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10-31 13:3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80例脑梗死患者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 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近似临床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脑梗死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患者下床活动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病后3 d及发病后5 d下床活动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坠积性肺炎2.5%、泌尿系统感染2.5%、便秘发生2.5%均低于对照组的22.5%、20.0%、2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的简式Fug-lMeyer量表法评测结果和对照组干预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63.7±5.9)的简式Fug-lMeyer量表法评测结果和对照组干预后(55.6±7.1)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 减少脑梗死患者早期的并发症发生, 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借鉴。

【关键词】 脑梗死;身体功能;系统化护理

脑梗死是常见的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病变类疾病, 发病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严重影响到患者生存质量, 导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 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此类患者及时于早期给予临床治疗外, 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改善患者身体功能的重要方面[1-3]。本文选择本院脑梗死患者, 观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改善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所选的80例脑梗死患者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为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病例, 上述患者中无脑出血患者、无精神疾病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较为平稳。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24例, 女16例, 年龄最小为49岁, 最大为75岁(平均年龄为59.6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 女17例, 年龄最小为48岁, 最大为76岁(平均年龄为60.5岁)。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近似临床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脑梗死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①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脑梗死的相关知识。把脑梗死的疾病知识、自理能力训练方法、体位改变方法、肢体功能锻炼方法和程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方法和程序制成小册子, 让患者家属及患者阅读并掌握, 同时让患者及家属观察脑梗死及脑梗死后功能锻炼相关视频, 提高患者认知, 消除患者对疾病误解, 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②早期下床活动护理。根据早期下床活动标准(患者发病超过72 h;发病后患者的生命体征较为平稳, 没有合并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健侧肢体肌力处于正常状态;患者及患者家属能够主动配合医护操作)在对患者早期训练中, 嘱咐患者早期下床活动。③功能锻炼护理干预。根据偏瘫肢体肌力情况, 协助患者在床上坐起、移到床边、指导患者健侧肢体着地、在护理人员搀扶下慢慢离床、站立等;根据患者具体功能恢复和锻炼情况, 对患者肢体功能根据上述小册子中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训练。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发病后3 d和发病后5 d的下床活动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便秘发生情况;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法评测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包括对上肢运动功能评测和下肢运动功能评测)。

1. 4 统计学方法 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用χ2 检验。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发病后3 d及发病后5 d下床活动情况 观察组患者发病后3 d及发病后5 d下床活动分别为10例, 所占比例为25.0%;发病5 d后下床活动30例, 所占比例为75.0%。对照组患者发病后3 d及发病后5 d下床活动分别为3例, 所占比例为10.0%;发病5 d后下床活动16例, 所占比例为40.0%。观察组发病后3 d 及发病后5 d下床活动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便秘发生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3 两组患者简式Fug-lMeyer量表法评测结果比较 观察组干预前的简式Fug-lMeyer量表法评测结果和对照组干预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简式Fug-lMeyer量表法评测结果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由于发病后肢体功能运动障碍而在早期多为卧床, 但早期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便秘等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 进一步加重病情, 影响早期下床活动[4, 5]。在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 根据患者病情稳定情况, 通过护理干预尽可能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6, 7]。本文中, 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 尽早让患者下床活动, 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所以, 观察组在系统化护理干预下, 观察组的早期下床活动情况优于对照组, 减少了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 在系统化护理干预下, 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也优于对照组, 故系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徐世英. 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影响.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11(1):243-245.

[2]]唐月嫦, 张丽, 李凤桃. 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2):152-153.

[3]侯彩叶.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15(3):139-140.

[4]严云丹, 张国庆. 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4(2):3711-3712.

[5]苏媚菊. 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中国医药导报, 2010, 13(3):129-130.

[6]任慧, 王敬荣.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近期临床影响的观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2(2):71-73.

[7]麦晓雯, 凌丽梅. 协同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5(1):93-94.

[收稿日期:2014-05-06]

推荐访问: 系统化 干预 护理 患者 身体