数学材料等,都过早地承载了成人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希望,玩教具成为刻意开发幼儿智力和学习潜力的工具[5]。

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Behaviorist Theory)

强调强化与社会学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外部环境是影响儿童行为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行为主义理论后期的代表人物班杜拉(Bandura)提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通过观察榜样表现的行为及结果来习得新行为。行为主义指出通过为儿童提供有意义的玩教具和正确的行为范例,培养幼儿适宜行为模式。如在娃娃家经常会因玩教具数量不足,引发幼儿闲逛和攻击性行为。通过研究表明,榜样示范作用可以让幼儿知道在这种玩具缺少的情况下,怎样能顺利地进行游戏,产生更多的分享行为[6]。幼儿在模仿与学习中成为独立个体,而玩教具正是引导幼儿的主要工具,幼儿在游戏中模仿他人玩法,也在游戏中学习谦让、协商等人际交往规范。

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 Theory)强调思维和经验影响着个体的态度和行动,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建构新经验的过程。皮亚杰(Jean Piaget)认为,儿童的行为与思维的发展密切联系,如幼儿看过大人开汽车,在接触到方向盘似的玩具时就会进行开车的游戏。他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前运算(2~7)、具体运算(7~11)、形式运算(11~15)四个阶段,在实际中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儿童认知发展需要来提供不同的玩教具。

1)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幼儿协调动作与感知觉的关系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因此提供能够给予幼儿触觉、听觉、视觉等刺激的玩具,如黏土、小沙锤、色彩鲜艳的图书卡片等,让幼儿去听、看、触摸,使幼儿在游戏中接受各种刺激与人物互动的经验。

2)在前运算阶段的幼儿逐渐出现符号思维,开始喜欢象征性游戏和假扮游戏,如用积木代表电话、用卡片代表钱币。因此,提供的玩教具应有探索性、可操作性、低结构性,如一些自然材料、废旧材料、沙子泥土等,此类玩教具可变性强,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地使用,符合此时期幼儿喜欢用象征符号代替外界事物的认知特点。这种替代出于幼儿的主观愿望和想法,是幼儿思维活动的产物。

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

强调儿童是在社会和文化之间互动发展的。俄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ev Vygotsky)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认为游戏有助于创造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而玩教具的作用在于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玩教具的配备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玩教具的玩法要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范畴。操作难度过高,会使幼儿产生挫败感;而操作难度过低,对幼儿来说没有挑战性,同样会失去兴趣。配备玩教具之前要了解幼儿现有的经验水平,如在小班投放带有指针的时钟玩教具,对幼儿来说已经有足够的挑战性,但对中班幼儿来说过于简单。因此,在中班投放时钟玩具要投放带有数字的时钟,而对于大班幼儿可以投放带有日期、时间的复杂时钟玩具[4]。

精神分析理論  精神分析理论(Psychoanalytic Theory)

认为,童年时期的生活经验对儿童心理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强调儿童早期所处的心理社会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认为,儿童通过游戏实现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获得愉快和满足感。如幼儿在生活中害怕医生,他们会把这种紧张和焦虑的体验变成游戏,会把这种不愉快的经验转移到玩具熊身上。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不被允许吃糖,幼儿在游戏中会用玩具代替糖果尽情地“吃”。玩具实现了幼儿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使他们获得愉快和满足。

3 儿童发展理论在学前教育装备中的应用

综上,明晰了儿童发展理论的共同观点,即儿童发展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儿童在自身发展中是主动的,儿童各方面的发展相互联系[1]。因此,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为儿童早期生活创设有意义的、能够让儿童主动探索的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学前教育装备正是创设环境的主要载体。福禄贝尔的“恩物”和蒙台梭利的“教具”都是为了让儿童更好获取经验而实现自身发展的物质基础。玩教具的配备前提是必须符合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特征、心理特点、认知方式、思维水平等。

3~4岁学前教育装备设计  3~4岁的幼儿处于幼儿园的小班时期,配备玩教具的目的在于引发幼儿游戏行为,比如幼儿抱娃娃的行为,不是因为想扮演“妈妈”,而是看到娃娃玩具才出现角色行为[7]。此阶段幼儿游戏以平行游戏和独自游戏为主,幼儿手和手指精细动作掌握能力比较差,所以配备的玩教具多为画笔、黏土、拼图、穿线板、串珠等桌面玩具。小班幼儿喜欢模仿,往往看到别人玩什么就也要去玩,因此,教师应给他们准备形状相似的成型玩具,而且要减少玩具的类别,增加玩具的数量,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拿到玩具,防止出现争抢行为。小班幼儿开始喜欢角色扮演游戏,有研究表明,软质的、有型的材料的玩教具适合小班幼儿的发展[8]。角色区域的玩教具要以结构性较高的真实物品玩具为主,游戏环境应创设比较逼真的场景来激发幼儿游戏行为。图1所示为3~4岁幼儿玩教具示例。

4~5岁学前教育装备设计  中班幼儿随着身心的自然发展,游戏行为更加丰富,游戏能力逐步增强。四岁后,幼儿的骨骼和肌肉、手的灵活性都有所提高,大肌肉运动技能有较大发展。相关体育活动设施应以运动设施为主,能够让幼儿通过运动器材攀爬、跳跃、投掷,还可以给他们提供各种隧道、球类运动、跳绳等。此阶段幼儿生活经验逐渐丰富,角色游戏的玩教具应该增添更多社会主题的材料,如商店、医院、餐厅中不同职业的玩偶,并适当加入低结构材料,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要注意做到玩教具多样化并经常更换,使中班幼儿有新鲜感,而激发他们进行更丰富的游戏活动。有研究表明,中班幼儿在结构游戏中更喜欢自然材质的玩教具,并有利于游戏质量的提高[9]。户外玩沙玩水区为幼儿提供了自然建构的可能,幼儿可以利用各种玩沙工具学习用沙塑造模型。

随着幼儿思维发展,要配备能够促进儿童推理、排序、比较、分类等思维能力发展的智力玩具,如各种拼图、棋类游戏、迷宫等。对于中班幼儿,教师不能为了避免幼儿争抢行为而盲目增加玩具数量,而应合理进行投放,增加幼儿之间的交往行为,提高幼儿分享、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辽宁省幼儿园活动区玩具配备目录》中建议益智区玩具的配备数量以满足4~6名幼儿同时使用为宜[10]。图2所示为4~5岁幼儿玩教具示例。

5~6岁学前教育装备设计  五岁后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动作更加准确,这一阶段的儿童可以使用剪刀、粘贴手工等练习精细动作的玩教具。此阶段幼儿开始对复杂的建构游戏表现出强烈的兴趣,随着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增强,乐于合作开展游戏,因此应多给他们提供数量较多的积木类型,并增添辅助材料,如车辆、动物人物等,让幼儿可以共同建构复杂的作品来表达创造的欲望。大班幼儿开始喜爱规则游戏,喜欢尝试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对大班幼儿来说,科学探究类玩教具蕴含丰富知识,使得他们乐于投入其中。因此,投放一些科学探索的玩教具,如利用不同材质的滑道坡面、小车等来研究摩擦力的玩教具,或者探索光的折射原理的玩教具等。

随着幼儿讲述能力的提升,有意注意时间延长,要注重大班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在书籍的选择上应选择情节生动有趣、图画色彩鲜明、感知对象突出类的图书。有研究表明,5~6岁的幼儿最喜欢幽默、冒险主题的图书[11]。教师可以投放与故事相关的头饰,引导幼儿进行表演游戏。图3所示为5~6岁幼儿玩教具示例。

4 学前教育装备在儿童发展中的价值

从整体性来理解以玩教具为代表的学前教育装备的价值,主要在于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和学习,让他们在与玩教具的互动中积累经验、生成知识、提升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对儿童身体动作发展的价值  玩教具最容易促进幼儿大小肌肉的发展,帮助幼儿获得运动操作技能。例如:攀爬网、跳绳、滑滑梯、平衡木等大型体育玩具为幼儿大肌肉群的发育提供了可能,促使幼儿肢体动作更加协调;折纸、彩泥、串珠、插塑等桌面玩具可以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协调能力,使动作更精细。无论是室内区域还是户外的玩教具,都为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提供了必要的动作和运动机会,促进幼儿身体发育。

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价值  幼儿通过接触和操作各种游戏材料和玩教具,逐步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发现动作与物体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和因果关系,从而促进认知发展。例如:幼儿在玩沙玩水时,可感知水的流动、沙和水形态的变化;在操纵积木时,可以理解远近、对称、平衡等概念。皮亚杰认为幼儿的物理经验、数理逻辑经验可以在他们玩玩具的过程中获得,如幼儿在揉捏彩泥的过程中,将一块彩泥捏成长条状又捏成球状,彩泥的形状发生变化但体积没变,帮助他们形成关于守恒的概念。

對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价值  幼儿园中的角色扮演区、表演区、阅读区,为幼儿提供与同伴、成人交流的机会,聆听和阅读故事的机会,从而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发展语言的玩教具包括小动物头饰、看图说话的故事图片、手指木偶等,可以让幼儿通过观察故事图片,运用头饰或木偶来编讲故事;或在角色扮演中用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愿望,与伙伴进行沟通交流,培养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语言交往能力。

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价值  儿童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在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和遵守行为准则以及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玩教具是幼儿的玩伴,也是幼儿在游戏中去与周围的人和事物发生互动的桥梁。幼儿在与同伴玩玩具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沟通并相互协作,学会遵守规则和分享,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角色扮演类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人际交往的环境,玩教具引起幼儿对生活经验的联想,使幼儿的互动更加丰富。如娃娃家、超市、医院等情境的游戏,幼儿通过借助玩具的角色扮演而培养起遵守社会规范精神,在游戏中逐步学会协调与他人的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价值  游戏是幼儿积极地、愉快地参与的活动,可以稳定幼儿的情绪,消除幼儿的紧张情绪;也可以消除幼儿愤怒的情绪,给予幼儿情感的满足,使幼儿处于一种良好的情感状态之中。在游戏里,幼儿能把自己的感情和冲动毫无拘束地流露出来,遇到挫折、心情低落,常借用玩具转移情绪,还能用简单的玩具创设自己想象的世界来充分表现自己。此外,还可以想象自己成为建筑师等角色,在沙里建造城堡,与创造出来的人物生活在虚拟构建的世界里,从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在角色游戏里,幼儿可以扮演护士给病人打针,降低对打针的恐惧。■

参考文献

[1]凯尔.儿童与儿童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叶雁虹,陈庆.学前教育装备指南[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3]马如宇.科学配置学前装备支撑幼儿学习发展:辽宁省推进学前教育装备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实践进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1):1-2.

[4]郭力平,谢萌.幼儿园玩教具:配备、设计制作与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5]张妮妮,赵慧君,王丹平.幼儿园玩教具的投放现状、问题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20):123-126.

[6]唐慧琳,严娟.玩具数量对3~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5):90-93.

[7]刘焱.幼儿园游戏与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8]周天琪.游戏材料的结构性程度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9]王梦轩.玩具投放方式对4-5岁幼儿结构游戏质量影响的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7.

[10]马如宇,孙娇.科学配备玩具支持幼儿游戏点亮快乐童年:《辽宁省幼儿园活动区玩具配备目录》解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3):149-152.

[11]王静,卢清.儿童绘本相关研究文献综述[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2):14-17.

推荐访问: 学前教育 理论 装备 儿童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